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3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是根据北欧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经典作品——两部培尔·金特管弦乐组曲改编的钢琴小曲。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是由世界著名歌剧、交响乐的精彩片断配上故事剧情串联而成,图文并茂。所有的片段均改编为简易的钢琴小品,适合钢琴初学者弹奏。配套CD为书中曲目欣赏,也可为读者提供演奏参考,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培尔·金特》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格里格受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之托,为他的诗剧《培尔·金特》配曲。作品包括23首幕间小曲,1876年2月24日在奥斯陆首演。
作品缘起:1888年,格里格从诗剧《培尔·金特》的音乐中选了4首乐曲,合成一套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op.46)。
1891年,他又另选了4首,合成第二套四个乐章管弦乐组曲(op.55)。
乐队编制:1支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大管、4支圆号、2支小号、3支长号、1支低音号、定音鼓、大鼓、铙钹、三角铁、竖琴、弦乐。
格里格生平简介
1843年6月15日出生于挪威卑尔根,幼时跟随母亲学习音乐。
1858年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莫舍莱斯、莱恩内克、豪普特曼。
1863年定居哥本哈根,受到加德和哈特曼奖掖。
1864年结识了诺德拉克,挪威天才的作曲家。格里格曾这样谈起这位朋友:“正是通过他,我才第一次了解到挪威民间文化,也才真正了解我自己。”
1865年—1870年定居意大利(在罗马遇到李斯特)。
1867年与尼娜·哈格鲁普结婚,这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给了他许多歌曲创作灵感。
1871年在奥斯陆创建音乐社。
1876年在欧洲作巡回演出,指挥或演奏自己的作品。
1880年回卑尔根定居。
189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07年9月4日逝世于卑尔根。
目 录
格里格生平简介
《培尔·金特》作品简介
故事情节梗概
第一组曲(op.46)
晨景
奥塞之死
安妮特拉之舞
在魔王宫殿里
第二组曲(op.55)
被诱拐的新娘(英格丽德的叹息)
阿拉伯舞曲
培尔·金特归来(海上风暴之夜)
索尔维格之歌
粗野的培尔·金特是个挪威的青年农夫,生性懒散却沉湎幻想。听说以前的恋人英格丽德即将出嫁,他未经邀请便参加了婚礼,受到众多宾客的奚落。为了报复,他把新娘拐到山中。第二天,金特不顾新娘的苦苦哀求,将她弃置荒野,离她而去。(《被诱拐的新娘》/《英格丽德的叹息》)
经过了一段历险之后,培尔·金特来到了山魔王的宫殿。魔王命令他与自己丑陋的女儿结婚,被他拒绝,从而激怒了众位妖魔,遭到他们的追杀。(《在魔王宫殿里》)
培尔·金特逃进树林,在护林人小木屋里得到了一片安宁。(《晨景》)
之后,他回家探望母亲奥赛,但她此时已在病塌上奄奄一息了。(《奥赛之死》)
母亲死后,他出发去阿拉伯,开始远方的历险。他偷了一匹骏马和一些昂贵的服饰,把自己打扮成先知,因而博得了酋长女儿的欢心。(《安妮特拉之舞》)
颠沛流浪数年之后,年事已高的培尔·金特乘船返乡,不料却在海上遭遇了风暴,海船失事,他却死里逃生。(《培尔·金特归来》)
昔日的爱人索尔维格仍在家中等待着他的归来。而培尔·金特也在爱人的臂弯中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安宁。(《索尔维格之歌》)
※编者注:这些小曲是格里格为两部管弦乐组曲特选的,与诗剧配乐中的顺序不同。
注:根据《新格罗佛音乐词典》第七版有关条目记载,该作品完成于1875年。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附CD光盘1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附CD光盘1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戏剧《培尔·金特》 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 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 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尽管第二组曲中的 《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评分很好的货,很好的快递。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很好看,很好听,适合小孩弹琴
评分米凯兰杰里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米凯兰杰里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里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1]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里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里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崇坏了的听众来说,米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里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有人说这张唱片是老米一生的最高成就(当然可以有不同看法),也是他所有音乐理念的完美总结。这是个登峰造极的优秀版本,有很多专家和资料将它推荐为“贝五”的最优秀版本。其实在这个交响曲一般的协奏曲中,朱里尼的协奏是担当了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他优秀的协奏搭建了一个辉煌而坚实的平台,剩下的就是这位“皇帝”的隆重登场了。没有人能比老米弹出更加晶莹华美的音阶,更加雄浑有力的和弦,更加精致轻巧的颤音。在这部很多演奏家望而却步的高难度巨著中,不仅有大片快速的经过句,层出不穷的宏伟和弦,还要赋予作品帝王般的气势和让人仰视的高贵气质,这一切对于毫无灵性的钢琴匠来说是个无法逾越的高峰,但在老米手下,却成为了历史上的永恒。整个作品听下来,心中充盈的感觉就和唱片的封面一样,如凡高的油画一般到处喷溅着琥珀般金黄的色调,句子从容不迫却没有任何拖沓,充满皇帝般的气派和威严,而第二乐章那真挚、亲切的旋律更是如春天的阳光般普照人心,既有消融人心中一切坚冰的圣洁和温暖,又有催人泪下的感动。完美无瑕
评分很喜欢,光盘音质很好,纸质很厚,弹过车尔尼599的就可以弹奏,对于古典音乐的启蒙,很有帮助的一本书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很喜欢,光盘音质很好,纸质很厚,弹过车尔尼599的就可以弹奏,对于古典音乐的启蒙,很有帮助的一本书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附CD光盘1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