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京城臨安,一座繁榮繁華的“地上天宮”。臨安是全國最大的手工業生産中心。南宋臨安工商業發達,手工業門類齊、製作精、分工細、規模大、檔次高,造船、陶瓷、紡織、印刷、造紙等行業都建有大規模的手工業作坊,並有“四百一十四行”之說。臨安是全國商業最為繁華的城市。城內城外集市與商行遍布,天街兩側商鋪林立,早市夜市通宵達旦;城北運河檣櫓相接、晝夜不歇;城南錢江兩岸各地商賈海舶雲集、桅杆林立。《南宋臨安工商業》重點研究南宋時期臨安工商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
徐吉軍,浙江寜波人,1961年生。1983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曆史係(現屬浙江大學)。現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圖書館館長,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文化史和宋史,曾與李學勤、陳高華、傅璿琮、陳橋驛等先生閤作主編有《長江文化史》、《黃河文化史》、《中國風俗通史》、《中國服飾通史》、《中國藏書通史》、《中國飲食史》、《中國都城辭典》等多部大型學術著作和辭典等;獨著或閤著有《南宋史稿》、《南宋都城臨安》、《中國喪葬史》、《長江流域的喪葬》、《浙江名城》、《民國風俗史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多次獲中國圖書奬、國傢圖書奬提名奬和浙江省、杭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
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
序言
導論
第一節 南宋臨安工商業發達的社會背景
一、良好的經濟基礎
二、北方先進工商文明的影響
三、都城效應
第二節 南宋臨安工商業發達的不俗錶現
一、工商業氛圍濃厚
二、行業劃分的空前細緻和地區的專業分工
三、名品與名店迭齣
四、影響重大而深遠
上編 手工業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官營手工業發展概況
一、官營手工業的組織機構
二、官營手工業的生産分工
第二節 私營手工業發展概況
第二章 印刷業
第一節 刻書盛況
一、官營刻書業
二、坊刻、私刻和寺院刻書
第二節 特色和刊工
一、刻書特色
二、臨安的知名刊工及其對周圍地區印刷業的影響
第三章 絲織業
第一節 南宋臨安絲織業發展概況
一、曆史悠久的臨安絲織業
二、突飛猛進的臨安絲織業
第二節 南宋臨安絲織品的品種和生産技術
一、絲織品的品種
二、絲織技術
第四章 陶瓷業
第一節 官窯的生産
一、關於修內司官窯主持者的探討
二、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窯
第二節 南宋臨安官窯瓷器的特色與種類
一、官窯瓷器的特色
二、官窯瓷器的種類
第五章 釀酒業
第一節 酒的釀造
一、宮廷釀酒
二、官府釀酒
三、私人釀酒
第二節 酒的生産技術和名品
一、酒的生産技術
二、名酒
第六章 造船業
第一節 臨安的船舶類型
一、海船
二、河船
三、湖船
第二節 臨安造船業的經營方式和技術創新
一、造船業的經營方式
二、造船業的技術創新
第七章 其他手工業
第一節 文化用品製造業
一、造紙業
二、製筆業
三、製墨業
第二節 日常生活用品製造業
一、製扇業
二、金銀器和銅器鑄造
三、髹漆業
四、玉器製作業
第三節 製鹽業
一、臨安鹽場的設置
二、臨安海鹽生産技術的進步
三、臨安鹽事的管理
第四節 食品製作業
一、屠宰業
二、食用油製作業
三、食醋製作業
四、食糖製作業
五、麵粉加工業
第五節 製冰業
一、製冰業在臨安的興起
二、冰在臨安的使用
第六節 軍火製造業
一、軍火生産機構
二、軍火生産情況
下編 商業
第八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商業經營風尚興起
一、宋代全民皆商現象的齣現
二、“好賈”的杭州人
第二節 商業與貿易的迅猛發展
一、城內外店鋪林立
二、商品琳琅滿目
三、買賣晝夜不絕
第三節 會子的流通
……
第九章 市場
第十章 店鋪和流動攤點
第十一章 娛樂業和服務業
第十二章 物價與商稅
第十三章 商品的輸入
第十四章 經營方式與特色
後記
編後語
精彩書摘
1.軍器監
軍器監是生産與管理兵器等的官署,“監掌監督、繕治兵器什物,以給軍國之用”。後來曾劃歸工部。
宋初,軍器製造為三司胄案專管,軍器監官員無專職。熙寜六年(1073),廢除瞭胄案,乃按《唐六典》置監,以從官總判。元豐改官製,始置監、少監各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其中,少監為之,貳丞參領之。南渡初,承平官府大多裁並,但高宗以用武之時,所務為急,仍置禦前軍器所。建炎三年(1129),高宗詔軍器監並歸工部,東西作坊、都作院並入軍器所。紹興三年(1133),復置丞一員,令工部相度閤管職事歸之。十一年,詔復置監、少監各一員。十四年,以朝奉大夫趙子厚守軍器監,宗室為寺監長貳自此始。隆興(1163)初,孝宗詔置造軍器。已有軍器所隸屬工部,本監惟置丞一員。乾道五年(1169),復置少監及簿。六年,以少監韓玉往建康點檢物馬以奉使軍器少監為名。是年,復置監一員。淳熙(1174-1189)初,詔令軍器不得進齣,由是呈驗浸省。淳熙二年(1175),錢良臣以少監總領淮東財賦。淳熙八年(1181),瀋揆復以監長行諸監,長貳自是始許總餉外帶,然二人實初兼版曹職事。嘉定十四年(1221),嶽珂獨以軍器監總餉淮東,是後戎所作坊已備官於下宥府起部,並提綱於上監。在此期間,軍器監事務稀簡,這裏成為儲纔之所。
前言/序言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日,宋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即帝位,重建宋政權。不久,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擊下一路南逃,最終在杭州站穩瞭腳跟,並將此地稱為行在所,成為實際上的南宋都城。
南宋自立國起,到最終為元朝滅亡(1279),國祚長達一百五十三年之久。對於南宋社會,曆來評價甚低,以為它國力至弱,君臣腐敗,偏安一隅,一無作為。近代以來,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史學傢卻有不同看法,如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指齣: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韆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①著名宋史專傢鄧廣銘先生更認為: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曆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②
很顯然,對宋代的這種高度評價,無論是陳寅恪還是鄧廣銘先生,都沒有將南宋社會排斥在外。我以為,一些人之所以對南宋貶抑至深,在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患有“恐金病”的宋高宗和權相秦檜一夥倒行逆施的義憤,同時從南宋對金人和濛元步步妥協,國土日腹月削,直至滅亡的曆史中,似乎也看到瞭它的懦弱和不振。當然,缺乏對南宋史的深入研究,恐怕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眾所周知,南宋曆史悠久,國土雖隻及北宋的五分之三,但人口少說也有五韆萬人左右,經濟之繁榮,文化之輝煌,人纔之眾多,政權之穩定,是曆史上任何一個偏安政權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對南宋社會的認識,不僅要看到它的統治集團,更要看到它的廣大人民群眾;不僅要看到它的軍事力量,更要看到它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麵,看到它的人心之所嚮。特彆是由於南宋的建立,纔使漢唐以來的中華文明在這裏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不至於産生大的倒退。對於這一點,人們更加不應該忽視。
北宋滅亡以後,由於在淮河、秦嶺以南存在著南宋政權,纔齣現瞭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再一次給中國南方帶來瞭充足的勞動力、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生産經驗,從而推動瞭南宋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顯著的進步。
南宋臨安工商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