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貓頭鷹
ISBN:9789862620809
商品编码:111732220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页试阅:

《中國文學植物學》

作者 :潘富俊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862620809

分類:文學 > 中國文學 > 其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第二版

語言版本:豎排中文繁體

裝幀:平裝

 

内容简介:

 

兩千年來人!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奇才!

作者累積近半世紀的研究、親筆點評近萬本中國典籍、走過兩岸三地超過萬里路,開創這門嶄新的學科,運用現代植物學的科學方法研究中國經典,不只讓兩千年來先民的智慧結晶有了嶄新的欣賞視角,還可以解決歷史懸案、反應時代氛圍。例如《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作者是不是同一人?唐朝盛世時的首都長安據說充滿異國風情?只要從典籍中出現的植物就可以獲得答案!

扮演植物偵探,破解古今草木之謎

古今植物名稱有很大的差異,時代離得愈遠,差異就愈大。以距今兩千年左右的《詩經》收錄的一三七種植物為例,名稱古今相同或類似的只有二十種,占比不到15%!植物代表的意涵的變化也耐人尋味,如「柳」,初象徵文人氣節,如「陶潛五柳」,後來因為音近「留」,折柳送別表示離情依依,但到了宋元以後,卻衍生出「殘花敗柳」、「花街柳巷」、「尋花問柳」負面用法。植物在不同朝代出現的比例還可以反映時代氛圍,比如唐代版圖擴大,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詩中就出現了來自遙遠印度、西亞,甚至非洲的植物(罌粟、胡麻、波斯棗等)。

作者翻遍浩瀚書海,遠從《詩經》、十三經、《全唐詩》,近逼清詩,以地毯式的搜尋方式,逐字逐筆過濾所有作品,書末皆以筆畫下密密麻麻的「正」字計數記錄。不只「眼到手到」,為了驗證古人所言真偽,作者還實地一一探訪作品提及的每種植物,並考證當地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概況,並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同時分辨虛實,釐清作品的寫實與想像。跟著作者的腳步,我們發現,只要稍微留心,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常可在生活周遭發現,讓我們一面親近古典詩詞,一面認識植物。

*全新修訂版收入作者於初版問世後,數度往返中國大陸勘查所得,更加完善此一獨門學科。更期待有識之士不吝指正,更加豐富並享用我們古典經籍的精華。

作者簡介

潘富俊

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古典文學賞析增開了一扇視窗。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歷任林業試驗所生物組組長、恆春研究中心(原恆春分所)主任。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開授景觀植物學、植物與文學、台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醫學院(高醫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閩江學院環境規畫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所學與植物密切相關,所愛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田野工作與古典文學都是他的愛。數年前,將台北植物園從研究用植物園成功轉化為教學園及台北市民優質遊憩點,讓民眾在林木花草之中,悠哉吟哦古典詩文。著有《草木》、《詩經植物圖鑑》、《楚辭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成語植物圖鑑》、《紅樓夢植物圖鑑》、《福爾摩沙植物記》等。

相關著作
《中國文學植物學》
《台北植物園步道》
《唐詩植物圖鑑(精裝)》
《唐詩植物圖鑑(嘉惠學子版)》
《成語植物圖鑑(精裝)》
《成語植物圖鑑(嘉惠學子版)》
《楚辭植物圖鑑》
《楚辭植物圖鑑(嘉惠學子版)》
《紅樓夢植物圖鑑(精裝)》
《詩經植物圖鑑(精裝)》
《詩經植物圖鑑(嘉惠學子版)》

       【專文推薦】
◎黃生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專業推薦】
◎王基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洪淑苓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蔡珠兒 作家
◎蘇鴻傑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走入植物的世界,印證文學的心靈。──王基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閱讀本書,就像闖進文學的桃花源,令人流連忘返。──洪淑苓/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在文學中觀花賞木,真是富有!而且,還不必交稅。──康來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文和植物的寶典,簡直是夢幻之書。──蔡珠兒/知名作家

◎遍覽中國古文群芳譜,始見百花真面目。本書帶領亞熱帶的台灣子民,熟悉地大物博的中國文學植物,也讓現代的中國人更了解古文中所詠頌的民俗植物。──蘇鴻傑/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目...........錄
章 緒論:歷代詩詞歌賦、章回小說,所述內容都離不開植物,或透過植物描寫來啟興、取喻,或直接吟頌。
第二章 歷代詩詞歌賦的植物概況:從《詩經》、兩漢樂府,到元曲以至清詩,植物的意涵與寓意組成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三章 詩經植物
第四章 楚辭植物
第五章 章回小說的植物
第六章 中國成語典故與植物
第七章 國畫中的植物
第八章 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名稱
第九章 易於混淆的植物名稱
第十章 植物特性與文學內容
第十一章 古代禮儀的植物
第十二章 植物與色彩
第十三章 文學與野菜
第十四章 詩詞中的蔬菜
第十五章 瓜果
第十六章 穀類
第十七章 藥用植物
第十八章 庭園觀賞植物
第十九章 歷代植物專書與辭典
第二十章 文學植物與植物引進史:甘蔗原產亞洲熱帶地區,《楚辭》已提及,顯示史前就引入中國;揚雄〈蜀都賦〉出現椰子;唐人皮日休的詩裡出現茉莉。

 

 

薦序

黃生

賞詩的人不一定是詩人,愛花的也不一定是植物學家。

西周有個南國,南國有個美女,美女自然有君子追求,他思念她已到了輾轉難眠的境地,看見順著水流搖曳的荇菜,就想見她的款擺腰肢…。

詩經裡儘是草木蟲魚之名:荇菜、蒹葮、蟋蟀、黃鳥。詩經說草木蟲魚用寫實的手法,寫它的體態美;另一方面,說人間事便寫它的意態美,人物只見君主、淑女、之子、靜女等「代名詞」。說到情切處,就只用一個「子」字、「女」字,引出幽思悄然,情不可遏的深愛。這是人文,是人類的文化,表現的是多麼自由的思想,在那個時代。

一本紅樓夢,儘是才子佳人情事,寶玉、黛玉、寶釵、湘雲,人名不再以代名詞呈現,個個有愛相隨。大觀園裡花木扶疏,算算七八十種,種種都有借喻相伴,誰是松?

誰是竹?誰是芍藥?誰是玫瑰?有沒有玫瑰?在那個時代,是多麼開放的意態情懷啊!

詩經也好,紅樓夢也好,書裡畫裡都是人間有愛,草木有情的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的組合,其實這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們在現象世界這一邊呆久了,就會想到實體世界裡去看看,仔細看看荇菜的實體,芍藥的實體。要真想兩個世界都倘佯一番,就得跨越一座現象─實體間的橋,橋在哪裡?

搭這座橋需要三個基礎,人文、科學和藝術。人文就是人類的文化,是詩書禮樂,化成天下;科學是有系統的知識,窮理致知,創造人類的福祉;藝術是涵養心靈,追求美麗與尊嚴的境界,追求理想和夢的世界。這三個基礎中,尤以藝術是關鍵,正如美國詩人桑柏格說的「除非先有夢,甚麼事都不會發生」(nothing happens unless first a dream)(Carl Sandburg (1897-1967)!(英文可略去)
我相信潘富俊博士是個熱愛古典文學的科學家,或許我們之中有不少和潘富俊博士一樣的人,只是他比我們多了一個夢,想把我們幾千年來文學(現象世界)裡的植物(實體世界)弄清楚,他的逐夢方式也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是以夢逐夢,而是滿山遍野地跑,浩瀚古籍裡找,終於圓了它的夢─搭成了跨越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的橋,寫成了一本「中國文學植物學」。他帶著我走過這橋進到大觀園裡看花和樹,告訴我「你相不相信植物會告狀,它們說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還告訴我「別小看那西門慶,他的院子裡也種了四十種植物」。

我相信!我相信他又圓了夢,他讓詩經、楚辭裡的植物重現的夢想成了理想,也實現了理想。我很想猜像他這樣的,一位熱愛古典文學和藝術的科學家還再會有甚麼夢?

「除非先有夢,甚麼事都不會發生」。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中國文學植物學/潘富俊/貓頭鷹出版/古典詩詞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