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文学申辩》收录了李敬泽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较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作者简介
李敬泽,1964年1月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少时随父母迁居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1990年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现任主编。 2000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首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2006年获华语传媒文学奖年度评论家奖,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著有理论批评专著及文集《颜色的名字》、《纸现场》、《冰凉的享乐》、《目光的政治》、《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文学:行动与联想》等。
目录
为小说申辩——一次讲演
小神灵们——2007年的长篇小说
文学语言,及其未来——《1978-2008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序
小说是否可能——我看到的,我想象的
在都市书写中国——在深圳都市文学研讨会的发言及补记
社会意识的戏剧——《打工文学评论集》序
文学与法——答《人民法院报》
慢的、困难的思考和表达——读刊杂感
必须捍卫文学——答夏榆
一种毁坏文化的逻辑——关于“80后”
谈“80后”——答《南方周末》
成长和“青苹果”们——深圳《特区文学》新新文学奖断想
谈畅销书——中国图书畅销书榜榜评之一
关于某读者——中国图书畅销书榜榜评之二
且谈文学之生死——中国图书畅销书榜榜评之三
知中国人之“心”——《尴尬风流》
“大我”与“大声”——《生死疲劳》笔记
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兄弟》
在困苦中求证人之可能——以罗伟章为例
“我”或“我们”——《道德颂》的叙述者
灵验的讲述:世界重获魅力——田耳论
冰上之信——潘向黎论
捕影而飞者——《知在》
想象一部名为《平原》的书捍卫人的光荣战役——《我是我的神》
无根的乡愁——《上塘书》
三重镜——《回报者丛书》第二辑
上香的时候不说话——乔叶短论
略论“没有办法的办法”——何玉茹的两个短篇
偏执、正果、写作——关于麦家
宽厚,及羞涩的正直——杨少衡论
三段论:须一瓜失败者及他们的城市——戴来论
挂在都梁的舌头上——《血色浪漫》
谁杀死了三百只小鸡?——《木头公仔》
找一棵钉子,把世界挂上去——《魔术师与传教士》
“天堂”探险者们——湖北的青年作家
浩然:最后的农民和僧侣格格不入,或短篇小说
向短篇小说致敬——《2003年短篇小说》序
如诗的欢乐与秘密——《2004年短篇小说》序
断想,信不信的故事——《2005年短篇小说》序
不自然——《2007年短篇小说》序
拯救散文伦理——《美文》扩大号
散文九题——答马明博
雪中“美文”批——-2003年第一季度《美文》
怎么说话,何以沉默——《丧乱》序
词典撰写者——《山南水北》
女巨人与绅士的“公正”——读书偶记
作家李三与施林克的差别——《朗读者》
简单、神圣的心——《淳朴的心》
趁乱出奔——《第二十二条军规》
关于帕穆克——答夏榆
蟋蟀的歌声、信念和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
滴落,闪闪发亮——《异邦人》、《桃幻记》
“标准”或信念——华语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答辞
引文的教益——关于小说书评
伊甸园与垃圾——在“北京文艺论坛”的发言
批评理想:周围站起一批巨人——答黄咏梅
精彩书摘
一、相册 三本书,也是三个人的私人相册,但印出来让大家看,私人的就不再私人,变成了公共风景。 这有必要吗?当然没有必要,世界上已经影象充斥,我们的眼睛每天遭受五彩缤纷的风景撞击:我们看到非洲草原上狮子金色的瞳孔,看到无数人的哭泣、愤怒、羞涩、惊慌和笑容,看到肌肤上初起的皱纹,看到一滴露珠隐秘地滑动…… 总之,我们其实没什么理由看这些相册,除非我们有兴趣观察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人的梦境,看她在白天、在意识之外的那一重隐秘生活。 是的,我就是这样看这三本书的照片部分,我把它们视为梦境或梦境的碎片。 那些照片镶嵌在文字中,像一扇扇窗口,一个人在窗口中望着外面,她的脸是儿童的脸、少年的脸、成人的脸,她的身后和身边是房屋、树、天空、草垛和别的人,岁月的风在所有这些事物上吹过,好像它们在一瞬间被消去了颜色变得陈旧,而她却固执地长大,好像只有她是不打算停留的,好像她是由于不断的逃离才得以长大;但又好像她把自己永远留在那个地方,无助地看着另一个自己渐渐远去…… 照片本来是实在的证物,但是仔细想想吧,在没有照片的时代,人也许能够更为自然地感受实在:人是一棵树,树的此时就是在的证物。但现在有了照片,照片常常让我们感到惶惑:那是我吗?生命的那一刻如果存在过,那么它已经消失了吗?如果它不曾消失,那么它存留在什么地方?一个人五人六、脑满肠肥的家伙和一个光屁股的小男孩共有一个名字,但他们是否共享一种实在?他们不是分处完全不同的世界吗? ……
前言/序言
本书收录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
前后看一遍,看出了主题,一以贯之,就是“为文学申辩”。
文学是万古江河,但是,在它存续的每一世代,在每一个“此时此地”,它都是一种弱的、备遭猜疑蔑视的事物,同时,它的那些最热情、最真诚的维护者们,也经常辛辛苦苦地使它僵硬和凝固——使江河干涸。
所以,文学需要为之申辩,在申辩中领会它的价值,领会它的过去和未来,领会它真的精神和活的生命。
选择“申辩”一词,颇费踌躇,我喜欢这个词招架和防守的姿态,不得不辩,但这个“辩”并非一味进攻,并非“手执钢鞭将你打”.“辩”是为了“申”——自我认识和申明。申辩的过程其实是反思的过程,既辩之于人,也反求诸己。
也就是说,五年来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地说文学,并非怀里揣着取自东海龙宫的法宝,更不是为了布道,而是为了求道——面对公众和同行,面对自己,小心地求证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它的可能性。
所以,这本书叫做“关于文学的价值与可能的对话”或许更为恰切。
感谢在这些文章和这本书的形成过程中催促、启发、帮助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对话者们:熟悉的和陌生的提问者,写出我所赞赏或质疑的作品的作家,提出我赞同或非议的观点的批评家。
是为序。
为文学申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这次京东购书打折,凑单购买,超实惠
评分
☆☆☆☆☆
评分
☆☆☆☆☆
质量看着很不错哟!还没看内容,等看过在和大家分享。
评分
☆☆☆☆☆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满意,价格再低点就更加好。
评分
☆☆☆☆☆
质量看着很不错哟!还没看内容,等看过在和大家分享。
评分
☆☆☆☆☆
从远古开始,人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油灯到电灯到无影灯,从刀剑到枪械到炸弹,从热气球到飞机到火箭……正因人们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能,才让人们在自然中生存。我们没有猛犸象的庞大;没有猎豹的速度;没有致命的毒液;没有尖锐的牙齿......是什么让人类得以生存?是知识!枪械让我们训服野兽;飞机让我们在天空中翱翔;船只让我们在海洋中畅游……话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不过是将知识运用到战略上,其实诸葛亮能观天象,他可以明确地知道什么时候下雾,什么时候刮东风……可见,知识的力量多么伟大!我们用知识挽救生命,用知识治理环境……知识无处不在![SZ]
评分
☆☆☆☆☆
有点深奥,看不太懂,质量很好
评分
☆☆☆☆☆
李敬泽的文章,爽
评分
☆☆☆☆☆
还可以的,能接受,而且是在搞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相对比较实惠。现在买东西,眼睛都要挑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