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年鉴(2006) [Yearbook of tropical cyclone 2006]

热带气旋年鉴(2006) [Yearbook of tropical cyclone 20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气象局 编
图书标签:
  • 热带气旋
  • 气象学
  • 2006年
  • 气候变化
  • 自然灾害
  • 海洋学
  • 大气科学
  • 风暴
  • 气象灾害
  • 热带气旋年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444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7963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Yearbook of tropical cyclone 2006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3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上急速旋转的大气涡旋,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在其活动的过程中,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热带气旋经过的地区,虽有解除伏旱作用,但也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广东、广西的沿海一带,每年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其中又以登陆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台湾五省的热带气旋次数为最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测热带气旋的手段逐渐增多,热带气旋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热带气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满足广大气象局(台、站)及科研、国防、经济建设等部门的要求,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受中国气象局委托,具体负责整编出版《热带气旋年鉴》。《热带气旋年鉴》(原名《台风年鉴》)自1949年起,每年出版一册,一直持续至今。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说明
1 2006年热带气旋一览
1.1 2006年热带气旋慨述及特点
1.2 2006年热带气旋纪要表
1.3 2006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纪要表
1.4 2006年热带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简表
1.5 2006年热带气旋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
2 2006年热带气旋概述
2.1热带低压(序号1)
2.2 060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
2.3 0602号热带风暴“杰拉华(1elawat)
2. 4 0603号超强台风“艾云尼(Ewiniar)
2.5热带低压(序号5)
2.6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
2.7 0605号台风“格美(Kaemi)
2.8 0606号台风“派比安(Prapiroon)
2.9 0607号台风“玛莉亚(Maria)
2.10 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
2.1l 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Bopha)”
2.12 0610号强热带风暴“悟空(wukong)
2.13 061 1号热带风暴“清松(Sonamu)
2.14 热带低压(序号14)
2.15 0612号超强台风“伊欧凯(.Ioke)
2.16 0613号超强台风“珊珊(Shanshan)
2.17热带低压(序号17)
2.18 0614号超强台风“摩羯(Yagi)
2.19 0615号热带风暴
2.20 0616号强台风“象神(Xangsane)
2.21 0617号热带风暴“贝碧嘉(Bebinca)
2.22 0618号热带风暴“温比亚(Rumbia)
2.23 0619号台风“苏力(Soulik)
2.24 0620号超强台风“西马仑(Cimaron)
2.25 0621号超强台风“飞燕(Chebi)
2.26 06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
2.27 0623号强台风“尤特(Utor)
2.28 0624号热带风暴“潭美(Trami)
附录一:台风委员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
附录二:2006年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活动时的云图

前言/序言


热带气旋年鉴(2006):2006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综述与深度分析 书籍简介 《热带气旋年鉴(2006)》是一部详尽记录和深入分析2006年度全球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台风/飓风/强气旋风暴)活动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书旨在为气象学家、气候学家、海洋学家、灾害管理专家、政府决策者以及对热带天气现象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一个全面、权威且高度结构化的年度回顾。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事件,而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对2006年发生在全球五大洋主要热带气旋生成区域的系统性气候事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归档和专业解读。 第一部分:2006年全球气候背景与热带气旋生成条件 本部分首先设定了2006年的宏观气候背景。详细阐述了驱动当年热带气旋活动的关键海温异常(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状态、印度洋偶极子(IOD)等)和大气环流背景(如温和西风急流、沃克环流强度、垂直风切变分布等)。 ENSO状态演变与影响: 2006年夏季至秋季的ENSO状态如何演变,特别是对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及南半球气旋生成次数、路径和强度的潜在调制作用被进行了深入剖析。 背景海温场分析: 详细展示了全球主要洋面(如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加勒比海、东太平洋)的SST(海表温度)距平图,并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出有利于或抑制热带气旋发展的“热点”区域。 大气环流指标: 分析了2006年主要的遥相关遥指(Teleconnection Patterns),如PNA(太平洋-北美)模态、NAO(北大西洋涛动)等,对当年各盆地风切变和上升运动的宏观影响。 第二部分:各大洋盆热带气旋活动数据汇编与分析 这是年鉴的核心内容,依据各大洋盆的地理划分,对2006年的所有热带气旋事件进行了标准化记录和科学评估。 1. 北大西洋盆地(包括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2006年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季被认为是活动较为频繁的一年。本部分详细记录了所有获得编号的热带气旋(TS),并特别关注了登陆美国的强风暴。 命名列表与生命周期数据: 提供了所有气旋的名称、生成日期、消亡日期、最高持续风速(Sustained Wind Speed)、最低中心气压(Minimum Central Pressure)、移动路径(经纬度点)及强度变化图。 关键风暴专题分析: 对数个影响重要的飓风(如可能命名为Hurricane Dean, Erin, Felix等)进行了深入的个例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快速增强机制(Rapid Intensification)、结构特征(如眼墙置换周期)、与其他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如与中纬度槽的合并)以及对区域降水和风暴潮的贡献。 登陆与影响评估: 总结了当年登陆北美、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岛屿的风暴数量、强度分布及其造成的初步灾害评估(侧重于气象要素)。 2.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盆地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区域。2006年的“台风季”呈现出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年度概览: 统计了当年台风(Typhoon)、强台风(Severe Tropical Storm)和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的数量、生成频率高峰期和主要的活动区域(如菲律宾东侧、日本以南或南海内部)。 超级台风案例剖析: 重点分析了当年最强的几个超级台风。研究了它们异常强大的内部动力学结构,如其核心的潜在涡度场分布、对流对称性,以及为何能在特定海域维持极高强度。 路径特征与异常性: 探讨了当年台风路径的普遍特征,例如是否存在大范围的“转向”现象增多,或“西北行”路径的偏好性,并与历史平均路径进行对比。 3. 印度洋盆地(北印度洋和南印度洋) 印度洋的特点是季节性明显(季风槽驱动)且强度变化剧烈。 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 记录了季风爆发后形成的孟加拉湾气旋,分析了阿拉伯海在特定年份可能出现的活跃期,并关注了这些气旋登陆南亚次大陆时的强度和降雨效率。 南印度洋: 集中分析了在澳大利亚西部和马达加斯加以东生成的气旋,关注其在南纬30度附近向西移动,并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 4. 南半球(西南太平洋与东南印度洋) 此部分聚焦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受影响的气旋。 季节界定: 明确了南半球热带气旋季节的起止时间。 典型气旋路径与强度: 记录了影响澳大利亚大陆西海岸或东海岸的热带气旋,分析了其跨越160°E边界时的强度维持或衰减情况。 第三部分:统计分析与气候学结论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超越了对个体事件的描述,转向了对2006年整体活动的宏观、统计和气候学总结。 全球强度分布函数: 绘制了2006年全球热带气旋的强度(以Saffir-Simpson等级或10分钟平均风速划分)的累积频率分布图,并与1980-2005年的气候平均状态进行对比,判断2006年是否属于“强年”或“弱年”。 活动时间分布: 分析了各盆地热带气旋生成、达到峰值强度和消亡的时间序列,识别出关键的“爆发期”。 热带气旋生成区(TCGZ)的偏移: 考察了2006年TCGZ(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Zone)相对于气候平均位置是否有系统性的东西向或南北向偏移,以及这种偏移的可能原因。 极端事件的再现性评估: 对于当年达到最高强度或造成最大影响的风暴,运用历史数据计算其在气候背景下的重现期(Return Period)估计,为未来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目标读者群体: 本年鉴是气象预报服务机构、国家级水文气象部门、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商以及需要精确历史热带气旋数据的保险和再保险行业必备的专业参考资料。其严谨的数据结构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了其作为年度权威记录的地位。 书籍特点: 全书配有大量的高精度图表,包括:卫星云图合成图、风场分析图、路径图、垂直风切变剖面图以及热力结构诊断图。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校准,力求提供最接近实际观测值的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抱着一种纯粹的猎奇心理翻开了这本书,首先被它充满故事性的标题所吸引。尽管“年鉴”听起来有些严肃,但“热带气旋”这个词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海上咆哮的巨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戏剧性变化。这本书的封面并没有采用过于科学化的图示,反而运用了一些抽象的艺术元素,将气旋的动感和力量以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事实的工具书,更可能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想象力和思考的作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地貌、影响人类生活的天文和气象现象着迷,热带气旋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述2006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不仅仅是它们的形成和路径,更希望能够触及它们背后的原因,比如气候变化的影响,或是海洋洋流的变化等等。即使我不是气象专家,我依然希望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类在面对这些强大力量时的渺小与智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我猜想,应该会让那些专业术语不至于显得过于枯燥,或许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令人惊叹的图片,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热带气旋的魅力。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便被一种史诗般的宏大感所吸引。那是一种将时间、空间和自然力量融为一体的视觉呈现,仿佛一个巨大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描绘着2006年那些在广袤海洋上肆虐的巨大风暴。这本书的名称“热带气旋年鉴”本身就传递着一种厚重感,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时的天气现象,更是一种对过去一年气候事件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地球生态和人类文明的自然事件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热带气旋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我深信,一本以“年鉴”形式呈现的书籍,必定蕴含着海量的数据、详尽的记录以及严谨的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回2006年,去了解那些在地图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台风和飓风,去探究它们是如何在海洋中孕育,又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我希望它不仅仅提供冷冰冰的数值,更能描绘出这些气旋对沿途国家和地区带来的真实影响,无论是灾难性的破坏,还是对生态环境的改变。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信心,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揭示许多关于热带气旋运作机制、预测技术以及应对策略的宝贵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丰富,仿佛能感受到南国特有的热情与活力,那几张精心挑选的热带气旋卫星云图更是将一种宏大的自然力量具象化,极具视觉冲击力。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拿在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这让我对内容的扎实程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海洋的气象现象很感兴趣,尤其是那种能够席卷一切的狂风暴雨,它们所蕴含的能量和带来的影响总是让我着迷。尽管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所有专业的科学术语,但仅凭这份精美的呈现方式,就足以激起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想了解2006年那些横扫海面的巨兽们,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这本书的命名也十分直观,让人一眼就能明了它的主题,没有丝毫的晦涩之处,这种清晰明确的定位对于我这样一个并非专业气象学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它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能窥见那个夏天,那些不寻常的风暴,以及隐藏在数据和图表背后的,那些关于大自然规律的奥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个关于热带气旋的完整故事,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希望包含一些它们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的描绘,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它的标题虽然直白,但透出的专业性却不容置疑。封面的设计风格相对内敛,以简洁的线条和色块勾勒出气旋的动态轨迹,给人一种冷静分析的专业感,这与我之前接触过的许多关于天气现象的书籍大相径庭。我一直认为,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扎实的数据支撑和细致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而一本以“年鉴”为名的出版物,本身就暗示着它汇集了相当的年度信息和统计资料。虽然我可能无法直接阅读和理解其中所有复杂的模型和方程式,但我相信,这份详尽的资料能够成为研究者和爱好者宝贵的参考。更重要的是,我对于了解特定年份内,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分布、强度变化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非常感兴趣。2006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热带气旋事件?它们与往年相比有何异同?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线索。它的内容,我猜想,或许会包含大量的图表、数据表格,以及对重要气旋事件的深度剖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了解热带气旋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热带气旋特点,以及它们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评分

我被这本书封面那种动态的、仿佛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图案深深吸引。它没有直接展示某个具体的气旋,而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流动的线条和色彩,巧妙地传达了热带气旋那种难以捉摸却又无比强大的本质。书名“热带气旋年鉴(2006)”的清晰明了,让我知道它是一份关于特定年份气候事件的权威记录。我一直对自然的宏伟力量感到敬畏,而热带气旋正是这种力量的集中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详实的日记,记录下2006年发生过的所有重要热带气旋事件。我好奇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份,哪些区域受到了最严重的影响?有哪些气旋的强度和路径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气旋形成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联系?我不太懂专业的科学术语,但我对那些能够反映自然规律的图表和数据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猜测这本书的内页设计会相当科学且专业,可能会包含大量的地图、图表以及专业术语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拓展自己科学视野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学习机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热带气旋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我们生存环境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