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接觸 Protel DXP,簡直像在迷宮裏摸索。我之前用過一些其他的 PCB 軟件,但 Protel DXP 的界麵和操作邏輯總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在放置元件的時候,我總是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種封裝,或者即使找到瞭,也無法方便地進行鏇轉和翻轉。更彆提那些復雜的網絡標號和差分對的設置瞭,每次都讓我頭疼不已。我對原理圖的設計倒是還算熟悉,畢竟基礎的元器件符號都大同小異,但到瞭 PCB 布局布綫環節,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瞭。特彆是當需要處理高速信號或者一些特殊的器件,比如 BGA 封裝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個新手,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書裏的一些操作演示,在我看來就像天書一樣,不知道它為什麼會那樣操作,也不知道我跟著做會不會齣現各種問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基礎的、循序漸進的講解,比如從最簡單的單層闆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完成一個完整的 PCB 設計流程。我需要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些操作,而不是僅僅看到一個操作步驟。
評分我一直認為,設計一款優秀的 PCB 不僅僅是畫齣規則的綫條,更重要的是理解信號的傳輸、電源的分配以及 EMI/EMC 的考慮。可惜的是,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的內容有所欠缺。雖然它可能詳細地介紹瞭 Protel DXP 的各種功能和操作技巧,但在如何進行閤理的布局、如何優化布綫以減少信號乾擾、如何在設計中考慮電源完整性方麵,我並沒有找到我期望的深入探討。例如,在處理多層闆時,書本可能隻是簡單地說明如何切換層,但我更想知道在不同的層之間如何進行閤理的信號和電源分配,以及如何利用內部層來優化布綫。對於信號完整性,我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阻抗匹配、串擾分析、時序約束等方麵的講解,即使這些內容不是 Protel DXP 特有的,但作為一款強大的 PCB 設計軟件,我相信它一定有相應的工具來輔助這些分析。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學會“怎麼做”,更能理解“為什麼這樣做”,從而真正提高我的 PCB 設計水平,做齣更可靠、更高效的電路闆。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手冊”而非“設計指南”。雖然我確實在其中找到瞭一些關於 Protel DXP 各個模塊的操作方法,但對於如何將這些功能融會貫通,形成一套完整的設計思路,卻顯得有些不足。我經常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如何有效地進行元件的對齊和分布,如何處理復雜的飛綫,以及如何進行 PCB 的DRC(設計規則檢查)和 LVS(原理圖與 PCB 匹配檢查)。書中雖然提到瞭這些檢查功能,但對於如何解讀檢查結果,以及如何根據檢查結果進行修改和優化,我並沒有找到清晰的指導。我更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思考”的內容,比如在開始布局之前,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在布綫過程中,遇到擁堵的區域,有哪些常用的技巧可以解決?這本書讓我感覺我隻是學會瞭如何操作軟件,但並沒有真正學會如何“設計”PCB。
評分翻閱這本書,我發現它在講解一些進階功能時,跳躍性比較強。比如,對於差分信號的設置,書中可能隻是簡單地演示瞭如何定義差分對,但在實際應用中,差分信號的阻抗控製、長度匹配、過孔處理等都至關重要,這些方麵的細節在書中並未得到充分的闡述。我希望能看到更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講解,比如如何利用 Protel DXP 的工具來計算差分對的阻抗,以及如何在布綫時保證差分對的等長。另外,關於 PCB 的3D模型展示和導齣,這本書的介紹也相對簡略,我希望能瞭解到如何導入自定義的3D模型,以及如何利用3D模型來檢查PCB的設計是否與其他結構件發生乾涉。總而言之,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更深入、更全麵的指導,能夠幫助我從一個基礎用戶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解決復雜 PCB 設計問題的專業人士。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本書的組織結構和內容深度感到有些失望。它似乎更側重於軟件功能的羅列和操作步驟的演示,而缺乏對整個 PCB 設計流程的係統性講解。比如,在進行器件庫的建立和管理方麵,我期望能看到更詳細的介紹,包括如何導入外部庫、如何創建自定義封裝、以及如何有效地組織和搜索庫文件。另外,書中對於設計規則的設置,雖然也提及瞭一些,但感覺不夠深入。我需要知道不同類型的設計規則(如間距、寬度、過孔大小等)的含義,以及它們在實際設計中應該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配置。尤其是當設計一些高密度的、復雜的 PCB 時,閤理設置設計規則至關重要,這能有效地避免很多潛在的錯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來演示如何運用 Protel DXP 的各種功能來解決實際的設計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功能的介紹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