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广瘟疫论》成书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者戴天章。该书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增订删改,辨析瘟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在二者早期证候的鉴别、病因、受病、传经、兼证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区分,并分别论述二者的表里证候,总结汗、下、清、和、补五种治法,于卷尾附载温热病方84首,是一部说理透彻,简明清晰,易学易记的温病学著作,可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自学者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之用。
精彩书评
读经典 做临床
把自己培养成铁杆中医
——中医泰斗真言
目录
卷一
一辨气
二辨色
三辨舌
四辨神
五辨脉
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气
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受
辨传经
兼寒
兼风
兼暑
兼疟
兼痢
夹痰水
夹食
夹郁
夹血
夹脾虚
夹肾虚
夹亡血
夹疝
夹心胃痛
夹哮喘
卷二
表证
发热
恶寒
寒热往来
头痛
头眩
头胀
头重
目胀
项强酸
背痛酸
腰痛酸
膝痛酸
胫腿痛酸
足痛
肩臂痛酸
腕痛
周身骨节酸痛
身重
自汗
盗汗
战汗
狂汗
头肿
面肿
颈项肿
耳旁肿
胸红肿
周身红肿
发黄
发疹
发斑
卷三
里证
烦躁
呕
咳
渴
口苦
口甘
唇燥
齿燥
鼻孔干
耳聋
鼻如烟煤
鼻孔扇张
咽干
咽痛
舌燥
舌强(附舌痿)
舌卷短
胸满痛
胁满痛
腹满痛
少腹满痛
自利
便血
便脓血
大便闭
小便不利
小便黄赤黑
小便多
遗尿
囊缩
多言
谵语
狂
……
卷四
卷末
精彩书摘
卷一
一 辨气
风寒,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臭气触人,间有作臭气者,必待数日转阳明腑证之时,亦只作腐气,不作尸气。
瘟疫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且专作尸气,不作腐气。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瘟疫,败气也,人受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逢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塞有远近也。五行原各有臭气:木臊、金腥、心焦、脾香、肾腐。以臭得其正,皆可指而名之。若瘟疫,乃天地之杂气,非臊、非腥、非焦、非腐,其触人不可名状,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试察厕间粪气,与凶地尸气,自判然矣。
辨之既明,治之毋惑。知为瘟疫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证,不得误用辛温发散。于诸里证,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前言/序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广瘟疫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加姜、枣煎。
评分
☆☆☆☆☆
加生姜、大枣、水酒各半煎。
评分
☆☆☆☆☆
青皮 柴胡 浓朴 黄芩 半夏 甘草 茯苓 白术 草果
评分
☆☆☆☆☆
《广瘟疫论》成书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者戴天章。该书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增订删改,辨析瘟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在二者早期证候的鉴别、病因、受病、传经、兼证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区分,并分别论述二者的表里证候,总结汗、下、清、和、补五种治法,于卷尾附载温热病方84首,是一部说理透彻,简明清晰,易学易记的温病学著作,可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自学者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之用。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
评分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陈皮 半夏
评分
☆☆☆☆☆
不错,还行,还没怎么看
评分
☆☆☆☆☆
小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