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采矿手册(下)》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非煤固体矿产采矿技术、采矿方法与采矿设备,内容涉及与我国金属矿开采有关的所有专业,既有基础性的理论,又有前沿技术,是我国几十年广大矿业科技工作者采矿理论与技术的积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现代采矿手册(下)》可供从事矿山的科研和设计、施工建设、矿山生产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0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10.1 概述
10.2 联合开采理论
10.2.1 联合开采经济界线的确定
10.2.2 矿床开采强度及生产能力的确定
10.2.3 联合开采安全控制技术理论
10.2.4 边坡稳定的地质力学模型
10.2.5 境界顶柱参数的计算
10.2.6 联合开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
10.3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法
10.3.1 露天地下联合开拓
10.3.2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评价及实例
10.4 露天转地下开采须采取的几项措施
10.4.1 通风、防寒及防洪技术措施
10.4.2 安全技术措施
10.5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的回采方案
10.5.1 分段空场法预留境界顶柱方案
10.5.2 分段空场法不留境界顶柱方案
10.5.3 胶结充填法回采矿房暂留矿柱方案
10.5.4 分段崩落法回采前形成覆盖层过渡方案
10.6 联合开采实例
10.6.1 冶山铁矿
10.6.2 铜官山铜矿
10.7 露天开采境界外残留矿的回采
10.7.1 残留矿的回采方法
10.7.2 矿山实例
参考文献
11 特殊条件矿床开采
11.1 大水矿床开采
11.1.1 概述
11.1.2 充水类型
11.1.3 大水矿床地下开采技术
11.1.4 防治水措施
11.1.5 矿山实例
11.2 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床开采
11.2.1 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
11.2.2 深海多金属结核矿物及矿床特征
11.2.3 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
11.2.4 国内外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
11.3 高海拔矿床开采
11.3.1 概述
11.3.2 高海拔矿床开采影响因素
11.3.3 高海拔矿床开采的特殊要求
11.3.4 矿山实例
11.4 自燃性矿床开采
11.4.1 自燃发火条件和原因
11.4.2 内因火灾矿山自燃发火的初步判定
11.4.3 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测试鉴定
11.4.4 硫化矿石自燃的早期预测
11.4.5 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1.4.6 硫化矿石堆自燃预报方法
11.4.7 矿山实例
11.5 放射性矿床开采
11.5.1 概述
11.5.2 放射性及其危害
11.5.3 放射性物理探矿
11.5.4 放射性矿床开采技术和方法
11.5.5 铀矿矿井通风
11.5.6 铀矿环境保护
11.5.7 矿山实例
11.6 金属矿床的溶浸采矿
11.6.1 金属矿床的溶浸采矿发展概述
11.6.2 金属矿床溶浸采矿法的分类
11.6.3 金属矿床溶浸采矿的矿石浸出
11.6.4 金属矿床的溶浸采矿浸出液的处理
11.6.5 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
11.6.6 原地浸出采矿法
参考文献
12 矿井通风
12.1 概述
12.1.1 矿井通风的任务
12.1.2 矿井通风技术发展概况
12.2 矿井通风防尘有关规定
13 矿山压气
14 矿山防排水
15 矿山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16 矿山地质灾害及治理
17 数字化矿山
18 采矿系统工程
19 矿山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20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21 职业病危害评价
22 安全评价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法国于1980~1984年完成了无人往返潜水采运车模型机(1:10比例,PLA型)的试验研究,经可行性研究认为,每台8h只能采运250t矿石,电池重量大,控制难度大,造价和运营成本高,商业前景渺茫,于1984年将其放弃,又重新回到水力提升采矿系统研究上来,成立了DEMONOD组织,研究了水力、气力和浓矿浆三种提升系统。期间,德国开展了履带自行复合式集矿机的研制、流体提升系统以及设备有效遥控和可靠性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俄罗斯自1980年开始深海采矿技术研发,以海洋地质技术股份公司中央设计局为首的50多个单位参加,同时与芬兰合作研发结核采矿系统,于1991年完成了系统设计,并在黑海100N1000m水深进行了1:10模型样机试验,集矿机重15t,生产能力为20~30t/h,之后未再继续。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除了进行水力管道提升试验,还提出了吊桶式提升系统。
日本20世纪80年代转入拖曳水力集矿机一矿浆泵水力提升采矿系统研究开发,进行大量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制出海上试验用的潜水矿浆泵。
(4)20世纪90年代环境研究备受重视,亚洲新兴国家积极介入。鉴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对深海富钴结壳进行了大量调查,到90年代已初步圈定了预期的矿区,同时鉴于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调查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专署经济区内低温热液富金银矿床的发现,刺激了人们转向其他大洋多种资源开发的研究。进行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海洋气体水合物开采方法的探索及其生物基因的研究开发。
这一时期,在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技术方面没有更多的新进展,多数进展集中在提升管线动力学、控制仿真和整体系统虚拟等方面。亚洲新兴国家开始积极介入大洋采矿的研究,如韩国、印度利用商业开采前的有利契机,制订发展规划,以掌握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为起点,通过试验研究逐步形成本国的采矿系统。1990年印度筹资开发结核集矿机,与德国济根大学合作,第二年在Tuticorn海滨水深410m海底进行了小比例抽吸头采集软管输送采矿系统采泥试验,该系统采用德国济根大学的履带车,试验中集矿机陷入软泥0.7 m,无法行驶。
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海资源调查,20世纪90年代着手资源开发研究,进行各子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目前深海开采技术研究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此外,由于日本政府和工业界近期看不到深海采矿的前景,放弃了采矿系统试验。仅于1997年.在太平洋海域对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拖曳式水力集矿机进行了试验。
B国内开采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于1991年3月5日获得批准,成为第5位多金属结核资源“先驱投资者”。在太平洋C-C区获得75000km2海域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我国的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研究在国务院大洋专项支持下于“八五”期间正式展开。“八五”期间在中国大洋协会的组织下对深海多金属结核水力式和复合式两种集矿方式和水气提升与气力提升两种扬矿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集矿与扬矿机理、工艺和参数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与经验。“九五”期间,完成了部分子系统的设计与研制,研制了履带式行走、水力复合式集矿的海底集矿机,于2001年在云南抚仙湖进行了部分水下系统的135m水深湖试。试验内容包括模拟结核铺撒、航迹测量、集矿机及软管输送系统的下放与回收、集矿和扬矿联动作业、湖试采集系统运行的可控性等多项试验。试验成功地实现了预定的采矿系统工艺流程、考核成套设备运行状态等基本试验目标,最终成功地将铺撒在135m深的湖底的模拟结核采集输送到湖面的试验船上,收集到模拟结核900kg。湖试验证了我国确定的大洋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技术的可行性。
“十五”期间,我国深海采矿技术研究以1000m海试为目标,完成了“1000m海试总体设计”和集矿、扬矿、水声、检测等水下部分的详细设计,研制了两级高比转速深潜模型泵、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1000m海试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同期,结合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发展趋势,中国大洋协会还组织开展了钴结壳采集模型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进行了截齿螺旋滚筒切削破碎、振动掘削破碎、机械水力复合式破碎3种采集方法实验研究和履带式、轮式、步行式、ROV式4种行走方式的仿真研究。
……
前言/序言
现代采矿手册(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