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精神伤残鉴定争议案例评析》是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推荐用书系列中的一本。《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精神伤残鉴定争议案例评析》根据争议案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精神病司法鉴定及精神伤残鉴定的有关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争议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司法鉴定中应该掌握的有关问题,拓宽思路,提高司法鉴定人的独自思考能力。
作者简介
郑瞻培,男,1933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主任医师,教授。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临床精神医学及司法精神医学工作。1984年-1994年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司法精神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上海精神医学》、《法医学杂志》编委、《四川精神卫生》特约编委、《精神卫生通讯》副主编。主编、参编专著多部,发表论文7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技术津贴。
高北陵,女,1957年l0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2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8月-1999年1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国立精神病院博士后训练站及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系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司法鉴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深圳市康宁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所长。1990年参加法医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了与精神损伤和精神伤残鉴定的多项研究,获得省级、市级科技奖3项。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文7篇;主编、参编教科书5部。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第一节 概述
一、鉴定机构与鉴定人
二、鉴定程序
第二节 鉴定实施
一、阅卷和调查
二、精神检查
三、司法精神病鉴定诊断
四、司法精神病鉴定意见书
第三节 鉴定中的特殊问题
一、鉴定中如何进行事实的回顾性推断
二、如何采信被鉴定人对作案行为的口供
三、遗忘案发过程
第四节 法律能力评定
一、刑事责任能力
二、民事行为能力
三、(性)自我防卫能力
第二章 精神伤残与精神损伤鉴定
第一节 精神伤残与精神损伤概述
一、精神伤残与精神损伤的概念
二、精神伤残与损伤鉴定的任务
第二节 精神伤残与损伤的专业诊断
一、器质性精神损伤与伤残诊断依据
二、功能性精神损伤的诊断依据
第三节 精神伤残与损伤的因果关系与赔偿
一、因果关系的类型
二、精神损伤因果关系的论证
三、精神损伤的赔偿
第四节 精神损伤与伤残程度的行业评定标准
一、精神伤残的评定标准
二、精神损伤的评定标准
第五节 精神伤残与损伤的量化评估
一、精神伤残与损伤评定中常用的标准化评估工具
二、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标准化测验
三、认知功能评估方法的联合应用
第六节 伪装精神伤残与损伤
一、伪装精神伤残与损伤的概念
二、伪装精神伤残与损伤的类型
三、伪装精神伤残与损伤的常见表现形式
四、伪装精神伤残与损伤的鉴别
五、伪装精神损伤的量化评估
第七节 精神伤残与损伤鉴定的规范化程序和技术路线
一、出现不同鉴定结论的原因分析
二、规范化鉴定程序和技术路线
下篇 案例评析
1.危害非妄想对象的责任能力评定
2.鉴定结论无精神病,为何作案动机离奇
3.如何鉴定拒不承认作案事实的案例
4.避免鉴定结论中的因果关系倒置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
6.抑郁症杀人的责任能力评定
7.抑郁症杀人的诊断争议
8.无精神病案例误鉴为精神分裂症的教训
9.纵火案三次鉴定结论的思考
10.二次被误鉴定为躁狂症的偏执性人格障碍
11.二次被误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诈病
12.精神分裂症三次鉴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分歧
13.对“诉讼狂”的司法鉴定
14.一个精神分裂症案例的鉴定始末
15.癫痫朦胧发作再次杀人的鉴定
16.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者两次鉴定结论的分歧
17.吸毒与精神病司法鉴定(一)
18.吸毒与精神病司法鉴定(二)
19.幼女性侵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20.阿托品中毒与精神分裂症因果关系的鉴定
21.冲动性人格障碍的责任能力评定
22.对病理性购物的司法鉴定
23.恋婴癖与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
24.变性人并不就是性变态
25.癔症与诈病的鉴别
26.如何对调查意见不一的民事案件进行鉴定
27.行政赔偿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28.遗嘱案死后鉴定
29.器质性痴呆的司法鉴定
30.器质性遗忘的司法鉴定
31.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司法鉴定
32.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的司法鉴定
33.器质性抑郁综合征的司法鉴定
34.器质性躁狂综合征的司法鉴定
35.器质性癔症样综合征的司法鉴定
36.器质性焦虑症的司法鉴定
37.头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司法鉴定
38.脑外伤所致儿童行为改变的司法鉴定
39.轻型颅脑损伤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的司法鉴定
40.假鉴、错鉴责任追究案
41.是诈病还是人格改变
42.精神病症状与智力或记忆伤残同时并存应如何鉴定
43.多家鉴定意见不一的精神损伤案
44.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智力测验结果
45.伪装智力低下与精神病症状并存的司法鉴定
46.躯体伤害诱发的精神分裂症
47.颅脑损伤合并躯体疾病的精神伤残鉴定
48.缄默的精神伤残鉴定
49.如何对伤残鉴定案例的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50.警惕委托方提供材料的陷阱
精彩书摘
15.癫痫朦胧发作再次杀人的鉴定
被鉴定人既往在癫痫发作时曾有过凶杀,并鉴定为无责任能力,经治疗后病情缓解,以后由于擅自停药而癫痫复发再次杀人。对于这样的案例怎么评定其责任能力,其擅自停药是不是属于故意或过失行为?以下结合本案例进行讨论。
[案情摘要]
被鉴定人陈某,男性,39岁,已婚,小学文化,农民。
1995年3月陈某因其妻失踪,到处寻找未果,曾想通过电视台寻人启事,因妻弟反对而作罢。同年6月2日,警方在陈某所在村附近的水塘里,发现了其妻的人头和一条人腿。经勘验,其妻系被掐颈致死,且陈某的一件衣服和家中木桶内残留的血迹与其妻血型相符,故确认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审讯中,陈某矢口否认有杀妻行为,也无杀妻的动机。因陈某患有癫痫病,且在发作时有杀人、伤人的往史,故委托作精神病司法鉴定。
经查,陈某自幼生长发育正常,小学毕业后一直务农,为人忠厚老实。30岁结婚,夫妻感情好,育一女儿9岁。在1975年(19岁)和1976年曾两次脑外伤,均出现昏迷并住院治疗,分别诊断为头顶部硬膜外血肿和右颞部脑挫裂伤。第二次脑外伤半年后出现偶尔发呆,并在一天夜里把父亲的一只耳朵用菜刀割下,事后回忆好像做了一个梦;以后又多次出现夜间梦游现象;1991年(35岁)某日凌晨1时,陈某无故用菜刀把邻居的两兄弟砍成一死一伤,案后睡在附近的鸭棚内,当日上午8时被抓获。在甲地精神病院作司法鉴定,精神检查:对作案过程完全不能回忆,有旧事如新症、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既往有失神发作。鉴定结论为脑外伤性癫痫,无责任能力。随后住人当地安康医院,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治疗二年余,癫痫未再发作,于1993年11月出院。出院后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但在1994年6月,自感上夜班困倦,擅自停服抗癫痫药。
前言/序言
1998年6月18曰,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上海市司法局,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在履行对上海司法鉴定工作监督、管理和协调的同时,曾组织策划、编辑、 出版了 《司法鉴定实用指南》、《察疑·释惑·求真——司法鉴定案例精选》、《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与实务研究》、《人身伤害司法鉴定操作指南》等专业书籍,推进了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的发展。
2005年10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正式实施,这对规范司法鉴定的统一管理,推进司法鉴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为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司法行政工作的性质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进一步领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决定编辑、出版司法鉴定案例评析丛书,从而规范司法鉴定管理,提高司法鉴定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8年,组织了有关专家编辑《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争议案例评析》、《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精神伤残鉴定争议案例评析》、《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争议案例评析》四本书。今后,还将陆续编辑、出版其他司法鉴定系列丛书。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精神伤残鉴定争议案例评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学生:你是何时开始写诗的?
评分
☆☆☆☆☆
李:这是理工大学的“木独”,这是香港大学的Jacky,这是科技大学的Ronald,这是中文大学的阿飞、阿燕……怎么样,大家都认识了吧?我感觉到今年你们这班学生(包括来自其他各大学的旁听者)甚有潜质,可以和你们多谈一些,所以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谈谈天,就当做非正式的tutorial吧。你们有什么问题,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都可以提出来讨论。
评分
☆☆☆☆☆
案例讲的挺细,值得一看
评分
☆☆☆☆☆
你刚才提到关于我的那些情况,我是完全没有感觉的,而且不需要有任何勉强自己的地方,自自然然便可以无动于衷。以后当你碰到人家误解或造谣抨击的时候,想一想,只要你的人生境界够高,很多问题都可以不再是问题的。
评分
☆☆☆☆☆
(A)不动如山
评分
☆☆☆☆☆
学生:那么你是如何自况的呢?人们称你为思想家、诗人,你自己如何定位呢?
评分
☆☆☆☆☆
李:事实如此。嗯……(有点尴尬)我是比较懒散。比方说我有十件东西,我也只会拿一件出来,我觉得暂时够用了,就不会急于把其他的都拿出来,这主要还是懒散的缘故。
评分
☆☆☆☆☆
李:艺术之中我最喜欢音乐和文学,但我一向比较懒散,写诗刚好可以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我要表达的东西。假如我写小说,会花太多的时间,这不适合我的性格。我希望只花最少的时间,而且一个字也不浪费。心里这样想,就自然选择了诗这种最适合自己的文学形式了。
评分
☆☆☆☆☆
李:从小就开始——但不是从小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