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第1章 概述
1.1 遠程通信
1.2 無綫遠程通信係統介紹
1.2.1 電磁載波方式的無綫通信曆史
1.2.2 天綫的概念
1.2.3 無綫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基本模塊
1.2.4 通信協議的必要性
1.3 無綫通信係統發展
1.3.1 支持低移動性的無綫手機介紹
1.3.2 蜂窩式移動通信介紹
1.3.3 移動手機介紹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移動通信係統的問題分析
2.1 無綫信道介紹
2.2 無綫信道信號傳輸的影響
2.2.1 反射
2.2.2 衍射
2.2.3 散射
2.3 信號衰減和路徑損耗
2.4 鏈路預算分析
2.5 多徑效應
2.6 延時擴展
2.7 多普勒擴展
2.8 衰落
2.8.1 大尺度衰落
2.8.2 小尺度衰落
2.8.3 平坦衰落
2.8.4 頻率選擇性衰落
2.8.5 快衰落
2.8.6 慢衰落
2.9 信號衰落統計
2.9.1 賴斯分布
2.9.2 瑞利分布
2.9.3 對數正態分布
2.10 乾擾
2.10.1 符號間乾擾
2.10.2 同道乾擾
2.10.3 鄰道乾擾
2.11 噪聲
2.11.1 雙端口電路的噪聲
2.11.2 熱噪聲
2.11.3 白噪聲
2.11.4 閃爍噪聲
2.11.5 相位噪聲
2.11.6 突發噪聲
2.11.7 散粒噪聲
2.11.8 雪崩噪聲
2.11.9 噪聲係數(NF)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手機的基帶設計
3.1 概述
3.2 分集技術
3.2.1 時間分集
3.2.2 頻率分集
3.2.3 空間分集
3.3 信道估計和均衡
3.3.1 信道特性的研究-信道估計
3.3.2 均衡
3.3.3 均衡器的實現
3.3.4 信號模型
3.3.5 均衡器的類型
3.4 不同乾擾抑製技術
3.4.1 跳頻
3.4.2 不連續發送(DTX)
3.4.3 小區扇形化
3.4.4 自適應多速率(AMR)編解碼器的應用
3.4.5 MIMO
3.5 信道編碼
3.5.1 分組碼
3.5.2 捲積碼
3.5.3 Turbo碼
3.6 自動重復請求(ARQ)和增量冗餘
3.7 交織
3.8 調製
3.8.1 模擬調製
3.8.2 數字調製
3.9 比特率、波特率和符號速率
3.10 帶內信令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移動RF收、發射機的設計方案
4.1 RF收、發射機的概述
4.2 混頻器的實現
4.3 接收機前端架構
4.3.1 射頻下變頻技術
4.3.2 零差接收機
4.3.3 低中頻接收機
4.3.4 寬帶中頻接收機
4.4 RF接收機性能評估參數
4.5 發射機前端架構
4.5.1 功率受限和帶寬受限的數字通信係統設計問題
4.5.2 調製和放大器非綫性的摺中分析
4.6 發射機架構設計
4.6.1 非綫性發射機
4.6.2 綫性發射機
4.6.3 非綫性和綫性發射機的通用架構
4.6.4 極化發射機
4.7 發射機性能測量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移動電話信道多址接入技術
5.1 多址接入技術介紹
5.1.1 時分復用
5.1.2 頻分復用
5.2 雙工技術
5.2.1 頻分雙工(FDD)
5.2.2 時分雙工(TDD)
5.3 頻譜效率
5.4 碼分多址
5.4.1 擴頻
5.4.2 數學概念
5.4.3 相關
5.4.4 自相關
5.4.5 互相關
5.4.6 正交性
5.4.7 實現
5.4.8 使用CDMA的多址技術
5.4.9 CDMA的商業化
5.4.10 擴頻序列的産生
5.4.11 處理增益
5.4.12 擴頻處理的分類
5.5 正交頻分復用多址(OFDMA)
5.5.1 正交的重要性
5.5.2 OFDM的數學錶達
5.5.3 從數學理論到實際實現
5.5.4 傅裏葉變換的數字實現
5.5.5 OFDM曆史
5.5.6 OFDM傳輸機製的主要優點
5.5.7 OFDM技術的不足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GSM係統(2G)概述
6.1 簡介
6.2 GSM曆史
6.3 GSM網絡架構概述
6.3.1 移動颱(MS)
6.3.2 基站子係統(BSS)
6.3.3 網絡子係統(NSS)
6.3.4 運營和維護子係統(OMSS)
6.4 PLMN和網絡運營商
6.4.1 GSM網絡實體層級
6.4.2 GSM網絡區域
6.4.3 GSM PLMN的目標
6.4.4 PLMN
6.5 GSM移動性和漫遊
6.6 GSM PLMN業務
6.7 GSM接口
6.7.1 無綫接口(MS至BTS)
6.7.2 Abis接口(BTS至BSC)
6.7.3 A接口(BSC至MSC)
6.8 GSM用戶和設備識彆碼
6.8.1 國際移動設備識彆碼(IMEI)
6.8.2 國際移動用戶識彆碼(IMSI)
6.8.3 臨時國際移動用戶識彆碼(TMSI)(譯者注,原文為TIMSI,GSM規範中檢查不到)
6.8.4 移動用戶ISDN序列號(MS-ISDN)
6.8.5 移動颱漫遊號碼(MSRN)
6.8.6 位置區域識彆碼(LAI)
6.8.7 本地移動用戶識彆碼(LMSI)
6.8.8 小區識彆碼(CI)
6.8.9 基站識彆碼(BSIC)
6.8.10 MSC和位置寄存器的識彆
6.8.11 PIN和PUK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GSM基帶模塊的設計:從話音到射頻電波
7.1 簡介
7.2 GSM邏輯信道
7.2.1 業務信道
7.2.2 信令信道
7.2.3 小區廣播信道
7.3 GSM物理信道
7.4 GSM的突發脈衝
7.5 脈衝RF輸齣譜
7.6 信道分配
7.7 GSM幀結構
7.8 邏輯信道到物理幀結構的組閤映射
7.8.1 TCH、SACCH到TDMA幀的映射
7.8.2 SDCCH到TDMA幀的映射
7.8.3 廣播和公共信道到TDMA幀的映射
7.9 邏輯信道發送和接收過程的物理層處理
7.9.1 業務信道發送過程(從語音到無綫電波)
7.9.2 TCH上的用戶數據傳輸
7.9.3 信令信道傳輸過程
7.10 GSM無綫調製解調器發射機和接收機模塊的設計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GSM手機軟件設計
8.1 GSM手機軟件介紹
8.2 操作係統軟件
8.2.1 Symbian
8.2.2 RT-Linux
8.2.3 Palm
8.3 設備驅動軟件
8.4 GSM係統協議軟件
8.4.1 GSM手機協議棧
8.4.2 空中接口(Um)協議
8.4.3 Abis接口
8.4.4 A接口
8.5 語音和多媒體應用軟件
8.5.1 語音聲碼器
8.5.2 音頻聲碼器
8.5.3 圖像
8.5.4 視頻
本章參考文獻
第9章 GSM手機的操作和進程
9.1 手機開機之後的初始化過程
9.1.1 小區選擇
9.1.2 同步
9.1.3 手機首次實現捕獲的流程圖
9.2 空閑模式
9.2.1 尋呼和非連續接收(DRX)
9.2.2 小區重選
9.2.3 PLMN選擇
9.3 位置更新
9.4 安全進程
9.4.1 PIN碼保護
9.4.2 匿名機製
9.4.3 鑒權
9.4.4 加密和解密
9.4.5 GSM安全性的不足
9.5 接入模式
9.5.1 移動颱作為主叫的通話建立(MO)過程
9.5.2 手機作為被叫的通話建立過程的信道配閤
9.6 切換
9.6.1 切換過程
9.6.2 切換過程示例
9.7 無綫資源控製過程
9.8 移動性管理進程
9.9 呼叫路由
9.10 功率控製
9.11 非連續發送和接收
9.12 跳頻
本章參考文獻
第10章 GSM手機的解析
10.1 GSM手機的介紹
10.2 GSM手機的功能模塊
10.3 移動手機的硬件框圖
10.4 GSM發送和接收模塊
10.5 天綫
10.5.1 天綫參數
10.5.2 常規手機天綫
10.6 模數轉換(ADC)模塊
10.7 自動增益控製模塊
10.8 自動頻率糾正模塊
10.8.1 模擬VC-TCXO
10.8.2 數字控製晶體振蕩器--DCXO
10.8.3 GSM手機的典型AFC的實現
10.9 揚聲器
10.10 麥剋風(MIC)
10.11 用戶識彆模塊(SIM)
10.12 應用進程單元
10.13 相機
10.14 LCD顯示屏
10.15 鍵盤
10.16 連接設備
10.16.1 藍牙
10.16.2 USB
10.17 電池
10.17.1 乾電池
10.17.2 可充電電池
10.17.3 電池充電電路
10.17.4 睡眠模式
10.18 時鍾機製
10.19 提示信號的産生
10.20 存儲器
10.20.1 隻讀存儲器(ROM)
10.20.2 Flash存儲器
10.20.3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10.21 GSM接收機性能
10.21.1 靈敏度和噪聲係數要求
10.21.2 參考乾擾電平
10.21.3 發送頻率的指標要求
本章參考文獻
第11章 GPRS和EDGE網絡
11.1 簡介
11.2 係統架構
11.3 業務
11.4 會話管理、移動性管理以及路由選擇
11.5 GPRS的協議體係結構
11.5.1 傳輸平麵
11.5.2 信令平麵
11.6 空中接口--物理層
11.6.1 物理信道
11.6.2 邏輯信道
11.6.3 信道分配
11.7 分組數據跨層傳輸
11.8 信道編碼和打孔
11.9 小區重選
11.10 無綫電環境監測
11.11 多信道類型
11.12 雙傳輸模式(DTM)
11.13 EDGE(增強型數據速率GSM演進技術)概述
11.13.1 物理層
11.13.2 鏈路自適應
11.13.3 RLC層
11.13.4 數據傳輸
11.13.5 媒介接入控製(MAC)
11.13.6 支持EDGE對空中接口和設備的影響
11.14 GERAN(GSM/GPRS/EDGE無綫接入網)的最新進展
11.14.1 EDGE的演進
11.14.2 自適應多用戶正交子信道提供的語音業務(VAMOS)
本章參考文獻
第12章 UMTS係統(3G)綜述
12.1 簡介
12.2 3G網絡的演進
12.2.1 同步和異步網絡
12.2.2 UMTS網絡架構
12.3 UTRAN架構
12.3.1 無綫網絡控製器(RNC)
12.3.2 Node B
12.3.3 用戶設備(UE)
12.4 UMTS係統中不同的接口
12.5 支持的數據速率
12.6 業務需求和頻譜
12.7 小區結構
12.8 UTRAN功能描述
12.8.1 整體係統接入控製
12.8.2 安全性和隱私
12.8.3 切換
12.8.4 無綫資源管理和控製
12.9 Iub的功能劃分
本章參考文獻
第13章 UMTS無綫調製解調器設計:從語音到射頻波
13.1 簡介
13.2 頻帶
13.3 無綫鏈路幀結構
13.4 信道結構
13.4.1 邏輯信道
13.4.2 傳輸信道
13.4.3 物理信道
13.5 擴頻、加擾和調製
13.5.1 下行鏈路(DL)擴頻和調製
13.5.2 上行鏈路擴頻和調製
13.6 上行鏈路物理信道
13.6.1 專用上行物理信道
13.6.2 公共上行物理信道
13.7 下行鏈路物理信道
13.7.1 專用下行物理信道
13.7.2 公共下行物理信道
13.8 物理信道的定時關係
13.9 發射機特性
13.10 各種情況下的信道利用
13.11 壓縮模式
本章參考文獻
第14章 UMTS終端的軟件及操作
14.1 UMTS協議架構介紹
14.2 協議架構
14.3 UE協議架構
14.3.1 物理層
14.3.2 媒體接入控製(MAC)
14.3.3 無綫鏈路控製(RLC)
14.3.4 無綫資源控製(RRC)
14.3.5 分組數據會聚協議(PDCP)
14.3.6 呼叫控製(CC)
14.3.7 移動性管理(MM)
14.3.8 會話管理(SM)
14.3.9 通用用戶識彆模塊(USIM)接口
14.3.10 人機界麵(MMI)
14.3.11 互通單元(IWU)
14.4 UE內的進程
14.4.1 空閑模式下的進程
14.4.2 UTRAN選擇和重選
14.4.3 小區選擇和重選
14.4.4 位置注冊
14.4.5 連接模式下的進程
14.5 連接模式下的移動管理進程
14.6 連接模式下的其他進程
14.7 安全進程
14.7.1 UMTS安全性概述
14.7.2 完整性保護
14.7.3 加密
14.7.4 UMTS安全性方麵的缺陷
14.8 測量進程
14.9 切換進程
14.10 小區更新
14.11 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HSDPA)
14.12 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HSUPA)
14.13 IP多媒體係統(IMS)
本章參考文獻
第15章 UMTS手機解析
15.1 簡介
15.2 手機係統架構
15.3 UE硬件架構和構件
15.3.1 RF前端架構
15.3.2 基帶架構
15.4 多速率用戶數據傳輸
15.5 UE係統過程的實現
15.5.1 小區搜索進程
15.5.2 功率控製
15.6 UMTS L1工作狀態機的設計
本章參考文獻
第16章 下一代手機
16.1 簡介
16.1.1 現有無綫技術(1G、2G和3G)的局限性
16.1.2 4G無綫技術的需求
16.1.3 4G的演進
16.2 3GPP LTE
16.3 LTE係統設計
16.3.1 RF
16.3.2 物理層/基帶
16.3.3 協議架構
16.3.4 主要LTE進程
16.4 IEEE 802.16係統
16.4.1 IEEE 802.16架構概述
16.4.2 業務類彆
16.4.3 移動性支持
16.4.4 功率控製
16.5 4G移動係統
16.6 4G移動係統設計和研究領域內的關鍵挑戰
16.7 認知無綫電
16.7.1 係統概述
16.7.2 係統架構
16.7.3 關鍵挑戰和研究領域
本章參考文獻
第17章 手機係統設計中的競爭優勢
17.1 簡介
17.2 手機係統設計的關鍵挑戰
17.3 係統設計目標
17.4 協議架構設計優化
17.5 硬件/軟件分割
17.6 係統性能
17.6.1 CPU選擇
17.6.2 存儲器選擇
17.6.3 操作係統選擇
17.6.4 掉電模式
17.6.5 自適應時鍾/電壓機製
17.6.6 算法選擇
17.6.7 MIPS需求
17.7 適應性 移動終端係統設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移動終端係統設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移動終端係統設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有點失望,有些概念,講得很模糊,適閤有一定的通信基礎的看
評分書的封麵有汙損,內容泛泛,不推薦!
評分移動終端設計其實是一個很廣的課題,這本書寫的很詳細,其實所有高校的通信專業涉及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理論跟實際脫節很多,實際上核心網的東西大多是書本理論,真的到工作站無法細化,這個書對於過程很注意,很好
評分有點失望,有些概念,講得很模糊,適閤有一定的通信基礎的看
評分其中包括 移動RF收、發射機的設計方案,混頻器的實現 ,接收機前端架構 射頻下變頻技術 零差接收機 低中頻接收機 寬帶中頻接收機 RF接收機性能評估參數 還有天綫等。主要的手機設計內容後有涵蓋,但是都不夠深刻透徹,不太適閤專業人士研究學習。可以作為入門書籍使用。適閤大中專在校生閱讀。《移動終端係統設計》深入地介紹瞭主流的幾種通信協議,包括GSM、GPRS、EDGE、UMTS、LTE。內容組織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後總結瞭手機的體係結構和係統性能,包括內存、CPU的操作係統(OS)、耗電、處理能力(MIPS)的成本、最佳的硬件/軟件劃分和産品化思路。
評分有點失望,有些概念,講得很模糊,適閤有一定的通信基礎的看
評分《移動終端係統設計》是一本全麵介紹移動通信終端, 本書的特色是完全以手機的軟硬件係統為主要內容,包括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手機的基本原理,特彆是GSM手機、UMTS手機、LTE終端的原理,章節安排采取由結構延展到功能,再到協議的方式進行,涉及的內容包括射頻收發電路、調製/編/解碼、接入網協議、切換、漫遊、分組業務和電路業務等,從設計角度介紹瞭硬件的工作機理、均衡、多址、捕獲算法、軟件工作機製、硬件架構與性能、網絡工作方式、安全機製與未來發展等內容。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其中包括 移動RF收、發射機的設計方案,混頻器的實現 ,接收機前端架構 射頻下變頻技術 零差接收機 低中頻接收機 寬帶中頻接收機 RF接收機性能評估參數 還有天綫等。主要的手機設計內容後有涵蓋,但是都不夠深刻透徹,不太適閤專業人士研究學習。可以作為入門書籍使用。適閤大中專在校生閱讀。《移動終端係統設計》深入地介紹瞭主流的幾種通信協議,包括GSM、GPRS、EDGE、UMTS、LTE。內容組織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後總結瞭手機的體係結構和係統性能,包括內存、CPU的操作係統(OS)、耗電、處理能力(MIPS)的成本、最佳的硬件/軟件劃分和産品化思路。
移動終端係統設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