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5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吴修齐先生口述历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吴修齐先生口述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1893-1966),廣西桂林人,辛亥參加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初上前線。民國告成,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升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後返省見習,調模範營,參與護法戰爭。1922年將軍以討賊軍參謀長佐李宗仁、黃紹竑統一廣西,並歸附國民政府。北伐軍興,先後任國民革命軍副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第二路軍代總指揮、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等職,戰功彪炳。1928年春,廣西與中央長期抗爭,至1936年秋始告和解。七七事變,將軍奉召飛京,共赴國難,獻替良多。戰後任國防部部長、華中軍政長官、國民大會代表、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訪問,紀錄/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
评分¥32.20
评分口述历史系列,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评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
评分值得收藏的文史资料。
评分(4)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全二册> 精裝550元 平裝500元 990頁 1984年出版
评分思考当下之中国,通常是两种途径,一种是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参考老外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种是把头伸进故纸堆里,看看我们的老祖先是怎么说的。一个是更重视国际经验,另一个是注重中国国情,理论上来说,并不能分个孰优孰劣。 而无论是考虑是宪政的建设还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这些现代化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无不是舶来品,我们在高谈阔论时,难免要将东西方的过去放在一起比较一番,思考一番中国始终在王朝中循环中原因,探索一下西洋工业革命的源泉。究竟是为什么不是中国的舰队去敲开不列颠的大门,又是什么使得西方没有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国与欧洲为何会走向歧途,这是个问题。 毫无疑问,导致东方与西方殊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或几个原因。而此文只是想从地理环境这个角度出发,尝试着讨论下、推导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如果要讨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在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了气候环境对于人的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图通过一些生物学的理论来支持这个理论。现在看来,这个理论或许能解释一些问题,但却不免偏颇,所以本文不予以讨论。以下收起闲言碎语。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还较弱的时候,显现的尤为突出。而在此时,东方与西方在地理环境的一些不同或许就让双方奔往了各自的道路。对于东方来说,文明起源于黄河——我们称之为母亲河;而对于西方,希腊则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希腊临海,而且临近有诸多岛屿;而中国黄河流域则是深处内陆,离海岸线距离甚远。对于一个文明,想要生存延续,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诸如木材,石料,铜矿,食物……想要获得这些资源,无非是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搜集,另一种是通过交换。 在黄河边上的东方人,相对于拥有曲折海岸线的希腊人,拥有更加肥沃而又适宜耕作的土地,同时也拥有一条更易威胁到文明自身的大河,因为适宜耕作,遂农业成了理所应当的选择;因为大河泛滥,遂治理河流成为必须要做的工作。 农业的发达使得临近大河的文明更容易形成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因为如果有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就会带来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农民的生活方式容易倾向于顺从自然,他们爱慕自然,谴责人为,在原始的纯真中,也很容易满足。他们不喜欢变化,也无法想象事务会变化”。而这种稳定,也会体现在人口的流动上,爱慕稳定的农业天生不喜欢人口的流动,而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农业社会里,人的地位是很容易安排的,长辈的地位很自然的会高于晚辈,从而整个社会会变成一个以家族为根基的社会。 大河的泛滥让大型的水利工程成为必须。“在当时的落后条件下,治水必须依照严明的纪律,动用整个国家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协作,于是一个遍及全国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网络的人,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国内实权,如中国的大禹。全国人事上的生杀予夺、升迁进退,都与治水的业绩相关联,财物资源的调度使用,也一切服务于治水,大禹作为治水的总负责人,全面拥有了这些资源和权力。而这些资源和权力的拥有,又使大禹无形中控制了整个国家机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在爱琴海边的希腊人,面对曲折的海岸线,使得航海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而航海所用的帆船,尽管还很粗糙,但对于繁重的交通运输而言,海运远比驼驴、牛车等路上交通工具效率要高,成本要低,所以,海运的高效使贸易的繁荣成为可能。 希腊人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也是城里人,他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在城里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的,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由于这个原故,希腊人就围绕着城邦组织社会,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形成鲜明对照。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同属市民阶级,没有谁天生比谁重要。
评分近史所早期的口述訪問,因有的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禁忌與敏感評價,在1980年之前,僅提供同仁研究參考,暫不公開。1980年之後,經委員會決議,認為這些史料有公諸於世,提供學者參考的必要,因此,決定徵得受訪者或家屬同意,並通過審查後,逐年出版口述歷史叢書。1982年,第一本口述歷史叢書《淩鴻勳先生訪問紀錄》出版後,此後陸續刊行。迄今已出版有軍事、政治、黨務、外交、教育、學術、財經、交通、郵政、農業、工業、企業、醫學、考古、人類學、都市計畫、婦女史、家族史、華僑史、體育史、政治案件、九二一震災、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道德會等口述歷史叢書93種102冊。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吴修齐先生口述历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