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希望這本介紹室內樂的小冊子能夠成為初涉音樂的朋友手中的導航圖和欣賞手冊。當你迷失在數不清的體裁與形式中時;當你麵對那些沒有標題,所有文學性內容都被作麯傢刻意抹去的作品時(在室內樂中這種情況極為常見);當你被一首麯子數度感動,卻不太肯定其中錶達的內容的時候……希望這本書能為你解開心中的疑惑,為你的欣賞提供背景知識和建設性的指引,並以文字印證你心中湧動的音樂感覺。
內容簡介
室內樂不愧為最精緻和細膩的音調藝術,它清晰的織體、嚴謹工整絲絲入扣的筆法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磨練你的耳力,使你的樂感變得更為敏銳和完善。當你逐漸習慣室內樂的音響後,再去聽交響樂,會驚嘆自己能夠聽到更多隱藏在內部的音符,一切感受都變得細緻起來。更重要的是,你距離作麯傢的心靈又接近瞭一步,你會如此貼近音樂的靈魂。
目錄
引言 什麼是室內樂?
——精緻的音調藝術,細膩的音響極緻
第一講 早期室內樂
——寂靜的開端,黎明的蘇醒
第二講 巴洛剋(上)
——臻於純熟,文藝復興榮耀的延續
第三講 巴洛剋(下)
——大師的身影,輝煌的巔峰
第四講 海頓
——“古典”之父,偉大的開創者
第五講 莫紮特(上)
——完美的典範,精緻的優雅
第六講 莫紮特(下)
——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第七講 貝多芬(上)
——飛嚮宇宙的人類之聲
第八講 貝多芬(下)
——情真意摯,天賦高遠
第九講 舒伯特
——在貝多芬墓旁
第十講 舒曼 門德爾鬆
——夢幻與色彩,浪漫主義的精髓
第十一講 勃拉姆斯(上)
——單嚮古典時代的浪漫豐義大師
第十二講 勃拉姆斯(下)
——人間喜劇,大道無形
第十三講 弗朗剋、聖-桑、弗雷、德彪西與拉威爾
——法國風格:高盧的色調
第十四講 紫科夫斯基
——色彩與抒情,浪漫主義的再續
第十五講 斯美塔納德沃夏剋
——從伏爾塔瓦河到“新大陸”
第十六講 拉赫馬尼諾夫 普羅科菲耶夫
——動蕩的時代,多元的氣質
第十七講 肖斯塔科維奇
——死亡與創造,二十世紀的結構大師
第十八講 布裏頓
——海景:孤獨的世紀
尾聲與迴晌
作麯傢及主要室內樂作品索引
精彩書摘
中世紀常被描述為“黑暗的”,教會勢力獨霸天下,在世俗領域與王權叫闆,在地方實施專製的文化政策。但事實上,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教會是唯一的文化教育和傳承機構。書籍(當然,隻是宗教方麵的)由教士們謄抄和保存——他們差不多是方圓幾十公裏唯一會寫字的人,那時就連貴族也大部分都是文盲。無論修道院還是城堡都黑暗潮濕,比起遙遠東方輝煌的唐朝,這裏簡直是地獄,大臣和上等貴族穿的也是粗布或平紡布,絲綢和瓷器簡直是天價的奢侈品。教會控製著(或者說擁有)所有能說會寫的人,當上層決定用音樂加速宗教的傳播時,整飭教會音樂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重要。據說這一運動是從教皇格裏高利一世(Pope Gregory Ⅰ)開始的,相傳他開始製定統一規範的教會禮儀,在各地廣泛建立學校教授音樂(也有其他內容),搜集和整理聖詠。但大部分有稽可查的聖詠抄本都是在公元9世紀纔陸續成型的,它們與教皇格裏高利似乎沒有什麼關係,然而根據習慣仍然稱之為“格裏高利聖詠”。它們是基督教音樂的最早形態,是整個西方藝術音樂體係的根基和土壤。
從開始到後來篩選和固定下來的聖詠一共有3000多首。它們的來源很復雜,保留瞭很多地方教會自有的麯調,在經曆仔細的挑選和麯調的規整之後,所有的聖詠都獲得瞭規範和形式的統一。這些格裏高利聖詠沒有明確的節奏,麯調根據唱詞自由延展;它們全部是由男子演唱的;在編定好的格裏高利聖詠中,有許多麯調都來自於東方,但是這些鏇律因為長期傳唱和應用,有著廣泛的影響,全部將其剔除齣去顯然不妥。為瞭防止在演唱這些麯調的聖詠時聯想到東方異教的音樂(通常都有富於特色的樂器伴奏,甚至舞蹈),教會索性規定聖詠中嚴格禁止器樂伴奏。因此最早的格裏高利聖詠係純人聲的形式。教會的這一規定導緻專業領域的器樂音樂很晚纔開始發展。
但世俗世界的音樂不像書籍那樣容易控製,且民間音樂自古以來便源遠流長,教會默許瞭非聖詠的音樂在俗界繼續存在。除瞭鄉村和山區原有的民歌麯,不斷興起的城市齣現瞭一些新的音樂形式,法國的遊吟詩人(Troubadour)和德國的戀詩歌手(Minnesinger)成為代錶性的音樂勢力,他們以各自本地的語言演唱,這些音樂被稱作“方言歌麯”,器樂伴奏可有可無,且通常手頭有什麼就用什麼。作為一種娛樂形式,而非禱告和唱誦,這些音樂為貴族和騎士階層所喜愛。在他們的圈子裏,這些音樂也被整理、修飾和創作著。到瞭13、14世紀,以此為代錶的“騎士音樂”發展起來。騎士文化是十字軍東徵和教會擴張的副産物,其後他們和貴族打成一片,融入到貴族階層。在各個宮殿、城饅和府邸,騎士音樂大行其道。相比較於同時期的教會聖詠,騎士音樂有著固定的節拍、舞蹈性的律動(三拍子)、有器樂伴奏,歌詞朗朗上N——最重要的,它是以本國語言演唱的,而不是像聖詠那樣采用拉丁文!它們迅速成為幾近文盲的貴族客廳裏的音樂形式。
沃爾肯施泰因(Oswald vonWolkenstein,1377—1445)的作品是騎士音樂的典型代錶。如果你手頭恰好有一張他的唱片,可以通過cD封冊看到其中使用的樂器,在那個年代,竪琴(Harp)還很簡單,不能演奏今天的竪琴上那麼多音。管風琴(Organ)則是小型化的,不像教堂的管風琴那麼復雜(盡管當時的教堂管風琴也較為簡單)和龐大,這些樂器都是為歌麯伴奏的,偶爾會有一些獨立的小麯是器樂獨奏和齊奏的形式,是室內樂的早期形式。藉此機會我們對如下樂器略作介紹:
竪笛(Recorder,德式拼法為Blockfl6te)起源於意大利,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剋時期都有廣泛的應用。與長笛的橫式吹法不同,竪笛是竪執吹奏的,它的音色醇厚甜美。早期的竪笛隻能吹奏自然音級的音,所以錶現力較受限製,但因其上手簡單易學,在民間廣泛流傳。
輪擦提琴(Vielle或Hurdy—Gurdy)的聲音非常有特色,聽起來帶有明顯的摩擦音。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是小提琴一般,但不是用弓來拉奏,而是在琴的下端有一個木製的輪子撐著琴弦,連接著手柄,通過手柄搖動木輪鏇轉摩擦琴弦而發聲,因為可以連續不停轉動輪子,故可以獲得連續的發聲。典型的輪擦提琴的指闆有品格,或是設計成更復雜的鍵盤式,這樣減低瞭演奏難度,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按捺不同的品格獲得相應的音高,而不必像指闆無品的小提琴那樣的樂器,還需要自己把握音高(試試就知道瞭,這難度非常大)。輪擦提琴有時還有輔助弦。輔助弦有兩種,一種是不與木輪接觸的,隻是在演奏時增添共鳴;另一種是與木輪接觸的,提供固定低音伴奏。按照音域不同,輪擦提琴也有不同的大小形製。這一樂器為遊吟詩人和戀詩歌手所喜愛,在騎士音樂中成為常用樂器。
琉特琴(Lute)的外形與其說像吉他(嚴格地講,吉他誕生的更晚,不論是不是真的像,應該反過來說),倒不如說是像琵琶。吉他的背闆是平的,而琉特琴和琵琶後部都是麯麵的,俗稱“半梨形”,而且弦軸部位都是嚮後彎麯的,即與指闆成角度(有的角度大至直角)。而琉特琴與吉他和琵琶都不同的是,琉特琴的琴弦中有幾乎一半是所謂的同音輔弦——起共鳴和增大音量作用,典型的巴洛剋琉特琴有11根琴弦,其中有5對同音弦。
……
前言/序言
室內樂欣賞十八講 [18 Chamber Music Lecture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高老師彆的方麵未必很招人喜歡,但談起音樂來總是娓娓道來,迷人的筆墨,讓人不忍釋捲。
評分
☆☆☆☆☆
幫朋友買的,反饋還行
評分
☆☆☆☆☆
不錯~~~~~~~~~~~~
評分
☆☆☆☆☆
這種書 不可或缺!
評分
☆☆☆☆☆
但世俗世界的音樂不像書籍那樣容易控製,且民間音樂自古以來便源遠流長,教會默許瞭非聖詠的音樂在俗界繼續存在。除瞭鄉村和山區原有的民歌麯,不斷興起的城市齣現瞭一些新的音樂形式,法國的遊吟詩人(Troubadour)和德國的戀詩歌手(Minnesinger)成為代錶性的音樂勢力,他們以各自本地的語言演唱,這些音樂被稱作“方言歌麯”,器樂伴奏可有可無,且通常手頭有什麼就用什麼。作為一種娛樂形式,而非禱告和唱誦,這些音樂為貴族和騎士階層所喜愛。在他們的圈子裏,這些音樂也被整理、修飾和創作著。到瞭13、14世紀,以此為代錶的“騎士音樂”發展起來。騎士文化是十字軍東徵和教會擴張的副産物,其後他們和貴族打成一片,融入到貴族階層。在各個宮殿、城饅和府邸,騎士音樂大行其道。相比較於同時期的教會聖詠,騎士音樂有著固定的節拍、舞蹈性的律動(三拍子)、有器樂伴奏,歌詞朗朗上N——最重要的,它是以本國語言演唱的,而不
評分
☆☆☆☆☆
希望有實質性的內容,書的質量、印刷倒是挺滿意的!
評分
☆☆☆☆☆
這套書不錯,音樂掃盲
評分
☆☆☆☆☆
這種書 不可或缺!
評分
☆☆☆☆☆
從開始到後來篩選和固定下來的聖詠一共有3000多首。它們的來源很復雜,保留瞭很多地方教會自有的麯調,在經曆仔細的挑選和麯調的規整之後,所有的聖詠都獲得瞭規範和形式的統一。這些格裏高利聖詠沒有明確的節奏,麯調根據唱詞自由延展;它們全部是由男子演唱的;在編定好的格裏高利聖詠中,有許多麯調都來自於東方,但是這些鏇律因為長期傳唱和應用,有著廣泛的影響,全部將其剔除齣去顯然不妥。為瞭防止在演唱這些麯調的聖詠時聯想到東方異教的音樂(通常都有富於特色的樂器伴奏,甚至舞蹈),教會索性規定聖詠中嚴格禁止器樂伴奏。因此最早的格裏高利聖詠係純人聲的形式。教會的這一規定導緻專業領域的器樂音樂很晚纔開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