場所原論

場所原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隈研吾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悲劇改變建築 “生産”拯救建築
1.龜老山展望颱 ……消隱建築,復原山體
2.北上川運河交流館 ……齣於環境保護和河川整治考慮的隧道型博物館
3.水/ 玻璃 ……通過水平要素連接海洋與建築
4.森舞颱登米町傳統藝術傳承館 ……設計露天舞颱,通過空白部分契閤森林與建築
5.陽之樂傢 ……一層塗有魔芋和柿涉的和紙保護建築
6.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層層的縱格柵遮陽將廣重的雨水建築化
7.石之美術館 ……使用當地石材,聯係建築與場所
8.宇都宮寶積寺站CHO 藏廣場 ……大榖石的記憶,場所的記憶
9.銀山溫泉藤屋 ……不同強度錶麵麵層的重疊,聯係場所和身體
9.銀山溫泉藤屋 ……不同強度錶麵麵層的重疊,聯係場所和身體
11.竹屋GREAT BAMBOO WALL ……萬裏長城與建築的契閤
12.安養寺木結構阿彌陀如來坐像收藏設施 ……使用基地土壤製作日曬磚方法的復活
13.根津美術館 ……通過屋頂重簷,契閤錶參道與建築
14.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通過堆疊木結構單層建築,設計中高層建築
15.格拉納達錶演藝術中心 ……通過堆疊六邊形小建築建造歌劇院
16.傘·UMBRELLA ……更輕更軟的圓頂屋
17.水磚/ 水枝 ……受細胞啓發的遊牧式·自律型建築體係
18.韆鳥 /GC prostho博物館研究中心 ……受飛彈高山玩具啓發的小截麵木結構單元體係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我撰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以一種全新形式的教材,將自己平日的思考以及我認為在建築設計工作中最重要的問題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授給年輕人。

3.11 大地震是我寫作此書的契機之一。3.11 讓曆史的潮流反轉。以一言概之,我覺得東京中心主義的時代結束瞭。都市中心主義抑或稱為都市主義更確切,其本質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都市這一中心嚮地方流動的。技術、文化、經濟不一而足。地方隸屬於大城市,逐漸被掠奪、破壞。

就建築而言,混凝土、鐵等材料都是都市主義的産物。在20 世紀之前,在不同地方、不同場所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構成瞭那些地方特有的景觀,孕育著當地的文化。但從20 世紀開始,這一切全部被混凝土和鐵破壞。這段悲慘曆史潮流的結局就是3.11 的悲劇。

但是,仔細解讀曆史可以發現,悲劇中往往孕育瞭新的轉機。經曆災害和危機之後,會産生真正有意義的新動嚮。在春風得意時,人們大概不會認真地思考事情,而是熱衷於維持現狀,不太可能大幅度地轉換方嚮。

我的親身經曆也是如此。20 世紀90 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崩潰,我在東京的設計工作幾乎停滯瞭10 年。在這10 年裏,我輾轉於地方,和當地的工匠一起,建造瞭一些小的建築。那時,我切身體會到不論怎樣的“小場所”中都潛藏著未被喚醒的力量。感受到瞭 “小場所”無盡的富藏和它的溫暖。要是沒有這10 年遠離東京的辛勞,我或許不會覺悟到“場所”的問題。

托十年之旅的福,在3.11 之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場所,思考著如何設計使“小場所”熠熠生輝的建築。從這時起,我給自己定下兩條原則。

其一,重視“小場所”的材料、技術和工匠。

其二,盡可能通過“小元素”進行建造。

混凝土是典型的“大元素”。雖然最初是黏稠的液體狀態,但一旦凝固之後就變成又大又重的固體,既不能切割也不能分解。

與其相反,由木結構或磚砌之類的“小元素”構成的建築,可以通過個人的手簡易建造,解體也較為簡單。一言以蔽之,用小元素建造的建築是民主的建築。它是草根式的,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

所有的“小元素”,我都盡可能采用當地可以采集到的材料。就像動物收集身邊的“小元素”築巢一樣,在“小場所”用 “小元素”建造,我認為這種誰都可以築巢的狀態是最理想的。

但是我也對這種建造方法究竟是否適閤收入教科書持有疑問。因為教科書是將中心的、具有普適性的技術、文化傳授給不瞭解這些知識的人們,具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基本特點。從根本上說,我懷疑這種特點究竟是否與我所思考的“場所主義”契閤。這或許正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以“場所”為題的建築教材的原因所在。

但也正因為這樣,我也更想針對 “場所”這個難以得齣普遍性結論的命題,給年輕人留下些什麼。

雖然是我的主觀想法,但我仍然將《聖經》和《論語》作為參考。雖然這兩本書均為長捲,也堪稱為偉大的教材而被廣泛學習,但它們的書寫方式都是不成體係的,而是片段式的。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在基督和孔子身邊聚集瞭一群沒有正式工作的流浪漢,這兩本書就是片段式地記錄瞭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各種難關和辛勞。

《聖經》的核心是由四個門徒分彆記述的,以充滿矛盾的故事集(四福音書)為中心構成,是一本和普世主義相距甚遠的、非常隨意的教科書。《論語》也被批評有用語模糊、可作多解的缺點。

但我覺得正是因為這樣的寫法,纔使得這兩本書成為瞭偉大的教材。正因為不是居高臨下的灌輸式的寫法,纔使更多人産生共鳴,每個讀者都能發現適閤自己的解讀方法,使其最終成為瞭偉大的教材。

齣於上述狂妄的思考,我決定將這本關於“場所”的教材以18 個片段記述集閤體的形式寫齣來。

我們的旅途仍在繼續,但我首先想嚮大傢分享我們在這18 次旅行中如何麵對“場所”,如何經曆睏難,以及如何與生活在 “場所”中的人們分享喜悅。

隈研吾

2012年1 月

用戶評價

評分

##翻譯糟糕

評分

##這本書…被我賣二手瞭…。

評分

##理論的東西比較少,主要是一個接一個的案例介紹、方案理念介紹、細節做法介紹。這本書2014年的,想想那時候的設計人確實還關注這些。。 有句話印象頗深:“通過堆疊木結構單層建築設計中高層建築”,這句話還是一個作品的副標題。。現在絕對不會有人這麼實在地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瞭。。

評分

##9月份時候看的 前部分對於建築發展和時代背景的變化本質抓得還是挺透的

評分

##lunchtime readings

評分

##這本書…被我賣二手瞭…。

評分

##這本書…被我賣二手瞭…。

評分

##人傢的教科書。。。。

評分

有淺顯而細緻的介紹,不過書的定價太離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