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国都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仍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西方当代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流派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谁也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们或者与其展开对话,或者从中吸收理论营养,都把它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随着20世纪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历了十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命题,出现了多样性、当代性、开放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头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各国的发展,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新特征、新命题做出有历史深度和有理论价值的总结,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摆在面前的这套“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丛书,包括中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七大卷,实际上,也就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史,目前国内外尚无如此规模、如此视野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作者简介
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文学组首席专家。
目录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总序
导论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走过的历程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传播的初期
第一章 传播初期概述
第二章 陈独秀、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章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第四章 鲁迅与左翼作家群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第五章 “左联”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
第二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形成概述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
第二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的渊源和具体内涵
第三章 延安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
第四章 茅盾的文艺思想
第五章 蔡仪的认识论文艺思想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
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思想发展概说
第二章 苏联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第三章 周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
第四章 王朝闻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独特阐释
第五章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第六章 黄药眠的“生活实践”文艺论
第七章 朱光潜的“美学实践论”文艺思想
第八章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第九章 以群、蔡仪的哲学化文学理论教材
第十章 “文革”十年(1966-1976)--“极左”意识形态霸权的文学理论话语
第四编 新时期三十年的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章 1978-2008年文学理论转型概说
第二章 邓小平的文艺思想
第三章 周扬晚期的文艺思想
第四章 王朝闻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第五章 钱中文、王元骧等人的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清末民初是中国政治制度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换期,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换期。借用现在学界流行的话说,就是中国现代性工程缓慢开启的时期。现代性工程在中国虽然姗姗来迟,但是也毕竟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面开启了。由于这种现代性不是中国固有的精英文化的自然延伸,所以它的开启过程就充满了艰难与冲突。在这里中国的精英文化与西方的精英文化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西方的精英文化,从古希腊的哲学、悲剧、历史和抒情诗,到中世纪的神学和贵族礼仪直到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都随着中产阶级的产生、日益壮大而被整合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观念并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西方古典的精英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已然被改造并泛化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公德、日常生活、文化娱乐中都可以看到那种精英文化的影子。中国的情况却迥然不同。文人士大夫创造的精英文化与现代普通民众之间依然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在社会形态从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像西方的中产阶级那样的社会阶层作为上层文化向社会大众普及的中介。所以中国古代的精英文化除了千百年间渗透到民间的那些伦理规范和趣味之外,都随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灭亡而趋于式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明显:西方的文化是按照其固有的内在逻辑循序渐进地演变下来的,故而凡是前人创造的优秀的东西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接续下来了。我们的现代性过程并不是我们固有文化的合逻辑发展,而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得已的人为的选择。现代以来,我们所奉行的价值观总体上看主要是外来的。在这种价值观的审视下,我们传统的精英文化基本上都是缺乏现代意义的,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在许多方面都是扦格不入的。
……
前言/序言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