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体例是具有创新性的,目前世界上没有同体例的著作。学术体例上,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外交决策理论研究,二是中国外交决策研究,三是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外交决策进行研究。这种体例以前在国内外同类著作中是没有的。我主要是从学术体系的完整、全面、系统和具有一定深度出发,力争写成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考虑的。另外,还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从我本人的学术创作经验看,这种完整的创作体例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习惯,适应面比较广(1989年1月,我作为第1作者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国际关系学》也是采用这种完整的体例。十几年来,该书已印刷3次,至今还是各大院校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也力求学术方面的创新。一般说来,一本书如果有20%的内容是创新性的就很有价值了。而本书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我都是从创新的目的出发创作完成的。对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而我在这方面是早期进行研究的。几年时间里,为了把这方面的研究做准确、做扎实、做出彩,经常独自面壁凝神思索。宝山无径全靠独自斧凿刀劈,学海有涯惟有众生辛勤横渡。由于是学术创新,其中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全书在体例、设置、断限、取舍、加强、补遗方面均需自创琢磨,难有借鉴,写作过程中多次彷徨、停顿,甚至推倒重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在各方面的支持鼓励下完成了书稿。
本书在材料收集方面也有特点。本书写作中引用的资料都是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中的资料。但是我利用外交学院从属外交部的优势,以及进入外交学院读书任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这个系统所受到的熏陶,接触了一些其他部门可能了解不到的材料,常年系统地听一系列重要的报告及参加一些会议,虽然并不一定直接与本书的写作相关,但对透视、把握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还是很有帮助的。在写作过程中我没有申请查看未解密的档案(未解密的档案,即使看了也不能用),但是我通过与大使等各级外交官的访谈、参加各种研讨会、来自学界前辈和卸任高官的审定帮助,努力使有关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中的各段叙述内容尽量接近于历史事实并有所披露。所以本书的亮点集中在“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部分。但由于外交决策的过程在世界各国的外交研究中的保密性、敏感性等原因,都是难以在最近期复原再现的,因此疏漏错误难以避免,恳请各界读者指正。
目录
第一编 外交决策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外交决策研究的学术界定
第一节 外交决策研究的学科归属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学发展历程的分析
第三节 外交决策是外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外交决策研究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
第五节 外交决策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六节 外交决策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外交等概念的厘清
第一节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选择
第二节 关于对外政策和外交、外事等概念研究
第三节 关于外交行政等概念的研究
第三章 外交决策的理论特性研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第二节 行政决策研究
第三节 外交决策研究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的类型和评价标准
第二编 新中国的外交决策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变化研究(1949—1966年)
第一节 特殊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制的创立及变化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机构的建立
第四节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形成
第五节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决策的基本评价
第二章 1966—1976年间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变化研究
第一节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状况分析
第二节 最高决策层的变化
第三节 外交路线和外交决策机构发生变化
第四节 对外交决策机制变化的分析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1976年底至1989年下半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宏观背景分析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路线的调整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代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机制的
第四章 1990年—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
第一节 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定位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机构和机制变化调整的分析
第三节 国家涉外机构的变化调整
第四节 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图介
……
第五章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的理论阐述与未来变化分析
第六章 中国外交决策案例研究
第三编 其他国家的外交决策研究
第一章 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二章 法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三章 日本外交决策研究
第四章 苏联和21世纪初俄罗斯外交决策研究
第五章 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六章 英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七章 埃及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八章 德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参考书目
外交决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v 后才发现饭否根本就哦姐姐
评分
☆☆☆☆☆
强大的游客国有控股可以哭过控股 u
评分
☆☆☆☆☆
看过的客户吃饭即兴发挥看哈
评分
☆☆☆☆☆
在黄金时间的积分居口味可内心宁静
评分
☆☆☆☆☆
朋友买了觉得好,我也来买了。。|总体来说还行 发货速度也快 。
评分
☆☆☆☆☆
有 v 此次 v
评分
☆☆☆☆☆
哟方法组合哦哦哦发i勾搭
评分
☆☆☆☆☆
回顾五百年的国际关系史,我们发现,国际关系体系从欧洲走向了世界,形成了真正世界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从大陆同盟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路径可供我们借鉴:从国际体系的极数分析,国际关系体系经历了两极体系—英法奥三极体系—英法俄普奥五极体系—英法俄德奥五极体系(美日具备极的实力,但没有参与国际体系)—美苏体系—中美苏战略三角,直到冷战结束后的美欧俄中日五大力量中心,多极体系初具雏形,美国军事实力超强,但建立单级霸权体系,困难重重。从极的产生过程来看,法兰西与神圣罗马帝国之争,法国的战略在于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其重点在于与神圣罗马帝国争夺西班牙,同时支持德意志内部的新教诸侯反对奥地利。其战略是成功的。三十年战争后,法国成为欧陆的霸主。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略则联合欧陆之外的英国,反对法国。两强争夺的最终结果是英国成为战略平衡手,普鲁士也在两强的争夺中崛起起来。同时,俄罗斯向西扩张,也成为欧陆的主要角色。法德世仇成为欧洲国际关系体系转变的动力,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是无论亨利四世还是拿破仑,在其实力鼎盛时期也未能达到与欧洲所有强国为敌的地步。两强相争的后果是两强都衰落下去,只是衰落的快慢不同,拿破仑战争后,法国实力再也没有达到欧陆霸主的地位。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普鲁士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德意志,取代法国成为欧陆的霸主,因此也成为其他大国防范的对象。就英国的战略来说,就是维持欧洲大陆的战略均势,维护自己的海上霸权,谁可能成为欧陆的霸主,谁就是英国的敌人,亨利四世和拿破仑的法国如此,后来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德国亦是如此。而德国的软肋就在于两线作战,希特勒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或者说他过于自信,而这种自信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评分
☆☆☆☆☆
很好看的书籍,非常喜欢,送货也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