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燁編著的的《洋風姑蘇版研究》這一研究是一個頗有創見,具有填補知識空白的個案研究。全文看似鈎沉一種在中國久已失傳的製作精良、融閤中西趣味的大型版畫作品,而研究的視野已經放大到對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江南蘇州城市文化;藝術品生産與交易;中西、中日問經濟文化往來等方方麵麵,儼然將美術作品研究與曆史文化研究結閤在一起,相互融閤中構成鴻篇巨帙。圍繞洋風姑蘇版的諸多問題的詳細求證,張燁在研究方法上靈活藉鑒社會學領域最新的方法論。如:用中日貿易的視角,輔助這些版畫作品的功能性來探索洋風姑蘇版的由來;藉用圖像學、圖像誌的方法探索洋風姑蘇版的錶現內容;使用技法復原的方法分析作品的構成和錶現手法;藉用天主教在華史料和相關教案史料探索洋風姑蘇版的創作時間和作者;藉用日本幕府文化選擇來探討洋風姑蘇版的消亡原因,這些新的視點和方法的使用,使得有關洋風姑蘇版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漸漸構成一個相對清晰的思路,是對日本與歐美學界研究的批判與升華,其中相互間的關聯為其論點提供瞭較完整的支持。
目錄
圖版目錄
中文提要
ABSTRACT
緒論
一 中日學者對“洋風姑蘇版”版畫的研究綜述
二 “姑蘇版”與“洋風姑蘇版”
上編 形式與內容
第一章 “姑蘇版”中的“洋風”畫
第一節 從《西洋劇場圖》說起
第二節 以《金閶三百六十行》為例
第二章 洋風姑蘇版作品的題材
第一節 名勝紀遊題材
第二節 園林山水題材
第三節 戲麯文學題材
第四節 傳統風俗題材
第五節 室內場景人物題材
第三章 洋風姑蘇版巾的小型作品
第四章 洋風姑蘇版的風格特徵
第一節 洋風姑蘇版的西洋特徵
一 透視、光影與排綫在作品中的呈現
二 根據西洋畫法特徵而作的分類
第二節 洋風姑蘇版的中國傳統特徵
一 物象比較
二 多視點敘事性的畫麵錶達方法
第五章 洋風姑蘇版的創新意義與美學價值
第一節 洋風姑蘇版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創新意義
第二節 洋風姑蘇版的市民美學價值
下編 相關問題
第六章 洋風姑蘇版的作者、創作時間與技藝分析
第一節 “凱普菲爾(KAMPFER)版畫”的相關問題
第二節 洋風姑蘇版的作者
第三節 洋風姑蘇版的創作時間
第四節 洋風姑蘇版技藝分析
一 技藝特色
二 起稿人和刻工的閤作
第七章 “洋風”的由來——明清西方繪畫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節 江南地區天主教藝術的流傳
第二節 木版的“改作”
第三節 “洋風”在民間
第四節 “洋風”在宮廷
第五節 年希堯與《視學》
第八章 蘇州的刻版印書業與市民文化
第一節 明清蘇州的刻版印書業
第二節 蘇州的藝術品生産與銷售
一 蘇州的手工藝品
二 山塘與桃花塢
第三節 蘇州市民文化的興起
一 奢華的風氣
二 戲園生活
三 蘇州尚奇的“西洋風”
第九章 洋風姑蘇版的市場範圍
第一節 中國本土的市場需求
第二節 17、18世紀歐洲“中國風”與中國版畫在歐洲
第三節 從《華夷變態》到《清朝探事》的日本
一 華夷變態的插麯
二 德川吉宗與中國地方誌
第四節 德川吉宗時代的“蘭學”
第五節 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對蘇州的憧憬
第六節 洋風姑蘇版與日本“屏風”的關係
第七節 日本幕府定製洋風姑蘇版的可能性
一 中日貿易中的繪畫交流
二 幕府預訂洋風姑蘇版的可能性
三 吉宗好繪畫
四 外銷畫假設與畫麵細節
第八節 關於“洋風姑蘇版”收藏者的小疑問
第十章 洋風姑蘇版對口影響與消失原因
第一節 洋風姑蘇版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第二節 洋風姑蘇版的消失原因
第三節 洋風姑蘇版所摺射的18世紀中日對西方文化的態度
結論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洋風姑蘇版相關大事年錶
附錄三 洋風姑蘇版作品一覽
附錄四 清代江南行政圖(嘉慶二十五年1820)
附錄五 重點詞語索引
附錄六 西方人名對照
附錄七 徐揚《盛世滋生(姑蘇繁華)圖》捲的真僞辨
後記
前言/序言
洋風姑蘇版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