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次修订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系统总结了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并充分反映了实施原规范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建设经验。
原规范经修订后(以下简称本规范)分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施工、使用与维护等9章、9个附录,比原规范增加条文3章,减少附录2个。修改和增加的主要内容是:
1.原规范附录一中的名词解释,通过修改和补充作为术语,列入本规范第2章 ;删除了饱和黄土,增加了压缩变形、湿陷变形、湿陷起始压力、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湿陷量的计算值等术语。
2.建筑物分类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措施等内容,经修改和补充后作为基本规定,独立为一章,放在勘察、设计的前面,体现了它在本规范中的重要性,并解决了各类建筑的名称出现在建筑物分类之后的问题。
3.原规范中的附录六,通过修改和补充,将其放入本规范的第4章 第4节“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勘察
4.1 一般规定
4.2 现场勘察
4.3 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I)室内压缩试验
(Ⅱ)现场静载荷试验
(Ⅲ)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4.4 黄土湿陷性评价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5.3 建筑设计
5.4 结构设计
5.5 给水排水、供热与通风设计
5.6 地基计算
5.7 桩基础
6 地基处理
6.1 般规定
6.2 垫层法
6.3 强夯法
6.4 挤密法
6.5 预浸水法
7 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
7.1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7.2 坑式静压桩托换法
7.3 纠倾法
8 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现场防护
8.3 基坑或基槽的施工
8.4 建筑物的施工
8.5 管道和水池的施工
9 使用与维护
9.1 一般规定
9.2 维护和检修
9.3 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观测
附录A 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
附录B 黄土地层的划分
附录C 判别新近堆积黄土的规定
附录D 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
附录E 各类建筑的举例
附录F 水池类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附录G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水位上升时建筑物的设计措施
附录H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
附录J 垫层、强夯和挤密等地基的静载荷试验要点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5.5.1 设计给水、排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内管道宜明装。暗设管道必须设置便于检修的设施。
2 室外管道宜布置在防护范围外。布置在防护范围内的地下管道,应简捷并缩短其长度。
3 管道接口应严密不漏水,并具有柔性。
4 设置在地下管道的检漏管沟和检漏井,应便于检查和排水。
5.5.2 地下管道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管材:
1 压力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铸铁管、给水塑料管、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等。
2 自流管道宜采用铸铁管、塑料管、离心成型钢筋混凝土管、耐酸陶瓷管等。
3 室内地下排水管道的存水弯、地漏等附件,宜采用铸铁制品。
5.5.3 对埋地铸铁管应做防腐处理。对埋地钢管及钢配件宜设加强防腐层。
5.5.4 屋面雨水悬吊管道引出外墙后,应接入室外雨水明沟或管道。
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不得设置洒水栓。
5.5.5 检漏管沟,应做防水处理。其材料与做法可根据不同防水措施的要求,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对检漏防水措施,应采用砖壁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或砖壁钢筋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
前言/序言
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