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大學以CCAR25 R4為基礎,組織開展瞭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研究。在梳理總結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完成《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叢書。《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是該係列叢書的第3捲,對應CCAR25R4的D分部——設計與構造,包括材料、操縱麵、操縱係統、起落架、載人及裝貨設施、應急設施、通風加溫、增壓、防火等方麵共計86個條款。本書由楊建忠組織編寫完成。
本書是《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的第3捲, 對應CCAR25 R4的D分部,設計與構造,包括材料、 操縱麵、操縱係統、起落架、載人及裝貨設施、應急 設施、通風加溫、增壓、防火等方麵共計86個條款。
針對每一條款,分彆給齣瞭條款修訂曆史和背景、條 款技術含義、符閤性驗證方法說明等。
《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 》適用於國內從事適航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學生和有興趣的讀者參考使用。本 書由楊建忠組織編寫完成。
25.601 總則
25.603 材料
25.605 製造方法
25.607 緊固件
25.609 結構保護
25.611 可達性措施
25.613 材料的強度性能和材料的設計值
25.619 特殊係數
25.621 鑄件係數
25.623 支承係數
25.625 接頭係數
25.629 氣動彈性穩定性要求
25.631 鳥撞損傷
25.651 強度符閤性的證明
25.655 安裝
25.657 鉸鏈
25.671 操縱係統總則
25.672 增穩係統及自動和帶動力的操縱係統
25.675 止動器
25.677 配平係統
25.679 操縱係統突風鎖
25.681 限製載荷靜力試驗
25.683 操作試驗
25.685 操縱係統的細節設計
25.689 鋼索係統
25.693 關節接頭
25.697 升力和阻力裝置及其操縱器件
25.699 升力和阻力裝置指示器
25.701 襟翼與縫翼的交連
25.703 起飛告警係統
25.721 起落架總則
25.723 減震試驗
25.729 收放機構
25.731 機輪
25.733 輪胎
25.735 刹車
25.737 滑橇
25.751 主浮筒浮力
25.753 主浮筒設計
25.755 船體
25.771 駕駛艙
25.772 駕駛艙艙門
25.773 駕駛艙視界
25.775 風擋和窗戶
25.777 駕駛艙操縱器件
25.779 駕駛艙操縱器件的動作和效果
25.781 駕駛艙操縱手柄形狀
25.783 機身艙門
25.785 座椅、臥鋪、安全帶和肩帶
25.787 儲存艙
25.789 客艙和機組艙以及廚房中物件的固定
25.791 旅客通告標示和標牌
25.793 地闆錶麵
25.795 保安事項
25.801 水上迫降
25.803 應急撤離
25.807 應急齣口
25.809 應急齣口布置
25.810 應急撤離輔助設施與撤離路綫
25.811 應急齣口的標記
25.812 應急照明
25.813 應急齣口通路
25.815 過道寬度
25.817 *大並排座椅數
25.819 下層服務艙(包括廚房)
25.820 廁所門
25.831 通風
25.832 座艙臭氧濃度
25.833 燃燒加溫係統
25.841 增壓座艙
25.843 增壓座艙的試驗
25.851 滅火器
25.853 座艙內部設施
25.854 廁所防火
25.855 貨艙和行李艙
25.856 隔熱/隔音材料
25.857 貨艙等級
25.858 貨艙或行李艙煙霧或火警探測係統
25.859 燃燒加溫器的防火
25.863 可燃液體的防火
25.865 飛行操縱係統、發動機架和其他飛行結構的防火
25.867 其他部件的防火
25.869 係統防火
25.871 定飛機水平的設施
25.875 螺鏇槳附近區域的加強
25.899 電搭接和防靜電保護
附錄 CCAR25部與修正案對應關係
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是齣於對飛機安全文化和工程倫理的好奇。我認為,適航要求不僅僅是技術規範,更是航空工業安全理念的體現。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深入理解在飛機設計和構造過程中,安全是如何被置於首位的,以及工程師們在麵對技術挑戰和經濟利益的權衡時,是如何遵循工程倫理來做齣最終決策的。我尤其關注書中對“結構強度”和“疲勞分析”的解讀。這些部分往往涉及到對材料極限的挑戰,以及對潛在失效模式的深刻理解。我希望書中能夠闡述,在這些高風險的設計環節,是如何通過嚴格的審查、驗證和適航批準流程來確保萬無一失的。此外,“航空電子設備”章節中關於係統可靠性和故障容錯性的設計,也讓我看到瞭工程智慧是如何通過冗餘和備份來應對不可預見的風險。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個瞭解航空工程領域嚴謹、負責任工作態度的窗口,它能夠啓發我對工程實踐中如何平衡創新與安全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我對《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的興趣源於我對航空産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關注。作為一名風險投資領域的分析師,我需要理解哪些技術和設計是當前航空業主流,哪些是未來可能顛覆性的創新,而適航要求無疑是評估這些技術和創新可行性的重要依據。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釋,適航要求是如何推動技術進步的,以及在設計和構造層麵,哪些環節是最容易受到適航法規約束,同時也最可能成為技術突破的瓶頸。例如,在“航空電子設備”章節,我希望瞭解現代飛機的智能化、網絡化程度是如何被適航要求所規範的,以及相關的電磁兼容性(EMC)、信息安全等要求是如何保障其可靠運行的。我也對書中關於“燃油係統”設計的安全性解讀很感興趣,畢竟燃油係統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適航要求又是如何確保其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的安全性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從一個宏觀的、麵嚮未來的視角,去理解航空製造業的“遊戲規則”,從而更準確地判斷哪些公司、哪些技術在未來具有更大的投資潛力。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對未來適航要求發展趨勢的預測,以及新技術(如電動航空、無人駕駛等)將如何影響現有的適航框架。
評分拿到這本《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時,我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學習熱情,仿佛迴到瞭當年啃讀那些晦澀難懂的規章條文的日子。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與紮實,翻開目錄,那些熟悉的章節標題——“結構強度”、“防火”、“航空電子設備”、“燃油係統”等等,勾勒齣瞭運輸類飛機設計與構造領域的完整圖景。我尤其期待的是關於疲勞與損傷容限的部分,這是飛機結構安全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容易齣現意想不到問題的環節。書中對這些內容的解讀,不僅僅是羅列條文,更是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工程原理和安全考量,這對於我們這些實際從事飛機設計、製造或適航審定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我相信,通過對這些章節的深入學習,我能夠對現有飛機的設計理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更精準地把握住設計的關鍵點,規避潛在的風險。而且,這本書的齣版時機也恰好契閤瞭當前航空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新一代運輸類飛機在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上都有瞭顯著的進步,而適航要求的不斷更新和細化,也意味著對工程師們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一本能夠係統解讀這些要求的書籍,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起重大事故的調查結果如何影響瞭適航要求的修訂,或者某個創新設計是如何通過適航審定的。這種結閤理論與實踐的解讀方式,最能幫助我們理解適航要求的精髓,並將其靈活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評分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主要是基於我作為一名航空零部件供應商的職業需求。我們公司正在研發新的飛機內飾材料,而這些材料的適航認證是進入整機供應商供應鏈的關鍵一步。因此,我迫切需要瞭解適航要求中關於材料性能、防火安全、以及人機工程學方麵的具體規定。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防火”和“客艙安全”部分的詳細解讀。例如,對於我們研發的座椅麵料,需要滿足哪些阻燃等級、煙霧密度以及毒性要求?以及這些要求是如何在實際的飛機設計中體現的,比如座椅的固定方式、逃生通道的設計等。同樣,關於“航空電子設備”部分,雖然我們不直接生産電子設備,但我們生産的綫纜、連接器等零部件,也需要滿足相關的電磁兼容性(EMC)和電氣安全性要求,因為它們是整個航空電子係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精準把握客戶(飛機製造商)的需求,減少不必要的研發投入,並確保我們的産品能夠順利通過適航審定,為我們的業務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評分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的主要動機是為我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尋找靈感和理論支撐。我的研究方嚮涉及到新型航空材料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而適航要求是任何新材料、新設計能否最終投入使用的“門檻”。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材料性能、結構疲勞壽命以及損傷容限方麵的解讀。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當前適航要求對新型復閤材料、金屬閤金等高性能材料的具體性能指標要求,以及這些要求是如何基於材料的力學特性、耐久性和失效模式來製定的。此外,關於損傷容限的設計理念,即飛機結構在存在裂紋等缺陷的情況下,仍能安全運行一定時間,這對於延長飛機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至關重要。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相關的分析方法、測試標準以及對不同類型裂紋增長速率的預測模型。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梳理適航要求與前沿技術之間關係的絕佳機會。我希望通過深入研讀,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如何在滿足嚴格的適航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新型材料的應用潛力,突破現有飛機的性能瓶頸。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最新適航指令(ADs)或適航谘詢通告(ACs)的解讀,並分析其對設計和構造的具體影響,那將是極大的幫助。
評分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純粹是為瞭滿足個人的軍事航空愛好者對飛機背後嚴謹設計流程的好奇。我對軍用飛機,特彆是運輸類飛機在設計時所要滿足的極端嚴苛的要求非常感興趣,想瞭解它們是如何在保證性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確保人員和物資的安全。這本書的“設計與構造”篇,正是我所期待的。我特彆想知道,在麵對各種復雜且嚴峻的作戰環境時,運輸類飛機的結構強度要求會比民用飛機高到何種程度?例如,在起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顛簸、或者在高空低壓環境下的結構穩定性,以及在可能遭受攻擊後的損傷容限設計。關於“防火”部分,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密閉的機艙內,麵對可能發生的特殊火災(如爆炸物引起的火災)時,采取怎樣的消防措施。而“航空電子設備”的章節,我很好奇在強電磁乾擾、電子對抗等環境下,軍用運輸機的電子設備是如何設計纔能保持穩定的運行,並且不會泄露敏感信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我一窺那些為瞭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確保任務完成而付齣的巨大努力,以及科學傢和工程師們在設計這些“空中巨獸”時所付齣的智慧和汗水。
評分作為一名航空院校的教師,我購入《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的目的是為瞭豐富我的教學內容,並為學生提供更具實踐性的學習材料。適航要求是航空工程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之一,而一本能夠深入解讀這些要求的書籍,對於提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我尤其看重書中關於“結構強度”和“防火”部分的闡述,希望能將這些內容以更生動、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學生。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典型的失效分析案例,並以此來解釋為什麼特定的適航要求會被製定齣來,以及這些要求是如何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例如,關於結構疲勞的講解,如果能結閤一些實際的飛機結構疲勞裂紋擴展的示意圖,並解釋不同設計如何影響疲勞壽命,那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我也期待書中在“航空電子設備”和“燃油係統”部分,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係統冗餘設計、故障檢測與隔離(FDI)等概念的詳細介紹,這些都是培養學生係統工程思維的關鍵。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全麵、深入的學習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飛機設計與構造背後的安全理念,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作為一名對航空技術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純粹是齣於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一直對那些龐大而復雜的空中巨獸是如何被設計齣來,又如何確保在成韆上萬次飛行中安全無虞感到著迷。這本書的封麵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而翻開內頁,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錶,雖然看起來有些嚇人,但也讓我對航空工程師的嚴謹和細緻有瞭更深的敬意。我特彆想瞭解的是,為什麼飛機在設計時會有如此多的限製和規定?這些規定又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至今的?書中關於“結構強度”的部分,我希望它能用一種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釋清楚為什麼飛機機翼在承受巨大載荷時不會斷裂,為什麼機身能夠承受高速氣流的衝擊。同樣,“防火”章節,我很好奇飛機內部是如何做到在發生火災時,依然能保證乘客有足夠的時間撤離,以及有哪些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勢蔓延。盡管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所有的專業術語,但至少可以通過這本書,窺探到航空工程領域最核心的安全保障機製,感受科學的力量是如何守護生命的。我也希望書中能夠穿插一些曆史性的案例,比如早期飛機事故如何促使瞭某些適航要求的誕生,這樣的故事會讓我對這些規則的由來有更感性的認識,而不是枯燥的條文堆砌。
評分我購買《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是因為我是一名飛機維修工程師,並且我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特彆是對於那些影響飛機設計和構造的適航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在進行維修時,會遇到一些設計上的限製或者特殊的構造,而這些都源於當初的適航要求。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結構強度”和“損傷容限”的解讀,因為這直接關係到飛機機體結構的壽命和維修策略。我希望書中能夠解釋,為什麼某些結構部位會采用特定的設計,以及這些設計在滿足適航要求的同時,對日後的維修工作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同樣,關於“燃油係統”和“液壓係統”的適航要求,我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它們的係統構成、關鍵部件的性能指標以及在設計上是如何考慮安全冗餘和故障診斷的。這本書的齣現,將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飛機設計的“前世今生”,從而在維修工作中,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問題根源,更有效地執行維修方案,最終為保障飛行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我對《運輸類飛機適航要求解讀(第3捲設計與構造)》的期待,主要來自於我對飛機製造過程中工藝流程和質量控製的興趣。我是一名對工業製造流程非常著迷的讀者,而飛機製造無疑是工業製造的巔峰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讀,適航要求是如何滲透到飛機設計和構造的每一個環節,並且如何通過嚴格的工藝規範和質量檢驗來保證最終産品的閤規性。例如,在“結構強度”部分,我希望瞭解金屬焊接、鉚接、復閤材料鋪層等關鍵製造工藝,是如何受到適航要求的約束,並且在生産過程中需要進行哪些關鍵的質量控製點。同樣,在“燃油係統”的製造過程中,如何確保密封性、防泄漏以及防靜電等要求得到嚴格的執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讓我從一個“製造”的角度,去理解適航要求的落地過程,感受到那些隱藏在精密零件和復雜總成背後的嚴謹製造流程和一絲不苟的質量管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