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以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特点为依据,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对象,以案例研究为途径,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旅游产业的形象策划与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以及生态保育与建设,是一本关于生态环境与旅游业耦合协调研究的好书。该书有如下特点: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和地域进行了系统综合,建立了以植被类型为特征的中国生态地理分区系统,为认识我国旅游的地域分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地域生态要素和综合景观进行了旅游产品开发分析,由此而构建形成了区域生态旅游体系,对发展我国旅游产业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景区、景点不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去构建特色旅游产业的设计,更为旅游规划提供了大量案例,对指导旅游功能分区和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有重要实用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从生态旅游角度对我国生态环境形成、分异、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建立了以植被群落类型为特征的中国生态地理分区系统,并以案例研究形式进行了大区域的、县域的、景区与景点的生态旅游资源评判分析、形象设计、功能分区、产品开发与营销、项目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决策管理体系建设等的实证研究。《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可供从事旅游科学研究者、爱好者、管理者,以及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编 通论
第1章 中国的生态环境
第2章 中国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
第2编 区域与县域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设计
第3章 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4章 旅游产业的地理学基础——以大别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略为例
第5章 雅安市发展生态“雅”游的构思
第6章 安康市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7章 鹤壁市生态景观旅游规划
第8章 兴安盟生态特色旅游资源的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
第9章 箩北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规划
第10章 河北省唐海县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第11章 霸州市旅游资源及发展农业生态风情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第12章 交口县新城区规划设计与神南峪生态旅游规划
第13章 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湖景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第14章 洪雅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与培育
第3编 景区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与设计
第15章 哈尔滨市太阳岛提升生态旅游资源赋值,发展深生态旅游的构想
第16章 重庆市美丽乡村嘉年华旅游区美景生态的植物品种选择
第17章 山东省定陶县仿山旅游景区观光农业园区的旅游开发
第18章 山东省肥城市圣噢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旅游规划
第19章 信阳市潢川县黄湖农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第20章 信阳市潢川县卜塔集镇园林花卉旅游园区的建设规划
第21章 桓台县特色旅游及马踏湖湿地旅游产业的开发布局
第22章 “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规划
第23章 南太湖湖州旅游度假区小梅山、邱城景点的生态园景建设规划
第24章 盘瓠生态养生与生态文化旅游的创意与开发规划
第25章 青海省民和县药泉山文化生态游览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第26章 库布齐沙漠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保护
第27章 大泉山发展水保生态旅游规划的设计
第28章 蒙山峡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第4编 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
第29章 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观
第30章 关山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31章 惠阳区生态功能与生态旅游发展概要规划
第32章 生态功能和生态旅游建设规划——以河北省蓟县为例
精彩书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土壤质量的高低与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反映土壤质量的因子主要有土壤母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松紧程度、土壤透水透气状况、土壤有机质,统称为土壤结构,是制约植物种类、数量和生产潜力的基础。分析土壤结构对植物生长的满足能力和协调能力,研究植物群体对土壤因子改变的敏感程度及承受阈值,已成为土地生态研究最基本的研究内容。
2.1.3 水分供求转化特征
水是生物体构成的物质能量基础,参与了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的全过程(物理、化学和有机过程)。生物体水分的来源虽然总体上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但为植物体吸收并参与生物过程的水分却几乎来自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供求协调能力,尤其是地下水、地表水对土壤水分供求、转化配合关系的能力,往往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产潜力高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以植物群体生长过程为核心的区域土壤水分供求协调能力研究,是分析生态类型及类型演变的重要依据。
2.1.4 生物群体结构
生物群体是生态环境的直接体现者。群落种类、建群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构成,优势植物的丰度、群落的层片结构、群落生物产量及可利用程度等配合关系和组织建造,统称为生物群体结构。生物群体结构反映了生态状况的物质能量特征,具有衡量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和是否稳定的功能。如果物能结构复杂,过程协调,生态环境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如果物能结构简单,则表征其内部物质能量过程简单和不协调,生物群体结构容易遭到破坏,生态状况便不稳定。由此可见,生物群体结构状况将能直接表征生态环境的类型、质量及生态功能。例如,湿润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及灌丛生态系统比较,其内部无论物种组成、层片结构、生物多样性、群落生物产量及与生境的结合上都比草地生态系统及灌丛生态系统复杂,各要素间也更为协调,因而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一般要高于草地生态系统及灌丛生态系统,其系统也更为稳定。在半干旱区,受水分条件限制,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原生态的草原系统各生物群体间有稳定共生关系,如果对某一生物种群利用过度,如过度放牧、挖药材(如甘草、黄芪),则会打破种群间的群体结构而导致生态退化,因此,原生态的草原系统质量一般要高于退化的草场质量系统。
……
前言/序言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