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際漢學》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辦,任繼愈先生主編的一本綜閤性學術集刊。其宗旨是嚮國內學術界介紹世界各地漢學研究的曆史、成果和新進展,以拓寬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視域。同時積極推動國內學術界對域外漢學的研究,努力倡導國內學術界與海外漢學傢的對話,使“漢學”和“國學”展開一種良性的互動,在一種跨文化的對比研究中,提升漢學研究的水平。
內容簡介
《國際漢學(第8輯)》包括“漢學一傢言”、“漢學傢專項”、“漢學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學研究”、“中國古代史研究”等,國彆漢學史的研究一直是本刊研究的重點,賀聖達先生的文章將整個東南亞納入研究視野,論文的材料和角度都使人耳目一新,沿著這思路本刊還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開拓新的研究方嚮,全麵研究中國文化外傳之軌跡。已故的法國漢學傢史太安的道教研究,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傢巴斯蒂的歐洲中國史研究迴顧,當代美國著名華裔漢學傢許倬雲、孫康宜的文章都為本期增色不少。
對域外漢學的研究不僅有著曆史的側麵,也有著思想的側麵,颱灣著名學者黃俊傑、黃一農,中國學者吳澤霖的文章代錶瞭本刊的另一種學術追求,即在曆史的敘述中錶達一種對中國文化重建的關切,在漢學的研究中尋求中國文化的普世性意義。
作者簡介
任繼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漢族,山東省平原縣人,中國哲學傢、宗教學傢、墨學研究專傢,曾任中國國傢圖書館館長。1916年齣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學習西方哲學。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基金宗教組召集人,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他認為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對中國社會各階層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認識到中國佛教和道教思想對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力圖將其納入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歲。
內頁插圖
目錄
漢學—傢言
漢學發展前景無限
漢學專門學科的國際漢學研究
漢學傢的文化血統
漢學傢專項
史華茲的學術理路
日本近代中國學的重要學者——內藤湖南
漢學史研究
世紀初俄國漢字三傑
東南亞漢學研究的曆史迴顧
中西文化交流史
試論亞馬勒政府加強葡萄牙在澳門統治的幾個步驟
隋朝中西交通的開展
裨治文筆下的美國形象——從《大美聯邦誌略》的前後兩個版本說起
濛古高原中國古代碑銘、瓦當遺存與漢學東漸
中國文化在世界
遺散在俄羅斯伊爾庫斯剋的中國古籍
托爾斯泰對中國古典文化思想的直接接觸和藉鑒
20世紀初期日本漢學傢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
文學研究
末代纔女的“亂離”詩
中日微型小說漫談
文本、語境與意識形態——海外元雜劇研究及其啓示
中國古代史研究
19、20世紀歐洲中國史研究的幾個主題
土地成瞭被追逐的財富
宗教史研究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帝天說”及其所引發的論爭
清代早期四川中國天主教教會的建立
……
圖書評價
附錄
後記
精彩書摘
三、其人其學之評析
作為日本的中國學研究者,內藤“日本人”的既定身份和“中國曆史文化”的研究對象,決定瞭他的思想學術必定處於中日雙邊文化的交界綫上,即處於中日兩國近代政治、思想、學術發展的交界綫上,呈現齣復雜性。
一方麵,中國文化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厚修養與研究,在內藤湖南的價值體係及感情世界中,占據著特定的位置。正如內藤耕次郎在迴憶父親的文章中,談到內藤為人處世在情感上的好惡:“厭惡的東西:愚鈍的蠢物,迎閤大眾的進步文化人,信仰聖人的迂愚的道學傢,細膩的日本畫、歧阜提燈、靜寂、古雅、茶、民間藝術,美國的機械文明,趕時髦、社交舞會,登山、體育,戀愛至上主義者。喜歡的東西:隻要是中國的東西,什麼都喜歡。”在羅列瞭種種厭惡的東西,——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東西幾乎涉及到瞭日本文化的精髓(如日本畫、茶道、俳句的精神追求)與美國的代錶性文化(如機械文明)之後,喜歡的東西卻如此簡單、明快:“隻要是中國的!”我們在內藤的自序和傳記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來為這段話作證。正是由於對中國文化這份獨特而深厚的理喜愛,緻使內藤能夠充分肯定中國曆史發展的主體性和獨特性,認為像中國這樣自發的、獨立發展起來的曆史、文化體係,纔是世界史發展的自然樣式,具有世界史上的“普遍性”意義。他的中國史研究和關於中國的評論,注重挖掘中國曆史發展的內在脈絡和規律,是在此基礎上的對於中國曆史文化的理解之論。從這一意義上說,內藤中國學是一種“把中國作為中國來理解”的中國學,是對於中國的“內在性的評判”。這使他有彆於當時日本中國學界所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傾嚮:即以認同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為前提,並將之視為一種普遍性的標準來指導一切學木活動,從而否定中國文化發展的主體性和特殊性。這方麵尤以白鳥庫吉、津田左右吉等東京學派的中國學傢為代錶,他們的中國學可以說是種心目中“沒有中國的中國學”或者說是對於中國的‘外在性的評判。
另一方麵,內藤湖南從事中國學研究的齣發點及終極目杯,始終在於對日本民族及日本文化之命運和前途的深切關懷這纔是牽動他情感至深處的畢生理念。他的記者經曆、他的民族主義情感,以及他經世緻用的治學理念,使得他比一般的中國學傢更為注重對於社會政治的關懷、對於民族使命感的重視;他的學術研究也常常以預言未來、警醒時人、指導現實為己任。這構成瞭內藤中國學最基本的思想特質。因此,這樣一個理解並喜愛中國文化的人,卻終於在日本國權擴張主義的時代思潮中,與侵略中國的政治企圖沆瀣一氣,從而在本質上背叛瞭中國文化。當他的民族主義情感發展到無視乃至傷害中國的民族主義時,就滑嚮瞭超越民族主義的擴張主義。
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在內藤湖南同時代的許多中國學傢、中國文化愛好者身上都有體現。稍稍注意比較一下近代日本中國學傢的中國觀,就會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對曆史的中國,或中國的曆史文化充滿景伸與深情的,而對現實的晚清民初的中國卻不免帶著衊視與張狂的心理,從而與那個時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政治脫不瞭乾係,甚至走上以自己的學術為侵略政治助言、為侵略行動做先頭兵的道路。同樣道理,在近代中日交往關係中,那在語言、風俗、經濟、地理等方麵堪稱是“中國通”的人物,也往往更易走上擴張侵略或為擴張侵略服務的道路。這是中國文化在近代的悲劇,也是近代日本中國文化熱愛者、研究者的悲劇。
……
前言/序言
後記
第八期又要發稿瞭,首先嚮作者和讀者們道歉的是,我們的第七、第八兩期都拖得太久瞭,本應都在2001年齣版,因各種原因拖至今天,作為編者十分不安。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學術界所開始的漢學研究今天已初具規模,國外漢學著作大批被引進中國學術界,它對當代中國人文學科規範的重建、視野的開拓都起到瞭不可忽視的作用,但至今在對這一學科的理解上仍不能統一。如果要發展這一學科,其基本規範的確定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期的“漢學一傢言”繼續推齣關於這學科性質的討論。任先生的文章高屋建瓴,李先生的文章宏大深遠。其中陳躍紅先生的長文不可不讀,此文很可能會引起爭論,但的確點齣瞭一些重要問題。今後我們還要再發一些稿件來討論這一問題,尤其是希望從事中國傳統文、史、哲各個具體學科的專傢發錶高見。“漢學傢專頁”的兩篇文章都很有特點,史華茲先生已經謝世,程鋼的文章錶達瞭我們對這位美國漢學傢的懷念。錢婉約的文章寫得細緻深入,提供瞭一種對漢學傢個案研究的範例。
國彆漢學史的研究一直是本刊研究的重點,賀聖達先生的文章將整個東南亞納入研究視野,論文的材料和角度都使人耳目一新,沿著這思路本刊還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開拓新的研究方嚮,全麵研究中國文化外傳之軌跡。
已故的法國漢學傢史太安的道教研究,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傢巴斯蒂的歐洲中國史研究迴顧,當代美國著名華裔漢學傢許倬雲、孫康宜的文章都為本期增色不少。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當代國外漢學傢直接為本刊投稿,以推動域外漢學與中國學術的互動,這也是我們辦刊的宗旨之一。
國際漢學(第8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