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NB/T 31086-2016 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定价:14.00
作者:国家能源局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5月1日)
外文书名: Technical Code on Prepar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Wind Farm Projects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平装: 4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1551232931
条形码: 1551232931
商品尺寸: 20 x 13.4 x 0.4 cm
商品重量: 59 g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防治规定
4基本资料
4.1项目概况
4.2项目区概况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1一般规定
5.2基本要求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
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7水土流失预测
7.1一般规定
7.2扰动地表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分析
7.3弃渣量预测
7.4水土流失量预测
7.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局
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
9.1拦挡工程
9.2防洪排导工程
9.3斜坡防护工程
9.4土地整治工程
9.5降水蓄渗工程
9.6防风固沙工程
9.7植被建设工程
10水土保持监测
1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附录A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目录
附录B风电场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界定
附录C风电场工程直接影响区界定参考值
附录D风电场工程弃渣场级别及防洪标准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这部技术规范的出版,无疑是推动我国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过去,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往往不是被置于优先地位,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而这部规范的出现,将水土保持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赋予了其可操作的技术支撑。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效果评价的部分。它不仅仅关注前期的方案编制,更强调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持续跟踪和评估,以及在工程完工后的长期监测。这说明了这项规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认识到水土保持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馈和调整。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和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这对于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风电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于所有关注风电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各方人士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参考资料。
评分读完这部规范,我深刻体会到,风电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绝非简单的表面的绿化,而是涉及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工程。书中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水土流失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施工期水土保持管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详实,包含了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废水排放管理、弃渣场的选址和治理等多个方面。这些细节的规定,对于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保障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责任和意识的重要性。对于风电场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来说,严格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是确保工程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投身于风电场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股及时雨。在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产业的大背景下,风电场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们在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面的一项重要空白。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条条框框,而是深入分析了风电场工程在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技术规范。从前期选址、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水土保持的要素。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和评估,如何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监测和验收。这些内容对于确保风电场工程在开发利用风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土资源的破坏,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那些希望在风电领域做出贡献,同时又肩负着环境保护责任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指导,更传递了一种负责任的工程理念。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我对于这部《NB/T 31086-2016 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的出现感到非常欣慰。长期以来,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我们往往聚焦于其能源生产的效益,而忽视了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系统地梳理了风电场工程在各个环节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从选址规划到工程设计,从施工建设到运行维护,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的水土保持要求。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考虑,鼓励采用最适合当地条件、最能发挥效益的防治措施。这体现了一种科学、理性、负责任的工程态度。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是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部《NB/T 31086-2016 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风电工程建设在水土保持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书中详尽地介绍了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评估模型以及防治措施的选型原则。这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贯穿于方案编制的全过程,使得水土保持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细节描述,例如,对于截、排、蓄、沟、挡、护等不同类型的措施,都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材料要求。这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选择和应用适宜的水土保持技术,确保防治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对于致力于推动风电产业绿色发展的人士来说,这部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这部规范的内容,在我看来,是基于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理论研究。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是一份对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承诺。我曾参与过一些风电场项目的选址和规划工作,深知在复杂的地形地貌下,如何合理布局风力发电机组,如何规划施工道路,如何设置集电线路,都对水土保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这些方面的技术要求,例如,在斜坡区域如何进行最小化扰动设计,在水源地附近如何设置防护带,以及在施工结束后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这些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不可逆转的水土流失。对于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来说,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这部规范,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更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一本详细、权威的技术规范是多么宝贵。这本书的内容,详略得当,既有宏观的指导原则,也有微观的操作细节。它清晰地阐述了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水土流失风险,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土壤结构、水文条件等方面影响的分析,以及基于这些分析提出的具体防治措施。例如,在施工道路的修建、风机基础的开挖、输电线路的敷设等环节,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水土保持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这对于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来说,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从而有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水土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会大大提升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我国的风电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从事风电场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这本书都应该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性的指导文件,更是一份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实践指南。书中详细规定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内容、编制深度、技术要求以及审批程序,为风电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路径。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风电场工程,都提出了差异化的水土保持要求,这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前瞻性。例如,对于大型风电场的建设,可能需要采取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而对于小型风电场,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灵活和经济的防治手段。这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大增强了规范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是进行项目审批、方案审查和工程监管的重要依据。
评分阅读了这部关于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技术规范,我深刻感受到这份文件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一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将水土保持融入到风电场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形、不同地质条件下风电场建设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如何通过合理的场地布置和边坡防护措施来减缓水土流失;在河流、湖泊附近,又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措施来保护水体不受污染。这些细节的阐述,体现了编纂者在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上的深度融合。此外,书中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选型、设计和施工也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引,这对于减少盲目性,提高防治效果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它强调了“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对于从事风电场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专业人员而言,这本书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水土保持相关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失误,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评分这部技术规范,对于风电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指导框架。书中不仅仅是提出了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后期管护和效果评价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它强调了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需要长期跟踪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这是一种非常科学和负责任的态度,它确保了水土保持措施不会因为工程完工而失效,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为风电场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生态保障。对于风电场运营商和管理者来说,这本规范不仅是项目建设期间的参考,更是其日常运营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指南。它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水土保持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风电能源的可持续开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