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德育心理学丛书: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从当代道德认同的危机的时代背景,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论思考的理论背景等讲起,对道德同一性的理论进行了回溯与展望,进而介绍了道德同一性的概念、结构与成分,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实证研究。
内容简介
自我认同已经成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道德同一性,即道德自我同一性,或称道德自我认同感。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道德同一性是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目标、道德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西方,道德同一性经过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短短二十年的探索,其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些可供借鉴的实验范式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德育心理学丛书: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当代道德同一性的时代背景,并系统梳理了道德同一性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脉络;第二部分系统阐明了道德同一性的概念、结构与成分以及道德同一性的形成背景:第三部分为道德同一性的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第四部分是有关道德同一性的建构。本书适合从事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学校德育心理学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万增奎,男,1967年8月出生,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德育心理、心理教育与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1997-1999年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9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获教育硕士学位。2005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德育心理学博士,并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个人曾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网络社会’的道德与学校调控策略研究”,参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超大项目子项目“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道德多元、多变、多样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个人在2000年曾获得朱敬文研究生奖,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时代背景:当代道德认同的危机
一、认同的两个向度
二、自我认同与深层危机
三、社会认同与表层危机
第二节 理论背景: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论思考
一、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思考
二、道德心理中的知行观与因素论
三、人的本体属性:人性的占有
四、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观
第三节 国内外道德同一性的研究现状
一、道德同一性的思想来源
二、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国外关于社区服务与道德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一、社区服务及其与道德同一性领域的关系
二、社区服务的路径
三、社区服务对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道德同一性的相关研究与质疑
一、哈特的道德同一性思想
二、尤尼斯等人的研究
三、道德同一性的研究存疑
第二章 道德同一性的理论回溯与展望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思想的理论探源
一、哲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
二、伦理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
三、社会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
第二节 道德自我研究的回顾
一、西方的道德自我研究
二、国内的道德自我研究
三、道德自我的相关理论
四、有关道德信仰、良心的发展研究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当代道德动机的视角
一、传统道德动机观的理论与实证思考
二、道德同一性:当代道德动机的整合观
三、简要启示
第三章 道德同一性的概念、结构与成分
第一节 同一性的考察与道德同一性
一、“同一性”的考察
二、“认同”的考察
三、“道德自我”的考察
四、道德同一性的含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释义与界定
一、自我同一性与道德同一性
二、社会同一性与道德同一性
三、良心与道德同一性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的结构
一、自我同一性
二、道德责任判断
三、自我一致性
第四节 道德同一性的表现成分
一、道德同一性的两个维度
二、道德同一性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
二、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危机
第二节 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来自文化心理学的思考
二、来自传统道德自我发展理论的思考
三、布拉西的道德同一性
四、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道德同一性形成的模型
一、影响道德自我发展的传统因素观
二、哈特的道德同一性形成模型
三、哈特模型的启发
第二节 内环境的影响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二、人格与自尊的影响
三、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第三节 外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机构与背景
二、道德同一性的重要过渡客体
三、道德机会的影响
第六章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问卷修订
一、关于道德同一性的操作性定义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趋势
二、道德同一性的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
三、父母文化与父母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四、结论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二、自尊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三、自我和谐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四、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
第四节 道德同一性的实证研究
一、基于青少年献血者的榜样研究
二、基于青少年道德特质认同的分析
三、青少年道德多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七章 道德同一性的建构与培育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的建构
一、传统道德教育及其路径的选择
二、建构主义的观点
三、道德同一性的个体建构观
四、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建构观
第二节 “社会服务学习”:道德同一性的行动研究
一、“社会服务学习”的理论渊源与含义
二、“社会服务学习”对道德同一性建构的启示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建构的德育路径选择
一、当前的道德信仰教育
二、自我同一性的辅导
三、提供道德上的指南针
四、树立道德同一性获得范型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引论
人生旅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寻找道德和精神方向的历程。
——威廉·贝内特
第一节 时代背景:当代道德认同的危机
在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快速多变、视域宽广的时代特点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问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被他们打破,他们的许多新道德价值观念却又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包括家庭、同伴、网络传媒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青少年而言,生活在今天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经常会产生变化,在道德和自我同一性方面的问题常常纠缠不清,使青少年在道德上陷入危机之中。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中的道德自我认同危机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中越发突出,对青少年建构道德自我意识和自我同一性提出了特别重要的挑战。笔者认为,在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如何超越传统的道德教育,关注自我同一性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研究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德育体制改革及德育理论的探讨,但却常常忽视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
……
前言/序言
德育心理学丛书: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四、有关道德信仰、良心的发展研究
评分
☆☆☆☆☆
质量好,送货快!价格也实惠!
评分
☆☆☆☆☆
书的质量蛮好的快递速度很快 吃完午饭,趁手头工作不多,便给朋友发了条短信,这次等了半个小时,却依旧没有朋友的回信。我开始坐立不安,记得不久的过去,就算她忙,她总会在半小时内回他的呀!他怀疑难道是自己昨天没发短信给她她生气了?两小时后信息回来,告诉我要到京东帮他买书,如果不买或者两天收不到书就分手!,我靠,没有办法,我就来京东买书了。没有想到书到得真快。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好大一本书,是正版!各种不错!只是插图太多,有占篇符之嫌。故事很精彩,女儿很喜欢。书写的不错,能消除人的心瘾。目前已经戒烟第三天了,书拿到手挺有分量的,包装完好。还会继续来,一直就想买这本书,太谢谢京东了,发货神速,两天就到了,超给力的!5分!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
四、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观
评分
☆☆☆☆☆
二、具体研究方法
评分
☆☆☆☆☆
后记
评分
☆☆☆☆☆
一、儒家道德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评分
☆☆☆☆☆
三、社会认同与表层危机
评分
☆☆☆☆☆
四、知行不一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