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伤科汇纂》集清代以前伤科文献之大成,有论有方有图,引文注明出处,载方1340余首,附验案120余例,绘图44幅,资料丰富,理论与临证相结合,具有实用价值,是一部重要的伤科著作。
内容简介
《伤科汇纂》分12卷。首绘人身部位穴位图,外科器械图、伤科治疗手法图共44 幅,尤以治疗手法图生动形象,附以手法歌诀,一目了然,易学易记、卷一为经义、脉要、针灸基础理论,载有病源歌诀、脉证歌诀、宜忌歌诀、针灸歌诀。卷二论骨度、骨脉、骨节、骨格、部位、经筋。卷三载手法总论和器具总论,均录自《正骨心法要旨》。另有陈氏接骨歌诀及胡氏自编上髑歌诀。卷四论伤损内证的诊断、治法。卷五、卷六论诸骨生理病理、诊断治法。卷七。卷八载伤科方剂340余首,按方名字数排列,便于检索;每方先列主治证候,次为方药服法。卷九至卷十二为续编,载伤科应用药,以病名分类,每类列应用药物名称,主治、服用方法。后补金疮,闪挫、跌磕、虫兽,咬伤等44类病证治法,每类附有大量单验方,共千余首。
全书论述各种骨伤疾病的证治,记载了骨折、脱位、筋伤的检查复位法,集清以前中医骨伤科学术成就之大成。大量骨折及脱位的复位手法,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书中有论有方有图,引文注明出处,载方1340余首,附验案120余例,绘图44幅,资料丰富,理论与临证相结合,具有实用价值,是一部重要的伤科著作。
本次出版以博施堂抄本为底本进行整理,旁参诸本予以校勘。为保持原书原貌,未作删节,以补诸多不足。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伤科汇纂》为中医骨伤科医生必读之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之一
经义
脉要
针灸
歌诀
卷之二
骨度
骨脉
经筋
部位
骨节
骨格
卷之三
手法总论
摸法
接法
端法
提法
按摩法
推拿法
器具总论
裹帘
振梃
披肩
攀索
迭砖
通木
腰柱
竹帘
杉篱
抱膝
接骨歌诀
上醪歌诀
卷之四
方法总论
内证
出血
泛注
发热
外邪
昏愦
眩晕
烦躁
发喘
作呕
口渴
不食
秘结
瘀滞
血虚
作痛
筋挛
骨痛
肝火
湿痰
头痛
胸痛
胁痛
腹痛
腰痛
阴痛
青肿
难溃
不敛
破伤风
发痉
论攻利
辨生死
医案
卷之五
诸骨总论
颠顶骨
囟骨
山角骨
凌云骨
睛明骨
两颧骨
鼻梁骨
中血堂
唇口
玉堂
地阁骨
齿
扶桑骨
Ⅱ
玉梁骨
两钓骨
颊车骨
后山骨
寿台骨
旋台骨
咽喉
卷之六
锁子骨
胸骨
岐骨
蔽心骨
凫骨
肚腹
阴囊
背骨
腰骨
尾骶骨
髑骨
膈骨
肘骨
臂骨
腕骨
五指骨
竹节骨
跨骨
环跳骨
大楗骨
膝盖骨
骨厅骨
踝骨
跗骨
趾骨
跟骨
治验
卷之七
用药总论
二字药
三字丸
三字散
三字膏
三字丹
三字汤
三字饮
三字子
三字药
三字法
四字丸
四字散
四字膏
四字丹
四字汤
四字药
卷之八
五字丸
五字散
五字丹
五字汤
五字饮
五字锭
六字丹
六字酒
七字丸
七字散
七字膏
七字汤
附方
陈氏三方
卷之九
后序
伤科本草主治
损伤总论
金刃伤
箭镞伤
瓷锋伤
签刺伤
坠堕伤
跌磕伤
挫闪伤
压迮伤
铁器伤
砖石伤
木器伤
卷之十
足踢伤
口咬伤
拳手伤
板子伤
夹棍伤
拶指伤
皮掌伤
抵触伤
践踏伤
骨折伤
筋断伤
风湿伤
汤火伤
卷之十一
啮伤总论
蛇蟊伤
蜂叮伤
蝎螫伤
狐刺伤
螋溺伤
蜈蚣伤
蜘蛛伤
蚰蜒伤
蚯蚓伤
射工伤
沙虱伤
百虫伤
卷之十二
狗咬伤
马咬伤
猪咬伤
猫咬伤
鼠咬伤
狼咬伤
熊爪伤
虎噬伤
补遗
自跋
方剂索引
前言/序言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伤科汇纂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but also
评分
☆☆☆☆☆
“我没兴趣,怎么,让我来开会就是为这事儿?”
评分
☆☆☆☆☆
书本很好 质量很好有些个别破损 不影响整体!双十一活动不错!
评分
☆☆☆☆☆
“呵,听说那玩意儿一根头发丝粗就能吊起一辆大卡车,犯罪分子要是偷点儿去做把刀,那一刀就能把一辆汽车砍成两截吧。”
评分
☆☆☆☆☆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片时离去家中。
评分
☆☆☆☆☆
古中医书,这个需要国人大力的研读,去领悟,现在对于中医已经越来越艰难了,这是国人自己把路子给弄窄了
评分
☆☆☆☆☆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评分
☆☆☆☆☆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评分
☆☆☆☆☆
一次性买了好几本书,帮朋友带了两本,大多数疾病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脾胃,后天之本,脾胃论需要还好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