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鸣鹤园》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跨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
内容简介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跨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
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在本书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
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
作者简介
舒衡哲(Vera Schwarcz)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现任美国卫斯廉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79-1980年曾作为首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著有《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1990)、《张申府访谈录》(1992)、《在断裂的时间之河架桥:论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文化记忆》(Bridge Across Broken Time:Chinese and Jewish Cultural Memory,1998)、《漫漫回家路:一部中国日志》(Long Road Home:A China Journal,1984),以及诗集《一勺光》(A Scoop of Light,2000)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导言 语言与时光造就的园林
第一章 鹤鸣园与清朝亲王们
第二章 战争的蹂躏
第三章 意识,在幽暗的地下
第四章 六七十年代的“鸣鹤园”
第五章 在博物馆中重现空灵
结语 历史的分层延续体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鹤鸣园与清朝亲王们
一个可以沉思的地方
心中平静如一壶清水……
——温戴尔·贝瑞(Wendell Berry)
《随想》(The Thought ofSomething Else)
并非只有儒家学者或者清朝王爷才能认识到一个可以沉思的地方的价值。美国南部当代诗人温戴尔·贝瑞把园林比作一壶清水。没有比园林更朴素、更天然、更难觅、更不易设计的地方了。一个设计上佳的园林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当一个人凝视中国人称之为园林之“骨”的岩石、树木、流水、花草时,他就更能明白自我的构成。如果足够幸运,他还能在园林中重塑心灵。
这种心灵的重塑正是绵愉和奕赧这类人的目标和特权,在那个年代心灵的平静已很难达到,也很难维持,因此这些园林在他们的人生中更显珍贵。爆发的冲突越激烈,他们就越向往一个可以让思绪如一壶清水的地方。在喜仁龙(Oswald Siren)于二战后拍摄的有关中国园林的照片中,可以瞥见这种在喧嚣中寻求宁静的渴望。喜仁龙的著作《中国园林))(The Gardens ofChina)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首次印刷出版。他的相机捕捉到了那些政治暴乱摧毁了的、人们曾经沉思的地方。在战争与革命中,这些黑白照片表现了园林本身的衰亡以及滋养园林之美的那些不朽理想的消逝。
前言/序言
本书的中文版得以出版,其间涉及许多非比寻常的环节。首先,30年来我与北大的接触以及我与北大人建立的友谊使我对北大怀有深厚的感情。1979年2月23日,我作为第一批美国交流学者来到北京,从此有幸把北大作为自己的母校。对我来说,北大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母校”,而且是学术研究的动力和新鲜知识的源泉。如果我对海淀的这个角落没有产生浓浓的喜爱之情,这本书也就不可能诞生。
赛克勒博物馆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联系以及最近赛克勒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之间的联系,成为第二个直接促成本书出版的环节。1993年10月,我第一次参观北大的亚瑟·M.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时,对将把我与这个博物馆的创建者联系起来的意义深远的纽带还一无所知。虽然亚瑟·赛克勒博士(Dr.Arthuur Sackler)已经去世,但通过其遗孀吉尔·赛克勒(Jill Sackler)的不懈努力,赛克勒博物馆仍旧在我的母校内建立起来,从而使我可以着手做这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出版。我希望这可以为赛克勒在中国留下的遗产增添荣耀。
鸣鹤园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