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鍾南山談健康》核心理念
生命有限,健康無價;人,應該學會關愛自身健康。
《鍾南山談健康》亮點
亮點一:醫學名傢現身暢談科學的健康觀。
亮點二:集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於一體。
亮點三:經典醫學案例,發人深省。
亮點四:名傢薈萃,強力聯閤打造精品。
《鍾南山談健康》圖文並茂,全彩印刷,文筆流暢,深入淺齣,亮點紛呈,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強,是鍾院士心憂國人身心健康的傾情奉獻,相信會給廣大讀者帶來一種關於健康的全新感受,閱讀《鍾南山談健康》如沐浴健康春風。
內容簡介
《鍾南山談健康》是鍾院士以其幾個主要健康報告為藍本,精心編寫而成。鍾院士從自身健康齣發,從科學角度齣發,暢談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激烈競爭時代人們的健康、亞健康、影響人類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和人類的健康基石等問題。鍾院士在《鍾南山談健康》中提齣瞭許多健康新理念,比如“健康就像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而工作如同一個皮球,掉下去後還能再彈起來”, “早防早治,輕傷要下火綫”,“20年前的生活方式決定20年後的身體狀況”等等,並提齣瞭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檢查方法。《鍾南山談健康》內容穿插一些圖文並茂的經典醫學案例,比如講到人體的動脈硬化過程,比如講到腫瘤的發病機理等,讀後可謂振聾發聵,對讀者的健康必將産生深遠的積極影響。更為可貴的是,《鍾南山談健康》不僅是一本保健書、科普書,而且是一本涉及教育、做人和勵誌等方麵很好的讀物。在暢談健康的同時,鍾院士暢談瞭素質教育、對待挫摺、團隊建設、人生追求等話題,其博大的情懷、深邃的人文視野隨處閃現,充滿瞭對生活、工作和人生的真知灼見,觸及人們的思想深處,相信會給廣大讀者帶來深刻的啓迪,甚至會影響善於思考者的人生價值觀。《鍾南山談健康》秉承瞭鍾院士一貫的敘述風格,深入淺齣,妙趣橫生,極富感染力,讓人充分感受到科學大傢思想的魅力和愉悅。為瞭方便閱讀,《鍾南山談健康》將內容分為上中下篇,適當加入小標題,並從正文中摘錄鍾院士關於健康的精闢話語,配上彩色漫畫,以期讓讀者賞心悅目。
作者簡介
鍾南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院院士。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呼吸疾病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鍾教授長期從事呼吸係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是我國呼吸係統疾病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先後主持瞭國傢863計劃、十五重大科技攻關、WHO GOLD委員會全球協作課題等國內外重大項目十餘項。榮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奬、一等奬,何梁何利奬、吳揚特彆貢獻奬等二十餘項科技成果奬。在Nature Medicine、Lancet、Chest等權威刊物上發錶文章二十多篇,齣版《哮喘——基礎與臨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與治療》(獲第六屆“國傢圖書奬”特彆奬)等多部專著。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敬業愛崗)、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白求恩奬章、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華源醫德醫風奬、廣東省抗非特等功等榮譽。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關於健康
有健康纔有將來
—場急病給我敲響瞭警鍾
健康的定義
認識亞健康
多數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人有三種年齡
高收入人群老得快
中年是生命保護期
中篇 健康由健康的生活方式決定
影響健康的因素
生活方式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不健康飲食、不鍛煉身體和吸煙
我的健康我做主
慢性病可防可治
下篇 健康的五大基石
心理平衡
心情鬱悶等於健康殺手
腫瘤喜歡情緒低落的人
養生先養心,心養則壽長
執著追求——心理平衡的基右
執者追求,但不苛求
善待自已,善待挫摺
人天生需要彆人尊重
發揮團隊作用,善於培養自己
助人為樂,心情舒暢
不要把工作帶迴傢
自得其樂
找個情緒安慰物——寵物的神秘力量
寵物助人長壽
為什麼養寵物能促進健康呢
閤理膳食
不良飲食習慣是僅次於吸煙的緻癌因素
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預功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的飲食經
多樣化飲食有益健康
吃肉大有講究
閤理烹調,掌素搭配
適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戒煙限酒
吸煙危害健康
吸煙與肺癌
即使少許二手煙也很危險
今天就戒煙
適量飲酒並非人人有益
適當運動
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青少年“高身材,低體質”令人擔憂
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
早防早治
輕傷要下火綫
過渡疲勞等於追逐死亡
早防早治是小投入大迴報
定期體檢,疾病早發現
提倡個性化健康體檢
定期體檢可防微杜漸,防息於未然
癌癥發現早,大多能治好
拯救更多的乳房
常見癌癥的預警信號
精彩書摘
上篇 關於健康
21世紀是長壽世紀。美國學者提齣,到2080年全球人口平均年齡可達到97歲,女性平均年齡達到100歲。在1999年的國際老年節上,聯閤國前秘書長安南曾嚮全世界宣稱“人人都能享受100年”。我國民間也有“百歲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來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搖籃裏”的順口溜。六十歲纔活瞭一半,還要重新挑戰人生。由此看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老話要進博物館瞭。長壽的基礎是什麼?是健康。隻有健康纔能長壽。著名健康教育專傢洪昭光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健康快樂100歲,天天都有好心情,60歲以前沒有病,健健康康離退休,80歲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纍,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我相信大傢的願望和我一樣,就是身體健康,愉快地享受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在世上會擁有或多或少的財富,我認為健康應該是我們首先所擁有的第一筆財富,也是最珍貴的財富。因為失去瞭這種財富,其他所有的財富都沒有依附存在的基礎。居裏夫人曾經說過,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一個忽視健康的人,就等於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有健康纔有將來
“有時候死亡並不是什麼悲哀的事情,至少能永久地休息瞭……”如果有人這樣與你交流對生死的看法,你能猜齣他的職業麼?這是一位IT企業的員工在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逝世後留在BBS上的感言,這並不完全是牢騷和抱怨,也絕對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發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2004年4月8日傍晚,楊邁來到瞭健身房。他有健身的習慣,但因為前段時間齣差去上海,一直忙於工作上的事,數次推遲瞭固定的健身計劃。然而他沒有想到,這一次讓他付齣瞭生命的代價。連日超負荷的高強度工作,他的心髒已不能承受劇烈的運動,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楊邁的心髒突然停止瞭跳動,這個“所有時間都用來工作”的瑞典男人毫無徵兆地轟然栽倒在跑步機上,年僅54歲。
我們再來看看國際知名通信公司技術工程師小張的生活:每大工作時間從早上9:00到次日淩晨2:00,中間僅有兩個小時休息,包括吃飯和上下班途中,下班迴傢後有時還要繼續工作。小張感覺身體狀況十分不好,又沒有時間鍛煉。但沒有辦法,因為無論是公司還是自己,壓力都很大,公司麵臨激烈的競爭,員工麵臨嚴格的考核,如果不努力,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小張的精神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對於楊邁之死,小張沒有太多的想法,他認為既然自己選擇瞭這份工作,就應該預料到這樣的結果。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工作不拼命,就會被人取代,不敢有懈怠。自己還年輕,身體還扛得住。
我注意到網上對於楊邁之死的看法,很多人在惋惜、哀嘆,對這樣的現狀錶示不滿,但是又流露齣無奈,並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考慮。大傢都認為隻有積極工作纔是閤格員工的錶現,默認瞭為公司超時勞動的行為。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激烈競爭的時代,這個時代為奮鬥者提供瞭廣闊的天地。為瞭生活,為瞭發展,我們都在拼搏,在爭取更多的成績,不斷地挑戰人生的高度,這種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值得提倡。但我不贊成為瞭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身體的極限,這種做法很危險。有的人從健康“銀行”裏“預支”過多,以緻疾病纏身,有的人甚至因過度勞纍,早早地離開瞭這個世界。這是悲劇,要避免它的發生,不要過度透支健康。我希望大傢盡早認識到這一點,盡量加強自我保健,用心照料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然後在這座“青山”上栽種“財富”的幼苗,播下“事業”的種子,再盡心盡力地耕耘、澆灌,最後收獲成功的人生。一場急癰 給我敲響瞭警鍾
我相信一句古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學會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挫摺。
我對此深有體會。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身體很棒。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我們收治瞭很多重癥病人,這又是一種新發疾病,在治療上沒有先例可循。為瞭找到有效的方法,我們的工作幾乎不分晝夜,當時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透支瞭。但特殊時期,我並沒有太在意。後來非典被控製住瞭,按理該休整一下,但我認為自己“底子好”,並沒有停下來,工作仍然照舊。2004年8月23日,我剛從北京齣差迴來。在北京的幾天,由於主持會議,準備發言,找人談話,每晚都到淩晨一兩點纔睡。迴到廣州。本來已經很纍,但第二天有幾個學生約我進行羽毛球比賽,我去瞭,接連打瞭兩場,都贏瞭。這些學生不服氣,非要和我多打一場,雖然打下來瞭,但覺得身體受不瞭,筋疲力盡。24日淩晨,我在睡夢中突然覺得心髒不舒服,胸悶,有點呼吸睏難,到瞭天亮我纔去醫院。經過緊急檢查,原來是心髒發生瞭小麵積的心肌梗死,幸虧發現得早,我接受瞭心髒支架手術,很快就康復瞭。
這次生病給我的自信心很大的打擊,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情緒很悲觀,覺得自己的身體大不如以前瞭。有一天,我在散步的時候,在上海工作的錶哥給我打來瞭電話。他第一句話就說:“祝賀你!很幸運。”我當時一聽有點不高興,我這麼倒黴,還有什麼好祝賀的呢?沒想到錶哥接著說:“之所以祝賀你,第一,是因為你這個病沒有發生在齣差途中特彆是在國外,可以很及時地到醫院就診。第二,梗死的隻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這件事正好給你一個警告:要注意身體瞭!”
錶哥的一席話讓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是啊,如果不是這次小小的意外給我敲響瞭警鍾,我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喜歡吃煎炸油膩的東西,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工作起來忘記休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我可能一下子就完瞭。但現在,很多生活上的壞習慣我都改正瞭,這件壞事不正可以變成好事嗎?
健康的定義
健康很重要,可什麼是健康?這個問題有點像《紅樓夢》的觀後感,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不生病就是健康;有人認為,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常就是健康;還有人戲謔說:吃光花光,身體健康!也有人認為,人健康的五個條件是“吃得快,走得快,便得快,說得快,睡得快”,就是說一個人食欲好,肌肉功能好,消化能力好,神經係統好,思維敏捷,能迅速準確地理解並迴答對方談話的內容和提示的問題,即基本上反映他的身體是健康的。一些詞典對健康的解釋是:“身體各組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病。”以上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麵。現代醫學經過全麵研究和長期的觀察總結,認為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是沒有病,也不僅指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正常,還應該包括:健康的個性和人格、正常的心理、完整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很難設想一個人雖然不生病,但一天到晚鬱鬱寡歡,會是一個健康的人;也很難設想,一個人生理功能雖然正常,但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總給彆人和自己帶來不愉快,會是一個健康的、健全的人。看來要想達到真正的健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醫學衛生知識,鍛煉齣強健的體魄,還應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個性與人格,進行社會話應能力和人際關係的訓練。這些都做到瞭,纔是真正健康的人。
在眾多關於健康的論述中,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健康下的定義比較權威和全麵:
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臀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蛀洞,無痛感,齒齦顔色正常,無齣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
概括起來,世界衛生組織提齣人的健康標準分為四個方麵:
第一,身體健康;
第二,心理健康;
第三,社會適應性強;
第四,道德高尚。
認識亞健康
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患者,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以為得瞭什麼病,趕緊上醫院,可是檢查的各項化驗結果卻顯示無異常。他們很不理解,為什麼明明身體不舒服,卻又查不到原因?其實,這些癥狀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的定義是軀體、精神以及社會交往方麵的完美狀態,而不僅是身體強壯或沒有疾病。當這種完美狀態發生失調,並且持續發展,就進入“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反映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麵的不適應,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通俗地講,就是我們自己往往感覺難受,但到醫院檢查卻發現不瞭什麼問題。國內外的研究錶明,現代社會符閤健康標準者僅占人群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確診為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中間凸”的橄欖,中間凸齣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疾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我還想指齣的是,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可稱作“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瞭病變,但癥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明確診斷,或即便醫生做瞭檢查,然而一時尚未查齣。嚴格地說,這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隻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有病的不健康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占人口的60%。許多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以為自己是健康人,實際上在麵對同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時,他們卻不能像健康人那樣輕鬆地承受。因此,正確地認識亞健康狀態以及亞健康狀態形成的因素,是預防和治療亞健康狀態的前奏。
亞健康狀態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我們可通過狀態癥狀來判斷:
1.精神緊張,焦慮不安。
2.孤獨自卑,憂鬱苦悶。
3.注意分散,思考膚淺。
4.容易激動,無事自煩。
5.記憶閉塞,熟人忘名。
6.興趣變淡,欲望驟減。
7.懶於交往,情緒低落。
8.易感疲勞,眼易疲倦。
9.精力下降,動作遲緩。
10.頭昏腦漲,不易復原。
11.久站頭暈,眼花目眩。
12.肢體鬆軟,力不從心。
13.體重減輕,體虛力單。
14.不易入眠,多夢易醒。
15.晨不願起,晝常打盹。
16.局部麻木,手腳易冷。
17.掌腋多汗,舌燥口乾。
18.自感低燒,夜常盜汗。
19.腰酸背痛,此起彼伏。
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口舌潰瘍,反復發生。
22.味覺不靈,食欲不振。
23.反酸噯氣,消化不良。
24.便稀便秘,腹部飽脹。
25.易患感冒,唇起皰疹。
26.鼻塞流涕,咽喉腫痛。
27.憋氣氣急,呼吸緊迫。
28.胸痛胸悶,心區壓感。
29.心悸心慌,心律不齊。
30.耳鳴耳背,易暈車船。
我要提醒的是,當你在日常生活中感覺身體不舒服——纍,心裏不安寜_煩,行為不恰當——躁,情感不如意——灰,如果經常性有這些癥狀,你要當心,可能自己處在亞健康狀態中。
多數自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我國的亞健康人群數量很大,尤其集中在“高學曆、高收入、高壓力”的白領或金領人士,其快速增長趨勢已經超過歐美發達國傢。我收集瞭一些統計數據,有助於大傢直觀感受亞健康的嚴重情況。
2002牛國保健科技學會在全國14個省(直轄市)統計亞健康比例:
北京慈濟健康體檢中心為12萬各白領階層人士進行體檢的結果(2004年10日)如下:
中國企業傢工作、健康與快樂狀況調查如下:
通過上麵的數據,可以看到大多“三高”的白領人士或企業傢處於亞健康狀態。我們也發現,比例最高,也就是處於亞健康狀態人數最多的是北京,其次是廣州、上海。而這三個地方,恰恰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同時也是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的地區。
教育戰綫上的亞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據統計,我國高校教師的亞健康發生率為69.18%,其中30~40歲教師的發生率最高,達到瞭79.17%。另外,女性重度亞健康的發生率明顯高於男性,其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工作壓力、心理因素和不良行為習慣等。中度亞健康的教師比例占調查人數的44.21%,有36.84%的人認為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調查還顯示,教師中的亞健康比例高於行政和其他人員,並有嚮職業疾病發展的趨嚮。例如,70.29%的教師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痛,80.15%的教師感到頸部酸痛,79.23%的教師感到腰背酸痛和下肢麻木、脹痛等。疲勞是大學教師普遍感到的一種癥狀,這也是亞健康狀態的典型癥狀。我是一名教育戰綫上的老兵,看到這個數據感到很難受。
人有三種年齡
三國時代,曹操就認識到“我命在我不在天”。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已有可能真正實現這句話瞭。讓我們擺脫年齡的羈絆,走齣年齡的誤區,把延緩衰老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我今年70多歲瞭,但很多第一次見到我的人總是不相信我的真實年齡,都問:“您有那麼老嗎?”他們看我怎麼也不像這個歲數的人。對於這一點,我很自豪,我是70歲的年齡,4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這裏,涉及人的三種年齡問題。
人的三種年齡指的是自然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自然年齡,就是我們的實際年齡,例如我今年72歲。生理年齡,指人的生命自然演化的過程,身體功能、形態等錶現齣來的年齡。有的人實際年齡是中年,但會齣現全麵衰老的跡象,頭發白瞭,滿臉皺紋,體弱多病,看上去就像是六七十歲的人。那麼可以理解為他的生理年齡有六七十歲瞭。有的人年過半百,紅光滿麵,青春依舊,就是因為他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小。還有心理年齡,它是根據人的心理老化程度來確定的,也就是看一個人有沒有健康的心態。實際年齡相同的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一個人有好的心態,反過來會改善他的生理年齡。有的人雖已垂暮之年,仍雄心未泯,誌在韆裏,曹操就賦詩“老驥伏櫪,誌在韆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心理年齡不受時間的支配,鄧小平同誌年屆八十,而心態充滿活力,南巡時提齣“發展纔是硬道理”,揚起瞭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帆。
前言/序言
鍾南山談健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