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藏建筑艺术丛书:大昭寺》,大昭寺是西藏建筑艺术的明珠,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也是拉萨三个转经道的中心。大昭寺是汉藏艺术结合的代表性建筑,其独特的建筑型制、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内精美的装饰、壁画和佛像,都是藏族建筑艺术中的精华。《西藏建筑艺术丛书:大昭寺》由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主编,由西藏建筑设计专家曲吉建才先生负责修订,全面展示了大昭寺的建筑历史、建筑风格,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学术价值也很高。
目录
大昭寺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雕塑(刻)壁画艺术
工程技术
附注
图版
后记
精彩书摘
历史沿革
大昭寺始建于我国唐代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后经元、明、清历代扩建,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并迁都逻娑(即拉萨),建立吐蕃王朝。7世纪前后,佛教传入西藏,吐蕃王室和一些贵族,为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极力扶持佛教,以抵制当时藏族社会上流行的苯教[5]。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先后进藏,对佛教的传播又起了推动作用。随着佛教活动的活跃,王室兴建了一些佛殿,为佛教建筑之始。大昭寺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宫廷佛堂。8世纪末树立的“兴佛证盟碑”说:“先祖弃松赞(注:指松赞干布)在位,于逻娑的贝噶建佛寺,是为吐蕃有佛教之始。”所提之佛寺,即指大昭寺[6]。《贤者喜宴>摘引的兴佛证盟碑史料中亦称:“先祖松赞干布发现佛教之神圣,建立了逻娑贝噶”。9世纪初,赞普弃德松赞建噶琼寺并立石碑,碑文中记载:“先祖松赞干布之世,始行国觉正法,修建逻娑等神殿,立三宝之所依”[7]。这些史料说明大昭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8]。
从有关史料可知,大昭寺是吐蕃王朝宫廷建筑的一部分。在公元823年所立的“舅甥会盟碑”藏文碑文中,大昭寺被称为“宫殿”。这提法说明,建筑物除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收藏经典外,可能与王室宫廷生活有密切关系。《克巴噶杰》[9]在记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见面的情景时写道:赞普想到要摆设公主所带佛像与经典,需要修建逻娑经堂。《巴协>史书中有文成公主“居住逻娑”的记载[10]。大昭寺内长期保存着文成公主带来的唐代乐器、历法等历史文物。至今,大昭寺中有关文成公主洗澡间和“莲花浴台”的传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美妙的传说,在大昭寺的壁画中通过生动的形象得以充分的展现。它反映出古代藏汉民族的亲密关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根据西藏史书普遍记载,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参与了大昭寺的修建活动,是这项工程的组织者。松赞干布曾发布“吐蕃民众要为修建经堂而出力”的命令。经堂地址由文成公主亲自选择,公主还从长安召来木匠和雕塑等工匠参与建造活动。文成公主进藏,除带了丰裕的嫁奁外,还带有汉诗、经史、乐器、谷种、药物和“营造工巧著作六十种”[11],并有大批工匠随从前来,是一次规模颇大的汉文化输入,对于建造大昭寺无疑有重要的影响。
《贤者喜宴》记载,大昭寺是在文成公主抵拉萨的第三年,约公元647年(藏历火羊年)铺筑基础,用一年的时间建成。
公元815年,赞普弃足德赞继位。公元822年唐蕃在逻娑结盟,公元823年在大昭寺前立《唐着会盟碑》(也叫《舅甥会盟碑》)。“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神圣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碑文回顾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舅甥姻好之故事,强调“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万姓安泰”和“永崇舅甥之好”[12]。唐蕃会盟碑既是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记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昭寺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公元838年达玛继为赞普,他禁行佛法,封闭了所有的佛堂,大昭寺一度沦为屠宰场。
9~13世纪中,西藏进入封建割据时期,社会经济逐步向封建所有制过渡。寺庙势力在遭受“灭法”摧残后,开始复苏,进入后弘期。
11世纪初,阿里地区著名译师桑噶·帕巴西绕第一次对大昭寺觉康殿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了释迦牟尼佛堂”(即东面突出部分)[13]。公元1167年前后,山南达波地区活佛慈诚宁波增建觉康佛殿周围转经廊,并维修了壁画。13世纪初,拉萨地区公塘寺勘布[14]桑杰布的弟子格瓦蚌,在主殿四周新建琉璃瓦飞檐[15]。
13世纪中叶,萨迦王朝统一西藏[16]。在近一百年内,大昭寺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进行的维修工程,包括扩建觉康主殿东向突出部分,新建大门及护法神殿,塑造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塑像等等。其中最大的工程,是在觉康主殿第三层的东、西、北建造神殿和盖金(瓦)殿顶。
……
前言/序言
西藏建筑艺术丛书:大昭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