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刘良佑,艺术史博士,曾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在文化大学、逢甲大学担任教授。台湾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多次在台湾举办个人陶艺展览,曾担任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也是知名的书画和文物研究大家。有《中国历代陶瓷鉴赏》、《陶艺学》、《A Survey of Chinese Ceramics》、《Chinese Enamel Ware:Its History Authentication and Conservation》等著作。
第一章 团泥幻化的史前陶艺
第二章 商、周两代的陶瓷发展
第三章 秦、汉、六朝的陶艺成就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陶瓷艺术
第五章 宋代陶瓷的创作高峰
第六章 辽、金、元陶瓷的发展
第七章 明清两代陶瓷盛况
汝窑
在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从没有一个窑的瓷器像汝窑那样令人无条件的心醉,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且历久不衰。
根据世界各地汝瓷藏品的统计,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三足奁、碗、圆腹瓶、椭圆洗各一件;日本有三件,六花瓣形盘、圆盘、水仙盆各一;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小盘;北京故宫有四件,三足奁、三足圆洗、碗、盘各一;另外,台北故宫藏有汝器二十三件,总共加起来不过三十五件。汝瓷是我国名瓷中传世数量zui少的一种,所谓物以稀为贵,于是在汝窑出现后的这一千年间,不知有多少人试着去仿烧汝窑器,可惜都没有成功。其原因一是在烧成气氛的难以控制,二是在造型与外观气质上无法把握。
从烧成的气氛上来看,汝窑属于弱还原的产品,釉药则为高温长石二液相分相釉。南宋人周辉所著《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文意中似乎有些矛盾之处,前言“禁烧”,后面又说也有可以“出卖”的。宫中造器而民间也可私有,在理论上是不合的,证之目前传世汝器之少,周辉此说恐怕要打一点折扣了。不过,文中说“内有玛瑙末为油”倒是有可能的。玛瑙的基本成分就是石英,是长石釉中不可少的重要成分。宋代杜绾所写的《云林石谱》一书中记载:“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彻,小有纹理如刷丝。”可见汝州是产玛瑙的。古人有言,“玛瑙无红一世穷”,是说只有红玛瑙才值钱,一般的杂色或青白色玛瑙是根本就不值什么钱的。汝州玛瑙色多青白粉红,拿这种不值钱的玛瑙入釉,事实上不是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事。今天我们仔细观察汝窑的釉色,还能看到在乳浊釉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石英玻璃聚合小点。汝官窑的釉药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是长石含量低,而石英含量高,并含有不到百分之三的铁。这些成分在高温还原下烧成时,微量的铁使得釉药显出青色;高浓度的石英颗粒则在釉中成为滴状玻璃悬浮着,为“分散相”;“连续相”为其他含有长石的部分。由于石英颗粒的粒子很多,使光在釉中行进时有如先在浓雾中行进一样,产生了“散射作用”,因而造成了汝瓷那种表面平滑,但无浮光,且略带乳浊的视觉效果。
其次,从外观及造型气质看,汝窑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是juewujinyou的。就是在宋代的各种著录中,也都一致认为“汝窑为魁”。宋朝因“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见宋人叶寘《 坦斋笔衡》),汝窑设厂专为宫中作器的事实,大概是可信的,只是与定窑白瓷有什么关系,就不一定了。就今天故宫宋瓷流传下来的藏品数量来看,北宋定窑器仍是其中zui多的,甚至于官窑、钧窑和汝窑的总和,也不及定窑藏品的一半,可见宫中用器定窑使zui多。而汝窑并非为实用而造,从形制看,都是一些陈设观赏,或是文玩小器物。zui大的不过二十几厘米,小则十厘米左右,且满釉支烧而便于把玩。传世的汝窑器中,以造型优美独特的碗、盘、瓶居多数,其他三足奁、水仙盆和尊形器各两件。外观都很端庄丰润,高贵中显出一种雍容的气度。
优雅03 陶瓷之路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优雅03 陶瓷之路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优雅03 陶瓷之路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优雅03 陶瓷之路 中信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