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解密上甘岭》是一部以新解密资料重写60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上甘岭之战的力作,这是一束遥祭数十万长眠异国的英灵,真诚献给那整整一代人的心香。历史的回望,绝不仅仅是对这一惨烈战事的简单还原,而是融入了作家对时代、对生命,乃至对人类命运的深深思考。
著名军旅作家张嵩山,曾从军于某空降部队,其前身即为当年坚守上甘岭的第十五军。他面见、采访过诸多残疾老兵乃至秦基伟等首长、前辈百余人,捕捉到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研究已近20年之久。三年前,他又得到一批美国国家档案馆封存50余年的相关解密史料,便潜心撰著,执著、艰辛地继续他的“上甘岭战役”。
《解密上甘岭》以更为准确翔实的描述,纠正了以往军史上的某些相关记载以及同类纪实作品的不实之处,更为生动感人地讲述了那场亲历者生死难忘而不少今人却鲜闻其详的著名战事。其文笔精妙畅达,各方资料融会贯通,且极富人文真情,更有力地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那一代人的伟大献身精神,令人掩卷而叹,思绪万千……
作者有言:“再遥远的历史,一经解密,仍是新闻。”也许更多人关注的并非解密数字,而是作家对解密史实的重新解读。
作者简介
张嵩山,中共党员。祖籍江苏淮安,1953年出生;1969年赴安徽庐江县插队务农;1970年进合肥制药厂做工;1972年入伍,历任空降兵某部班长、书记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文化部创作员,现为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一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斗志凌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第二大专案》、《一个傻子和一个市场》、《南线战争》、《摊牌——争夺上甘岭纪实》、20集电视连续剧本《壮专凌云》(已录制播放)、6集电视艺术片剧本《傻子沉浮录》(已录制播出)等。
目录
我为什么重写上甘岭
序·杜平
第一章 对峙三八线
1.邓小平拍板:十五军上!
2.穿假冒野战服的李奇微挥师反扑
3.彭德怀最后一次排兵布阵
4.秦基伟有两个好参谋长
第二章 五圣山大防御
1.总统坚持任命的司令官
2.两个主力师扼守一个谷地
3.可怕的狙击兵岭
4.“疯子团长”摩西
第三章 “摊牌作战”D日
1.D日H时是几时?
2.范弗里特炮击量
3.两个连抗击十个连进攻
4.肉搏中,M-1步枪当棒子使
第四章 两高地全面失守
1.战事扑朔迷离
2.擅长打防御的第四十五师
3.L连攻占派克峰
第五章 大反击之夜
1.小孩儿连长
2.八连上去了
3.最高功勋的士兵
4.绷带洗红了一溪碧水
第六章 坑道,水与红苹果
1.美第七师溜了
2.尿当光荣茶
3.“我的警卫连也用上了!”
4.一切为了五圣山前线
第七章 十一个攻击波
1.第二战场
2.喀秋莎
3.一波三浪,死不旋踵
第八章 朝鲜主战场
1.关于美国第一八七空降团
2.第十二军的王牌
3.超级火力
4.毛泽东主席拟文电示
第九章 北山弥漫的红雾
1.拯救坑道部队
2.最后一名志愿军战俘
3.韩国兵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4.第九个步兵团投入战斗
第十章 说不完的上甘岭
1.终点即起点的战争怪圈
2.战役之最
3.走出战火硝烟之后
附录 上甘岭战役敌我双方部队参战简况
精彩书摘
这是中国政府所能容忍的底线。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朝鲜北部局势急剧恶化。10月1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陷落。至此,朝鲜已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军事最热点,无数双色泽迥异的眼睛,一起投向那个横卧在黄海和日本海波涛间的半岛。几乎大半个世界都从广播里听见麦克阿瑟踌躇满志的预言:“我认为到感恩节,正规抵抗在整个南北朝鲜就会终止。我本人希望到圣诞节能把第八集团军撤到日本,因为我们已在朝鲜赢得了胜利。中共军队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出兵的有利时机早已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然而,历史却诡秘地将一个国家的失望与希望、失利与胜利,经纬交织地编进了同一天里。
麦克阿瑟怎么也不会想到,命运已经为他安排下一个最强硬的对手,一个朴实得像中国大西北窑洞里走出的老农般的中国著名将领——彭德怀。就在平壤陷落的当天夜里,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由鸭绿江中国一侧的安东、辑安和长甸河口3个渡口,冒着深秋的蒙蒙细雨跨过江界。20天之后,宋时轮所率第九兵团的3个野战军也偃旗裹甲,钳马衔枚地悄然开进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30万人的军事行动,美军竞毫无觉察。
鸦片战争以来,总是被人撵到家里来打的中国人,第一次没等人家打进门就迎将上去。
10月25日,晓伏夜行的志愿军突然扑向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战役,解放平壤,光复汉城,将美军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北纬37度线的平泽、堤川、三陟一带。
日本战史学家认为:“美国第八集团军吃了美国陆军史上未曾有过的败仗。”
第三次战役结束仅一星期,第四次战役便又拉开战幕。敌我双方激烈攻防87天之后,美军北进100多公里,重又把战线推至38度线以北20多公里处。从此,敌我双方战线便像条风中的丝带,倏左倏右、忽南忽北地飘移在三八线两侧。
为夺回战场主动权,彭德怀毅然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欲以实现歼敌5个师,将战线推向北纬37度线的作战企图。
1951年4月中旬,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以及大批特种兵部队刚刚完成战略集结,4月22日,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于黄昏时分惊天动地地打响了。志愿军11个野战军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在朝鲜中部200多公里宽的正面上全线出击,近70万人马一举突破北纬38度线。
这是志愿军继第三次战役之后,再度打过这条割裂朝鲜的非自然分界线。
当时还是第十五军文工队小队员的阚文彬老人,回忆起当时的壮观情景激动不已,说:“千军万马往南涌,一条山道上拥挤着好几支部队。人马车辆密不透风,一个贴着一个往前走,根本转不过身来。有好几次我给挤得两脚离地,漂浮在南去的人流里。那天走到大半夜时,前面传下口令:‘注意了,正在过三八线。’我伸长了脖子看,四野墨黑,什么标志也没有,只见正前方远远地闪动着敌人探照灯的光柱,剪状交叉地将夜空铰成一幅幅棱形。就是这时,我听见背上嘣的一声,人朝后我一直装在蓝布套里背在身上的二胡带子挣断了。我刚感觉到它的滑落,便揪心地听见一阵被踩踏的碎裂声……”
担任中央突击的志愿军第三兵团一字摆开三个野战军,中路便是秦基伟指挥的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的历史并不久远,其前身是1947年8月在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十几支地方武装基础上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简称“九纵”。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任该纵司令员,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任该纵政委。组建十天后,九纵便投人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大反攻,西下太行,南渡黄河,挺兵豫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权威编撰人之一桑临春老人,对自己曾亲身参与创造的那段军史,态度极其洒脱。他以治史的公正与严谨,一句话便说白了九纵在豫西战区的地位:“敲敲边鼓。”
那时九纵三个旅21000多人,机枪、步枪加起来不到8000,两个人摊不上一支。队伍里有的战士只背了柄大刀,还有许多甩着两条膀子的徒手兵。
后来担任武汉军区空军政委的康星火说:那会儿的九纵穷得叮当响,全纵只有九门轻型火炮。我一说你就记住了,二三四——两门野炮,三门山炮,四门战防炮。
该纵第八十团全团只有一门六。迫击炮,过黄河时炮手没留意,被一浪颠到河里去了,团长牛子龙心疼得骂了他好几天娘。
那会儿,怎么瞧它,也不过是个晋冀鲁豫野战军里的一个末流小纵队,只能帮主力纵队打打下手,跑跑龙套。主力纵队送给他们几杆缴获富余下的枪支,或几卷电话被复线什么的,都高兴得屁颠颠的。
秦基伟也不否认这点,说:“我们不行就是不行嘛,从来不怕掉底子。不行就要拼命学习,拼命地干。”
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九纵很快便显现出它的战争灵性。豫西弄兵,竟日厮杀,虽说仗都不大,可是打一仗胜一仗。眼瞅着年把时间,九纵就骨骼粗大地发育起来。
1948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调集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围攻中原重地郑州。九纵的任务是由郑州北边攻城。秦基伟打仗一向爱琢磨,他分析郑州已是孤城一座,守城的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李振清并非蒋介石嫡系,未必会为老蒋卖命死守,很可能弃城逃跑。第四十军如果逃跑,最大的可能就是向北过黄河铁桥,与新乡的敌人会合。于是,他预先将其第七十九团、豫西四分区基干团和郏县独立团部署在敌人北逃的必经之地一一郑州西北的薛岗、苏家屯、双桥、杜庄一线,构筑工事,枕戈以待。
这一着儿是郑州战役制胜的关键。
果然不出秦基伟所料,郑州万余守敌一看中野四个纵队不声不响地合拢过来,未战先怯,没等中野部队形成合围,一大清早便慌忙洞开北门,仓皇出逃。然而,才出城十来公里,他们就被九纵阻击部队死死堵住,九纵主力也遍地掩杀过来,将敌压缩到老鸦陈这个五百来户人家的村庄里,人马密集得一排手榴弹扔过去,就能炸倒一大片。
当天下午3点左右,九纵对敌发起最后总攻,穿插分割,零敲碎剐地一口口吃。残阳如血时,九纵已开始打扫战场了。
过了好多年,四纵一位姓武的老人还气不过地骂道:“他奶奶个熊的,咱们四个纵队忙活半个多月,结果让九纵连肉带汤地全独吞了,一口也没给咱们剩下。”
此战,九纵以1:32的微小伤亡,歼敌11000余众,光俘虏就有9500多人。官兵们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斩获,一堆一堆枪支摞得跟柴火垛似的;一箱箱弹药,码得跟方城似的。俘虏多得没处打发,秦基伟一高兴,送给四纵’700个,分到三纵300个……九纵的兵再不是一杆三八式、十几发子弹的寒酸样了,不仅武装起钢盔、呢绑腿、牛皮子弹袋,一多半人还使上了美式卡宾枪。就连兵团司令员陈赓看了都眼热,一把拽住秦基伟非要他请客。
当时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也在场,连声赞同说:“对头,对头,你打了蒋委员长的土豪,我们要打你的土豪。”
秦基伟笑道:“那好啊,我这几个月的伙食尾子,都共产算了。”
当晚三人就上街,可是城里的饭店都关门了。陈赓不甘心地转了几条街,硬是敲开一家小饭馆的门,自己动手下了一锅肉丝面,三人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
……
P2-5
前言/序言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军队在世界战争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如果说它是200多万志愿军官兵上演的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上甘岭战役就是剧中的一段华彩乐章。
上甘岭在五圣山南面,属朝鲜金化郡,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1951年4月6日,我曾在那里参加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第五次战役,批发此役的政治动员令。然而,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半之后,一场喋血之战,使得这个藏在群山褶皱中的小山村举世闻名。
记得那时由于美方的无理刁难、,阻挠,单方面宣布休会,致使朝鲜停战谈判陷于僵滞,我便离开了工作八个多月的停战谈判代表团,回来主持志愿军政治部工作。
会场降温,战场升温,这已成了朝鲜战场谈谈打打的规律。就在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宣布无限期休会,傲慢地退出会场的当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蓄谋已久的“金化攻势”计划。
6天之后——1952年10月14日,敌人集中了300多门远程重炮,百余架飞机,对我志愿军第十五军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实施狂轰滥炸。之后,他们又投入数营兵力轮番攻击,企图突破我志愿军中部防线。上甘岭昼夜硝烟弥漫,弹片纷飞,炮声雷鸣,敌机轮番轰炸声不绝于耳。美、韩军不惜血本,孤注一掷,倾力猛攻,其疯狂在朝鲜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第十五军守备部队面对装备殊优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依托坑道和工事,奋起反击,将敌人的攻击势头有效地遏制在上甘岭,未让其向北延伸一步。该军连续苦战23天之后,战役二梯队第十二军投入战斗,继续与敌反复拼杀。战斗之残酷,之悲壮,令人触目惊心。
上甘岭成了朝鲜战争的主战场。为了保证将战役必需的弹药给养运上去,汽车司机不够用,最后把总部领导的小车司机全部拉上去了。我的司机李殿瑞也上去了,还立了个三等功。
浴血苦战43天,我上甘岭坚守部队前仆后继,顽强作战,寸土未失,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持续进攻,取得了歼敌25000余人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我军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固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
这是我军有史以来依托坑道工事进行的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其激烈程度在朝鲜战争中是罕见的,而它的胜利则加速了朝鲜停战的历史进程。
40多年过去了,上甘岭依然辉煌地耸立在世界战争史上。它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为军事文学提供了一个充沛的创作源泉。但我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还未有一部完整的反映上甘岭之战的文学作品问世。
在上甘岭战役胜利45周年前夕,我欣慰地看到空军青年作家张嵩山的长篇报告文学《血祭上甘岭》。这位上甘岭战役胜利后才出生的部队作家,历史唯物主义地观照45年前的那场血战,用文学手法,纪实地对其作了全景式的描述。这部作品在准确把握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脉,通篇洋溢着英勇无畏的激情的同时,着意刻画了战场氛围和参战官兵的亲历感受。其中许多细节,读来感人至深,如临其境。这部作品记录了战无不胜的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血与火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对那场战事做了大量的发掘和严谨的考证,具有较强的史实性。加上文字凝炼,质朴无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我愿意将这部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文,推荐给广大读者。让我们一起记住志愿军是怎样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记住和平的鸽子是怎样从血光与火光中飞腾起来的。
解密上甘岭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