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说:对许多史家来说,历史是一项有闲方能从事的技艺,往往需要皓首穷经。并不是每一件历史作品都能为现代读者所理解。我们可以合理假定绝大多数读者从未读过本书讨论的许多或绝大多数的历史作品;事实上,本书的存在,有部分理由正是为此。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试着将阅读这些历史的经验与趣味传达给读者。我试图恰如其分地在本书表现出一种五花八门、多层次与多调性的浓厚历史叙事的可能形貌。
内容简介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
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
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约翰·布罗(J·hn Burr·w,1935-2009),英国重要的思想史家。1981-1995年,担任萨塞克斯大学思想史教授,1995-2000年,担任牛津大学欧洲思想教授。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贝里尔学院名誉院士,2008年被麻省威廉斯学院聘为杰出访问学人。
布罗早期的作品包括《进化与社会: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理论研究》(Ev·luti·n and S·ciety: A Study in Vict·rian S·cial The·ry, 1966)、《自由派的传承: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A Liberal Descent: Vict·rian Hist·rian and the English Past, 1981)、《吉本》(Gibb·n, 1984)与《理性的危机:欧洲思想1848-1914》(The Crisis ·f Reas·n: Eur·pean Th·ught,1848-1914, 2000)。《自由派的传承: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一书曾赢得“沃夫森历史奖”(W·lfs·n Prize f·r Hist·ry)。
精彩书评
了解史学的入门书,让读者知道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讲述过去。
——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
约翰布罗这本书本身就是历史该如何被书写的一个典范。
——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
这本书无与伦比,结合了宽广的历史幅度、深远的知识,以及文学艺术。
——星期日电讯 Sunday Telegraph
目录
前言 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
序篇 保存记录与留下记述:埃及与巴比伦
第一部 希腊
第一章 希罗多德:波斯入侵与史家的任务
第二章 修昔底德:城邦--权力的运用与滥用
第三章 亚洲的希腊人
第二部 罗马
第四章 波里比阿:普世历史、实用历史与罗马的兴起
第五章 萨拉斯特:一座待价而沽的城市
第六章 李维:罗马建城以来
第七章 内战与通往专制政治之路
第八章 塔西佗:“人适合为奴”
第九章 行省的视角:约瑟夫斯论犹太人的叛乱
第十章 阿米亚诺斯o马塞利努斯:最后一位异教徒史家
第十一章 上古史学的一般特征
第三部 基督教世界
第十二章 圣经与历史:上帝的子民
第十三章 攸西比乌斯:正教的形成与教会的胜利
第十四章 图尔的格里高利:国王、主教与其他
第十五章 比德:英格兰教会与英格兰人
第四部 世俗史的复兴
第十六章 年鉴、编年史与历史
第十七章 十字军历史与骑士历史
第十八章 从城市编年史到人文主义历史
第五部 研究过去
第十九章 古物研究、法律史与封建制度的发现
第二十章 克拉伦登的《叛乱史》:特定人士一意孤行的结果
第二十一章 哲学性的历史
第二十二章 革命:英格兰与法国
第二十三章 历史是自由的故事:立宪自由与个人自治
第二十四章 新世界:美洲经验
第二十五章 专业共识:德国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 二十世纪
致谢
参考书目
专有名词中英对照
索引
精彩书摘
《远征波斯》是一位军事家为自己的指挥以及其所属部队所做的辩护。它是迷人而详尽的第一手描述。一万名希腊佣兵因雇主居鲁士的死亡而深 陷波斯帝国境内,居鲁士是波斯亲王,他雇用这批人协助他发动叛乱(公 元前401年)。他们必须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希腊故土,途中经过的波斯帝国 领域全是些崎岖、荒凉、野蛮甚至原始的地区。与希罗多德类似的是,色 诺芬的作品也包含了大量而偶然的民族志。色诺芬是自己作品中的英雄; 别的作品认为他的说法过于夸大。这场远征构成了一出单一戏剧,有单一 主角、一万名希腊重装佣兵,以及主角的决心——他要将绝大多数士兵安 全带回希腊,也就是斯巴达控制下的博斯普鲁斯地区的殖民世界,色诺芬 在这里有个未实现的梦想,建立城市。色诺芬描述希腊佣兵在敌人、波斯人与野蛮人环伺下幸存,主要是因 为纪律与军事技术。保持部队的凝聚力经常是色诺芬的主要关切。这种凝 聚力的养成是透过身为希腊人的团结感,部队在面临危机、麻烦、难以复 原与埋葬死者时,发挥了希腊人固有的相互扶持精神。这项特质使他们得 以克服恶劣气候与地形险阻,而在行进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给养来自勒索,以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视为蝗虫过境。色诺芬在这段过程中努力展现 他的领导与说服能力:在事件完全落幕前,他还未成为公认的领袖,但他 的描述确实使他成了明星表演家。最后,在前面的引文中,读者(包括几个世代以来的英格兰学童)感 到难以忘怀的一幕,后卫部队,包括色诺芬,听到先头部队发出的喧哗声:“海!海!”这实在是这部作品的高潮,机会现在已向生还的一方倾斜。抵 达黑海使他们燃起从黑海航行回到拜占庭的希望。然而,他们仍有可能遭遇未开化的野蛮民族,此外,在较文明的黑海 沿岸,他们必须提防当地的波斯统治者,乃至于希腊殖民地对于这支军队 的到来感到忐忑不安,以及斯巴达总督(斯巴达人取代雅典人成为这个地 区的殖民强权)的敌意。这些人并不欢迎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到来,因为 他们缺乏补给,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举止必然与盗贼土匪无异。在作品的最后,色诺芬被授予领导人与主要协商者的重任,并描述了 这位军事领导人试图补偿士兵、给付薪饷,以及为士兵们找到新的雇主。终于,公元前399年,他们在斯巴达找到新雇主,很幸运地当时爆发一场 新战事,使他们得以派上用场。色诺芬也因此不得不放弃在黑海沿岸建立 城市的野心,前往投效斯巴达,他获得地产作为赏赐,于是安定下来成为 一名乡绅。《远征波斯》叙述一段史诗般的战斗旅程与对抗严酷条件幸运返乡的成 就。这部作品因此有点类似早期探险传说的戏剧形貌,像是阿尔戈诸英雄 的航行、特洛伊战争与奥德修斯(Odysseus)的曲折漂泊,这部作品也具 体而微地预示亚历山大穿越波斯帝国直抵印度河的远征。在第一手作者证 言与戏剧紧凑度上,最类似色诺芬著作的作品,首推近代西班牙人贝尔纳 尔·狄亚斯(Bernal Diaz)对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远征并攻下特诺奇 蒂兰(Tenochtitlain,今墨西哥城)的描述,后来还被新英格兰史家普雷 斯 科特(W.H.Prescott)改写成史诗般的征服史。色诺芬的故事是生存而非 征服,或许因为如此,他的故事比较容易受人同情与理解。这个故事只有 单一的集体角色,叙述短短两年间(公元前401到公元前399年)持续发 生的事件,因此与其他的上古史(包括色诺芬的《希腊史》)形成对比,《希 腊史》记载发生于不同地点的各种零散行为,这种描述或多或少必然以编 年史的形式呈现。军队返乡时遭遇各种行动、挑战与危险,在行进的不同阶段引发不合 与争论,在这些事件背后可以强烈意识到希腊人与波斯人,以及他们与其 他蛮族间的对比。军队带着希腊的特质进入巴比伦(Babylonia)的心脏地 带与库德斯坦(Kurdistan)和亚美尼亚(Armenia)的荒凉地区,这种特 质不仅表现在使他们在战时处于上风的装备与战术,也显示在他们的自我 意识,以及对希腊的认同与优越感到自豪。而历史一如以往地被召来拱卫 这份自豪与决心。色诺芬在描述中提到,在某个关键时刻,他要求部队回 想希腊人过去对抗强大波斯帝国的成就。“回想波斯人与他们的盟友带着 大军前来,以为可以将雅典从地表抹去;但雅典人鼓起勇气对抗他们,并 且击败他们。”(III.2)那场胜利的战利品是自由。波斯亲王居鲁士之前 解 释雇用他们的理由,也曾提及希腊佣兵的自由与他们从自由中获取的力量 (I.7)。色诺芬则要求士兵避免安逸与奢华的生活,远离“这些曼妙动人 的 女子,米底人与波斯人的妻子和女儿”,以免动摇返乡的决心(III.2)。希 腊(后来的罗马与欧洲)的男子气概和东方的奴役、阴柔与奢侈所形成的 对比,后来成为文学常见的主题,从《奥德赛》(Odyssey)食忘忧果的故 事、罗马人斥责安东尼受到埃及艳后的蛊惑、马洛(Marlowe)“亚细亚娇 娃”(pamperedjades ofAsia),到丁尼生(Tennyson)与金斯利 (Kingsley) 在欧洲帝国主义晚期脉络下对这个主题的重新发挥。在色诺芬的故事中,自由不只是一种说词。居鲁士一死,佣兵失去雇 主,之后又因波斯的背信而失去原先的指挥官,他们面临投降或长途返乡 ——超过一千英里,没有据点、补给或骑兵——的选择,然而此时他们仍 表现出希腊人的风范:他们审议、辩论、集体决定,并且推选出新任指挥 官。这支军队被称为移动的政治体。它也是虔诚的,这与色诺芬有关,他 似乎相当重视传统,这一点与修昔底德,或许还有希罗多德,形成对比。就色诺芬而言,虔诚似乎带有遵循仪式的味道。色诺芬描述,占卜兆头不 吉,就算行动有急迫性,他也会要求部队在凶日当天暂停行动(VI.4)。他 对牲礼的准备一丝不苟。神明被赋予了传统角色,他是宣誓与订约的监护 者,希腊人的虔诚与波斯人的背信在此形成对比。除了向宙斯、阿波罗与 赫拉克勒斯献上牲礼感谢得到解救外,军队也举办运动竞技,如赛跑与拳击,此具有浓厚的希腊与荷马史诗风格。(在希罗多德作品中,波斯王对于希腊 人只为了花圈而竞技感到不可思议。)这是这群希腊佣兵为庆贺生还而采取 的庆祝形式。当士兵们抗议地面太硬不适合摔跤时,竞技的举办者竟面无 悯色地说:“坚硬的地面是留给被摔的人。”(IV.8)色诺芬的作品合乎所 有 足以作为英格兰公学珍贵教材的条件。P61-63
前言/序言
前言 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
为什么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A History of Histories)?或者更明确地说,为什么不是“关于一种历史的历史”(The History of History)?即使从最广义的角度,我们接受说历史是单一种类的活动,但历史仍有着高度多样的内容。瘟疫,侵略,迁徙;宪政安排和政治体系的建立、运作与发展;战争,内忧与外患,革命,渐进或突然的宗教与文化变迁,信仰、民族与意识形态等各种集体认同的形成,神人交往意义下的神意史观:所有这些主题连同其他内容,都可以被适当地视为历史。有些历史实际上是纯粹叙事的;有些几乎是毫无时间内容的纯粹分析,本质上属于结构或文化的调查。历史同其他许多研究类别与领域相关,从史诗与起源神话到各种社会科学;历史也触及传记、戏剧、政治与道德争论、民族志、小说、审讯与司法调查。就我们所知,最早以 historia(探究)一词来指涉我们所谓的历史的人是希罗多德(Herodotus)。在荷马史诗中,histor是指以调查的事实为根据来下判断的人,由此可知,历史与探究之间的联结相当古老。
历史的多样性如何转变成单一的历史叙事“关于一种历史的历史”?答案很明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叙事来说是必要的。那就是建立一个终点,使故事的各个插曲在某种意义上都从属并促成这个终点,如此一来插曲就成为进程的一个环节。以历史书写这个直到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文类所描绘的历史为例,在时代及其史学文化的影响下,把主题的现状(或人们以为的主题现状)当成终点,不可避免是一种最普遍也最简单的做法。到了二十世纪初,这个现状被赋予各种特征,但仍有着相当程度的共识,它成了纯粹的或“科学的”或(心照不宣的)“专业的”历史,这些特性或许与“历史的观念”或“为历史而历史”有关。特别是专业的历史,一般认为这种历史显然联结着系统性的档案研究与史料考证,而档案研究与史料考证又被认定是一切严谨历史的构成条件。在这个一般性的共识下,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例如伯利(J. B. Bury)与屈维廉(G. M. Trevelyan)曾争论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以及如果历史学家追求的是“科学”,那么他追求“科学”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建立法则。(柯林伍德〔R. G. Collingwood〕在他的经典之作《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 1946〕中提到,法则是他憎恶的东西。)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共识仍足以作为史学史大叙事的选择基础,二十世纪史家可以以自身的观点和彼此认可的研究方式为基准,强调并评估过去的史家在史学的一般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角色必然失之片面,他们可能协助史学向前推进,也可能让史学返归原点。从这个意义来看,要写出“关于一种历史的历史”是可能的。
我不想被理解成是以贬抑的方式在谈论这项可能性背后的假定,仿佛我谈的是一种过去的文化插曲。无论如何,历史诉说的是真实,至少就理想层面而言,历史可以摆脱偏见。这种核心关怀非常久远,虽然逐渐动摇,但就某种意义来说仍是我们的信条,因为对我们而言,历史与想象虚构的区别还是相当重要。由此观之,希罗多德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为他将自己写的《历史》(Histories)与诗人的作品区别开来;而修昔底德(Thucydides)则提出相关的判准,并且语带轻蔑地认为希罗多德属于那群把娱乐大众看得比探求真理来得重要的作者,尽管他的判断并不公允。寻求历史理解跟只是情感或论证上具影响力的书写,其间的差异仍是历史专业的自我形象与意图的一部分。当然,史学史上对真理的热忱是光谱而非绝对,显然波里比阿(Polybius)就比李维(Livy)更重视真理。但也有人完全甚或故意落在对真理缺乏热忱的那一端,如蒙默思的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此处我们暂不讨论个案),与其说他是史家,不如说他是历史的戏仿者或模仿者。
以上说法或许全都真切,但接下来的观点也同样真实:以二十世纪专业共识为终点来建立一套史学史大叙事,是一种贫乏而狭隘的策略,它剔除或排除许多关于历史书写(事实上,这些都是过去曾经流行过的所谓的历史)方式的有趣且具潜在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历史书写的背后必定存在着非常多样的动机,这些动机问题不仅极为广泛且引人入胜。过去的人觉得“他们的”过去哪里有趣?为什么有趣?哪一种“过去”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形塑了他们呈现过去的方式?为什么他们注意的“过去”与呈现过去的“方式”随时光流逝而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如何进行?在同一个时代里,面对这些问题而产生的不同解答,如何反映与表达出文化的内部差异?为什么会出现新类型的历史书写?当然,这不只是或必定是在此之前就已存在的“科学”求知欲延伸的结果,有时候这也是影响“科学”求知欲的因素。
本书的目标在于为这些问题提供解答。这些问题并未完全受到忽视,史学家希望透过文类与方法来对他们的主题进行区分。但要顾及平衡与诚实。我试图着眼于人们选择哪种过去和为什么选择某种过去,以及人们如何调查和呈现过去的问题。这种做法看起来不具革命性,然而策略的选择意味着必须有所割舍,特别是以主题来归类史家时,我有时会无法顾及严格的编年规则,这是当史家舍弃年鉴这种主流形式时学到的一个教训。例如,在本书中,记述“亚历山大”历史的史家被放在希腊人遭遇波斯帝国的叙述中,即使他的作品完成于距亚历山大相当遥远的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而争议最大的,或许是我对于圣经以及圣经对史学的影响所做的论述,我没有将这个主题依照年代次序放在埃及、巴比伦史家与希罗多德之间,而是放到早期基督教世纪,也就是等到基督教对异邦人世界产生冲击后才进行讨论。
因此,“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承认“各种历史”的多样性以及这些历史体现的利害关系,同时拒斥以现在作为终点来建构单一大叙事的野心,因为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仅难以置信,也窄化了探索的可能性。然而,本书也带有一点排除的味道,它的内容并非包罗万象。本书并未尝试处理欧洲文化传统(在此,埃及与巴比伦被视为对欧洲文化传统有过贡献)以外的史学史,特别是阿拉伯史学史与中国史学史。这种排除是对空间与时间不足以及作者在知识上的局限的妥协。另一项排除或许需要更好的理由,因为至少就某方面来说这项排除是独断的,而界线的画定也犹疑不定。“各种历史”这个词本身包含甚广,而我把传记与回忆录排除在外。面对一本内容可能过于芜杂的作品,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但我必须承认要适用这项标准并不容易:回忆录显然类似于亲眼目击的历史,而“生平传记”则是混杂了各种文体的文类。
有关个别历史的处理问题必须先略做说明,个别历史当然在密度与复杂性上差异极大,而且并不是每一件历史作品都能为现代读者所理解。我们可以合理假定绝大多数读者从未读过本书讨论的许多或绝大多数的历史作品;事实上,本书的存在,有部分理由正是为此。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试着将阅读这些历史的经验与趣味传达给读者。对许多史家来说,历史是一项有闲方能从事的技艺,往往需要皓首穷经。历史不完全是叙事,但长久以来叙事一直是历史的核心。因此,光是传达史家的意图和观点是不够的:除了叙事的结构外,还必须传达叙事的条理和性质。从这一点来看,历史──通常综合了调查、研究、论证与分析──类似于小说。因此,我试图恰如其分地在本书表现出一种五花八门、多层次与多调性的浓厚历史叙事的可能形貌。在尝试表现各种历史的特殊性质时,我不只诉诸大量的引文,并且试着设身处地地了解历史作品产生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传达其文学性质,而这个文学性质构成我们阅读历史作品的主要经验。不过这些评估也可以从内部加以观察,或许有助于全面理解更一般性的脉络:史家在特定时期抱持的目标、形塑史家书写方式的风俗习惯,以及这些目标与习惯又是如何变迁。我提到了史家与史料的关系,没有史料,史家作品不可能存在,然而史料也对史家作品构成一定限制;我也简短考察了特定作家的可信度。之所以注意到这些,有部分源自我对史家的理解以及阅读史家作品的经验;从定义来说,历史绝对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然而,我并未有系统地着眼于特定错误,无论如何,我缺乏必要的知识来处理这些问题。那是研究各个断代的现代史家的工作,不需我多事。不过这种错误清单总是沉闷得让人无法忍受,而且难以阅读。
史学史本身不仅是一种(广泛的)文类,显示连续性、周而复始,以及不断变动的关注焦点,它也是西方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有时具有高度的影响力,甚至是文化的核心;它显然如同容器一般,可以容纳文化关切的一切事物,同时也深受文化波动的影响。欧洲社会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强调调重点,它们认为各种版本的过去与各种历史发展的观念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并且任意从历史中撷取传奇、英雄、悲剧与悲惨的主题、诗学论题、戏剧与绘画(在十八世纪,“历史”绘画被视为最上等的画种),以及最典型的激励与恫吓人心的修辞。历史观念与过去各种观念交会并且部分构成了宗教、道德和政治观。历史将权威具体化,并且提供挑战权威所需的手段。或许更重要的是,历史为种族、国家、宗教、政治、文化与社会集体提供了效忠、自我认同与“记忆”的焦点,以此协助建构这些集体。各种版本的过去被提供,有时是间接的,但通常带着可见的焦虑,以作为当代困境或病症的诊断意见。
我们习惯从哲学史,科学与宗教史,艺术、文学与社会秩序观念史,以及政治权威史的角度去思考欧洲思想史。但是,过去观念的历史,亦即过去的观念表现在历史书写以及现在与过去的关系中,也是欧洲思想史的一部分;本书的目标即在促进这方面的理解。其主要内容为:欧洲文明独特性的概念,而主要的对照者是亚洲诸帝国;共和国美德的观念,具体展现于罗马初期,因征服、奢靡而败坏;身为世界霸主的永恒罗马神话,被改换成基督教帝国的观念。圣经促成了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