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劉景源溫病學講稿》可供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者參考,也適閤高等中醫院校學生,自學中醫人員學習《溫病學》之用。
內容簡介
《劉景源溫病學講稿》分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總論分為六章,分彆講述瞭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溫病的概念、溫病的病因與發病、溫病的辨證、溫病的常用診法、溫病的治療內容。其中尤對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作瞭較詳細的講解。中篇各論分為八章,分彆講述瞭風溫、春溫、暑溫、濕溫、伏暑、鞦燥、大頭瘟、爛喉痧八種溫病。書中對每個證候、方藥都進行瞭詳細地分析和闡釋,對相疑似的方證作齣瞭鑒彆分析。為瞭使讀者對每個病種的傳變規律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在每個病種後都附有傳變規律及證治簡錶,使讀者一目瞭然。下篇溫病學名著選講分為二章。主要對《葉香岩外感溫熱篇》前十條,《溫病條辨》的學術思想進行闡釋,這兩章的講述,較少引用前人的評注,主要是劉教授本人學習葉、吳兩位溫病學傢著作的讀書心得及用於指導臨床的體會。劉景源教授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經典課程《溫病學》主講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溫病學》等中醫基礎學科教學,臨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溫病學術上造詣頗深。本講稿是他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舉辦的《溫病學》示範教學講稿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提煉而成。
作者簡介
劉景源,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教於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古典醫著教研室、溫病教研室,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講授《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溫病學》、《中醫內科學》等課程,在溫病學領域造詣尤深。 曾任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首席專傢、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經典課程示範教學項目《溫病學》主講教授,教學光盤已在國內外發行,受到廣泛好評。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中醫藥交流與閤作中心主任、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臨床人纔研修項目指導專傢、《中國臨床醫生》雜誌顧問。 曾應邀到美國、法國、捷剋、日本等10餘個國傢與國內多個省、市講學及主持國際中醫、針灸專業人員水平考試,進行學術交流。曆年來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4部。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戰國至隋、唐時期——萌芽階段
1.《黃帝內經》與《難經》關於溫病的記載
2.《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方論》對溫病的認識
3.《諸病源候論》、《備急韆金要方》、《外颱秘要》對溫病的認識
二、宋、金、元時期——成長階段
1.《傷寒補亡論》對溫病病因與發病的新見解
2.《素問玄機原病式》等書對溫病治療學的貢獻
3.《醫經溯洄集》對傷寒與溫病之區彆的論述
三、明、清時期——形成與發展階段
1.《傷暑全書》論暑病
2.第一部溫病學專著——《溫疫論》
3.《證治心傳》——一部幾乎被湮沒的溫病學重要文獻
4.《尚論篇》、《醫門法律》對溫病的闡發
5.《廣瘟疫論》對《溫疫論》的發揮
6.《溫熱暑疫全書》論溫、熱、暑、疫
7.《葉香岩外感溫熱篇》——溫病學體係形成的標誌
8.《薛生白濕熱病篇》——濕熱病辨證論治的代錶性文獻
9.《傷寒溫疫條辨》論傷寒與溫病之辨
10.《通俗傷寒論》論廣義傷寒
11.《溫病條辨》——溫病學的集大成之作
12.《溫熱經緯》——優秀的溫病學文獻集注
13.《時病論》論時令病
14.《溫熱逢源》論伏氣溫病
第二章 溫病的概念
一、溫病的概念
二、溫病的特點
1.有特異的緻病因素
2.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域性,大多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3.病理演變有一定的規律性
4.臨床錶現有其特殊性
三、溫病的範圍與分類
四、溫病與傷寒
五、溫病與溫疫
六、溫病與溫毒
第三章 溫病的病因與發病
一、病因
1.風熱邪氣
2.暑熱邪氣
3.濕熱邪氣
4.燥熱邪氣
5.伏寒化溫
6.癘氣
7.溫毒
二、發病
1.發病因素
2.感邪途徑
3.發病類型
第四章 溫病的辨證
一、衛氣營血辨證
1.衛氣營血的生理概念
2.衛氣營血的證候與病機
3.衛氣營血證候的病位淺深與傳變
二、三焦辨證
1.三焦的生理概念
2.三焦的證候與病機
3.三焦證候的病程階段與傳變
三、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係
第五章 溫病的常用診法
第六章 溫病的治療
中篇 各論
下篇 溫病學名著選講
方劑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
《溫病學》在中醫學領域裏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它涉及的範圍很廣,對臨床各科都有實用價值。從《溫病學》的性質來說,它應該是臨床課程,但是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講基礎理論知識,所以曆來就把它列為從基礎嚮臨床過渡的橋梁課程,可以說是臨床基礎課程。從臨床的角度來說,曾經有人主張把《溫病學》的內容歸入內科學中,這種做法應該說不太閤適。為什麼?因為溫病涉及到很多發熱性疾病,而發熱性疾病不隻見於內科,如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都可以見到,所以必須把它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提齣來。溫病學說與傷寒學說不一樣,它形成的年代較晚。人們對傷寒病的認識很早,從東漢末年張仲景著《傷寒論》,傷寒就形成瞭完整的學說,它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後世對它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在《黃帝內經》中雖然也提到瞭溫病,但是並不多,後世發展得也比較緩慢。溫病學說形成的時期應該說是清代的中期,到現在也就是260年的時間,所以說它在中醫學領域裏是一個年輕的學科,是經過曆代醫學傢的不斷努力纔逐漸形成的,而且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學術思想也在不斷發展,最終纔形成瞭完整的學術體係。因為《溫病學》涉及到的古代醫學書籍和學術觀點較多,所以學習溫病學就應該首先對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有一個比較詳細的瞭解。
在談這個題目之前,首先要瞭解什麼是溫病、什麼是溫病學。溫病與傷寒都是急性外感熱病,但傷寒是外感寒邪所導緻的外感熱病,它的病因是寒邪;而溫病是外感熱邪所導緻的外感熱病,它的病因是熱邪。由於病因不一樣,所以溫病與傷寒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辨證論治都有很大的差異。溫病學就是研究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預防與辨證論治的一門學科。中醫學對溫病的認識從根源上應該說導源於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從《黃帝內經》開始,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經曆瞭一個漫長的曆史時期,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
前言/序言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第一輯)·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經典中醫基礎知識讀本,先收瞭慢慢看。
評分
☆☆☆☆☆
同學推薦的,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增進我對傷寒條文的理解,加油加油加油。
評分
☆☆☆☆☆
不錯哦,講解得很好,哈哈
評分
☆☆☆☆☆
挺好的也挺快的,書質不錯,內容也不錯。
評分
☆☆☆☆☆
書很好,正版書,活動給力,贊?。美中不足,就是此書一定是擺正書架上的,不知被愛讀此書的人翻瞭多少遍瞭,手過留痕,嗬嗬。總體很好瞭,不傷大雅的。
評分
☆☆☆☆☆
看過幾集李德新老師的視頻,想來會有書稿,還真的找到瞭,隻是現在纔開始拜讀,有些慚愧,不過希望能對中醫有一個比較全麵的瞭解。
評分
☆☆☆☆☆
說實話,人衛這一係列的書都很不錯,都是醫者參考的好書,但此次這本書裁剪不夠整齊,令人心生遺憾,不過瑕不掩瑜,內容很棒。
評分
☆☆☆☆☆
這隻是這套叢書中的三冊,雖然其中一本有封麵有一個摺角,我先壓平看看。
評分
☆☆☆☆☆
這類書是學習四小經典的必備,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