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终止历史价值怀疑论。
在叙述像总统选举、外交条约和经济立法这种公共事件的同时,我们还试图把这种广阔的国家叙事,与充盈其中的个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在一个按年代编排的框架之内,我们把美国作为一个国家(Nation)、一个民族(People)和一个社会(society)的历史编织在一起了。
——加里·纳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荣誉教授
加里·纳什主编的这部美国通史教材,从多种文化交汇的角度看待美国历史的渊源和开端,关注不同的种族和族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的经历,重视下层阶级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抛弃了简单的直线式进步史观,把美国的过去处理成一部由各色各样的角色共同参与演出的、辉煌场景与苦难呻吟交织的历史大戏。
同时,它并未忽略传统史学所重视的政治事件、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而是从新的角度加以论述。
——李剑鸣,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气势恢弘,张弛有度;叙事铺陈,繁约有致;立体多维,有声有色;推陈出新,立论有据。《美国人民》在林林总总且精雕细刻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独树一帜,可谓同类著述之精品。它赐给我们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范畴。
——王旭,厦门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
认识一个国家,应该从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开始。
对于美国历史,中国人经常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从彼此独立的13个英属殖民地凝结为一个民族国家并成长为超级大国?为什么这样一个如此之多的种族、肤色和宗教拼凑在一起的“马赛克”没有沦为一盘散沙,而是一直保持着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信读过本书之后,中国读者会得出自己的解释或答案。
——刘德斌,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
内容简介
就在我们以一个民族和种族多样性的社会,迎头赶上一个全球相互依赖的社会开始21世纪的时候,历史对于我们将要行使的作为自由人民的权利和责任至关重要。历史不能制造好公民,但是没有历史,我们就不能理解我们面临的选择,并对它们进行明智的思考。缺乏对过去的共同记忆,我们就意识不到人类的处境,也意识不到各个地方的男人和女人为应对他们那个时代的问题,并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所进行的长期斗争。不用历史的知识装备起来,我们就不知道人们为应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采用的种种方式;不知道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所采取的方法;不知道人们在战胜他们前进道路上种种障碍时所选择的途径。而意识不到我们国家边界以外的重大事件如何影响了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就难以应对当前全球主义的挑战。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套装上下册)》包括:《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套装上册)》和《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套装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3
导读7
第一部分 殖民时代的人民,史前史一1776年1
第1章 古代美洲与非洲1
第2章 欧洲人与非洲人到达美洲24
第3章 17世纪对新大陆的殖民5I
第4章 殖民地社会的成熟92
第5章 帝国的烦恼130
第二部分 革命时代的人民1775-1828年156
第6章 革命中的美国人民156
第7章 巩固革命193
第8章 建国224
第9章 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与政治253
第三部分 扩张时代的人民,1820-1877年291
第10章 东北与老西北的经济转型29l
第11章 奴隶制与老南方321
第12章 内战前塑造美国的努力351
第13章 西进387
第14章 危局中的联邦419
第15章 分裂的联邦449
第16章 重建的联邦481
第四部分 工业时代的人民,1865-1900年511
第17章 乡村美国的现实511
第18章 工业美国的兴起540
第19章 政治与改革572
第20章 成长中的世界强国599
第五部分 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1900-1945年628
第2l章 进步主义者对抗工业资本主义628
第22章 大战661
第23章 富庶与焦灼691
第24章 大萧条与新政720
第2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753
第六部分 恢复活力的人民,1945-2002年785
第26章 战后美国国内形势,1945-1960年785
第27章 冷战时期的寒彻与狂热,1945-1960年819
第28章 反叛与变革:喧嚣骚动的1960年代,1960一1969年850
第29章 无序与愤懑,1969一1980年882
第30章 保守主义的复兴,1980-1992年916
第31章 后冷战时代的世界,1992-2002年947
附录A一1
精彩书摘
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今日美国的发达和富裕来之不易。《美国人民》对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迫害和对白人长期保有黑人奴隶制度的展示,更让人们了解到,今天动辄以“人权”政策攻击其他国家的美国,在历史上曾经是对有色人种人权的集体践踏者,提醒今日善良之美国人哪里是美国历史上和精神上永远的伤和痛。
《美国人民》的作者队伍集中了几位在教学和研究两个领域都有卓越建树的历史学家。主编加里·纳什教授1964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他除了在殖民地和革命时代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外,还是一系列与美国历史教学和研究有关的重要学术组织的领导人或者发起者。他曾经是“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AH)的主席,也是美国全国历史教育协会的发起者和副主席。作为1992一1996年《全国历史教学标准》项目的主席之一,他在1994.一1998年围绕《标准》的大辩论中处于漩涡的中心。不仅有人批评他所主持制定的《标准》迎合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潮,贬低了欧洲文明在构建美国历史中的作用,而且还有人谴责《标准》过多地渲染了美国的阴暗面。美国参议院甚至专门通过决议,反对采用纳什教授牵头制定的《标准》。当然,也有许多学术界人士支持纳什教授在美国起源问题上的多元主义文化主张。无疑,’纳什教授是美国历史教育改革中的先锋人物。围绕《标准》展开的大辩论过去之后,美国各州中小学的历史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吸纳《标准》所坚持的历史观点和教学方法。这本英文版出版于2004年的第6版《美国人民》是为大学历史学科撰写的教材,但也集中体现了纳什教授的美国史观和解读方法。按照他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丰富、均衡、并能促进学生思考的美国历史叙述”,这种叙述包括居住在这个国家所有地区、居于这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种民族出身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的生命和经历。这本书还要终止对历史有用论的怀疑,激励学生开创一种与历史进行坦诚而透彻的对话的历史。作为一个历史教育家,他还特别强调了历史在个人自身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人的自觉和自尊为其一生的尊严和完满实现奠定基础。总之,通过他所参与制定的《标准》和这本《美国人民》的历史教科书,我们看到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将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土著文明与欧洲文明并列为美国起源的方法,凸显美国文化的“马赛克”现象和诸多社会矛盾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为美国学生应对今日美国愈加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乃至应对整个国际社会愈益多元化的现实提供心理或精神准备。由此,不管遭到多少批评和谴责,纳什教授不失为一位对美国的前途和命运富有高度责任感的杰出历史教育家。
前言/序言
西非的约鲁巴人(Yoruba)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无论溪流淌多远,永远不忘其起源”。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像约鲁巴人这样古老的社会都能够认识到历史是如此重要,而今天的美国学生却怀疑历史的存在价值?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终止历史价值怀疑论。
就在我们以一个民族和种族多样性的社会,迎头赶上一个全球相互依赖的社会开始21世纪的时候,历史对于我们将要行使的作为自由人民的权利和责任至关重要。历史不能制造好公民,但是没有历史,我们就不能理解我们面临的选择,并对它们进行明智的思考。缺乏对过去的共同记忆,我们就意识不到人类的处境,也意识不到各个地方的男人和女人为应对他们那个时代的问题,并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所进行的长期斗争。不用历史的知识装备起来,我们就不知道人们为应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采用的种种方式;不知道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所采取的方法;不知道人们在战胜他们前进道路上种种障碍时所选择的途径。而意识不到我们国家边界以外的重大事件如何影响了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就难以应对当前全球主义的挑战。
历史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甚至更为根本的重要意义:个人自身的培养。一个人的自觉和自尊为其一生的尊严和完满奠定基础。历史的记忆是自我认同的关键,决定一个人在人类历史、在时代潮流中的位置。
当我们学习美国人民自己的历史时,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丰富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这种历史可以回溯到狩猎群从西伯利亚到达美洲的最后一个冰川期。几千年后,这个国家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土著美洲人、欧洲人和非洲人聚合在一起的历史,她始终是一个多样化的民族一幅由各种文化、宗教和肤色的马赛克拼成的波澜壮阔的图形。这本书将探讨美国社会是如何呈现出它当前这种形态,并发展出当前这种政体形式的;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是如何进行我们的对外交往和管理我们的经济的;作为一个处于团体之内的个体,我们又是如何生活、工作、恋爱、结婚、养家、投票、争论、抗议和斗争,以实现我们的美国梦和美国试验的崇高理想的。
几种使过去成为可以理解的方式,把本书与过去二十年所撰写的大部分教科书区别开来。在叙述像总统选举、外交条约和经济立法这种公共事件的同时,我们还试图把这种广阔的国家叙事,与充盈其中的个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在一个按年代编排的框架之内,我们把美国作为一个国家(Nation)、一个民族(People)和一个社会(society)的历史编织在一起了。例如,在讨论国家政治事件的时候。
探索美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从殖民地时代到现代社会的转型 《美国的诞生:一个开创性的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本书深入剖析了美利坚合众国从最初的欧洲殖民地萌芽,到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强国的复杂历程。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幅关于理念、冲突、妥协与持续演变的精细画卷。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细致入微地考察了塑造现代美国社会结构的那些关键时刻、制度基础以及思想脉络。 第一部分:拓荒者的梦想与冲突(1607-1783) 本卷聚焦于美洲大陆上欧洲定居者的早期努力,以及他们如何逐渐建立起一套区别于母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 新世界的建立与早期社会形态: 探讨了詹姆斯敦、普利茅斯等早期定居点的不同动机和治理模式。从清教徒对建立“山巅之城”的狂热追求,到南方种植园经济依赖奴隶劳动的残酷现实,早期殖民地展示了惊人的多样性。书中详细分析了地方自治的萌芽——如弗吉尼亚的众议院——以及宗教、经济、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这些独立的社会实体。 跨大西洋的碰撞与融合: 本部分着重描述了原住民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通过对美洲原住民社会结构、土地观念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殖民扩张的描述,揭示了美国建国叙事中常常被忽略的、充满血泪的一面。同时,非洲奴隶的强制迁徙与三角贸易的运作机制,被置于早期经济体系的核心进行审视,探讨了奴隶制如何成为殖民地经济的基石,并为后来的国家分裂埋下祸根。 启蒙思想与革命的酝酿: 随后,叙事转向了启蒙运动思想对北美社会的影响。洛克、孟德斯鸠等哲学家的观念如何被本土精英吸收并加以改造,用于挑战英帝国的权威。书中细致描绘了“无代表,不纳税”的抗议升级过程,从抵制印花税到波士顿倾茶事件,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对不公待遇的集体反抗。 独立战争的军事与政治博弈: 独立战争的进程被置于更广阔的全球背景下考察。华盛顿将军在军事上的挣扎与坚持、大陆会议在组建政府和筹集资源方面的困境,以及法国等欧洲列强介入的重要性,都得到了深入的阐释。最终,1776年的《独立宣言》不仅是一份政治声明,更是一份关于人类权利和政府合法性的哲学宣言。 第二部分:国家的重塑与命运的抉择(1783-1860) 本卷关注建国初期联邦政府的脆弱性,以及围绕宪法、疆域扩张和奴隶制问题所展开的激烈斗争。 邦联的失败与制宪会议的妥协: 联邦政府在《邦联条例》下的无力状态被清晰地呈现。本书详尽分析了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之间在中央权力、大小州代表权、以及如何处理奴隶制(如“五分之三条款”)等核心问题上的艰难谈判。最终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被视为一次充满远见但又不可避免的妥协的产物。 联邦党人与民主共和党的对决: 华盛顿总统任期结束后,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与杰斐逊的农业理想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构成了美国早期政治光谱的基础。本书描绘了第一政党体系的形成,以及党派政治如何开始塑造国家政策和司法解释。 扩张的浪潮与“昭昭天命”: 随着国家向西部的扩张,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如“眼泪之路”)以及美墨战争的爆发,都被置于“昭昭天命”这一信念的驱动下进行考察。这种扩张主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领土,也同步加剧了北方自由州与南方蓄奴州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紧张关系。 杰克逊时代与平民政治的兴起: 安德鲁·杰克逊的当选标志着政治权力向普通白人选民的转移。本书分析了“杰克逊式民主”的复杂性——它扩大了政治参与,但同时也强化了种族和阶级排斥。同时,关于中央银行的争斗以及南卡罗来纳的“废止权危机”,预示着国家分裂的风险正在逼近。 第三部分:内战的洗礼与重建的阵痛(1860-1877) 本卷集中于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十年,探讨了奴隶制问题如何引发国家的分裂,以及内战如何从根本上重塑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分离的边缘: 本部分精确描绘了1850年代一系列事件——如《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德雷德·斯科特案》以及约翰·布朗的突袭——如何使得政治妥协的余地彻底消失。亚伯拉罕·林肯的当选成为南方蓄奴州退出的直接导火索。 联邦的存续与战争的代价: 战争的战略、后勤以及南北双方在人力和工业能力上的对比被详细分析。从葛底斯堡的血战到谢尔曼将军的“向海洋进军”,本书评估了这些军事行动对国家统一的决定性影响。奴隶解放宣言的影响,不仅是军事策略,更是对美国立国理念的一次痛苦修正。 重建的理想与挫折: 林肯遇刺后,重建时期的政策制定变得充满争议。本书详细考察了激进共和党人试图在南方建立平等公民权的努力,包括第十三、十四、十五修正案的通过。然而,随着联邦军队的撤离和南方白人对“黑色掌权”的反扑,重建的理想最终被种族隔离制度(吉姆·克劳法)所取代,为后世的种族不平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四部分:工业巨人的崛起与进步的呼唤(1877-1920) 这一阶段见证了美国从农业国向世界工业强国的飞跃,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 镀金时代的繁荣与阴影: 钢铁大王卡内基、石油寡头洛克菲勒等“强盗大亨”如何通过垄断和创新积累了惊人财富,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加剧了贫富分化,被细致地呈现。同时,大规模的移民涌入塑造了拥挤不堪的城市景观,工人阶级在恶劣条件下为生存而斗争。 从西部到世界舞台: 西部边疆的最终“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美国对海外领土的兴趣日益浓厚,最终导致了美西战争和美国作为新兴帝国力量的登场。 进步主义的时代: 面对工业化的弊端,进步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本书探讨了记者“扒粪者”揭露的社会弊病,以及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等总统在反垄断、食品安全监管以及劳工保护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这一时期的改革试图在资本主义的活力与民主社会的公平之间寻找平衡。 走向全球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一个孤立主义国家逐渐被卷入欧洲的战火,并最终以“拯救民主”的旗帜登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为20世纪的历史奠定了基调。 总结: 本书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力量的转型以及社会思潮的激荡的全面考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美国复杂性的框架。它强调了美国作为一个“进行中的实验”的本质——一个始终在追求其建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寻求和解的社会。通过对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以及持久性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今天的美国是如何在历史的无数次抉择与斗争中被锻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