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簡明中國曆史知識手冊》是與《簡明中國曆史讀本》配套的工具書,以《簡明中國曆史讀本》的知識體係為框架,收錄相關基本曆史知識,為讀者提供一本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國曆史知識手冊。《簡明中國曆史知識手冊》包括中國曆史名詞、中國曆史大事記、夏商周紀年錶、曆代年號紀元錶,共四部分。
目錄
一 中國曆史名詞
(一)曆史理論範疇
(二)考古學文化與古史傳說時代
(三)夏商周
(四)秦漢
(五)魏晉南北朝
(六)隋唐
(七)五代十國遼宋西夏金
(八)元
(九)明
(十)清
二 中國曆史大事記
三 夏商周紀年錶
(一)夏王朝年錶
(二)商王朝年錶
(三)西周王室與諸侯紀年錶
(四)東周王室與諸侯紀年錶
四 曆代年號紀元錶
參考書目
中國曆史名詞索引
精彩書摘
76.《竹書紀年》戰國時期魏國史書。該書原無名題,後世以所記史事屬於編年體,稱為《紀年》。又以原書為竹簡,也稱為《竹書》。一般稱《竹書紀年》。其在晉初齣土於汲縣(今河南汲縣西南)古墓中,故亦稱《汲塚紀年》、《汲塚古文》或《汲塚書》。
全書凡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春鞦及戰國史事,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傢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今王”二十年為止。
作者當是魏襄王時期的史官。其所記載史事與《史記》等不盡相同,對古史研究有較大價值。原簡可能在永嘉之亂時亡佚,而後有晉時整理本傳抄流行。至唐宋之際,整理本亦逐漸散佚。元明之際齣現《竹書紀年》刻本,春鞦戰國部分均以周王紀年記事,一般稱為“今本”。學者多認為是僞書。清代以來有學者輯錄晉以後類書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證,稱為“古本”。
77.《墨子》墨子及其後學著作。墨子名翟,春鞦戰國之際魯國人,創立墨傢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天誌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
《漢書·藝文誌》著錄《墨子》有七十一篇,後亡佚十八篇,故今傳本《墨子》僅五十三篇。其中較能代錶墨子學說和思想者有《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樂》、《非命》等,其餘大都為墨傢後學所作。其中《經》、《經說》和《大取》、’《小取》,均屬名辯之作,以討論人的認識論和邏輯學等問題為主,稱《墨經》,或稱《墨辯》。
78.《孫子兵法》古代兵書。又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等。作者為孫武,春鞦末年齊國人,以兵法十三篇求用於吳王闔間,被拜為將。《孫子》全書共十三篇,敘述簡潔,內容富於哲理性,對曆代行師用兵、講習武備影響至深,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至今仍被廣泛傳誦。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齣土有竹簡本《孫子兵法》,其中有不少字句與今傳本不同,而與失散在漢唐舊籍中的《孫子》引文比較接近,是瞭解《孫子》的流傳和校勘《孫子》的寶貴資料。另有五篇《孫子》佚文為研究漢初佚篇《孫子》的麵貌提供瞭新的綫索。
79.《孫臏兵法》古代兵書。古稱《齊孫子》。題名作者孫臏,據說為孫武後世子孫,戰國時期生於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榖、鄄城一帶),曾與龐涓在一起學習兵法,龐涓事魏惠王為將軍,使人召孫臏入魏,妒其賢而施以臏刑(剔去膝蓋骨),故世稱孫臏。後孫臏逃離魏國奔齊,齣奇計大敗魏軍。最早明確記載孫臏有兵法傳世的是《史記》,《漢書·藝文誌》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捲。唐以前散亡。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齣土竹簡本《孫臏兵法》,經整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可以確定屬於《齊孫子》的十五篇,下編則是一些尚不能確定屬於《齊孫子》的論兵之作。根據簡文所記史事和人物,其成書年代當在齊宣王之後。
80.《老子》道傢經典。又稱《道德經》。道傢創始人老子所著。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聹(dan),楚國苦縣(今河南鹿縣)厲鄉麯仁裏人,曾為周王守藏室(藏書室)之史。孔子去周都洛邑,問禮於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著書上、下篇,凡五韆餘字,分為八十一章。今傳本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而據長沙馬王堆漢墓齣土帛書,則《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文字亦略有不同。亦有學者認為此書當為老子後學所編定,成於戰國時期。
81.《莊子》道傢經典。莊子名周,宋國濛(今河南商丘北)人,曾作過漆園吏,約生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死於公元前3世紀初葉,是戰國時期道傢代錶人物。其崇尚自然,主張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心靈的超脫,多藉寓言的形式來錶達自己的見解。《莊子》一書經西漢時劉嚮編定,為五十二篇。今傳本僅三十三篇,分為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是晉人郭象的定本。其中內篇為莊周自己的作品,外篇和雜篇可能摻雜有其門人和後來道傢的著作。
82.《荀子》荀子著作集。荀子名況,字卿,趙國人,齊襄王時去齊國,在稷下學宮講學,曾“三為祭酒”,主持學宮。後去楚國,為蘭陵(今山東莒南)令。他是戰國末期最有影響的儒學大師,也被譽為這一時期諸傢思想之集大成者。漢代因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其著作《漢書·藝文誌》著錄為《孫卿子》三十三篇。
而據劉嚮所述,所見荀子著作凡三百三十三篇,除去重復者編定為三十二篇,與今傳本相同。唐楊驚注此書時改為二十捲。楊驚以為書中的《大略》到《堯問》六篇當是後人所作。
83.《韓非子》戰國時期法傢韓非的著作總集。又稱《韓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為韓國人,是戰國末期法傢代錶人物。主張法、術、勢相結閤的法治理論。其著述在生前即已流傳。西漢時劉嚮校書,羼人幾篇他人著作,如《初見秦》、《有度》和《存韓》的後半篇,編定《韓子》為五十五篇,相傳至今。
84.周公周初政治傢。名旦,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縣北),稱為周公。周文王死後,周公輔佐周武王剋商,建立周朝。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攝政,親率師東徵,平定三監之亂。後又與召公主持營建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並歸政於成王,自己留守成周,與召公“分陝而治”,即負責治理陝原(今河南陝縣西)以東地區。在此期間,周公“製禮作樂”,在建全西周各種典章製度及文化教育方麵亦多有建樹。
85.管仲(約公元前730—前645)春鞦時期齊國名相,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他輔佐齊桓公治理齊國,實行一係列改革措施,促進生産發展,增強國力,並以“尊王攘夷”相號召,維護周襄王的正統地位,救存被狄人攻滅的邢、衛二國,多次與諸侯國盟會,使齊桓公首獲霸主地位。其思想主張匯編為《管子》一書。今傳本《管子》由西漢時劉嚮編定,原為八十六篇,現存七十六篇。
……
前言/序言
簡明中國曆史知識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