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白崇禧的家藏照片,首次披露——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重要一部著作,披露家藏的随军摄影,1928年白崇禧最后完成北伐,1946年以国防部长名义首次巡视华北等,500多幅珍贵照片,再现诸多历史关键时刻。
2、白崇禧的毕生战役,历史功过——北伐收官之战,龙潭战役,蒋桂战争,两广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昆仑关大捷,东北四平街会战,徐蚌会战,青树坪之役……戎马一生,大起大落。
3、白崇禧的历史误区,逐一澄清——蒋介石与白崇禧、陈诚,为何对白“敬而不亲”,对陈“亲而不敬”?李宗仁与白崇禧,“李、白”大事上为何也有分歧?昔日老部下撰写《白崇禧传》,为何竟说白崇禧拥兵自重“冷眼旁观”?
4、白崇禧的台湾晚年,最后表白——生前遭情治人员监控,死后蒋介石一个前往祭悼,1966年以高军礼下葬台湾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国民党其他将领一样,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其晚年生活,其家族亲情,鲜为人知,今已披露。
更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精品好书,请点击:
内容简介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
上卷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直鲁军残败之后的奉军易帜,未被采纳的建议西北国防电文,不应该发生的蒋桂战争,声名大噪的“三自三寓”政策和“三民主义模范省”,给予日军“近代史上惨烈之挫败”的台儿庄大捷,“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日高战略,中日战史上惨烈的攻坚之战昆仑关大捷,抱憾终身的东北四平街会战,渡江战前促请蒋介石下野的《亥敬》与《亥全》电报,等等。
下卷看点——台湾岁月,包括二二八事件后衔命赴台宣慰,与本地族群的交流;作为协会理事长,鼓励回教改革要受现代教育;嗜好围棋,资助林海峰成就“世界棋王”;喜爱狩猎,与“理论狩猎者”叶公超惺惺相惜;受情治人员长期监控,跟胡适、宋子文、“飞虎将军”陈纳德、邵氏老牌明星洪波等人交游。家族亲情,讲述马太夫人九十大寿,父亲母亲患难相敬,母亲是家中擎天一柱,还有大姐先智、二姐先慧、三姐先明、大哥先道、二哥先德、三哥先诚、四哥先忠、六弟先刚、七弟先敬以及先勇,十个兄弟姐妹的照片故事。
作者简介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等人戏曲,制作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新版《玉簪记》,影响极广,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
目录
【上卷】 《父亲与民国》(1893—1949)
【序言】
【第一部】
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北伐纪录照片来源
历史时刻:直鲁军易帜
征东胜利,唐山欢庆
北伐时期媒体报道
广州号飞机
龙潭之役:北伐战史上至为关键、扭转乾坤的一役
【第二部】 蒋桂战争 建设广西
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父亲致国民政府:《建议西北国防的电文》
建设广西模范省
《白崇禧访问记》(《良友》画报专访)
两广事变
蒋桂议和
广西三杰
【第三部】 抗战
中外皆知的抗日名将
雷霆走精锐,行止关兴衰
淞沪会战: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最惨烈的第一役
台儿庄开战的历史时刻
父亲与台儿庄大捷
大破日军两将军
大捷之后,举国振奋
武汉军事会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桂林行营
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中日战史上最惨烈的攻坚之战
血战昆仑关
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
赋予重任
巡视陆军机械学校
战火中的桃花源
校阅青年军
汉中会议
【第四部】 胜利与内战
胜利来临
南京谒陵
军事会议,反对裁军
苏沪视察军队接收
视察江南造船所
父亲的憾恨:东北失守始末
忧国之心:余纪忠四平街之憾
南京,国庆
祭悼史迪威
安抚马歇尔
南京出席国民大会
华北巡视:北平行辕、张家口、太原……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风波
父亲与徐蚌会战
最后胜负
内战尾声
撤退前夕与诺兰的会面
【下卷】 《台湾岁月》(1949—1966)
【序言】
【第五部】 台湾岁月
二二八事件父亲来台宣慰
台湾民众对父亲的感念
超越族群省籍的友谊
《敬悼白上将健生先生》(《中国一周》专文)
“国民大会”
军政活动
松山机场参观“空军飞行表演”
校阅“陆军光武演习”
参观“空军”
民间交流
回教活动
围棋
狩猎
受到情治人员监控
朋友往来
父亲归真
【第六部】 家族亲情
祖母九十大寿
父亲母亲
《敬悼先室马佩璋夫人》(白崇禧)
十个兄弟姐妹与父亲的照片故事(先智、先慧、先道、先德、先诚、先明、先忠、先刚、先敬、先勇)
【大事记】 白崇禧将军年表
【后记】 父亲的身影
精彩书摘
一九二三年三月,父亲因作战足伤,赴广东治疗,孙中山当时正在广州,父亲乃以全权代表身份晋见孙大元帅,表达广西请求加入革命行列、广西统一对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也深以为父亲的建议为上策,立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父亲为参谋长,诚挚地对父亲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父亲说:“广西统一不需大元帅的物质支持,所需者只是革命信仰而已。”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父亲受命代行革命军总参谋长职务。北伐初期,父亲挥军底定湘鄂、进攻江西,击溃吴佩孚、孙传芳军。麾下第七军广西部队奋勇克敌,因有“钢军”之称。一九二七年,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父亲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一举平定浙江,进军上海。此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孙传芳部乘国民党内部分裂,回头反扑,占领南京龙潭。父亲恰自上海回南京,路上发现孙军踪迹,紧急成立指挥所,指挥第一、第七军与孙军激战六昼夜,遂将孙军击溃,毙敌二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孙传芳主力几全部覆灭。龙潭之役是北伐至为关键、扭转乾坤之一战。
一九二八年,父亲收编湖南唐生智部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奉命代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策划肃清关内残余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部,第一、二、三、四集团军都派有部队参加,父亲领军挥戈北上,九月直达北京、天津,东北张学良易帜,北伐底定。父亲成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北伐期间,广西军立了大功,桂系势力猛增,两广、湖北、平津多属势力范围内,功高震主,中央蒋介石采信政学系谋士杨永泰“削藩”的建议,以军事解决第四集团军。一九二九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解散各集团军。父亲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以来“裁兵不难裁将难”,处置不当,即起祸乱;应将军队调往边疆实边,巩固国防;他自己请愿带兵往新疆屯边,效法左宗棠治疆。父亲对边疆国防有深入研究,他自己是回教徒,治理新疆回教少数民族,或易奏效。他并列出治疆纲要,向中央请愿,惜父亲此一重要建议未被采用,遂引来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宗铎、陶钧等冒进出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恰好授以中央消灭桂系的口实。虽然李宗仁与父亲极力灭火,解除胡、陶兵权,并向中央请罪,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同时蒋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父亲部下,因为父亲所御第四集团军多为唐旧部。父亲仓促出走,从天津乘船至香港返广西。
蒋桂战争开始,中央军、粤军、湘军、滇军各路攻打广西,父亲与李宗仁一度流亡安南河内,后又潜返广西,将中央军击退,此时北方冯玉祥、阎锡山第二、第三集团军已加入反蒋联盟,中原大战开打。事实上,一九二九年的蒋桂战争完全可以避免,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蒋桂战争引发中原大战,国民党失去北伐后统一的机会,中国形成四分五裂局面,遂让日本有可乘之机,一九三一年侵占东北,揭开中日大战序幕。
——【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中华民国本合五族组织而成,各族之盛衰安危,谋国者自当兼顾统筹,一体重视。故总理建国大纲内有云:对于国内弱小民族,当扶植之,对于国外侵略强占,政府当抵御之。今试观五族所处地位,除汉族十九居本部十八省不论外,余则关东三省为满族旧地,久为日人势力所包围;阴山南北为蒙族所居,已困顿于苏俄羁勒之中;前后卫为藏族之地,亦被逼于英人暴力之下;惟有天山南北,回族聚居者最多。自清光绪七年向俄索还伊犁,嗣又改设新疆行省,回民遂得安处,亘三十余年之久。然近数年来,苏俄不得志于近东,转其锋以南向,对新疆百出阴谋,使回民日趋于危险之境。查新疆人口,共约三百余万……性质好勇尚义,富于团结力,且以宗教之关系,近且与东欧之土耳其、中亚之阿富汗、波斯等国交通声气。如果我能注意边境,提携并进,使其得安居乐业,免受外人压迫之苦,深知五族共和之益,则不啻吾圉可固,即将来之欧亚二洲,弱小民族之联合,皆可于此握其枢纽。不然,坐视莫理,一旦为人利用,则唐宋各代边患之往事可鉴,能无寒心?况新疆北连蒙古,唇齿相依,南接西藏,辅车相助,故新疆稳固,则蒙藏自安,赤县神州,金瓯无缺。此为扶植国内弱小民族,请注意于西北国防者一。
现代欲在经济上避免压迫膨涨势力,自以发达工商业为第一要图。然最后胜利,必归于地方富厚之国家。查我国土地面积三千四百九十余万方里,占亚洲四分之一,而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之幅员广袤,较本部十八省超过一倍有半。今本部东南各省,生齿日繁,将有人满之患,边疆则荒原旷野,一望无垠,即以新疆论之,面积有江苏省十六倍之大,人口与江苏相较则仅一与十之比,果能设法开辟,力筹边防,使外人无所逞其阴谋,肆其侵占,则内地过庶之人口,随时皆可移殖边荒,对于国计民生,俱有莫大之利益。此为国家繁荣、民族生存之久远计,请注意于西北国防者二。
——【父亲致国民政府:《建议西北国防的电文》】
建设广西,有其内在的需要及外在的条件。蒋桂战争,广西势力由数十万大军一夕间土崩瓦解,而且中央军穷追不舍,粤、滇、湘各军入侵广西,在广西境内作拉锯战,虽然最后都被李、白等率部驱逐出境,但连年战乱,据李宗仁的话,此时广西真是“疮痍满目,残破不堪”了。整顿广西,乃燃眉之急。广州开府,两广重修旧好,九一八事变之时,日军入侵东北,南京政府一面穷于应付日本人,一面内战频频失利,已现捉襟见肘之势,两广独立,中央无可如何,广西乃暂时解除后顾之忧。
广西地处边陲,自古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境内多山脉丘陵,耕地有限,当时人口约一千四百万人,汉人占百分之六十,其他少数民族成分复杂。这样一个地瘠人贫、偏远落后的地区,如何将它治理成中国一个有示范性的省份,这是当时广西领袖们卧薪尝胆、全力以赴的一个理想目标。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至一九三七年七七全面抗战,七年间,在李、白、黄等人全力以赴的推动下,广西从一个组织散漫、民智蔽塞的边陲地区,一跃而成为组织严密、全省皆兵、有“新斯巴达”之誉的“模范省”。
——【建设广西模范省】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大战爆发……父亲抵京次日,日本各大报头条登出——
“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父亲参加抗日,出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因总参谋长程潜赴平汉代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父亲遂代行总参谋长职务。北伐期间,父亲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如今再度出任蒋介石委员长最高军事幕僚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蒋桂战争的恩怨,因对外抗日而暂时勾销。
父亲的军事才能,出将入相,既擅长带兵驰骋沙场,成为一代名将,又精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国民党军队中杰出的战略家。一九三八年,父亲在武汉军事会议中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此建议为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对抗战全盘策略影响至巨。盖日军装备远优于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打正规战,必牺牲惨重,无制胜可能,故应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以消耗敌人为主要目的,积小胜为大胜,并拖长敌人补给线,使其陷入中国内地广大空间,效法俄国对付拿破仑之战略,将日军拖垮。
抗战期间重要战役,父亲几乎无役不与——“八一三”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之役,这些著名战役或由父亲指挥,或与其他将领共同指挥。
——【中外皆知的抗日名将】
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八日,蒋介石与何应钦(左,参谋总长)、父亲(右,副参谋总长)合影于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横匾刻在陵墓大门上方。八年前南京陷落,日军屠城,三十万军民惨遭杀戮,而今胜利归来重上中山陵谒陵,这是庄严而又蕴含历史悲壮的一刻。
——【南京谒陵】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至五月十八日之间,国民党、共产党双方军队,精锐尽出,在东北中长铁路线上的重镇四平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是战后两军为了争夺东北第一次主力会战,对于东北得失,以及整体内战,关系至巨。会战在四平街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五月十七日父亲奉蒋介石主席之命,飞往东北督战。当时父亲已发表为首任国防部长,并将于六月一日就职。父亲赴前线督饬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三天内攻下四平街,并继续往长春、永吉进攻。林彪部队十万余人大败,溃不成军,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撤退。此时马歇尔正在南京代表美国政府调停国共内战,向蒋介石施压停战。在此关键时刻,父亲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果,并力主国民党军队应不顾一切,乘胜追击,占领北满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清理东北共产党军队。蒋氏基于国内外种种复杂原因,始终未能采纳父亲此一关系东北国共战争胜负的重大建议,于六月六日,片面下令停战。时国民党军队孙立人所率之新一军,已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一百公里,中共中央大为震动,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此次停战,遂予林彪部队喘息机会,整军反扑,东北形势,自此逆转,后东北易手,乃影响整体国共内战。
——【父亲的憾恨:东北失守始末】
李宗仁与父亲自早年统一广西,历经北伐、抗日,两人数度并肩作战。合作年间,在中华民国关键时刻,立下扭转乾坤的功劳,如龙潭之役、台儿庄大捷等。世称“李、白”,关系密切。李大度,白精明,二人互补,有如刘备与诸葛亮。但二人在大事上,也有分歧的时候,刘备雪弟恨伐东吴,诸葛亮劝阻无效,终坏了诸葛亮联吴抵魏的大计。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父亲力谏,李不采纳,导致蒋介石与李、白再度分裂。
李宗仁从北平到南京,在父亲大悲巷雍园一号家中,与父亲商量竞选副总统策略。据当时在场的军医署署长陈石君的回忆,当父亲闻知李宗仁出面竞选副总统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父亲认为有美国势力介入,大大不妥,与李宗仁当场还起了争执。后来美国对华白皮书记载,司徒雷登大使确实提议过以李代蒋的可能。但基于两人的渊源,父亲还是尽力帮李助选,竞选总部即设在大悲巷家中。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风波】
一九四八年四月,副总统选举李宗仁胜选后,五月,蒋介石解除父亲国防部长职务,调任“华中剿总司令”,驻节汉口。任职时,父亲向蒋介石陈述“华中剿总”的战略部署。
父亲认为,“华中剿总”的主要任务为保卫南京此一政治中心,他预测保卫京畿与共产党军队必将有一场决定性的恶战,而为达此目的,必先确定“守江必先守淮”这条古来兵家遵守的大战略,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蚌埠,能紧靠南京,在徐州、蚌埠之间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尤为重要者,中原大军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五省联防(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才能有效部署军队,与共产党军队作殊死一战。父亲任国防部长时,已获命在九江设立国防部指挥所,为了应付大别山的威胁,后指挥所迁汉口,父亲对于华中大战略本来就有了计划设想。
可是任命发表时,蒋介石却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还另设一“剿总”,由刘峙任总司令。父亲大为震惊,此一决策,破坏了父亲“守江必先守淮”、“剿总”设在蚌埠统一指挥的大战略,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绝非合适指挥中心。而且刘峙在国民党军队将领中,并无特殊战功,不是一流战将,如何能担负保卫南京重任?父亲向蒋介石直陈:“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为此,父亲避走上海,不接受任命,后来蒋派多人到上海敦促,才勉强到汉口上任。父亲知道蒋介石如此布置,必然招来大祸,所以才采如此激烈行动,犯颜直谏。果然徐蚌会战被父亲言中,国民党军队大败。事后,中外学者对这场国共生死战争有这样的评论——
哈佛历史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
“国民党军队这场惨败的典型错误是蒋介石将战场部署于徐州平原而非淮河流域的不智之举,以及他不将指挥权赋予广西将领白崇禧,白乃杰出的战略家,熟知该区战略地形。”(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中美关系》)
——【父亲与徐蚌会战】
父亲于抵台当天,傍晚六点半钟,向全省广播:“台湾此次事变,实是我们台湾光复后一件极不幸的事,蒋介石主席已决定采和平宽大的方针,订定处理原则……”这次广播,因是事变后风声鹤唳之际,中央政府第一次派特使向台湾民众喊话,冲击颇大。
台湾著名作家、《亚细亚孤儿》的作者吴浊流,如此记载:
“为了处理这个事件,中央公布说要派白崇禧将军担任特使来台湾,六百万岛民才吁了一口气。大家都相信,白部长一定像小孔明一般,能够好好给我们处理。”
“三月十七日下午六点半钟,白崇禧将军在广播中发表处理方针。于是秩序因此而立刻恢复了。二二八事件对台湾来说,确实是个大风暴。”(《无花果》)
吴浊流这番话,代表了当时台湾民众对父亲的认知与期待。
对这次事变所牵连的青年学生,父亲特别关心。有不少学生因参加过这次事变,心存惧畏,不敢上学。父亲特别于三月二十日下午六时半,向全省学生广播,除了保证复学学生人身安全外,最后向台省青年学生呼吁:“切望放大眼光,不要歧视外省人,破除地域观念,一本亲爱精诚,如手如足。此次发生事件,已成过去。现在未上学的学生应即刻归校上课。其他青年亦应各安本分,中央关怀台湾,尤其爱护台湾青年!”
——【二二八事件父亲来台宣慰】
一九五二年八月三日,台北中山堂光复厅有一场不平常的棋赛,观众上千,父亲也在其中。原来旅居日本的围棋“大国手”吴清源返台,居然跟年方十一岁的一位围棋神童林海峰对弈。吴清源让棋六子,林海峰虽然输了一目,仍然引起了全台轰动。
父亲一生爱才,曾经栽培过为数甚众的青年学生、干部,送他们出国深造。尤其家境清寒、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父亲更是想尽办法,大力相助。父亲幼年家道中落,自己苦读出身,所以特别同情贫苦奋发的年轻人。
林海峰,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上海,国共内战时随家来台。林海峰自幼便展现围棋天才,九岁参加全台棋赛,大出风头,击败许多围棋名流。父亲也曾败在小小林海峰手下,于是大为欣赏。受到吴清源鼓励,林父欲送林海峰赴日深造,苦无资金。父亲得悉,出面筹款,神童林海峰得以成行。
林海峰在东京进入了日本棋院,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