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民歌与安魂》以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一位汉族民间歌手个人命运的描述与阐释,研究这位本土“歌师”六十年间,个人与社会、与历史、与音乐之间互为建构的历程。本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关于人的研究有着共同的学术取向:通过人解读文化,通过文化解读人。
任何一项有价值的学术命题的最终确立,事实上都会体现出研究者对本学科学术传统及学术语境的历史思考和现代应答。为方便读者对本研究的意图、构想有一个整体了解,以下将对本论题的研究语境与缘由、研究对象定位、相关的文献回顾、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以及《民歌与安魂》独具的文本表述方式等予以必要叙述。
作者简介
臧艺兵,笔名臧一冰。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院长。音乐史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音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特聘专家,世界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著有《中国音乐史》、《作为文化的音乐》等书,并曾在近年发表《中国音乐记谱法历史沿革》、《对音乐行为过程的人类学阐释》、《中国音乐与八亿农民》、《民间歌手与乡土文明建构》、《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新视角》等数十篇论文。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语境与缘由
二、音乐研究中的唱歌者:研究对象定位
三、有关中国民间歌者的历史记载及研究文献回顾
四、本书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
五、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六、本书的表述方式
第一章 地脉与文脉: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
一、吕家河人文地理特征与民歌口传文本
二、吕家河村地域文化之历史渊源
小结
第二章 姚启华:一位歌师的个人史
一、姚启华的宗族关系
二、姚启华家庭状况
三、姚启华的人生经历
四、姚启华年谱
五、关于姚启华的宗教信仰
小结
第三章 阴歌和阳歌:整体视野中的吕家河民歌
一、作为本土知识的吕家河民歌
二、吕家河人对自己民歌的看法
三、歌者与民歌的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本土角色:对吕家河歌师的多方位考察
一、谁是歌师:歌师的身份
二、歌者与民歌表演场合
三、歌者在民歌表演中的状态
四、民间仪式中的歌师:三个实例的全程观察
小结
第五章 以民歌为纽带:歌师与社会的互动
一、社会关系中的民间歌者群体
二、吕家河的民歌传承方式
三、作为歌师的社会行为
小结
第六章 音乐的承载:歌师与历史的互为建构
一、歌师历史体验与民歌历史记忆
二、民间歌者如何建构大众传统文化意识
三、一般历史与音乐史语境中的歌师
小结
第七章 告别与守望:社会变迁中的歌师
一、社会变迁与姚启华个人经历的阐释
二、经济活动中的歌师现实生活
三、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遇中的歌师境遇:以一次民歌比赛
活动为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民歌研究专著一览表
附录二:姚启华家谱
鸣谢
精彩书摘
村里人说,吕家河等地是当年修筑武当山的后勤基地,是为民工官兵提供粮草休闲以及随行家属居住的地方。从吕家河所处的南神道和武当山后山的地理位置分析,此说可信。吕家河村居民的姓氏多样化,也或许可以多少反映出当年武当山修筑过程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此聚集的遗迹。吕家河村的先辈究竟有多少是外省来的居民,已经难以详考。为此,我问过当地的村民,他们多数的回答是“祖上是从陕西大槐树来的”。这种回答是许多南方移民惯常的回答。但是武当山的修建,以及长期以来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地,吕家河作为南神道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香客无疑构成了本土文化形成的重要相关条件。这也是吕家河民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地理人文因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后面的相关章节中将会进一步涉及。
此外,吕家河村所属的官山镇,在笔者将叙述的事件和人物生活中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当地先后推出了“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等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中国传统口传文化特色村庄,对本土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宣传都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开展起来,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带动旅游业,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不是单纯的文化行为。但是官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意志如何作用于基层的农村,也主要是通过这个地方政府的各种行为体现出来。政府的文化立场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播等方面都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 ……
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