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地球,是这茫茫宇宙中一颗年轻的行星;人类,是这行星上一个年轻的物种。从猿猴时代算起,人的生物学历史不过一百七十万年;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算起,人类的文明史不过寥寥数千年。
然而,人类说话了,万物沉寂。人类的声音凝成文字,文字运载着思想,思想把人类推入加速进化的时光隧道。很快,人类就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以致人类也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深感惊奇与恐惧。
从没有一个物种如此残害同类,也从未有一个物种如此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从没有一个物种如此丑恶和愚昧,也从未有一个物种如此热爱美与创造;从没有一个物种如此野蛮地破坏自然,也从未有一个物种如此辉煌地装点了地球,如此伟大地塑造了自己。
人间代谢,众声喧哗。聪明的人类发明丰富的符号,创造多彩的文化,人由自然的生存演进为文化的生存,因而,每一个现代人身上,不仅保留着人种的基因密码,也负载着远祖的文化遗传。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北京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澳洲的袋鼠就要感冒。你与我,中与外,民族与世界,各种间隔人们的有形与无形的藩篱都被纷纷推倒,任何人为.的封锁都阻隔不了人们的声息相通。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一切的文化,都有我的一份;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让我放眼看世界,开心看文化,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中国,作为文明源头的重要一支,理应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
回望人类的足迹,人的心灵在过去都做过些什么呀!那些在探索的漫漫长夜中的璀璨星辰,那些展示人的伟大的灵魂,那些使人高贵的人,他们的光辉无不照耀着今天,照亮了我们。那些日出之光的大发现、大发明,那些月明之色的神奇想象,那些群星之灿的美丽思想,那种连萤火虫也要发射生命之光的自尊倔强,无不感动着我们,遥指着未来。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目录
上编 文学的力量
作家自白
致斐丽斯【奥地利】卡夫卡
饥饿艺术家【奥地利】卡夫卡
这是可能的【奥地利】里尔克
给青年诗人的第一封信【奥地利】里尔克
诗的威力【智利】聂鲁达
为《草叶集》辩护【美国】惠特曼
我创造了一个人【法国】罗曼·罗兰
旧曰的回忆【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诗意地度过一生【英国】济慈
生活正模仿艺术【英国】王尔德
大众应该用文学的语言说话【美国】布罗茨基
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美国】福克纳
以生命写成的文章【日本】有岛武郎
文学之梦
柯尔律治之花【阿根廷】博尔赫斯
书【阿根廷】博尔赫斯
阿尔贝·加缪【美国】福克纳
请勿在此张贴【德国】本雅明
一件事【英国】麦克斯·比尔博姆
普通读者【英国】伍尔夫
洞烛世界的艺术【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
……
下编 诗意的栖居
修订版后记
精彩书摘
饥饿艺术家一个表演饥饿的艺术家,相当古怪的行业,在卡夫卡的想象世界里,所有的古怪都是隐喻。表演饥饿的艺术已经被世人遗弃,这是一门没落的艺术。最后一名饥饿艺术大师被马戏团收留,人们宁愿去看兽笼,也不对饥饿艺术感兴趣,最后他被人遗忘,饥饿艺术家饿死在铁笼里。几处隐喻提请注意:1.为什么说“也3许他压根儿就不是因为饥饿,而是由于对自己不满而变得如此消瘦不堪”?2.小说多次提到孩子们,“他们炯炯发光的探寻着的双眸里,流露出那属于未来的、更为仁慈的新时代的东西。”用意何在?“孩子”和“成人”的表现有何不同?3.怎样理解饥饿艺术家的遗言:“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4.艺术家死后,他表演用的铁笼里换上了一只小豹,作者为什么说“它那高贵的身躯,应有尽有,不仅具备着利爪,好像连自由也随身带着”?这是卡夫卡本人最珍视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去世前一个多月,他在病榻上校阅本稿的出版清样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卡夫卡本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孤独的“饥饿艺术家”。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饥饿表演的兴趣大为淡薄了。从前自行举办这类名堂的大型表演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今天则完全不可能了。那是另一种时代。当时,饥饿艺术家风靡全城;饥饿表演一天接着一天,人们的热情与日俱增;每人每天至少要观看一次;表演期临近届满时,有些买了长期票的人,成天守望在小小的铁栅笼子前;就是夜间也有人来观看,在火把照耀下,别有情趣;天气晴朗的时候,就把笼子搬到露天场地,这样做主要是让孩子们来看看饥饿艺术家,他们对此有特殊兴趣;至于成年人来看他,不过是取个乐,赶个时髦而已;可孩子们一见到饥饿艺术家,就惊讶得目瞪口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互相手牵着手,惊奇地看着这位身穿黑色紧身衣、脸色异常苍白、全身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这位艺术家甚至连椅子都不屑去坐,只是席地坐在铺在笼子里的干草上,时而有礼貌地向大家点头致意,时而强作笑容回答大家的问题。他还把胳臂伸出栅栏,让人亲手摸一摸,看他多么消瘦,而后却又完全陷入沉思,谁也不去理会,连对他来说如此重要的钟鸣(笼子里的唯一陈设就是时钟)他也充耳不闻,而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出神。双眼几乎紧闭,有时端起一只很小的杯子,稍稍啜一点儿水,润一润嘴唇。
观众来来去去,川流不息,除他们以外,还有几个由公众推选_出来的固定的看守人员。说来也怪,这些人_般都是屠夫。他们始终三人一班,任务是日夜看住这位饥饿艺术家,绝不让他有任何偷偷进食的机会。不过这仅仅是安慰观众的一种形式而已,因为内行的人大概都知道,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你就是强迫他吃他都是不吃的。他的艺术的荣誉感禁止他吃东西。当然,并非每个看守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的,有时就有这样的夜班看守,他们看得很松,故意远远地聚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打起牌来。很明显,他们是有意要留给他一个空隙,让他得以稍稍吃点儿东西;他们以为他会从某个秘密的地方拿出贮藏的食物来。这样的看守是最使饥饿艺术家痛苦的了。他们使他变得忧郁消沉;使他的饥饿表演异常困难;有时他强打精神,尽其体力之所能,就在他们值班期间,不断地唱着歌,以便向这些人表明,他们怀疑他偷吃东西是多么冤枉。但这无济于事,他这样做反而使他们一味赞叹他的技艺高超,竟能一边唱歌,一边吃东西。另一些看守人员使饥饿艺术家甚是满意,他们紧挨着笼子坐下来,嫌厅堂里的灯光昏暗,还用演出经理发给他们使用的手电筒照射着他。刺眼的光线对他毫无影响,人睡固然不可能,稍稍打个盹儿他一向是做得到的,不管在什么光线下,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大厅里人山人海,喧闹不已。他非常愿意彻夜不睡,同这样的看守共度通宵;他愿意跟他们逗趣戏谑,给他们讲他漂泊生涯的故事,然后又悉心倾听他们的趣闻,目的只有一个:使他们保持清醒,以便让他们始终看清,他在笼子里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让他们知道,他们之中谁也比不上他的忍饿本领。然而他感到最幸福的是,当天亮以后,他掏腰包让人给他们送来丰盛的早餐,看着这些壮汉们在熬了一个通宵以后,以健康人的旺盛食欲狼吞虎咽。诚然,也有人对此举不以为然,他们把这种早餐当做饥饿艺术家贿赂看守以利自己偷吃的手段。这就未免太离奇了。当你问他们自己愿不愿意一心为了事业,值一通宵的夜班而不吃早饭,他们就会溜之乎也,尽管他们的怀疑并没有消除。
人们对饥饿艺术家的这种怀疑却也难于避免。作为看守,谁都不可能日以继夜、一刻不停地看着饥饿艺术家,因而谁也无法根据亲眼目睹的事实证明他是否真的持续不断地忍着饥饿,一点漏洞也没有;这只有饥饿艺术家自己才能知道,因此只有他自己才是对他能够如此忍饥耐饿感到百分之百满意的观众。然而他本人却由于另一个原因又是从未满意过的;也许他压根儿就不是因为饥饿,而是由于对自己不满而变得如此消瘦不堪,以致有些人出于对他的怜悯,不忍心见到他那副形状而不愿来观看表演。除了他自己之外,即使行家也没有人知道,饥饿表演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这实在是世界上最轻而易举的事了。他自己对此也从不讳言,但是没有人相信。从好的方面想,人们以为这是他出于谦虚,可人们多半认为他是在自我吹嘘,或者干脆把他当做一个江湖骗子,断绝饮食对他当然不难,因为他有一套使饥饿轻松好受的秘诀,而他又是那么厚颜无耻,居然遮遮掩掩地说出断绝饮食易如反掌的实情。这一切流言飞语他都忍受下去,经年累月他也已经习惯了,但在他的内心里这种不满始终折磨着他。每逢饥饿表演期满,他没有一次是自觉自愿地离开笼子的,这一点我们得为他作证。经理规定的饥饿表演的最高期限是四十天,超过这个期限他决不让他继续饿下去,即使在世界有名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其中道理是很好理解的。经验证明,大凡在四十天里,人们可以通过逐步升级的广告招来不断激发全城人的兴趣,再往后观众就疲了,表演场就会门庭冷落。在这一点上,城市和乡村当然是略有区别的,但是四十天是最高期限,这条常规是各地都适用的。所以到了第四十天,插满鲜花的笼子的门就开了,观众兴高采烈,挤满了半圆形的露天大剧场,军乐队高奏乐曲,两位医生走进笼子,对饥饿艺术家进行必要的检查、测量,接着通过扩音器当众宣布结果。最后上来两位年轻的女士,为自己有幸被选中侍候饥饿艺术家而喜气洋洋。她们要扶着艺术家从笼子里出来,走下那几级台阶,阶前有张小桌,上面摆好了精心选做的病号饭。在这种时刻,饥饿艺术家总是加以拒绝。当两位女士欠着身子向他伸过手来准备帮忙的时候,他虽是自愿地把他皮包骨头的手臂递给了她们,但他却不肯站起来。现在刚到四十天,为什么就要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还可以坚持得更长久,无限长久地坚持下去,为什么在他的饥饿表演正要达到最出色的程度(唉,还从来没有让他的表演达到过最出色的程度呢)的时候停止呢?只要让他继续表演下去,他不仅能成为空前伟大的饥饿艺术家——这一步看来他已经实现卜而且还要超越这一步而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高峰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饥饿能力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要剥夺他达到这一境界的荣誉呢?为什么这群看起来如此赞赏他的人,却对他如此缺乏耐心呢?他自己尚且还能继续饿下去,为什么他们却不愿忍耐着看下去呢?
……
前言/序言
青春读书课·成长教育系列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修订本 第六卷 第二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青春读书课·成长教育系列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修订本 第六卷 第二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青春读书课·成长教育系列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修订本 第六卷 第二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