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志磐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60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693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佛门典要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0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佛祖统纪》是南宋著名佛教史家、天台宗僧人志磐所撰的一部纪传体佛教通史。《佛祖统纪》把纪传体、编年体成功地融于一炉,还采用了宋代袁枢新创的纪事本末体这一修史法撰写《历代会要志》,将佛教的制度及历代兴废故实逐项详述,以补救纪传、编年二体的不足。志磐借着叙述佛教的历史巧妙地将佛教尤其是天台宗的教理寓于其中,为这部佛教史籍注入活的灵魂,形成至为全面系统的佛教史观。无论其组织规模的创制、修史体例的运用,还是佛教史观的自觉表达,《佛祖统纪》都堪称中国佛教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佛教史巨著。

作者简介

志磐,號大石,南宋天台宗山家派僧人,籍貫、生卒年均不詳。據其自述,兒時從學於儒者袁機先生,在文、史學以及文章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出家之後,精通天台教觀。嘗住四明(浙江余姚)福泉寺,弘宣教綱。志磐平日又留心僧傳,愛好鑽研,早有修僧史之志。除了《佛祖統紀》這部巨著之外,志磐還著有《宗門尊祖議》一篇(收於《佛祖統紀·名文光教志》),《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收於《卍續藏》第129冊)。以其著述的成就和影響而言,無論在中國佛教史上,還是在天台宗史上,志磐都遠稱不上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可是在中國佛教史學史上,志磐則以《佛祖統紀》奠定了其里程碑式的不朽地位,堪稱中國佛教史學的大成就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注:原书为竖排繁体)

佛祖統紀敘

志磐法師《佛祖統紀》一書,歷序從上諸祖授受淵源、支分派別,亦如一花五葉,傳衣受記,歷歷分明。自是天臺一家眷屬,又廣之以華藏世界、天宮、地獄諸圖,蓮社諸賢、往生僧尼,其於《法運通塞》尤惓惓三致意焉,用心良亦勤矣!其意直欲薪盡火傳,燈燈相續耳。近日宗門盛行,講、律或廢,不知如車雙輪,如鳥雙翼。后之紹統者,若眞如天台深入法華三昧,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棒喝狂禪皆當反走矣!是伊仲刻《統紀》意也。

——德山 楊鶴

目录

第 一 卷 釋迦牟尼佛本紀一之一

明本迹 敘聖源 名釋迦

第 二 卷 釋迦牟尼佛本紀一之二

下兜率 託母胎 住胎宮 示降生 出父家 成佛道

第 三 卷 釋迦牟尼佛本紀一之三

轉法輪(五時)

華嚴 鹿苑 方等 般若 法華涅槃

第 四 卷 釋迦牟尼佛本紀一之四

入涅槃 分舍利 集三藏

第 五 卷 西土二十四祖紀二

大迦葉尊者 阿難陀尊者 商那和脩尊者 末田地尊者 毱多尊者 提迦多尊者 彌遮迦尊者 難提尊者 密多尊者 脇比丘尊者 夜奢尊者 馬鳴尊者 摩羅尊者 龍樹尊者(已上十三祖繫東土所承正祖) 提婆尊者 羅睺尊者 僧佉尊者 邪舍尊者 鳩摩羅尊者 闍夜多尊者 槃?尊者 摩拏羅尊者 鶴勒那尊者 師子尊者

第 六 卷 東土九祖紀三之一

龍樹尊者 北齊禪師 南岳禪師 智者禪師

第 七 卷 東土九祖紀三之二

章安禪師 法華禪師 天宮禪師 左溪禪師 荊溪禪師

第 八 卷 興道下八祖紀四

興道法師 至行法師 正定法師 妙說法師 高論法師 淨光法師 寶雲法師 法智法師

第 九 卷 諸祖旁出世家五之一

南岳世家(僧照禪師下二十一人)  天台世家(眞觀禪師下六十五人)

第 十 卷 諸祖旁出世家五之二

章安世家(弘景禪師下六人)    天宮世家(眞覺禪師一人)

左溪世家(神邕禪師下二十八人)  荊溪世家(普門禪師下一十四人)

興道世家(守素法師下二人)    至行世家(良湑法師下五人)

正定世家(敬休法師下四人)    妙說世家(常操法師下五人)

高論世家(志因法師下十九人)   淨光世家(宗昱法師下二十人)

寶雲世家(遵式法師下八人)

第 十一 卷 諸祖列傳六之一

慈雲(下二十九人) 興國(下二人) 錢唐(下二人)

第 十二 卷 諸師列傳六之二

法智第二世 廣智(下二十五人)

第 十三 卷 諸師列傳六之三

法智第三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學、浮石、廣慈六家(四十人)

第 十四 卷 諸師列傳六之四

法智第四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三十七人)

第 十五 卷 諸師列傳六之五

法智第五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五十二人)

第 十六 卷 諸師列傳六之六

法智第六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三十五人)

第 十七 卷 諸師列傳六之七

法智第七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四十人)

第 十八 卷 諸師列傳六之八

法智第八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六十一人)

第 十九 卷 諸師列傳六之九

法智第九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

第 二十 卷 諸師列傳六之十

法智第十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

第二十一卷 諸師列傳六之十一

法智第十一世 廣智、神照、南屏三家

第二十二卷 諸師雜傳七

淨覺 神智 草菴

第二十三卷 未詳承嗣傳八

東陽大士(下四十一人)

第二十四卷 歷代傳教表九

第二十五卷 佛祖世繫表十

第二十六卷 山家教典志十一

第二十七卷 淨土立教志十二之一

淨土七祖 廬山十八賢 蓮社百二十三人 不入社諸賢

第二十八卷 淨土立教志十二之二

往生高僧

第二十九卷 淨土立教志十二之三

往生高尼 往生雜衆 往生公卿 往生士庶 往生女倫 往生惡輩 往生禽魚 往生續遺

第 三十 卷 諸宗立教志十三

達磨 賢首 慈恩 灌頂 南山

第三十一卷 三世出興志十四

過去莊嚴劫千佛 見在賢劫千佛 小三灾 未來星宿劫千佛 大三灾

第三十二卷 世界名體志十五之一

華藏世界圖 萬億須弥圖 九山八海圖 大千三界圖 忉利天宮圖 諸天通論

第三十三卷 世界名體志十五之二

東華地理圖 西域諸國圖 西土五印度 八熱地獄圖 十六遊增圖 八寒地獄圖

第三十四卷 法門光顯志十六

第三十五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一

周 秦

第三十六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二

西漢 東漢 三國

第三十七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三

晋 宋 齊

第三十八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四

梁 陳

第三十九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五

北魏 北齊 北周

第 四十 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六

隋(文帝 煬帝 恭帝) 唐(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第四十一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七

唐(中宗 睿宗 玄宗 肅宗)

第四十二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八

唐(代宗 德宗 順宗 憲宗)

第四十三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九

唐(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景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五代 梁 唐 晋 漢 周

第四十四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

宋(太祖 太宗)

第四十五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一

宋(眞宗)

第四十六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二

宋(仁宗 英宗 神宗)

第四十七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三

宋(哲宗 徽宗 欽宗)

第四十八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四

宋(高宗 孝宗 光宗)

第四十九卷 法運通塞志十七之十五

宋(寧宗 理宗)

第 五十 卷 名文光教志十八之一

《天台禪林寺碑》(梁肅)、《天台止觀統例》(梁肅)、《智者大師傳論》(梁肅)、《聖安寺無姓和尚碑》(柳宗元)、《無姓和尚碑陰記》(柳宗元)、《龍興寺淨土院記》(柳宗元)、《法智大師行業碑》(趙抃)、《止觀坐禪法要記》(陳瓘)、《三千有門頌》(陳瓘)、《與明智法師書》(陳瓘)、《南湖淨土院記》(陳瓘)、《仁王般若經?序》(晁說之)、《明智法師碑論》(晁說之)、《南湖智者大師像贊》(眞隱居士)、《永嘉西湖法明寺?》(葉適)、《重刊刪定止觀序》(吳克己)、《與喻貢元書》(吳克己) 、

第五十一卷 名文光教志十八之二

《始終心要》(唐 荊溪禪師)、《四十二章經?序》(孤山)、《與駱御史書》(孤山)、《南岳止觀序》(慈雲)、《書紳》(《論語》子張書諸紳)、《圓頓止觀十法界圖》(慈雲)、《宗門尊祖議》(沙門志磐)

第五十二卷 歷代會要志十九之一

君上奉法 屢朝拜佛 天書御製 聖君護法 試經度僧 特恩度僧 進納度僧 士夫出家 沙門封爵 僧職師號 不拜君父 不稱臣僧 崇禮高行 沙門著書

第五十三卷 歷代會要志十九之二

聖祖開先 歷朝讖瑞 先聖世家 大儒名世 興建儒學 天師世次 仙眞顯跡 道流知名 修舉道科 宿命前身 放生禁殺 祈禱灾異 國朝典故 諸國朝貢

第五十四卷 歷代會要志十九之三

北天佛牙 鄮山舍利 鳳翔佛骨 陳留佛指 瑞像應世 聖賢出化 立壇受戒 設像置經 建寺造塔 西天求法 東土譯經 經目僧數 天台傳教 禪苑傳燈 律宗垂範 神尼異行 名山勝迹 聖教感通 持誦功深 西遊樂國

第五十五卷 歷代會要志十九之四

三教出興 三教戹運 三教訞偽 三教談論 僧道角法 僧先道後 內律分財 僧制治罰 僧籍免丁 賜謚封塔 褒恤終亡 臨終瑞相 君臣慢法 韓歐排佛 化胡偽經 事魔邪黨 毁法惡報

精彩书摘

(注:原书为竖排繁体)

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第一之一

明本迹

序曰:如來聖人之利見於世也,則必有降本垂迹、開迹顯本之妙存焉。夫本者,法身之謂也;迹者,八相之謂也(義見《釋籤》)。由法身以垂八相,由八相以顯法身,本迹相融,俱不思議。自非《法華》開近顯遠、開迹顯本之談,則不足以深知此旨。今故通列八相,別敘五時,散引羣經,會歸一實,用明一代化事始卒之義,則若本若迹,無餘蘊矣。

《妙玄》釋本迹有六義:謂本者,理本,即是實相一究竟道(《大論》:佛言唯一究竟道,無衆多究竟道也);迹者,除諸法實相,其餘種種,皆名為迹。又理之與事,皆名為本(科云:理眞事俗);說理說事,皆名教 (《籤》云:眞俗是理,說此眞俗為教)。又理事之教,皆名為本;稟教修行,名之為迹,如人依處,則有行迹,尋迹可得處也。又行能證體,體為本;依體起用,用為迹。又實得體用,名為本;權施體用,名為迹。又今日所顯者為本,先來已說者為迹。此之六義,通論諸佛本迹也。

其別論者,唯在今佛,亦有六義:一、約理事明本迹者。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理即是本時實相,眞諦也;一切法即是本時森羅,俗諦也(此釋本迹之相。○《籤》云:無明為一切法作本。無明即法性,無明復以法性為本,當知諸法亦以法性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復以無明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無住處;無明即法性,無明無住處。無明、法性雖皆無住,而與一切諸法為本,故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既通,是故眞諦指理也,一切諸法,事也)。由實相眞本,垂於俗迹;尋於俗迹,即顯眞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文云:“觀一切法空如實相。”(次明本迹相顯理融○《籤》云:此理性之本迹,由此方有外用本迹)

二、明理教明本迹者。即是本時所照二諦俱不可說,皆名本也;昔佛方便說之,即是二諦之教,教名為迹(釋本迹相)。若無二諦之本,則無二種之教。若無教迹,豈顯諦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相顯理融)。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引文證)

三、教行為本迹者。最初稟昔佛之教,以為本;則有修因致果之行(釋本迹相○應有“以為迹”三字)。由教詮理,而得起行;由行會教,而得顯理。本迹雖殊,不思議一(相顯理融)。文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引文證)

四、約體用明本迹者。由昔最初修行契理,證於法身為本;初得法身本故,即體起應身之用(釋本迹相○應有“以為迹”三字)。由於應身,得顯法身。本迹雖殊,

不思議一(相顯理融)。文云:吾從成佛已來,甚大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作如此說。(引文證)

五、約實權明本迹者。實者,最初久遠得法、應二身,皆名為本;中閒數數唱生唱滅,種種權施法、應二身,故名為迹(釋本迹相)。若非初得法、應之本,則無中閒法、應之迹,由迹顯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相顯理融)。文云:“是我方便,諸佛亦然。”(引文證)

六、約今已論本迹者。前來諸教已說事理乃至權實者,皆是迹也(已即是迹,即指迹門,及諸迹教;今即是本,即指本門。本門已前,皆名為已;涌出已後,方名為今);今經所說久遠事理乃至權實者,皆名為本(釋本迹相)。非今所明久遠之本,無以垂於已說之迹;非已說之迹,豈顯今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本迹相顯理融)。文云: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眞實。(引文證)

最初之本,但本而非迹(最初實成,既未垂迹,故唯屬本)。最後已說,但迹而非本(已說迹門,未顯本時,故唯屬迹)。中閒亦迹亦本(中閒相望,互為本迹。又中閒垂迹,名為亦迹;顯本之時,名為亦本)。若無本時之本,不能垂得中閒、最後之迹;若無已說之迹(舉今日迹門),不能顯得今說之本(今日本門)。本迹雖殊,不思議一(已上並六重本迹文)。

若執迹為本者,斯不知迹,亦不識本。有言 文殊觀音調達,或稱為師,或稱弟子,惑者未了。若拂中閒,無非是迹,則迹本可解。若執迹疑本,則二義俱失(《玄》文)。 ……

前言/序言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十卷三,文三篇:晋郗超的《奉法要》谈三归五戒六斋等具体问题。颜延之的《庭诰》二章、谈道教重在炼形,佛教重在治心。王该的《日烛》意思是佛教主要在说明生死根源以及善恶报应的道理等等,恐一般人不明白,写这篇文章来“助天扬光”,所以叫《日烛》。

评分

  第四卷,论著一篇,书启五篇:何承天除了对慧琳的《白黑论》激赏而外,还著了一篇《达性论》来诽谤佛教,颜延之写信驳斥他,此下五篇书启都是二人来往的争论。

评分

  书前复配以先人画像、手泽、艺苑,可谓珠联璧合,众美兼呈。

评分

  第六卷,论著书启共八篇:晋义熙年间有人比沙门为五蠹之一,道恒乃撰《释驳论》驳斥。宋末道士顾欢撰《夷夏论》,虽以孔老释同为圣人,但坚执夷夏界限排斥佛教,明僧绍的《正二教论》以及《谢缜之书与两封顾与道士书》都是和他争辩这个问题的,张融的《门律》以反周颙的《难张长史门律》并问答三首所辩论的都是当时儒道释三家的本末问题。

评分

  第八卷,论著三篇:玄光的《辩惑论并序》条举五逆六极痛斥道教。齐世有道士假张融的名义作《三破论》(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诋毁佛教,于是梁刘勰作《灭惑论》,僧顺作《析三破论》,痛加驳斥。

评分

  第五卷,论著七篇,书启四篇,共十一篇:自罗含《更生论》起至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止,前后六篇,辩论焦点均在神灭与神不灭问题上。慧远《沙门袒服论》以下三篇,辩论礼制问题。慧远《明报应论》与《三报论》,乃阐明佛教根本教义之一因果报应的,这个问题,在晋、宋间也是争论焦点之一。

评分

石,南宋天台宗山家派僧人,籍貫、生卒年均不詳。據其自述,兒時從學於儒者袁機先生,在文、史學以及文章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出家之後,精通天台教觀。嘗住四明(浙江余姚)福泉寺,弘宣教綱。志磐平日又留心僧傳,愛好鑽研,早有修僧史之志。除了《佛祖統紀》這部巨著之外,志磐還著有《宗門尊祖議》一篇(收於《佛祖統紀·名文光教志》),《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收於《卍續藏》第129冊)。以其著述的成就和影響而言,無論在中國佛教史上,還是在天台宗史上,志磐都遠稱不上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可是在中國佛教史學史上,志磐則以《佛祖統紀》奠定了其里程碑式的不朽地位,堪稱中國佛教史學的大成就者。

评分

弘明集(《弘明集》),佛教文集。南朝梁僧祐撰于天监年间。14 卷。该书序云:“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所收佛教文论,自东汉末年至南朝梁时。牟子《理惑论》便赖此书得以保存。集子中还有数篇排佛的论著,如范缜《神灭论》等。其中另有作者自撰《弘明论》,意在驳斥非佛疑佛之说。本书价值在其文献性,载文总计183篇,涉及人物122人。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由南朝梁武帝时律学名师僧祐编撰。今本《弘明集》共14卷,约14万字,收录了自东汉至南朝齐、梁时代五百年间教内外人士护法御侮、弘道明教及其与之相关的论文、书信、诏令、奏表、檄魔等各类文论共185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此一时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传播状况以及佛教与儒家、道教等本土思潮的相互关系。该书涉及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冲突融合的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史、宗教史、思想史研究爱好者和对佛教中国化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此书均有极大参考价值。

评分

《佛祖統記》,乃以天台為中心,記述佛祖傳授之迹者。撰者費十年歲月而成,故極其浩瀚。所準據之材料為曇遷之《宗源錄》及宗鑑之《釋門正統》。但加以編纂,訂正甚多。依其敘說,體例一本史書,分本紀、世家、列傳、載記、諸志。先從佛傳敘起,次及天台列祖傳記著作目錄等,皆極詳盡。而全篇內容或特敘淨土教史,或略說諸宗概史,又或汎論一般佛教,蘊蓄之富,頗復可觀,尤以其中《法運通塞志》十五卷,為甚重要。自佛陀降生之歲(從舊傳為周昭王二十六年)至宋代寧宗端平三年,皆以編年體裁詳記史實。至於《歷代會要志》四卷,類集古今,實攻學極佳之資料。凡研究我國佛教史者所必讀也。……總之,研究我國佛教史最要參考書為《佛祖統記》。但其記事至南宋理宗為止,若以《通載》、《稽古略》等後出之籍補之,可以得始終之大概矣。(《佛教研究法》,94-95頁)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佛祖统纪校注(全三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