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伟 著
图书标签:
  • 数据恢复
  • 硬盘恢复
  • SSD恢复
  • RAID恢复
  • 文件恢复
  • 数据安全
  • 存储技术
  • 数字取证
  • 数据备份
  • 磁盘修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9278
商品编码:10850857476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是在版的基础之上增加和充实了服务器磁盘阵列(RAID)的恢复技术,新增了大量实战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并精选书中的部分案例由作者制作成视频教学资料(DVD光盘)随书附赠。本书从逻辑类恢复和物理类恢复两个层面全面讲解当前实用的数据恢复技术。在逻辑类数据恢复方面,内容包括MBR磁盘分区、动态磁盘分区、GPT磁盘分区、Solaris分区、APM分区、BSD分区的恢复技术;Windows平台的FAT32、FAT16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ExFAT文件系统的恢复技术;UNIX平台的UFS1、UFS2文件系统恢复技术;Apple平台的HFS+文件系统恢复技术;Linux平台的EXT3、EXT4文件系统恢复技术;还包括Windows、UNIX、Apple、Linux平台的RAID-0、RAID-1、RAID -1E、RAID-5、RAID-5EE、RAID-6、HP双循环等磁盘阵列恢复技术。在物理类数据恢复方面,内容包括各大品牌硬盘出现电路故障、磁头故障、电机故障、扇区读取故障、固件故障后数据恢复的方法,还包括优盘无法识别的恢复方法。

图书目录

目 录
篇 数据恢复入门与进阶知识储备
第1章 计算机中数据的记录方法 2
1.1 数据的表示方法 2
1.1.1 计算机中数据的含义 2
1.1.2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6
1.1.3 字符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1
1.1.4 图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4
1.2 数据存储的字节序与位序 14
1.2.1 Endian的含义 14
1.2.2 Little-endian的含义 15
1.2.3 Big-endian的含义 15
1.2.4 字节序与CPU架构的关系 15
1.2.5 位序的含义 17
1.3 数据的逻辑运算 17
1.3.1 逻辑或 17
1.3.2 逻辑与 18
1.3.3 逻辑非 18
1.3.4 逻辑异或 18
1.4 数据恢复中常用的数据结构 19
1.4.1 数据结构简介 19
1.4.2 树 21
1.4.3 二叉树 23
1.4.4 B树、B-树、B+树和B*树 24
1.4.5 树的遍历 27
第2章 现代硬盘结构揭秘 29
2.1 机械硬盘的物理结构揭秘 29
2.1.1 硬盘的外壳及盘标信息 29
2.1.2 硬盘的电路结构 32
2.1.3 硬盘的磁头定位驱动系统 36
2.1.4 硬盘的主轴系统 37
2.1.5 硬盘的数据控制系统 37
2.1.6 硬盘的盘片 38
2.1.7 硬盘的区段及物理C/H/S 39
2.1.8 硬盘的接口技术 40
2.1.9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47
2.2 机械硬盘的逻辑结构揭秘 49
2.2.1 硬盘的逻辑磁道 49
2.2.2 硬盘的逻辑扇区 50
2.2.3 硬盘的逻辑柱面 50
2.2.4 硬盘的逻辑磁头 51
2.2.5 硬盘的逻辑C/H/S 51
2.2.6 硬盘的28位LBA及48位LBA 51
2.3 固态硬盘结构揭秘 52
2.3.1 固态硬盘的结构 52
2.3.2 固态硬盘的优点 54
2.3.3 固态硬盘的缺点 55
第3章 数据恢复基本工具揭秘 56
3.1 磁盘编辑器类工具 56
3.1.1 WinHex使用方法详解 56
3.1.2 DiskExplorer for Fat使用方法详解 72
3.1.3 DiskExplorer for NTFS使用方法详解 78
3.1.4 DiskExplorer for Linux使用方法详解 81
3.2 虚拟工具 83
3.2.1 虚拟硬盘工具使用方法详解 83
3.2.2 虚拟机使用方法详解 86
第二篇 逻辑类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4章 Windows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90
4.1 Windows系统的MBR磁盘分区 90
4.1.1 主引导记录MBR的结构和作用 90
4.1.2 主磁盘分区的结构分析 95
4.1.3 扩展分区的结构分析 100
4.1.4 MBR及EBR被破坏的分区恢复实例 106
4.1.5 分区误删除的恢复实例 117
4.1.6 系统误Ghost后的分区恢复实例 125
4.2 Windows系统的动态磁盘卷 129
4.2.1 动态磁盘概述 129
4.2.2 动态磁盘卷的种类及创建方法 130
4.2.3 动态磁盘LDM结构原理详解 132
4.2.4 MBR磁盘误转换为动态磁盘的恢复实例 155
4.2.5 动态磁盘扩展卷丢失的恢复实例 159
4.3 Windows系统的GPT磁盘分区 171
4.3.1 GPT磁盘分区基本介绍 171
4.3.2 GPT磁盘分区的创建方法 173
4.3.3 GPT磁盘分区的结构原理 177
4.3.4 GPT磁盘分区丢失的恢复实例 184
4.4 FAT16文件系统详解 189
4.4.1 FAT16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189
4.4.2 FAT16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190
4.4.3 FAT16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194
4.4.4 FAT16文件系统的FDT分析 197
4.4.5 FAT16文件系统目录项分析 198
4.4.6 FAT16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207
4.4.7 FAT16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209
4.4.8 FAT16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213
4.4.9 FAT16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215
4.5 FAT32文件系统详解 218
4.5.1 FAT32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218
4.5.2 FAT32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219
4.5.3 FAT32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223
4.5.4 FAT32文件系统的数据区分析 225
4.5.5 FAT32文件系统目录项分析 226
4.5.6 FAT32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230
4.5.7 FAT32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235
4.5.8 FAT32文件系统删除文件后目录项起始簇号高位清零的分析 239
4.5.9 FAT32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244
4.5.10 FAT32文件系统DBR破坏的恢复实例 247
4.5.11 FAT32分区文件乱码的手工恢复实例 248
4.5.12 FAT32分区被苹果电脑误格式化后的完美恢复实例 253
4.6 NTFS文件系统详解 263
4.6.1 NT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263
4.6.2 NT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264
4.6.3 NTFS文件系统引导扇区分析 266
4.6.4 元文件$MFT分析 270
4.6.5 文件记录分析 272
4.6.6 10H属性分析 281
4.6.7 20H属性分析 282
4.6.8 30H属性分析 284
4.6.9 40H属性分析 287
4.6.10 50H属性分析 287
4.6.11 60H属性分析 292
4.6.12 70H属性分析 292
4.6.13 80H属性分析 294
4.6.14 90H属性分析 297
4.6.15 A0H属性分析 299
4.6.16 B0H属性分析 299
4.6.17 C0H属性分析 300
4.6.18 D0H属性分析 301
4.6.19 E0H属性分析 302
4.6.20 100H属性分析 302
4.6.21 元文件$MFTMirr分析 302
4.6.22 元文件$LogFile分析 304
4.6.23 元文件$Volume分析 313
4.6.24 元文件$AttrDef分析 315
4.6.25 元文件$Root分析 318
4.6.26 元文件$Bitmap分析 319
4.6.27 元文件$Boot分析 320
4.6.28 元文件$BadClus分析 321
4.6.29 元文件$Secure分析 322
4.6.30 元文件$UpCase分析 324
4.6.31 元文件$Extend分析 325
4.6.32 元文件$ObjId分析 326
4.6.33 元文件$Quota分析 327
4.6.34 元文件$Reparse分析 329
4.6.35 元文件$UsnJrnl分析 330
4.6.36 NTFS的索引结构分析 331
4.6.37 手工遍历NTFS的B+树 335
4.6.38 NTFS的EFS加密分析 339
4.6.39 NTFS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341
4.6.40 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分析 347
4.6.41 NTFS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350
4.7 ExFAT文件系统详解 354
4.7.1 ExFAT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354
4.7.2 ExFAT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356
4.7.3 ExFAT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357
4.7.4 ExFAT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360
4.7.5 ExFAT文件系统的簇位图文件分析 361
4.7.6 ExFAT文件系统的大写字符文件分析 362
4.7.7 ExFAT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363
4.7.8 ExFAT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371
4.7.9 ExFAT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376
4.7.10 ExFAT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377
4.7.11 ExFAT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380
4.7.12 能够支持ExFAT文件系统的恢复工具 385
第5章 UNIX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386
5.1 UNIX家族介绍 386
5.1.1 UNIX的起源及分裂 386
5.1.2 UNIX分类及特点 387
5.2 UNIX的分区详解 389
5.2.1 Solaris分区基本介绍 389
5.2.2 Sparc Solaris分区结构分析 391
5.2.3 Sparc Solaris分区恢复实例 396
5.2.4 x86 Solaris分区结构分析 399
5.2.5 x86 Solaris分区恢复实例 404
5.2.6 Free BSD分区结构分析 405
5.2.7 Free BSD分区恢复实例 410
5.2.8 Open BSD分区结构分析 413
5.3 UFS1及UFS2文件系统详解 417
5.3.1 U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417
5.3.2 U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418
5.3.3 UFS文件系统的引导块分析 419
5.3.4 UFS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分析 420
5.3.5 UFS文件系统的柱面组概要分析 435
5.3.6 UFS文件系统的柱面组描述符分析 437
5.3.7 UFS文件系统的位图分析 441
5.3.8 UFS文件系统的i-节点分析 443
5.3.9 UFS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450
5.3.10 UFS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454
5.3.11 UFS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恢复实例 462
5.3.12 UNIX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463
第6章 Apple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466
6.1 Apple电脑介绍 466
6.1.1 Apple电脑的起源与发展 466
6.1.2 Mac操作系统的发展 467
6.2 Apple电脑的分区结构详解 468
6.2.1 APM分区结构分析 468
6.2.2 APM分区恢复实例 477
6.2.3 GPT分区结构分析 480
6.3 HFS+文件系统详解 482
6.3.1 H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482
6.3.2 H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484
6.3.3 HFS+文件系统的卷头分析 485
6.3.4 HFS+文件系统的头节点分析 491
6.3.5 HFS+文件系统的位图节点分析 497
6.3.6 HFS+文件系统的索引节点分析 498
6.3.7 HFS+文件系统的叶节点分析 499
6.3.8 HFS+文件系统节点的综合应用 500
6.3.9 HFS+文件系统的编录文件分析 501
6.3.10 HFS+文件系统的盘区溢出文件分析 510
6.3.11 HFS+文件系统的分配文件分析 513
6.3.12 HFS+文件系统的属性文件分析 513
6.3.13 HFS+文件系统的坏块文件分析 515
6.3.14 手工遍历HFS+的B?树 515
6.3.15 HFS+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518
6.3.16 HFS+文件系统卷头的恢复实例 520
6.3.17 Apple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521
第7章 Linux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525
7.1 Linux系统介绍 525
7.1.1 Linux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525
7.1.2 Linux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526
7.2 Linux系统的分区结构详解 528
7.2.1 MBR磁盘分区结构分析 528
7.2.2 MBR磁盘分区恢复实例 531
7.2.3 GPT分区结构分析 534
7.3 Ext3文件系统结构详解 537
7.3.1 Ext3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537
7.3.2 Ext3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538
7.3.3 Ext3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分析 539
7.3.4 Ext3文件系统的块组描述符分析 545
7.3.5 Ext3文件系统的块位图分析 547
7.3.6 Ext3文件系统的i-节点位图分析 548
7.3.7 Ext3文件系统的i-节点分析 550
7.3.8 Ext3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556
7.3.9 Ext3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559
7.3.10 Ext3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恢复实例 570
7.3.11 Linux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572
7.4 Ext4文件系统分析 575
7.4.1 Ext4文件系统介绍 575
7.4.2 Ext4文件系统的特点 576
7.4.3 Ext4文件系统的结构 577
7.4.4 Ext4文件系统的向前与向后兼容 579
第三篇 物理类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8章 硬盘物理故障的种类及判定 582
8.1 硬盘外部物理故障的种类和判定方法 582
8.1.1 电路板供电故障 582
8.1.2 电路板接口故障 584
8.1.3 电路板缓存故障 584
8.1.4 电路板BIOS故障 585
8.1.5 电路板电机驱动芯片故障 585
8.2 硬盘内部物理故障的种类和判定方法 586
8.2.1 磁头组件故障 586
8.2.2 主轴电机故障 587
8.2.3 盘片故障 588
8.2.4 固件故障 589
第9章 硬盘电路板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590
9.1 维修法 590
9.1.1 电路板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590
9.1.2 希捷硬盘电路板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591
9.1.3 西部数据硬盘电路板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592
9.2 替换法 592
9.2.1 替换法介绍 592
9.2.2 希捷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3
9.2.3 希捷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5
9.2.4 西部数据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5
9.2.5 西部数据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7
9.2.6 迈拓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8
9.2.7 富士通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9
9.2.8 三星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0
9.2.9 三星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1
9.2.10 日立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2
9.2.11 日立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2
9.2.12 日立1.8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4
9.2.13 东芝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5
第10章 硬盘磁头组件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08
10.1 硬盘磁头组件故障的恢复思路 608
10.1.1 开盘换磁头所需环境及工具 608
10.1.2 开盘换磁头的操作步骤 610
10.2 希捷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11
10.2.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1
10.2.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5
10.3 西部数据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18
10.3.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8
10.3.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1
10.4 迈拓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3
10.5 富士通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5
10.6 三星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6
10.6.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6
10.6.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7
10.7 日立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9
10.7.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9
10.7.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31
10.8 东芝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32
10.9 开盘成功后如何获得数据 634
10.9.1 物理镜像法 634
10.9.2 数据提取法 634
第11章 硬盘主轴电机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35
11.1 主轴电机故障的恢复思路 635
11.1.1 处理主轴电机故障所需环境及工具 635
11.1.2 处理主轴电机故障的操作步骤 636
11.2 希捷3.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36
11.2.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36
11.2.2 实例演示 637
11.3 迈拓3.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40
11.3.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40
11.3.2 实例演示 641
11.4 东芝2.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43
11.4.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43
11.4.2 实例演示 643
第12章 硬盘盘片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46
12.1 盘片扇区故障的检测方法 646
12.2 盘片扇区故障的修复方法 649
12.2.1 重写校验法 649
12.2.2 G-List替换法 650
12.2.3 P-List隐藏法 650
12.3 盘片扇区故障的数据恢复方法 650
12.3.1 物理镜像法与数据提取法的区别与联系 650
12.3.2 用Media Tools Professional做物理镜像 651
12.3.3 用HD Duplicator做物理镜像 655
12.3.4 用PC-3000 UDMA DE做物理镜像 659
12.3.5 用PC-3000 For SCSI做物理镜像 663
12.3.6 用PC-3000 UDMA DE提取数据 667
12.3.7 用PC-3000 UDMA DE分磁头做物理镜像 668
第13章 硬盘固件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73
13.1 现代硬盘的固件结构 673
13.1.1 什么是硬盘的固件 673
13.1.2 硬盘固件的组成及作用 673
13.1.3 硬盘的生产流程 675
13.1.4 硬盘固件故障的表现 675
13.2 硬盘固件修复工具介绍 676
13.2.1 PC-3000 for DOS 676
13.2.2 PC-3000 for Windows 677
13.2.3 PC-3000 UDMA 678
13.2.4 PC-3000 UDMA for SCSI 678
13.3 用PC-3000 UDMA修复迈拓硬盘的固件 679
13.3.1 识别迈拓硬盘的型号 679
13.3.2 迈拓硬盘的固件结构 681
13.3.3 迈拓硬盘A区、B区和C区固件 684
13.3.4 备份固件 685
13.3.5 检测固件 687
13.3.6 修复固件 689
13.4 用PC-3000 UDMA修复希捷硬盘的固件 689
13.4.1 识别希捷硬盘的型号 689
13.4.2 希捷硬盘与PC-3000 UDMA的连接方法 691
13.4.3 希捷硬盘的固件结构 692
13.4.4 希捷硬盘指令详解 693
13.4.5 酷鱼7200.11“固件门”解决方案 694
13.4.6 酷鱼企业级硬盘ES.2“固件门”解决方案 699
第14章 优盘物理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700
14.1 优盘物理故障的表现及分类 700
14.1.1 优盘物理故障的表现 700
14.1.2 优盘物理故障的分类 701
14.2 优盘物理故障的修复 703
14.2.1 补焊 703
14.2.2 替换晶振 703
14.2.3 替换主控芯片 703
14.2.4 替换闪存芯片 704
14.3 用PC-3000 Flash直接提取闪存芯片的数据 705
14.3.1 PC-3000 Flash的工作原理 705
14.3.2 提取闪存芯片的数据 706
第四篇 服务器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15章 服务器的RAID技术揭秘 711
15.1 什么是RAID 711
15.1.1 RAID基础知识 711
15.1.2 RAID能解决什么问题 711
15.1.3 RAID级别简介 712
15.1.4 如何实现RAID 712
15.1.5 RAID专业术语详解 718
15.2 RAID-0技术详解 720
15.2.1 RAID-0数据组织原理 720
15.2.2 RAID-0故障原因分析 720
15.2.3 RAID-0数据恢复思路 721
15.3 RAID-1技术详解 722
15.3.1 RAID-1数据组织原理 722
15.3.2 RAID-1故障原因分析 723
15.3.3 RAID-1数据恢复思路 723
15.4 RAID-10技术详解 724
15.4.1 RAID-10数据组织原理 724
15.4.2 RAID-10故障原因分析 725
15.4.3 RAID-10数据恢复思路 725
15.5 RAID-1E技术详解 726
15.5.1 RAID-1E数据组织原理 726
15.5.2 RAID-1E故障原因分析 727
15.5.3 RAID-1E数据恢复思路 728
15.6 RAID-2、RAID-3、RAID-4技术详解 729
15.6.1 RAID-2数据组织原理 729
15.6.2 RAID-3数据组织原理 729
15.6.3 RAID-4数据组织原理 730
15.7 RAID-5技术详解 731
15.7.1 RAID-5数据组织原理 731
15.7.2 RAID-5的常规左异步结构 732
15.7.3 RAID-5的非常规左异步结构 733
15.7.4 RAID-5的常规左同步结构 733
15.7.5 RAID-5的非常规左同步结构 734
15.7.6 RAID-5的常规右异步结构 735
15.7.7 RAID-5的非常规右异步结构 735
15.7.8 RAID-5的常规右同步结构 736
15.7.9 RAID-5的非常规右同步结构 736
15.7.10 RAID-5故障原因分析 737
15.7.11 RAID-5数据恢复思路 738
15.8 RAID-5E、RAID-5EE技术详解 739
15.8.1 RAID-5E数据组织原理 739
15.8.2 RAID-5EE数据组织原理 740
15.8.3 RAID-5EE故障原因分析 740
15.8.4 RAID-5EE数据恢复思路 741
15.9 HP双循环技术详解 742
15.9.1 HP双循环数据组织原理 742
15.9.2 HP双循环故障原因分析 743
15.9.3 HP双循环数据恢复思路 744
15.10 RAID-6技术详解 744
15.10.1 P+Q双校验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44
15.10.2 NetApp双异或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46
15.10.3 X-Code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0
15.10.4 ZZS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1
15.10.5 Park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1
15.10.6 RAID-6故障原因分析 752
15.10.7 RAID-6数据恢复思路 753
15.11 JBOD技术详解 754
15.11.1 JBOD数据组织原理 754
15.11.2 JBOD故障原因分析 754
15.11.3 JBOD数据恢复思路 755
第16章 服务器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757
16.1 服务器硬盘与数据恢复工作机的连接 757
16.1.1 将RAID中的成员盘去RAID化 757
16.1.2 服务器专用硬盘介绍 759
16.1.3 多块服务器硬盘与工作机的连接方法 759
16.2 RAID成员盘的物理故障检测 762
16.2.1 电路板故障 762
16.2.2 磁头组件故障 762
16.2.3 盘片划伤及缺陷扇区 762
16.2.4 固件出错 762
16.3 RAID成员盘的镜像方法 762
16.3.1 RAID成员盘镜像的必要性 763
16.3.2 RAID成员盘没有坏扇区的镜像方法 763
16.3.3 RAID成员盘有坏扇区的镜像方法 766
16.4 判断RAID数据的新鲜度 766
16.4.1 判断RAID数据新鲜度的必要性及方法 766
16.4.2 挑出不新鲜的RAID成员盘 768
16.5 RAID数据恢复软件介绍 769
16.5.1 WinHex 769
16.5.2 Raid Reconstructor 772
16.5.3 R-studio 775
16.5.4 FileScav 777
16.5.5 UFS Explorer 779
16.5.6 Getway Raid Recovery 781
第17章 Windows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783
17.1 Windows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783
17.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83
17.1.2 $BOOT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87
17.1.3 $MFT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0
17.1.4 0x1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1
17.1.5 0x3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2
17.1.6 0x8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3
17.2 基于Windows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793
17.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793
17.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795
17.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796
17.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798
17.3 Windows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799
17.3.1 实例一:RAID-0的实例分析 800
17.3.2 实例二:RAID-1E实例分析 810
17.3.3 实例三:左同步RAID-5实例分析 814
17.3.4 实例四:右同步RAID-5实例分析(每扇区2048字节) 822
17.3.5 实例五:成员盘前部有RAID信息的RAID-5实例分析 844
17.3.6 实例六:成员盘中部有RAID信息的RAID-5实例分析 860
17.3.7 实例七:HP双循环实例分析 874
17.3.8 实例八:HP ADG RAID-6实例分析 878
第18章 Linux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885
18.1 Linux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885
18.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5
18.1.2 超级块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7
18.1.3 块组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9
18.1.4 位图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0
18.1.5 i-节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3
18.1.6 目录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5
18.2 基于Linux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895
18.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896
18.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896
18.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896
18.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897
18.3 Linux系统下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897
18.3.1 实例一:有热备盘的RAID-5实例分析 897
18.3.2 实例二:右异步RAID-5实例分析 912
第19章 UNIX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926
19.1 UNIX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926
19.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6
19.1.2 超级块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7
19.1.3 柱面组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8
19.1.4 位图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9
19.1.5 i-节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31
19.1.6 目录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33
19.2 基于UNIX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934
19.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934
19.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935
19.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935
19.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935
19.3 UNIX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935
19.3.1 实例一:Sun Solaris系统RAID-5实例分析 935
19.3.2 实例二:Free BSD系统NAS RAID-5实例分析 948
第20章 Apple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968
20.1 Apple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968
20.1.1 驱动程序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68
20.1.2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69
20.1.3 卷头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72
20.1.4 编录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74
20.2 基于Apple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977
20.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977
20.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977
20.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977
20.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977
20.3 Apple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978
20.3.1 实例一:APM分区RAID-0实例分析 978
20.3.2 实例二:GPT分区RAID-5实例分析 986
参考文献 1005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最宝贵的资产之一。然而,意外、错误操作、硬件故障、病毒攻击乃至恶意破坏,都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数据的丢失不仅仅是信息的遗失,更可能意味着时间的浪费、成本的损失,甚至重大的安全风险。《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读者揭示数据恢复这一复杂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实践方法。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深入到数据恢复的每一个环节,从底层原理到高级技巧,力求为读者构建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数据恢复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数据存储的底层原理与文件系统解析 要掌握数据恢复,首先必须深入理解数据是如何在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以及文件系统是如何组织和管理这些数据的。本书的开篇,便会带领读者回到数据的源头。 存储介质的奥秘: 从机械硬盘(HDD)的磁道、扇区、寻道到固态硬盘(SSD)的NAND闪存、页、块、磨损均衡,再到 RAID 磁盘阵列的条带化、镜像、校验等原理,本书将一一剖析。理解这些底层结构,是判断数据丢失原因、制定恢复策略的基础。例如,对于HDD,我们将探讨盘片结构、读写磁头的工作机制、PATA/SATA接口通信方式;对于SSD,则会深入解析其主控芯片的功能、TRIM命令的作用、GC(Garbage Collection)机制对数据恢复的影响,以及NVMe协议的性能优势。 文件系统的演进与结构: 读者将跟随本书的脚步,系统地学习 FAT16/FAT32、NTFS、exFAT、APFS、ext3/ext4 等主流文件系统的内部结构。我们将详细解析文件系统的元数据(Metadata)构成,如目录项、文件控制块(FCB)、文件索引节点(inode)、超级块(superblock)等。理解这些元数据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指向实际的数据块,是成功恢复被删除文件或损坏分区的关键。例如,对于NTFS,我们将深入讲解MFT(Master File Table)的结构、文件记录的组成、ADS(Alternate Data Streams)的存在形式,以及日志文件($LogFile)在文件系统一致性恢复中的作用。对于Linux下的ext4文件系统,我们会重点解析inode的结构、目录项的组织方式、extent(扩展区)的概念以及journaling(日志记录)机制。 数据丢失的根源分析: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梳理导致数据丢失的常见原因,并从底层原理的角度进行阐述。包括: 逻辑损坏: 文件系统错误、分区表损坏、病毒感染、误删除、误格式化。 物理损坏: 盘片划伤、磁头损坏、马达故障、电子元件老化/烧毁、SSD主控损坏、NAND闪存芯片损坏。 意外情况: 电源突发中断、传输过程中断电、不当的设备拆卸。 通过对这些根源的深入剖析,读者能够初步判断数据丢失的类型,从而为后续的恢复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数据恢复的核心技术与工具详解 在掌握了底层原理之后,本书将进入数据恢复的核心技术领域,并详细介绍各种专业工具的应用。 文件签名分析与数据块重组: 许多文件类型都拥有独特的“文件头”和“文件尾”签名。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利用这些签名来识别和提取碎片化的数据。我们将深入讲解常见文件格式(如JPEG、DOCX、MP4、PDF等)的内部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扫描未分配空间或损坏扇区来寻找这些文件签名,并最终将碎片化的数据块重组为可用的文件。这涉及到对二进制数据的理解和简单的模式匹配技术。 碎片整理与文件定位: 当文件被删除后,其占用的空间会被标记为可用,但实际数据可能仍然保留在磁盘上。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分析文件系统的空闲空间列表、文件分配表或inode表,来定位被删除文件的原始位置,并尝试恢复指向这些数据的指针。我们将探讨不同文件系统中删除文件后的回收机制,以及如何绕过操作系统对已删除文件的管理,直接读取原始数据。 分区表与引导扇区修复: 分区表(如MBR、GPT)和引导扇区(如DBR)是操作系统识别和加载磁盘分区的重要依据。一旦它们损坏,整个磁盘将变得无法访问。本书将深入解析不同分区表的结构,并提供详细的修复步骤和技巧,包括使用专业工具和手工修改方法。例如,对于MBR分区表,我们会讲解其结构、主分区表项和扩展分区表项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活动分区标志来判断引导分区。对于GPT分区表,我们会深入讲解GUID Partition Entry Array(GPEA)和Partition Entry Header的结构,以及EFI System Partition(ESP)的作用。 RAID 数据恢复策略: RAID 阵列的失效可能导致数据的严重丢失。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 RAID 级别(RAID 0, 1, 5, 6, 10等)的数据恢复原理和方法。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识别阵列成员盘、分析其顺序和奇偶校验信息,来重建丢失的数据。对于复杂的 RAID 级别,本书将提供详细的分析工具和重建流程。例如,对于 RAID 5,我们会深入讲解其条带化、奇偶校验的计算方式,以及当一个或两个硬盘失效时如何进行数据重构。 专业数据恢复工具的使用: 本书将精选业界知名的专业数据恢复软件,如 [在此处可提及部分知名工具,但为避免广告嫌疑,可采用描述性语言,例如:“市面上广泛应用的XX、YY等恢复工具”],并对其核心功能、操作流程、高级选项进行详尽的演示和讲解。从简单的文件恢复到复杂的 RAID 重建,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高效地运用这些工具。我们将重点讲解这些工具在扫描模式选择(快速扫描、深度扫描)、过滤条件设置、数据预览、镜像创建、扇区编辑等方面的应用技巧。 数据镜像与扇区级恢复: 在进行数据恢复操作前,创建数据的完整镜像(Sector-by-Sector copy)至关重要,以避免对原始数据造成二次损害。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专业工具创建高质量的数据镜像,并在此镜像上进行恢复操作。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扇区编辑器(Sector Editor)的原理和应用,教授读者如何直接编辑磁盘扇区,进行低级数据的分析和修复,这对于理解文件系统底层结构和处理复杂损坏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高级数据恢复技巧与特殊场景应对 在掌握了基础和核心技术后,本书将进一步深入到数据恢复的“炼狱”——那些复杂、棘手的特殊场景。 SSD 数据恢复的挑战与对策: 固态硬盘(SSD)以其高速的读写性能受到青睐,但也给数据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书将专门辟章节,深入解析 SSD 的工作原理,如磨损均衡、垃圾回收、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等,以及它们对数据恢复的影响。我们将介绍针对 SSD 特有情况的恢复技术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处理 TRIM 命令后的数据、如何应对坏块(Bad Blocks)以及不同闪存控制器的数据恢复差异。 数据库与邮件系统的数据恢复: 数据库(如 MySQL, SQL Server, Oracle)和邮件系统(如 Exchange, Outlook PST)存储着关键业务信息。一旦发生损坏,后果不堪设想。本书将针对这些特定应用场景,讲解其数据存储结构、日志文件机制,以及相应的恢复策略和工具。例如,对于 SQL Server,我们会解析其 MDF/NDF 文件结构,以及 LDF(日志文件)在事务恢复中的作用;对于 Outlook PST 文件,我们会讲解其数据组织方式,以及如何修复损坏的 PST 文件。 加密数据与受损RAID的恢复: 对于加密数据,如果密钥丢失,数据将无法恢复。本书将简要探讨加密数据恢复的限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受损 RAID 阵列,特别是多块硬盘同时损坏、RAID 配置信息丢失等极端情况。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分析硬盘上的残余信息来推断 RAID 配置,并尝试重建阵列。 数据恢复的道德与法律考量: 数据恢复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涉及道德和法律层面。本书将在结尾部分,引导读者思考数据恢复的边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在处理敏感数据时的责任与义务。 本书的价值与目标读者: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旨在为以下人群提供价值: IT 专业人士: 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安全专家、数据备份与恢复工程师,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应对各种数据丢失的紧急情况,本书将提供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技术爱好者与学习者: 对计算机底层技术、文件系统、存储原理感兴趣的学习者,本书将提供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知识。 数据恢复从业者: 无论您是初入此行还是经验丰富,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参考和进阶技巧。 企业用户: 了解数据恢复的原理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制定数据安全和备份策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本书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配以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数据丢失的挑战,掌握数据恢复的核心技术,成为数据安全的守护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IT从业者,我经常面临数据丢失的紧急情况,每一次都像一场小型战役。市面上关于数据恢复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当我看到《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承诺的“深度”所吸引。我深知,许多基础性的数据恢复操作,通过简单的软件即可完成,但真正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深入理解底层逻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数据的“前世今生”,了解文件是如何被写入存储介质的,又是如何在删除后“消失”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对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如 HDD、SSD、U 盘,甚至是一些特殊设备,其数据恢复的特有难点和解决方案进行详尽的阐述。我想知道,当遇到逻辑损坏、物理坏道、固件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着手,采用哪些工具和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数据。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进阶的思路,例如如何绕过一些加密保护,或者如何处理损坏严重的文件系统?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电脑硬件和数据存储原理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来说,《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这个名字就像一个神秘的邀请函。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基础的数据恢复软件,但总觉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数据是如何在物理层面存储和读取的。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解释各种存储介质的构造,比如磁头、盘片、闪存颗粒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数据恢复的“硬件”和“软件”层面的技术手段。从如何制作一个完整的磁盘镜像,到如何分析和重建损坏的逻辑卷,再到如何处理固件损坏的 SSD,我希望能看到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安全地进行物理拆解,如何使用专业的数据恢复设备,以及如何评估数据恢复的成功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厚重且充满专业感,第二版的字样更是让我对内容的更新和深化充满了期待。我本身就对数据恢复这个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个人电脑误删文件,还是企业服务器宕机数据丢失,都让我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数据恢复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标题“深度揭秘”更是激发了我一探究竟的冲动,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底层原理,以及各种复杂场景下数据恢复的实操技巧。我知道数据恢复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软件操作,更牵扯到文件系统的结构、存储介质的物理原理,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数字取证知识。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剥茧,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技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从常见的误删除、格式化,到更复杂的硬件故障、病毒攻击,甚至 RAID 阵列的数据重建,都能有详细的步骤和解决方案。而且,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更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举一反三。

评分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对计算机的底层运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数据丢失时,那种无力感驱使我去了解更多。市面上很多关于数据恢复的资料都比较浅显,或者过于偏重某个软件的使用,而《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这个标题,让我觉得它有潜力成为一本真正深入的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文件系统的构成、磁盘扇区、簇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主题。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比如 RAID 阵列在部分磁盘损坏时的数据恢复,或者 SSD 固件损坏导致无法识别时的处理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数据恢复工具的评测和对比,帮助我了解不同工具的优劣势,以及它们适用于哪些场景。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数据恢复伦理和法律方面的讨论,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数据恢复思维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数据丢失的挑战?

评分

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读者,总觉得那些“黑盒子”一样的数据恢复软件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精彩的算法和精妙的设计。这本书的第二版,让我看到了它不断打磨和完善的决心,这让我对内容有了更高的期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使用”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原理”。例如,在文件删除后,操作系统究竟做了什么?那些被标记为“可覆盖”的数据,到底是怎么被标记的?又是如何被覆写的?我渴望了解不同文件系统(如 FAT32、NTFS、ext4)在数据存储和删除机制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数据恢复的策略。书中能否介绍一些核心的数据恢复算法,哪怕是原理性的介绍,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工具和技术背后的逻辑。我尤其感兴趣的是那些涉及底层存储操作的技术,比如如何直接与硬盘控制器交互,或者如何解析和修复损坏的磁盘镜像。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代码片段或者伪代码,那就更完美了,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实际操作的背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