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照片(第63輯)》試圖在這方麵有所改變,把照片置於觀照的中心,讓照片自己來訴說。有時候,照片蘊含的話語、傳播的意味,遠不是幾條簡單的曆史結論所能涵蓋的,而曆史卻隻有正視和傾聽照片的話語,纔能鮮活生動起來。照片能更多地留住曆史的真實,全賴於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獨立話語。令人遺憾的是,在敘述曆史的時候,照片的獨立話語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書籍裏,它也不過是某種曆史結論的旁證,或某個曆史的概念的圖解。
目錄
蔡登山 七十多年前的中蘇文化交流
林冠珍 被慈禧杖斃的記者瀋藎
陳仁德 老照片中的曠世情緣
李偉 無名氏的生前與身後
程麻 一位傳教士傢庭的影像記憶
瀋俊鴻 華爾德與江陰福音醫院
鬍劍 貝德芬的中國情結
馬懋如 我的公公劉順元
何先渝 漫長的平反之路
劉陶 迴憶父親劉敦願
侯誌川 迴憶我的母親
韓金榮 父親的“熬相公”經曆
張永芳 兩個人的故事(上)
陳大強 我的大學生活
蘇啓穎 一張老照片
劉光生 起步的歲月
李耀曦 遠去的鍾聲
鮑顯宗 民國時期的海派旗袍
伊格 1930年代的北平舊景
趙培字 一張全傢照
馮剋力 劉順元的“書生氣”
精彩書摘
七十多年前的中蘇文化交流——吳南如珍藏的照片在颱北曝光
正當電影《梅蘭芳》在颱灣上演之際,一批老照片在颱北曝光,這其中便有1935年梅蘭芳率團訪問蘇聯及鬍蝶參加莫斯科電影節的照片。人們通常知道1930年2月間,梅蘭芳訪美,造成萬人空巷的盛大場麵。其實在五年後的1935年二三月間,他還曾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率團赴蘇聯演齣。這是梅蘭芳演藝生涯中的重要經曆,也是中蘇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從1935年初開始,莫斯科和列寜格勒的街頭巷尾,就張貼齣印有“梅蘭芳”三個中國字的廣告,商店的櫥窗裏也陳列著大幅的梅蘭芳戲裝照片。《真理報》、《消息報》、《莫斯科晚報》等報紙不斷刊登照片和文字,介紹中國的戲麯以及梅蘭芳本人的情況。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還特意編印瞭三種俄文書籍,在劇院中發售,它們是《梅蘭芳與中國戲劇》、《梅蘭芳在蘇聯所錶演之六種戲及六種舞之說明》、《大劇院所演三種戲之對白》。經過宣傳,梅蘭芳在這兩座城市幾乎成瞭傢喻戶曉的人物。
與此同時,蘇聯為紀念其電影事業創立十五周年,於1935年2月21日至3月2日在莫斯科舉行國際電影展覽會,邀請各國選派電影代錶團參加。鬍蝶當時是中國最紅的影星,自然是齣席蘇聯影展大會的不二人選,其他成員還有明星公司製片人周劍雲、攝影師嚴鶴鳴、翻譯孫桂籍;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編劇餘一清、副導演黃謙,共七人組成代錶團。其中陶伯遜等五人已先行前往,鬍蝶因還在拍戲,周劍雲因有事,因此最後一批齣發。
事有湊巧,兩件原本不相乾的事,竟然湊在一起,於是發生瞭梅蘭芳與鬍蝶同行的情況。1935年2月21日,梅蘭芳所率領的劇團除幕前幕後人員外,還有劇團總指導張彭春、副指導餘上沅,他們是中國戲劇界的權威編導。他們和鬍蝶、周劍雲夫婦在上海同時登上蘇方專門派來的大輪“北方號”,同行的還有一位大人物,那就是要迴任駐蘇聯大使的顔惠慶先生。根據《顔惠慶日記》,2月27日他們抵海參崴,換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前往目的地,在抵達莫斯科的十多天旅途中,車中頗感無聊,大傢有時玩玩橋牌,多數時候也隻有閑聊。鬍蝶在她的迴憶錄中說,梅蘭芳是一位沉默的謙厚君子,待人誠懇,因為車上有的是時間,我又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加上梅先生和我兩人既不會飲酒,也不會打牌,有人說:“這裏有梅先生在,何不就此拜師,就此機會學唱京戲?”梅先生自是謙遜說:“這哪敢當呀!”不過禁不起我一再“央格兒”(北平土話“央求”的意思),就說:“拜師可不敢,就唱一段《三娘教子》吧!”
鬍蝶說,彆看我學方言挺快,而且學什麼就像什麼,可是這腦袋、這嗓子一到學京劇,就完全不管用瞭。1930年,鬍蝶主演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中的京劇名伶紅牡丹,穿插瞭京劇《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四個劇目的片段,鬍蝶學唱京劇不很開竅,僅“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幾句散闆,就學瞭不少日子,仍然是字不正,腔不圓,主要是鬍蝶的廣東音難改。於是沒有辦法,片中的幾段唱腔,隻得請梅蘭芳幕後錄製,後來鬍蝶說到這事兒,總會風趣地對人說:“我不是梅蘭‘方’,我是梅蘭‘圓’。”意思是說電影中的唱腔是梅蘭芳錄製的,那“圓圓”的唱盤替她唱的。
人生何處不相逢。萬萬沒想到,五年後的今天,名師就在身邊,天賜良機,鬍蝶自然不想放棄,於是梅蘭芳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鬍蝶也一句一句地學,無奈她還是覺得睏難重重。鬍蝶就請梅蘭芳教她最容易上口的《汾河灣》中的《彆窯》,“兒的父去從軍……”這段西皮原闆,直到晚年,定居加拿大的鬍蝶還能哼得齣來。雖隻是“幾句之師”,鬍蝶有時還會幽默地說:“我還是梅蘭芳的親傳弟子呢。”
他們一行人於3月13日抵莫斯科,蘇聯對外文化協會人員、波洛伏伊、奧查寜以及大使館人員前來車站迎接。而在梅劇團正式公演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利瓦伊諾夫夫婦宴請梅劇團和中國電影代錶團,中國駐蘇大使顔惠慶率使館外交人員參加。宴會上鬍蝶演唱京劇《汾河灣》(西皮原闆)的一小段,她還稱說是梅蘭芳在旅途中親授的。經大師的調教,鬍蝶居然唱得有模有樣,唬得俄國人一愣一愣的,可說是現學現賣瞭。
顔惠慶在他英文自傳East—West Ka1eidscope中說:“梅蘭芳的首場演齣安排在使館的大客廳裏,這裏除瞭舞颱和樂隊的地方外,還可以容納160位客人。首場劇目為《刺虎》,舞颱的布景、華麗的戲裝、新奇的音樂和劇目情節,在蘇維埃首都引起瞭轟動,成為人們不斷談論的話題。後來,梅蘭芳還在莫斯科大劇院上演瞭多齣京劇,以及舞劍、舞緞帶之類,演齣持續瞭十個晚上,受到熱烈歡迎,劇院每晚都爆滿,劇票難以買到。”根據戈公振及侄兒戈寶權閤寫的《梅蘭芳在庶(蘇)聯》等資料得知,3月23日晚,梅蘭芳的第一場正式演齣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的音樂堂隆重舉行,一直演到28日。4月2日到9日,在列寜格勒的文化廳演齣。4月13日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告彆演齣,這是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要求追加安排的。
有關此行的相關照片,除鬍蝶在其迴憶錄中保留瞭兩張她和梅蘭芳的閤照,及戈寶權刊登在1935年5月份的《良友》畫報的活動照片外,世人真是難得一見,筆者在撰寫《梅蘭芳與孟小鼕》一書時亦未見過。齣人意料的是,颱北“舊香居”的吳老闆居然告訴筆者,他在二十多年前收到一批鬍蝶在蘇聯的老照片。經筆者查證,此批照片來自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吳南如(炳文)的珍藏,吳南如當時是顔惠慶大使身邊的重要幕僚。《顔惠慶日記》在1935年4月4日就記載:“齣席吳炳文為鬍蝶、周君(按:周劍雲)夫婦舉行的宴會。”
吳南如(1898—1975)字炳文,又名南柱、淩虛,江蘇宜興人。1910年鼕考入常州府中學堂,與瞿鞦白是最親近的同學。1913年該學校改為江蘇省立第五中學。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法科預科,認識瞭同為常州中學的同學張太雷。次年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臨時預備班,1920年畢業,獲法學士學位。鏇任天津英文華北《明星報》記者。翌年轉任中美通信社編輯。鏇與新聞界前輩林白水、鬍政之在北京創辦《新社會報》,以記者身份,得識當時外交總長顔惠慶。1921年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錶團谘議。1922年留居美國,入華盛頓大學研究法律。同年9月顔惠慶組閣電召吳南如迴國,任北京政府國務院秘書;11月隨顔惠慶辭職赴滬。後赴北京就國聞通訊社北京分社主任。1926年,任駐英國公使館一等秘書,公餘入倫敦大學進修,與酈堃厚、舒捨予(老捨)、吳定良、邱祖銘、寜恩承等人時相過從,吳南如和邱祖銘當時都是公使館的人員,邱祖銘是三等秘書;而老捨當時是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講師。寜恩承還戲稱他們六人是“六君子”。1929年迴國後,曆任國民政府外交部條約委員會委員兼歐美司司長,外交部簡任秘書,國際司司長、情報司司長。1933年,顔惠慶任駐蘇聯大使,約其任大使館參事,在任職四年之間,曾代辦館務兩年半;1937年任駐丹麥公使,1941年9月,返國時途經美國,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1943年鼕返國,任禮賓司司長。1944年,轉任外交部歐洲司司長。1946年參加巴黎和會,任中國代錶團顧問。同年10月至1950年,任“駐瑞士公使”。1953年去颱灣,翌年1月,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1956年1月,任“駐伊朗全權大使”。1964年1月,專任“駐科威特大使”。1968年辭職迴颱灣,任“外交部顧問”,籌備外交人員訓練所,兼任主任。1972年12月退休。1975年5月12日在美國病逝。終年七十七歲。
吳南如的堂妹、小說傢吳崇蘭在《二哥吳南如》一書中說:“二哥隨顔大使在莫斯科時,都是緻力於增進中蘇邦交,並為中蘇文化交流而努力。在莫斯科四年,他們曾經安排梅蘭芳戲劇團在莫斯科大戲院登颱錶演,那次的演齣非常成功,幾乎風靡瞭當時的觀眾,莫斯科報社的輿論都有好評。其後又有鬍蝶影星訪俄團的齣現,也受到蘇俄政府的熱烈歡迎。又舉行徐悲鴻畫展會,使俄國人大開眼界。……蘇俄也曾將版畫在南京展覽,並贈送名畫給中央博物院。我國也迴贈蘇聯四庫全書一套。……凡此種種,都是大使館從中安排推動的。”
此段話用意沒有錯,但時間次序是錯的。我們知道,莫斯科影展時間是1935年2月21日至3月2日,中國代錶團的其他五位成員都趕到瞭,而鬍蝶和周劍雲夫婦隨梅蘭芳劇團抵莫斯科時已經是3月13日,影展已經結束十天瞭,因此沒有趕上。至於梅劇團演齣的盛況,據當時任蘇聯大使館秘書的冒效魯說,梅劇團在莫斯科和列寜格勒共演齣十五場,場場爆滿,演員不得不多次謝幕。令人叫絕的是,旅蘇華僑踴躍看戲,演到妙處時,華僑都叫好而不是鼓掌,這中國特色的大聲叫好,使蘇聯人大感意外,成瞭蘇京奇聞。
老照片(第63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每一套照片都有一個故事,很有可讀性,讓我們感受100多年來的可視影像。
評分
☆☆☆☆☆
每一套照片都有一個故事,很有可讀性,讓我們感受100多年來的可視影像。
評分
☆☆☆☆☆
不錯
評分
☆☆☆☆☆
挺好的書!支持京東!推薦
評分
☆☆☆☆☆
有一半是新的,有一半沒塑封,還有一本封麵有明顯壓痕,一看就是彆跟看過後退瞭的,差評
評分
☆☆☆☆☆
每一套照片都有一個故事,很有可讀性,讓我們感受100多年來的可視影像。
評分
☆☆☆☆☆
喜歡 便宜喜歡 便宜
評分
☆☆☆☆☆
書中照片詳實,文章精彩。
評分
☆☆☆☆☆
雜誌裏有種懷舊的氛圍,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