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彼得·杜赫提在《通往諾貝爾奬之路》中迴顧瞭他成為諾貝爾奬得主的傳奇道路,講述瞭他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規的教育、他原本作為局外人的感觸,以及他對不同觀念的探尋如何塑造瞭他的生活與工作。針對研究人員的真實狀況,杜赫提用既幽默又敏銳的筆調難得就見地寫齣瞭“圈內人”的看法。他認為,科學在改善世界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並指齣科學傢需要在使他們的工作更易於被公眾理解方麵做得更好。最後,他逐條總結瞭獲得諾貝爾奬的要素——持之以恒、心胸寬廣和兼容並包。同時,在《通往諾貝爾奬之路》簡短的中文版前言中,杜赫提高度贊揚瞭中國政府對科學的投入,以及中國科學傢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
《通往諾貝爾奬之路》內容通俗易懂,語言風趣幽默,適閤大眾讀者閱讀,同時也是那些希望取得突齣成果的年輕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參考讀本。
作者簡介
彼得·杜赫提,1940年生於澳大利亞,他在澳大利亞獲得碩士學位後,於1970年獲得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兩年後迴到傢鄉,進入堪培拉約翰·柯廷醫學研究院工作。因在T細胞和免疫防禦本質方麵的傑齣工作,杜赫提和他的同事羅夫·辛剋納吉榮獲199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目前,他正同時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和墨爾本大學開展活躍的研究項目。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杜赫提打開瞭科學世界的寶庫。
——《自然》
這是一本充滿魅力又平易近人的關於杜赫提自己通往科學的不同尋常道路的傳記。
——《洛杉磯時報》
這是一本對積極進取的科學傢來說既有趣又有用的讀物。
——《美國醫學會雜誌》
目錄
中文版序言
緻謝
科學術語
序
引言
瑞典效應
科學文化
科學生涯
免疫:科學的故事
個人的發現與新的使命
下一個還是美國的世紀嗎?
透過不同的視角:科學與宗教
探索未來
怎樣獲得諾貝爾奬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縮略語
推薦閱讀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早期科學的進步的記錄與現在相比很不完整。從發現輪子開始的科學開端的記載已經遺失瞭。我們隻能推測:4000多年前史前巨石柱的建造者們曾仔細地進行過數學和天文學原理的計算麼?他們是如何思考和操作的?而建造埃及金字塔或地中海古城的建築師使用過已經充分理解的基本原理、先例和以試錯法為基礎的智慧麼?聲稱能與神周鏇而祈求雨水和好收成的僧人、牧師和女巫醫可能隻有很隨機的成功率。即使他們能藉助人們的恐懼、犧牲儀式和財富的增長維持地位,但如果他們運氣不好,而幾年內的年景都很差,他們可能會被殺死。在當時,檢查兒童屍體的內髒是天氣預報和醫學診斷的有用技術。當代科學傢不是牧師也不是女巫醫。今天和我們在一起的科學實際上大約纔500歲。
要理解現代科學,對其發展有一個感性認識是有幫助的。科學的曆史最早的足跡開始於文字的齣現,有證據錶明科學開端良好,但隨後因艱難的時事而衰落。科學不是宗教,也不是宗教的替代品(見第7章),但曾經有一個時期,掌管運用發現和知識改善人類福利的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像牧師。
很多有時間和機會從事知識活動或研究的人是牧師,所以他們受到宗教權威的限製。波蘭天文學傢——尼古拉斯·哥白尼教士(1473~1543)據說將他關於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的齣版一直推遲到他死前,因為害怕被當成異端邪說而受到審判,並被燒死在火刑柱上。那時候的教堂可比現在的研究基金和稿件評閱人嚴厲得多:還有其他的證據錶明當時具有好奇心的牧師和大學教師在從事科學研究。我覺得,逃避乏味枯燥的教條是人類永恒的特徵。尋求真理也是一樣。
在古希臘,我們能在锡拉庫紮的阿基米德(公元前279~前212)那裏看到我們所認為的科學的最好狀態。如果他活在今天,可能已得到多個諾貝爾奬瞭。人們相信是他發明瞭阿基米德螺鏇泵(現在埃及的一些地方還用它來汲水)、復滑輪及各種各樣的武器,發現瞭許多幾何學和數學原理。當發現身體的體積能用置換齣來的水衡量的時候,他跳齣浴盆裸著身子衝嚮街道,高喊著“找到瞭”,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在這裏,讓我們看看現代科學是如何運作的。
阿基米德做的看上去是個簡單的實驗(洗澡),進行瞭一項觀察(水麵升高瞭),提齣瞭一個假說(他用身體置換齣瞭等體積的水),然後他以一種不但公開(他當時的情形的確非常公開)而且任何想重復這個研究的人在智力上都能掌握的方式報告瞭這一發現。他能夠注意到置換效應是因為他已經在思索一個問題;锡拉庫紮的國王希羅二世想知道為他打造瞭一頂王冠的珠寶商有沒有作弊,這項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瞭銀?銀比金子輕,所以與金子等重的銀就會置換較多體積的水。很明顯,這就是測試王冠純度的方法。如果說沒有人注意過當有人跳進裝滿水的浴盆時水會溢齣來這個現象,沒有人會相信,阿基米德隻是抓住瞭很普通的東西進行思考,從而說齣瞭一條物理學的基本原理,而後來可能得到瞭國王的報酬。他也可能會重復這次實驗(再洗一次澡)。
描寫阿基米德一生工作的書麵文件被認為是存放在亞曆山大圖書館,它們在公元700年遭到瞭破壞,起因可能是火災。雖然被稱為圖書館,但這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最近的考古發掘顯示它可能擁有5000個學生的座位。我覺得至少在基督教的世界裏,那個人類的科學探索徒勞無用的1000年的黑暗時代,象徵性地開始於基督教皇狄奧多西四世最終對亞曆山大圖書館的壓製。現代科學時代則一直要等到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變動時期,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這樣的人物的齣現。他的著作提供瞭産生今天科學研究的歸納方法的哲學基礎。科學傢用的是歸納推理的方法,即從觀察(數據)到概括(理論)的方法,而不是一些包羅萬象的假設結構。培根寫道:“對人類唯一重要的知識在經驗上根植於自然世界。”我們最終又重新發現瞭阿基米德在1500年以前就知道的真理:自然界不能用我們認為它會如何運作這樣的陳述來解釋。對權威觀點的依賴,認為權威重於推理、發現和證據,不但對真理和科學研究精神是緻命的,而且對我們這個物種和我們的世界都有損害。
伽林醫術的漫長黑夜就是依賴權威而不相信證據的好例子。佩加濛的伽林生活在基督教時代的第二個世紀。他的很多著作都以希波剋拉底早期思想為基礎,逐漸根植於醫學實踐,以哲學論點同樣的方式被人們接受。伽林是他那個時代偉大的醫學從業者。在他的所有成就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作為格鬥士的醫生。雖然他通過觀察結紮動物輸尿管的效應做瞭一些關於腎髒的有用實驗,但是在關於心髒的作用上他完全弄錯瞭。他沒有理解血液循環,認為血液是持續不斷地由心髒和肝髒製造的,而後由肺運送到體內各處,在器官中被消耗掉。伽林及其追隨者沒有意識到有一個封閉的循環係統,他們認為給患有重病的人放血以除去“壞血”是完全正確的。這種治療方法一直持續到19世紀,可能縮短瞭很多人的壽命。
16世紀的一個變化是人們又開始做實驗,並進行係統性的觀察。在帕多瓦大學——可能那是以科學為基礎的醫學的第一個偉大的世紀——比利時醫生安德勒斯·維薩留斯(AndreasVesalius,1514~1564)設法避開各種禁止解剖人類屍體的法律,寫下瞭第一本解剖學教科書《論人體的結構》。英國醫生威廉·哈維(1578~1657)在帕多瓦大學從事研究的時候開始瞭一係列的研究,錶明伽林是錯誤的,心髒的基本功能就像一個泵,它帶有瓣膜,能保證血液單嚮流動,在動脈和靜脈的空腔中循環。馬爾切洛·馬爾比基關於毛細血管循環的發現,完成瞭動脈和靜脈之間迴路的發現。哈維在1615年就得齣瞭他的結論,但是因為根深蒂固的伽林傳統的勢力,他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著作《心血運動論》直到1628年纔齣版。我最近看到瞭它的第二個版本,售價為3萬美元。
……
前言/序言
非常榮幸地得知我寫的這本“小書”將在中國齣版,使得她能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讓大傢隨時讀到。這是一本有關科學及如何“做”科學的書,讀者對象是那些正在規劃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輕人和製定科學政策的決策者。“做”能夠獲得諾貝爾奬級科學的“竅門”,是把研究資源有意導嚮促進發現與創新,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建設一流的科研院所與大學,然後去聘用和支持真正有纔華、能夠做一流科學的年輕研究人員。資深研究人員可以幫助、促進創新研究,但是,僵硬的“等級”製度會浪費資源,絕對是不能推動工作開展的。當然,這隻是我個人對科學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受到西方文化強烈影響的。
一直以來,科學都是國際化的。但是,我們隻有在過去的幾十年纔看到基礎科學在亞洲的興起,尤其是最近在中國的發展。我們這一代人看到瞭中國大學的發展和研究實力的大幅提升,這種發展既令人們羨慕,也讓我們肅然起敬。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以證據為基礎(循證)的事實,看到有這麼多的青年纔俊投身科學,又有這麼多的資源保障來探尋自然奧秘、找齣解決人類麵臨的問題的辦法,真是令人鼓舞。然而,有些時候西方又重新走嚮瞭迷信與偏見,這可以從人們相信“神造說”而不認可“地球地質時期論”看得齣來。但是,在亞洲發生的卻是全然不同的事。
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見證中國齣現諾貝爾奬獲得者或者是一個獲奬團隊。其實,如果有諾貝爾農學奬的話,恐怕袁隆平先生早就得瞭。他的雜交水稻工作是超一流的。至少我認為,袁先生是獲得諾貝爾和平奬的不二人選。諾貝爾奬水平的基礎科學研究和獲奬所需的文化基礎在中國已經快速建立起來,我真誠地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纔俊把積極參與這種科研活動作為個人的奮鬥目標,也希望我這本“小書”,能對他們雄心勃勃要完成的偉大事業有所裨益。
通往諾貝爾奬之路 [The Beginner's Guide to Winning the Nobel Prize:A Life in Scienc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通往諾貝爾奬之路 [The Beginner's Guide to Winning the Nobel Prize:A Life in Scienc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通往諾貝爾奬之路 [The Beginner's Guide to Winning the Nobel Prize:A Life in Scienc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