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共产党人的15堂幸福课》作者从基层组织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运用大量的实例和理论性阐发,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共产党人的15堂幸福课》就什么是幸福、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树立幸福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等选取了1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读来如春风拂面,亲切感人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一讲 理解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第二讲 用正确幸福观理性追求幸福
第三讲 信仰是幸福之魂
第四讲 让廉洁与幸福同行
第五讲 让感恩开启幸福之门
第六讲 用道德筑就幸福天堂
第七讲 幸福是心福
第八讲 用智慧引领幸福
第九讲 守好家庭幸福的港湾
第十讲 让友谊与幸福共舞
第十一讲 辩证把握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第十二讲 淡泊名利留住幸福
第十三讲 提升境界涵养幸福
第十四讲 在干事创业中追求幸福
第十五讲 为人民谋幸福最荣光
后 记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演绎。作为共产党人,要正确理解幸福,理性追求幸福,勇于学习,勤奋工作,扩大幸福分子,控制自己的欲望,缩小分母。
幸福是拥有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精神富有才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必须努力刻苦读书。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的思想经常活跃,而不墨守成规、思维僵化。读书可以增进涵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历经数千年而生机勃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时代变化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
幸福是拥有心系百姓的责任情怀。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生命之所系。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共产党员应时刻铭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身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权力的使用对象和根本准则。不骄纵,不奢侈。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根理念时刻铭记在心里面、落实在行动上、转化在实效上。把为民做事当做权力运行的天职,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幸福是拥有知足常乐的淡然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珍惜自己已有的良好心态,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事到知足心常惬”,“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当然,要求进步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必须建立在踏实工作务求实效的基础上,做好工作才是升迁进步的根基,而不是不务实际、不干实事、热衷跑要、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天若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永无止境的贪欲,最终会彻底把人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中国人向来就有着对幸福执著的追求。君不见,每到春节之际,“福”就贴到门上。其实,精神愉悦并由此得到健康的身体,这句话最恰当地概括了中国人看待幸福的方式。
“安贫乐道”是幸福。淡泊物质生活,艳羡过上安心的君子般的幸福生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就是“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就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中国古人看来,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的富裕,不在于自己在外部环境中的得与失,而在于内心的一种独特的充实感,在于自己心理上所具有的平静和充实。所以,有“贫而乐,富而好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说法。“安贫乐道”,“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凡此种种。儒家以此为典范,主张追求和实现道义,甚至于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作自己最高的幸福而不管外在的物质生活享受。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孔子“安贫乐道之谓幸福”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幸福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知足常乐”是幸福。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提出了安天顺天的幸福之道。老子认为,人类不幸的源泉在于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人类生活的罪孽之深在于任情纵欲,人类生活中最大的祸患在于不知满足,人类生活中最大的灾殃在于贪得无厌,因此,他主张人类生活幸福的至道在于因应自然,人类一旦知道了向自己内心深处省视,内心得到了满足,就会永远过上幸福生活。“知足常乐”代替了“安贫乐道”,成为道家对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
“即心即佛”是幸福。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依托魏晋玄学,凭借“谈有说无”之东风,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于隋唐之世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显学,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禅宗。佛教的根本教义认定人类生存、人类生活本身就是痛苦,人生在世,难以逃脱生老病死和忧悲苦恼,因而,人生的一切,智、愚、贫、富、苦、乐全都是虚空。作为佛教中国化的禅宗强调“即心即佛”,一改以前佛教专注于枯寂“坐禅”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实际,主张佛教的幸福之路不能与日常生活相脱离,人们应该在实际的生活中自觉体悟人生一切的不真实性,通过对自己内心物欲的破除,引导人们在内心深处发现“自性佛”,从而实现所谓的涅槃之境。
谋“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幸福。墨家主张:每个人的生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对外在环境的忽视,仅仅满足自身心境的安稳,追求一己之幸福,是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必须以民众的国家的幸福为依托。所谓,世界不太平,我怎么得太平?世界不幸福?我怎能得幸福?因而墨子提出了非攻、节葬、节用、非乐,“兼爱”、尚贤、尚同的幸福主张。
从字面上来说,幸福的幸,古字为“夭”下“屰”。夭,即人死,屰夭。《说文解子》:“幸,吉而免凶也。”故“死,谓之不幸”。即:活着,是以为幸。幸福的“福”,在甲骨文中一边是示字,表示神坛;一边是酉字,表示美酒。以美酒敬神,是向神祈福,神饮了美酒,也就会向人降福。在中国古代,最早对什么是幸福做出较系统论述的是春秋中叶以前的《尚书·洪范》,其中提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好美德、寿终正寝这五方面内容构成了幸福的要件。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幸福观的发展。归纳起来,先贤古人所追寻的幸福包含以下五个关键词,即乐耕、乐事、乐心、乐生、乐枕。
乐耕,就是风调雨顺、劳有所获。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在连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贤,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男耕女织,形成了精耕细作、富国足民的农耕思想。《左传》就指出:“民生在勤,勤而不匮。”正是这种“乐耕”思想,先人们在解决个人、家庭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奠定了物质基础。
乐事,就是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礼记·王制》指出:“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人生在世,要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有价值。特别是你追求的事业得到回报,实现了理想,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
乐心,就是心情快乐、精神愉悦。这是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心态,与财富无直接关系。“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些能让人欢乐、喜悦。即使没有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过的是安贫乐道、粗茶淡饭的生活,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如古人认为:“人生义者,虽贫,能自乐也。”
乐生,就是生活无忧、环境优良。这主要是从人生存的外部环境考量。人们大都向往住有所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存环境,而非居无定所、穷山恶水、空气污浊。
乐枕,就是睡安稳觉、平平安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如果睡眠质量不好,则会极大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所以我们都希望能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
简而言之,在先贤古人的认知世界里,能生存、没灾难、干好事、心态好、睡好觉就是幸福。正是这样一种远古文化和对幸福的追求理念,我国在很久远以前就流传下来“平安是福”、“健康是福”、“五福临门”等充满吉祥寓意的语句,这为后人探寻古代传统幸福观提供了力证。
现代中国人赋予了幸福观丰富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幸福观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制度紧密相连,个人的幸福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幸福观发生了两个方面的重要转变:一是注重物质生活的幸福;二是注重个人感受的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人对幸福观的追求和认知,是对传统古老幸福观的一种延续和放大,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公平正义、价值实现、生活富裕、安康快乐。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体验。共产党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毫无疑问,共产党人的幸福是与人民的幸福相一致的。马克思把自己的幸福与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他说“我们的幸福属于千万人”;毛泽东终生倡导“为人民服务”,周恩来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习近平在新一届常委记者见面会上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年涌现出来的共产党人优秀代表中,杨善洲说“能为人民做点事就是我的幸福”,师延林认为“为老百姓做事,被他们信赖,是更大的幸福”,从他们的言行可见,共产党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这样的幸福才是最有意义的幸福。
杨善洲、师延林的幸福感启示我们,一个共产党人的幸福感,不是一般普通人对日常生活欲望得到满足的感受和体验,而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感念,以及对事业不懈追求的心态,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如果以个人的享受为“幸福”,就会追权逐利、以权谋私,甚至腐化堕落;如果以党的事业为幸福、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幸福,就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幸福的基础在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共产党人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好工作。同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并不等同于为人民服务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乐于为人民服务。一个人乐于做某件事情,他的内心是和谐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带来他内心的幸福。首先是“我能”,进而是“我乐意”,最终是“我幸福”。
幸福的动力在于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工作是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这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政绩观,又是一种先进的幸福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思考工作为了什么的问题。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单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是更高层次的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工作。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才能真正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只有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幸福才会持久,这样的幸福才是高品位的。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先有人民的幸福,才有我们共同的幸福。
幸福的源泉在于具有高洁的品质。一个具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在利益面前淡然应之,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去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具有高洁品质的人,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有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意志,要有坚定不移、高尚纯洁的信念。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念,他的思想是飘忽的,心灵是无所寄托的。只有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产生永久的幸福感,产生高品质的幸福感。
幸福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演绎,不同的解释权,不同的方程式,不同的归宿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作为共产党员,即你的所作所为,所梦所求,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兴旺相一致。共产党人要理性追求幸福,才能真正享受幸福。
……
人生短暂,幸福价高。
幸福观作为一种心理体验的幸福,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是人类终极的追求目标,是个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对幸福的理解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文明修养和道德情操。
幸福不等于金钱,有钱的并不都幸福;幸福不等于爱情,爱情也会反目;幸福不等于体魄,良好体魄的人也有很多烦恼;幸福不等于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人也会孤独。
共产党人必须正确认知幸福,注重思想改造,强化主体意识,丰富精神家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
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幸福的方向。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建设者。二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增强公仆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党分忧、为国建功、为民造福。
践行服务宗旨,找准幸福的内容。“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句子应该是共产党员刻骨铭心的话语。我们坚守的这一方土地,是人们“生存的沃土、心灵的家园”,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幸福。一方面,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共产党员最神圣的职责就是始终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大幸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履行岗位职责,明确幸福的目标。共产党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既是追求远大目标、践行党的宗旨的基本途径,又是创造自身幸福的源头活水。监督检查是人民幸福的“镜子”。“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自己站直了,才能公心、公平、公正地去实施监督检查的权力。要明白,当今社会制度不断健全、规范以及民众对共产党人的要求不断上升的前提下,多一份监督就是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监督就是多一份踏实,多一份监督就是多一份和谐。只有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才会保持一颗恒心,激情干事、团结干事、踏实干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涌流、创造力竞相迸发,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保持廉洁操守,守住幸福的源头。清正廉洁是我们党永葆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家庭安心、让自己幸福。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拥有心系百姓、心系国家的崇高情怀;怀有“金竹千年不变节,云松万年不弯腰”的高尚情操;懂得“当官而行,不求利己”的为官原则。既能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亦能公正严明管理、监督职责范围之内的人和事物,也可坦坦荡荡地接受上级、同志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和批评建议。
共产党人的15堂幸福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共产党人的15堂幸福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价格相当的给力,很满意
评分 评分守好家庭幸福的港湾
评分 评分帮公司购买。。。。。。。
评分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评分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共产党人的15堂幸福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