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隨著中國南海爭端不斷升級,油價不斷上升,石油資源這一重大問題再次進入人們關注的視野。縱觀近年來的石油危機、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車臣戰爭、伊拉剋戰爭、顔色革命等,石油在其中都擔綱主角。如果說全球化是資本在全球整體流動的必然,是冷戰後國際經濟政治發展變化的推動力,那麼石油登上世界舞颱的中央也正是曆史的選擇。當今世界最具戰略性的問題之一是對關鍵資源的控製,石油無疑是地緣博弈中重要的籌碼。
《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針對石油枯竭論這一驚天陰謀,追根溯源、抽絲剝繭,使真相大白於天下。從駁斥美英石油帝國所持的石油枯竭論的理論基礎——石油生成有機論、石油峰值論開始,書中以大量的事實和嚴謹的分析,推翻瞭這一被精心策劃渲染並成為工具的理論,同時提齣瞭與之相反的石油生成無機論,並以實例指齣世界上有大量被開發和未開發的石油儲藏。石油資源並不像人們印象中那樣行將枯竭。
在此基礎上,本書揭露瞭美英石油帝國為達到控製世界石油的目的,如何從覬覦中東等國儲量豐富的石油,到一步步通過外交、經濟、戰爭等手段達到在這些國傢駐軍、將其據為己有的目的。通過本書,人們便能夠瞭解近年來的政治經濟形勢背後的來龍去脈,它們都與石油及其背後的霸權有關。
改變世界必先認識世界,恩道爾此書開捲有益。
內容簡介
誰能想到,石油源自地球生物遺骸是個天大的謊言,石油行將枯竭是個巨大的陰謀?地球石油蘊藏很可能取之不竭。
為這一顛覆性的觀點提供有力佐證的,是前蘇聯科學傢花費40年時間,在傳統理論上不可能找到石油的地方找到瞭石油。他們究竟用什麼方法找到瞭巨量石油?他們又是如何用科學證據來證實傳統石油生成有機論是僞科學的?恩道爾用豐富的資料、無可辯駁的證據給齣瞭答案。
美英石油帝國為何要編織這個謊言,它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車臣戰爭、伊拉剋戰爭、顔色革命,這些事件跟石油枯竭謊言有何關係?它們背後的黑手是誰?美英精英集團為達到控製石油、控製世界的目的,是如何從覬覦中東等國儲量豐富的石油,到一步步通過外交、經濟、軍事等手段在這些國傢駐軍、將其據為己有的。
這裏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人們瞭解新聞背後的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真相,它們都與石油和石油霸權有關。人們也會發現,石油的命運,以及與其息息相關的民族與國傢的命運早已被一盤精心策劃的棋局所操縱。在這盤大棋局中,與之相關的國傢、銀行、專傢、組織都不過是一顆顆任人操縱的棋子。
作者簡介
威廉·恩道爾,美國著名經濟學傢、地緣政治學傢,長期旅居德國。從事國際政治、經濟、世界新秩序研究已逾36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學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比較經濟學碩士。
威廉·恩道爾作為獨立經濟學傢和新聞調查記者,先後在美國和歐洲工作。他的研究涵蓋領域極為廣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緣政治外,還包括世界農業問題、糧食交易壟斷、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第三世界債務、對衝基金和亞洲金融危機等。威廉?恩道爾還經常應邀在一些有關地緣政治、經濟、金融、農業、能源問題的國際會議上發錶演講,並定期為世界全球化中心及許多國際齣版物撰寫文章,還經常為歐洲主要銀行和私募基金經理提供谘詢。
精彩書評
那些看似互不聯係的偶發事件,卻總能從地緣政治中找到答案。本書就是從石油資源的獨特視角看國際戰略博弈,這是一個“老美”的“憂患意識”,信不信由你。中國有句格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少將 羅援
以最神聖的名義,進行最骯髒的戰爭 ,為瞭極少數人的私利, 將整個世界拖入永無休止的動蕩之中。
——新華社高級記者 雲 杉
日本政府為美軍駐紮掏錢,為美軍基地搬遷掏錢,掏錢為美國大兵修高爾夫球場,還要韆方百計地壓製地方政府和民眾對美國駐軍的反對。而事實上,除瞭駐日美軍之外,沒有任何外國軍隊在威脅和傷害日本民眾。這種怪事總要有個根源。類似的怪事不隻發生在日本。隻是由於太多、太普遍或改變起來太睏難,大多數人已習以為常。在這本書裏,我們的朋友恩道爾一如既往,就象一位不知疲倦和無所畏懼的信使,探索和傳播真理。好好讀讀這本書,有助於睜開眼睛看清世界。
——國防學者 呂德宏
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同古代的生物物質無關,西方理論所說的恐龍遺骸深埋、化石化過程,都是不正確的。石油的真正來源是距地麵約200公裏深處的無機物質。
——前蘇聯科學傢 剋拉尤希金
對世界長期能源供給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從未質疑那個18世紀的假說——生物物質在地殼內的高壓高溫下化石化,它缺乏依據。我們不得不提齣一個忠告: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所做的研究,結果全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或者乾脆是不成立的。
——石油問題分析專傢、鹿特丹伊拉斯莫大學教授 彼得·歐戴爾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精心布棋
第一章 本性難移“大中東”狼煙四起
始亂突尼斯
美國的“大中東”計劃
華盛頓的“軟”革命
Kefaya——五角大樓的“非暴力戰爭”
蘭德和Kefaya
利比亞:北約動武在所難免
戰略意圖
第二章 彌天大謊 石油峰值論
建立石油帝國
哈佛項目老謀深算
油價居高不下
石油巨頭打造“專傢”
馬爾薩斯能源論
操縱美國“國傢安全”
“石油七姊妹”
第三章 始料未及 第一次石油危機
美國經濟江河日下
密謀石油危機
幕後推手聚首瑞典
荷蘭酒店的神秘聚會和大西洋主義
基辛格機關算盡
西德——那是對手,不是朋友
行動天衣無縫
基辛格大權獨攬
哈伯特再度齣山
第四章 陰魂不散 馬爾薩斯藉石油還魂
洛剋菲勒換新裝
造一個新範式
“增長的極限”
人類生存不閤法
暗渡陳倉
神秘的加拿大朋友
無聲的武器 靜靜的戰爭
第二部分 禍起石油
第五章 欲蓋彌彰 洛剋菲勒綁架石油
藏匿石油
握緊石油杠杆
三軸聯動
能源戰略彩排
始亂終棄是人質
第六章 藉刀殺人 兩伊戰爭啓示錄
同室操戈
基辛格秘密軍援
中情局扶植薩達姆
兩麵下注
十月驚喜
華盛頓的“低價石油衝擊”
搞垮蘇聯
第七章 欲壑難填 海灣戰爭誌在必得
美國故伎重演
科威特充當誘餌
美國大使口蜜腹劍
第八章 巧取豪奪 車臣戰爭與俄羅斯石油
蘇聯油田——美國垂涎三尺
槍口對準俄羅斯
先下手為強
車臣戰爭真相大白
華盛頓“垂簾聽政”
1994年——美國調轉炮口
第三部分 峰值之爭
第九章 橫空齣世 俄羅斯石油新理論
石油“滑鐵盧”
石油源自地球深處
地球石油蘊藏豐富
“無油之地”有石油
俄國人幫越南找油
斯大林的“曼哈頓計劃”
石油也能“再生”
第十章 反攻倒算 石油峰值謊言死灰復燃
不跟你講科學
切尼與哈伯特
切尼的石油戰略
切尼的“峰值”
遲暮的沙漠
第四部分 棋局中國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歐亞大陸的大棋局
石油!石油!
一石激起韆層浪
認“油”不認人
大棋局
能源戰爭硝煙四起
布熱津斯基排兵布陣
玫瑰革命
橙色革命
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 下一個目標:中國
崛起的對手
平地驚雷
居安思危
團結非洲兄弟
都是石油惹的禍
美軍劍指非洲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利比亞:北約動武在所難免
當阿爾及利亞、也門、巴林等伊斯蘭國傢動蕩不堪甚至政權不保時,利比亞看上去卻紋絲不動。無論華盛頓采取何種政變措施,卡紮菲就是不肯拱手交權。
說突尼斯和埃及的民眾備受物價飛漲和貧富差距的影響,大緻還有幾分道理,但利比亞(全稱“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利比亞的人均生活水平居非洲大陸之冠,民眾在醫療、教育和能源方麵都享有政府補貼。卡紮菲執政42年間,也並非都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卡紮菲從伊德裏斯國王手中奪取政權時,利比亞人的識字率僅為10%,現在超過90%,這似乎與暴君的典型形象不太相符。在非洲大陸,利比亞的嬰兒死亡率最低,人均壽命最高;營養不良的人口不到5%,比美國還少;貧睏人口的比例比荷蘭還要低。針對近期糧食價格上漲,卡紮菲甚至取消瞭相關的課稅。卡紮菲將自己的模式稱為伊斯蘭社會主義,雖然人口的絕大多數是遜尼派,但國傢采取的卻是世俗而非宗教體製。〔28〕
最重要的問題是,卡紮菲始終不肯把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交由美英石油公司開采,而是把非洲最大的油田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有選擇地與外國公司簽訂長期特許協議,中國就是利比亞國傢石油公司的大客戶之一。與突尼斯和埃及不同,號召年輕人發動示威這招在利比亞行不通,所以華盛頓不得不在當地扶持並培訓反對派,爆發全麵內戰也就在所難免瞭。
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發錶聲明,聲稱卡紮菲下令嚮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呼籲對利比亞局勢進行軍事乾預。為瞭褒奬穆薩此舉,美國暗中首肯他取代穆巴拉剋擔任埃及總統。
有瞭阿拉伯聯盟聲明這個藉口,美國迫不及待地要求聯閤國安理會授權多國部隊對利比亞進行軍事乾預,提案獲得通過,但作為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和俄羅斯投瞭棄權票。薩科奇在軍事行動中一馬當先,幻想能幫法國石油公司奪取利比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北約的軍事行動有一點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利比亞雖未違反《聯閤國憲章》,但“國際輿論”卻接受瞭對一個主權國傢發動赤裸裸的軍事入侵的事實,這無疑踐踏瞭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盡管這次軍事行動被貼上瞭“人道主義”的標簽,依舊掩蓋不瞭其新殖民主義的行徑。如果利比亞戰事的目的就是強推政權更迭,世界似乎並未考慮對此聽之任之將産生的影響。問題的關鍵並不涉及卡紮菲是好還是壞,問題的根本是當下的國際法是否公正、戰爭之舉是否正義。
利比亞的事態發展意味著有人要在國際社會強力推行一種新的觀念,這種觀念被其發明人稱作“保護責任”。雖然這個概念含混不清,但奧巴馬總統硬是以此作為美軍入侵利比亞的理由。聯閤國秘書長潘基文稱,在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完全是齣於人道主義的需要,並解釋:“‘保護責任’是一個有關國際安全和人權的新觀念,旨在解決國際社會迄今未能很好處理的問題,像大屠殺、戰爭罪行、種族清洗,以及人道主義犯罪。”〔29〕
負責為“保護責任”這個模糊不清的觀念四處布道的也是一個無孔不入的非政府組織,名為“全球保護責任中心”。該組織是由其他人權組織創立的,其中包括國際危機組織、人權觀察、樂施會、難民國際,這種創建方式多少有些像俄羅斯套娃,不過這些非政府組織的捐贈人卻總是那幾張老麵孔。〔30〕
美國先是讓北約大肆炒作,接著又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聲稱卡紮菲派空軍濫殺無辜。迫於美國的壓力,穆薩和阿拉伯聯盟成員國以西方的錶態為依據,呼籲對利比亞動武,這樣華盛頓和倫敦就輕鬆拿到瞭下一步行動所必需的遮羞布。盡管尚無證據證明卡紮菲政府軍對無辜平民的屠殺,但發動“人道主義”戰爭已勢在必行。看到這些,人們不免要問,為什麼北約不在巴林、也門、敘利亞設立這樣肆意狂轟濫炸的禁飛區呢?
“保護責任”的標準到底由誰來決定?!
與處理其他國傢的動蕩局勢不同,美、英、法對於推動利比亞國內和談絲毫不感興趣,更彆提尋求妥協瞭,這正是“保護責任”高度靈活性的體現。誰該乾什麼都要由華盛頓來決定,國傢主權的概念早已被棄之腦後。
早在2004年,索羅斯就在《外交》雜誌上發錶瞭一篇文章,對國傢主權的概念作齣闡釋,但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他寫道:主權是一個過時的概念。它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當時社會由統治者和奴隸組成,還沒有公民的概念,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後,主權纔成為國際關係的基石……當今,不是所有的民族國傢都是民主國傢,如果外部勢力要對民族國傢的內部事務進行乾預,主權就成為一塊絆腳石。但是真正的主權屬於公民,政府行使主權的權力是公民賦予的。如果政府濫用權力,而民眾又無力對其加以糾正,那麼外部乾預就閤情閤理。
……
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