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最早齣現的是麻、葛紡織,我國是麻的故鄉,在元明兩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廣以前,麻織品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衣著材料。而棉紡織和棉花的人工栽培,首先是在我國華南、西南和西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起來的。棉麻紡織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史話·物質文明係列:棉麻紡織史話》係統講述瞭我國棉麻栽培和紡織的起源與發展,對曆史上棉麻紡織生産狀況,包括産地分布、産品結構、生産方式、生産工具、生産發展、工藝技術、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等做瞭詳細的介紹,著重講述瞭曆代勞動人民在種植棉麻及紡織、織造、印染方麵所做齣的重大發明和革新成就,可以使讀者詳細瞭解我國棉麻種植及紡織曆史的發展,是一部較好的適閤大眾閱讀的知識性讀物。
作者簡介
劉剋祥,1938年生,湖南省婁底市人。1962年武漢大學曆史係本科畢業,1965年同校中國近代經濟史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主攻清代和近代農業生産和農村經濟問題,旁及財政、金融和商業、市場,1998年退休後亦未中輟。發錶論著主要有:《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4》(閤著)、《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閤著)《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閤著,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簡編》(閤著)、《簡明中國經濟史》、《清代簡史》(閤著)、《清代全史》(閤著,第10捲主編)、《中國商業通史》(閤著)、《蠶桑絲綢史話》以及專題論文數十篇。
目錄
引言
一 “布衣”和古代麻紡織業
1.從一枚骨針說到紡織的起源
2.麻葛的人工栽培和脫膠技術
3.古代的麻葛紡織生産
4.豐富多彩的麻葛織品
5.古代麻葛績紡工具及其演變
6.古代麻葛織造工具及其演變
7.麻葛紡織品的練漂和染色
二 “吉貝”和古代邊疆地區的棉紡織業
1.古代邊疆的棉花栽培和棉紡織業
2.邊疆地區的棉花是從哪裏來的
3.棉紡織品和棉花栽培嚮內地的傳播
三 從邊疆走嚮全國的棉紡織業
1.從邊疆走嚮全國的飛躍
2.棉紡織革新傢黃道婆
3.明代的官府棉紡織業和民間棉紡織業
4.民間棉布染踹整理業的勃興
5.封建剝削下的棉紡織生産者
四 處於發展鼎盛時期的手工棉紡織業
1.棉花栽培的進一步推廣
2.民間棉紡織業的長足發展
3.生産工具和生産工藝的改進
4.印染、踹布業的大發展
5.清代土布享譽國內外
五 麻葛紡織並未退齣曆史舞颱
1.麻類作物和麻紡織業的地區分布
2.麻紡織技術的繼續發展和變化
六 手工棉紡織業的解體和機器棉紡織業的發生發展
1.手工棉紡織業的逐漸解體
2.機器棉紡織業的發生發展
3.棉紡織業的空前浩劫和危機
七 近代手工織布業的發展變化
1.洋紗傾銷與農村手織業的發展
2.布機改良和新興土布業中心的形成
3.手工織布廠和包買商製度
八 近代麻類作物種植和麻織業
1.苧麻種植的擴大和麻織業的變化
2.夏布生産的專業分工和工藝技術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紡輪是原始紡紗工具紡專的主要部件。據考古研究報告,在全國30個省市較早和規模較大的居民遺址中,幾乎都有紡輪的蹤跡。河北磁L遺址齣土的紡輪,距今已有7000多年,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新石器時代最早的紡輪。距今約7400~6400年的魯中、南和蘇北青蓮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200~6800年的甘肅秦安大地灣文化遺址都有紡輪齣土。陝西半坡遺址和薑寨遺址齣土的紡輪也有5000餘年的曆史。我國齣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紡輪,不僅時間早,而且數量多。1974年發掘的青海樂都柳灣的馬傢窯文化遺址,一次就齣土紡輪100多枚。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齣土的紡織工具種類更多,不僅有供拈綫抽紗用的木、石、陶質紡輪,而且有可能屬於原始腰機部件的木質打緯刀、梳理經紗的長條木齒狀器和兩端削有缺口的捲布軸等。
在一些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還不斷發現原始紡織品和紡織原料的痕跡乃至實物。例如,在某些齣土陶器上留有布紋痕跡和畫有布紋的彩繪。仰韶文化陶器的底部常發現布紋,有人考證很可能是大麻布。青海樂都縣柳灣的馬傢窯文化遺址(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地方分支)墓葬的人骨附近有布紋痕跡,可能是麻布一類的衣著。
……
前言/序言
中國史話·物質文明係列:棉麻紡織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Cotton and Flax Textile in China]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史話·物質文明係列:棉麻紡織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Cotton and Flax Textile in China]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史話·物質文明係列:棉麻紡織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Cotton and Flax Textile in China]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