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体现了著作者在科学研究实践中长期关注的某一专业方向或研究主题,历时动态地展现了著作者在这一专题中不断深化的研究路径和学术心得,从中不难体味治学道路之铢积寸累、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未有穷期的孜孜以求,感知学问有道之修养理论、注重实证、坚持真理、服务社会的学者责任。
作者简介
张海鹏,1939年5月出生,湖北汉川人,1964年7月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中国近代史研究》(合著)、《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合著)、《张海鹏集》、《台湾简史》(主编)、《书生议政——中国近代史学者看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他文章两百余篇。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的讨论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转折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当代中国历史科学鸟瞰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理性提升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中日关系的现实与中日关系史研究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与一些流行的观点商榷
试论罗尔纲史学研究的新生命——《罗尔纲全集》出版前言
认识台湾历史的特点与对台工作的复杂性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蠡测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19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
大国兴衰给中国提供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宏观史学研究水平——张海鹏研究员访谈录
后记
精彩书摘
孙中山认识到,在那时的时代潮流之下,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又要避免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压制人民群众,办法在哪里?鉴于中国实业发展未久,大资本家还未出现,也还没有资本家垄断社会经济的现象,这就为孙中山设计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战略提供了合适的客观环境。孙中山认为,只要实行以土地国有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生主义政策,就能够避免出现大资本家,就能防止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就能防止资本家专制。民生主义的出发点,是防止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反对大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孙中山在革命之初制定的革命方略中就严正指出:“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即是为此。可见,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
民生主义主张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要限制大地主、大资本家对土地权的垄断。平均地权,通过地主自报地价、国家按价收税、按价收买以及涨价归公的办法来实现。这种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在广大农村、山区,地价不可能很快增长,国家不可能从地主手中按价尽收土地,地主仍将相当牢固地控制着土地所有权。这种土地制度是事实上有限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换一个角度,是不完全的土地国有制。尽管如此,平均地权仍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严重冲击,其最大实效,可能正是造成农民和土地的分离,造成游离于土地之外的农村无产者,为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工业企业准备产业后备军。
实现平均地权,照孙中山看来,就算完成了民生主义的一半。完成另一半,就要靠发达资本。他说:“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振兴实业的办法,无非是发展铁路等交通事业、发展矿业、发展机器工业。发展的办法,就靠节制资本。节制资本,并不是节制资本主义生产,而是节制私人资本的发展。如果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资本发达起来,也要生出大富、大贫等阶级的不平。仅仅节制资本,也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唯一办法。
……
前言/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