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月1日)
精裝: 55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38195088
商品尺寸: 21.4 x 15.4 x 3.4 cm
商品重量: 862 g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平裝: 18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13218501, 9787513218504
條形碼: 9787513218504
商品尺寸: 22.4 x 16.2 x 1.4 cm
商品重量: 259 g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叢書名: 巴山夜語係列教材
精裝: 24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8198829
條形碼: 9787538198829
商品尺寸: 21.6 x 15.2 x 2 cm
商品重量: 458 g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以六經氣化為基礎,融通曆代各傢代錶性學說,形成瞭以“五法”(標本法、聚類法,抓獨法、平脈法和截斷法)為代錶的中醫理法方藥一氣貫通,以簡馭繁的實戰性極高的辨證論治模式。同時,本研究特彆強調病證癥有機結閤,形氣神一起同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希望藉此研究成果的更多臨床實踐和運用,最終實現中醫學理論方麵的寒溫一統、內外一統、古今一統甚至中西一統。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為東漢末年醫學傢張仲景所著,流傳至今版本多樣,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即為其中之一。1939年中醫學傢黃竹齋先生於浙江寜波訪書期間,從桂林醫傢羅哲初先生處得張仲景四十六世孫張紹祖傢藏《傷寒雜病論》第十二稿手抄本,是書16捲,內容與通行本《傷寒雜病論》有差異,多齣1/3。《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包含瞭,六氣主客、傷暑脈證並治、熱病脈證並治、濕病脈證並治、傷燥脈證並治、傷風脈證病治、寒病脈證並治等篇,是與通行本《傷寒雜病論》不同之處,亦為本書特色。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學習經典之法,背誦是基礎。把經典原文背下,然後用一生迴味。為何初學經典,不推薦注傢?因為傷寒注傢八百,傢傢皆有特色,然人雲亦雲,甚至自相矛盾之處甚多。初學者容易先入為主,難以突破局限。形不成自己的學術特色。所以第1步是背。此後多年臨床,當思如泉湧,自然領悟,所以第二步是悟。在此基礎上通讀百傢,吸收各傢之長而不為所動,所以第三步是參。最後融會貫通,自成一傢,這就是最後一步:通、背、悟、參、通,此即餘學習經典之法。
吳雄誌,男,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西醫結閤腫瘤治療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康復部副部。1996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1998年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閤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中藥抗腫瘤復發與轉移、中藥逆轉腫瘤耐藥與原發性肝癌的綜閤治療有一定研究。發錶論文多篇,先後著有《中醫脾胃病學》和《腫瘤中醫治療及醫案精選》。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前言
第壹章傷寒概論
一、如何學習中醫1
二、中醫的曆史與演變2
三、《傷寒論》的辨證論治體係3
四、證的本質4
五、六經辨證法5
六、六經辨證的特點6
七、《傷寒雜病論》研究的代錶學說9
八、我們研究《傷寒雜病論》的特點22
第二章認識生命
一、生命本源31
二、六經化生36
三、答疑篇42
第三章標本法
上篇標本源流44
一、為何研究標本中氣44
二、五運六氣45
三、標本源流48
四、標本中氣的時空模型49
五、標本配屬53
六、標本位紀55
下篇標本論治56
七、形氣一體56
八、標本從化57
九、六經氣化60
十、生化氣交68
十一、六經氣位70
十二、小結71
第四章聚類法
一、辨陰陽總綱72
二、辨病發何經73
三、辨證用方藥79
四、三陽傳變,三陰遞進81
五、六經為病欲解時81
第五章平脈法
上篇平脈法總論83
一、遍診法85
二、陰陽脈法87
三、五行脈法91
四、氣運脈法92
五、十二脈法94
六、伏氣脈法95
七、血證脈訣96
八、腫瘤脈法97
九、真髒脈訣97
下篇平脈用藥法98
一、脈學原理98
二、左手脈法103
三、右手脈法108
四、小結109
五、答疑篇111
第六章奇經八脈
一、陰維與陽維115
二、陰蹺與陽蹺116
三、衝脈118
四、任脈119
五、督脈120
六、帶脈121
七、八脈用藥法122
八、小結125
九、答疑篇125
第七章抓獨法
一、抓獨法的特點127
二、抓獨的方法131
第八章截斷法
一、六經傳變142
二、截斷法147
三、小結163
四、答疑篇164
第九章醫學一統
一、寒溫一統168
二、寒涼派170
三、攻下派171
四、滋陰流派與溫補流派172
五、扶陽派174
六、補土派175
七、中醫一統176
八、醫門發揮177
九、補論:醫學一統182
……
第十章五法歸一
第十一章解熱法
第十二章太陽病篇
第十三章少陽病篇
第十四章太陰陽明病篇
第十五章少陰病篇
第十六章厥陰病篇
第十七章三陰死證
第十八章六經在經
第十九章虛勞篇
第二十章七情為病
第二十一章陰陽交、陰陽易、陰陽毒
第二十二章用藥法
第二十三章陰陽大論
第二十四章傷寒傳心
第二十五章《傷寒雜病論研究》歌訣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捲一
平脈法
捲二
平脈法
捲三
六氣主客
傷寒例
雜病例
捲四
溫病脈證並治
捲五
傷暑脈證並治
熱病脈證並治
濕病脈證並治
傷燥病脈證並治
傷風病脈證並治
寒病脈證並治
捲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捲七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捲八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捲九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捲十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捲十一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捲十二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
捲十三
辨百閤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
辨瘧病脈證並治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捲十四
辨咳嗽水飲黃汗曆節(關節)病脈證並治
捲十五
辨瘀血吐鼻齣血下血瘡癰病脈證並治
辨胸痹病脈證並治
捲十六
辨婦人各病脈證並治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傷寒卒病論集
捲一辨脈法
捲二平脈法
捲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太陽主證
(太陽概論)
(太陽在經)
(太陽在腑)
(錶裏先後)
捲四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太陽兼證
(太陽兼證)
(太陽誤治)
捲五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太陽類證
(結胸)
(熱入血室)
(痞)
(黃疸)
(風濕)
(風水)
(痙)
(中風)
(黃汗)
(肺病)
(肺癰)
捲六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概論)
(少陽在經)
(少陽在腑)
(經腑同病)
(兼陽明腑實)
(兼太陰脾虛)
(少陽頭風)
(三陽閤病)
捲七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陽明概論)
(陽明在經)
(陽明在腑)
(陽明宿食)
(陽明蓄血)
(陽明水氣)
(陽明風寒)
(陽明發黃)
(陽明衝逆)
捲八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太陰概論)
(太陰在經)
(太陰在髒)
(太陰虛勞)
捲九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少陰概論)
(少陰在經)
(少陰在髒)
捲十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厥陰概論)
(厥陰在經)
(厥陰在髒)
(厥熱勝復)
捲十一辨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太陽勞復)
(少陽勞復)
(陽明勞復)
(太陰勞復)
(少陰勞復)
附:陰陽易
捲十二辨髒腑經絡雜病脈證並治
(風濕病脈證)
(瘧病脈證)
(虛勞病脈證)
(飲病脈證)
(五髒風寒積聚脈證)
(水病脈證)
(血病脈證)
(婦人病脈證)
捲十三雜療方
捲十四禽獸魚蟲禁忌並治
捲十五果實菜榖禁忌並治
附求一條文索引
附錄二方劑索引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