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哈耶克

漫说哈耶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秋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398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5785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一位洞悉时代并影响时代之思想者,读懂哈耶克,你才有机会读懂这个时代以及未来。
  《漫说哈耶克》深入解读20世纪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家之精髓,全息呈现哈耶克其人其事其师其友其“敌”。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 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言,也许再没有比哈耶克的思想影响更深远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为中国彻底走向市场经济提供了一种武器。哈耶克对中国经济学思想,对中国市场导向改革,基本上全部是正面影响。对于正努力走向市场经济和变革中的今日中国,哈耶克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本书作者秋风,长期研究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本书中,他以时间为经,历史和轶事为纬,用风趣通俗的笔触介绍了哈耶克的老师、朋友、论辩对手和对中国变革产生的影响,不仅让读者从学术和理论方面了解哈耶克,也从他的朋友师长论战等多个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哈耶克的思想与为人。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彻底了解哈耶克其人其理论的非常好的作品。
  此外,哈耶克的师友和论战对手,都是知名经济学家或学者,叱咤一时,所以读者也能通过本书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经济学大师们及其思想。

作者简介

  秋风,姚中秋,笔名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曾致力于译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哈耶克思想与普通法宪政主义,译有《哈耶克传》,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与中国治理秩序史,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二卷、《重新发现儒家》等多种。

目录

| 卷一 | 哈耶克的老师们
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的设计师
李嘉图:一位天才的业余经济学家
曼彻斯特学派开启自由贸易
巴斯夏:一颗辛辣的流星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
经济学界的冷漠:米塞斯在美国
作为导师的米塞斯
见识一下政治家柏克

| 卷二 | 哈耶克这个人
在自由主义谱系中为哈耶克定位
哈耶克:重申自由市场
作为经济学家的哈耶克
哈耶克与凯恩斯:朋友与对手
哈耶克与朝圣山学社
朝圣山学社第一次会议漫谈
思想的力量
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戏剧
哈耶克与诺贝尔奖
哈耶克对金融市场说了些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竞争?
工程师、企业家与政治家
哈耶克和奥威尔:龟兔赛跑
哈耶克的爱与痛

| 卷三 | 哈耶克的朋友们
自由市场经济学之双城记
铅笔的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家可信吗?
弗里德曼、哈耶克与皮诺切特
弗里德曼·印度·数学家心灵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多余的?
用实验为市场作证
德鲁克笔下的波拉尼家族
理性的政治还是自由的政治

| 卷四 | 哈耶克的论辩对手们
干预主义与经济学家下海
经济学辞典与教科书风向的变化
萨缪尔森创办的凯恩斯主义加工厂
确实是信息不对称,然后呢?
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含义

| 卷五 | 哈耶克与中国
哈耶克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为什么罗尔斯在中国没有哈耶克吃香?
哈耶克与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那一代和这一代
哈耶克与台湾的经济学
从哈耶克到《哈耶克传》
《哈耶克传》在线访谈实录
昨天的异端,今天的信条
后记


精彩书摘

  诺贝尔奖的喜剧
  70年代初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破产。于是,凯恩斯当年的论敌哈耶克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想了起来。1974年,哈耶克和冈纳?缪尔达尔分享经济学奖。
  这可能是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最奇异的一对,因为他们两人的思想取向完全相反。缪尔达尔一向高举“进步”旗帜,而哈耶克却历来在学术界被视为“极右翼”。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奖项同时授给这样两位迥然不同的经济学家,似乎是跟他们开了个玩笑。据说,瑞典皇家科学院最初是想把此奖颁发给老牌凯恩斯主义者和瑞典福利国家的创建人之一缪尔达尔——他也对设立这个奖项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缪尔达尔是瑞典本国人,而且,他的观点也未免有点左得离奇,瑞典科学院觉得有点难为情,于是,就决定找一个异国的右派人物平衡一下。于是,他们找到了出生在奥地利,先后在英国、美国、德国工作的哈耶克。
  当时的经济学界主流对哈耶克获奖大表愤慨。如果进行民意测验的话,美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可能根本就不会把他当作经济学家。连谬尔达尔本人也对自己竟然与这个老右派同时获奖非常恼火。在颁奖典礼上,他根本就没有搭理哈耶克。
  不过,哈耶克获奖标志着诺贝尔奖的一个转向。在他之前的几位获奖者都是凯恩斯主义者,而在他之后,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接连获奖: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科斯、布坎南、贝克尔、弗农?史密斯等等。看来,经济学的思想潮流真的转变了。对此,冈纳?缪尔达尔恼羞成怒。在弗里德曼获奖之后,他立即发表一篇文章,呼吁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显然,他可不愿意看到自己帮忙设立的奖项成了论敌们风光的好地方。
  但此时,已经无人能够阻止市场在全世界的胜利了。最大的胜利也许就是在中国,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证明了市场的伟力。这也许正是哈耶克的思想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30岁出头,作为专业经济学家的哈耶克就发展出了以价格为核心的生产结构理论与商业周期理论,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中年离开专业经济学后,哈耶克又以自生秩序为核心概念,发展出了一套深刻的社会哲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理论。他也许是20世纪唯一一位横跨多个学科又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科学家。
  作为经济学家的哈耶克
  我在组织翻译《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译丛》时,曾结识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其中有一本是我编译的《哈耶克经济学文萃》,将收入哈耶克早年最重要的经济学论文,以便中国读者了解哈耶克在专业经济学领域的贡献。然而,这位经济学家当时就说了一句:“哈耶克早年的经济学研究毫无价值!”
  其实,这大概是60年来主流经济学界——不管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古典的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综合——的共识:哈耶克确实是个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但他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的思想战友弗里德曼也这样认为:哈耶克的货币理论研究“都不着边际”。
  他得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尽管如此,哈耶克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那是1974年。在他之前,1968年才创办的这个奖项的获奖者“都普遍地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相信,国家干预对于经济事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都使用数学和静态模型”。
  哈耶克改变了这一趋势。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哈耶克获奖时发表的正式声明中是这样提到哈耶克的获奖理由的:
  哈耶克教授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是深刻的、创造性的……他试图比那个时代的一般学者更深入地探讨商业周期的机制。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更为深刻的分析,他是少有的几位在1929年秋天的大崩溃到来之前就警告经济危机可能降临的经济学家之一……本学院的意见是,哈耶克对于不同经济制度的运转效率的分析是他对于更为广阔意义上的经济学研究做出的最重大贡献之一……在经济学所有的领域中,哈耶克都有所涉猎,他对于经济学的学说和观念史也进行过深刻的历史分析……他在研究不同的经济制度时的指导原则是研究分散在个人和企业中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他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具有竞争和自由定价机制的市场体系中的广泛的分散化,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知识和信息。
  这里所提到的,就是哈耶克最重要的经济学贡献。
  时间、资本与企业家
  青年哈耶克一进入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就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商业周期理论。哈耶克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将价格理论、资本理论与货币理论融为一体,揭示了现代经济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
  哈耶克所使用的分析概念,都具有复杂的内涵,我们只能简单地说到几点。首先,时间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市场过程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而需要时间;其次,资本不是同质的货币,不可能无成本地任意转换,而是由异质的资本品构成的,表现为具有特定用途的实物形态,如果不能用于该特定用途,就百无一用;最后,一切经济活动是由不具备完整信息的企业家来完成的,而企业家是可能出错的。这三大因素凑在一起,就决定了市场过程的非均衡性质。
  我们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繁荣及泡沫破灭过程略作解释。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美联储又长期维持低利率,向市场持续地注入了更多资金。新增资金并不是在同一时间一股脑儿地平均撒到市场上的,而是有些人、有些行业、有些企业会先得到这笔资金,有些人则后得到。这一次,得到这些廉价资金的是高科技产业(在中国,近些年最先得到新增信贷的则是房地产和公共部门),网络公司获得风险投资可谓易如反掌。这些行业利润率暴增,吸引大量企业家蜂拥而入,他们向很多在正常情况下也无法长期维持的项目(比如电信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
  此时,均衡的生产结构已经受到扰乱。在一个给定的经济体系中,这一部分所占用的资源膨胀,其他部分资源就吃紧,无法消化那些繁荣部门的产出。其他部门为图生存,也要求银行增加信贷。这将推动银行提高利率,资金开始吃紧。那个畸形繁荣的部门的资金链突然断裂。企业家看清了现实,他们不得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撤回投入到繁荣行业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行业衰退,并引发整个社会陷入衰退状态。由于资本不是同质的,而是异质的,无法立刻转做他用。所以,调整不可能瞬间完成,必须耗费相当长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衰退期。
  这样的分析使得哈耶克在1929年2月份,在人人都以为美国已经克服了商业周期进入永久繁荣——1999年前后也有人重复这样的预言——的时候,就预言:美国经济即将进入衰退。而在衰退之后,哈耶克的建议是:政府什么也不用做,让市场自行恢复其均衡状态。政府的财政政策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或许可以救一时之急,但却可能将市场自身的调整期拉长,因为企业家会得到错误的信号,他们将拒绝进行调整,衰退就会被拖延成为大萧条。日本长达10年的萧条,或许就证明了这一点。
  价格、竞争与自发秩序
  不过,在现代的政治框架下,没有一个政府敢于在面对萧条时无所作为。市场的逻辑与政治的逻辑往往是冲突的,这正是当代经济体制扭曲的根源所在。也许,正是这样的悖论,使得哈耶克更为纯粹的经济学推理,无法与凯恩斯的具有政治实用主义特征的政策建议相抗衡。结果,哈耶克关于货币、资本、商业周期的研究成果,长期被人忽视。
  如果从学者类型的角度看,哈耶克是伯林所说的“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或者是哈耶克自己所说的“困惑型”的天才人物。他毕生其实就围绕着一个大问题在进行研究。进入而立之年——差不多自发表《通往奴役之路》以后,表面上,哈耶克放弃了专业经济学研究,但事后看来,他以后的研究却不过是对早年研究的深化而已。哈耶克在晚年曾这样说过:
  1936年,我恍然大悟,我以前在经济学不同部门进行的研究,其实都有一个共通之处。这些研究背后共通的基本概念就是:价格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工具,能使成百上千万人协调他们的行动,以适应他们自己并不直接、具体了解的社会的种种变化、需求和状况。……价格是实现经济活动协调的信号,大致说来,这种观念就是我的著作背后的最重要的思想。
  正是根据这一点,哈耶克和他的老师米塞斯断言:计划经济是无法维持下去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准确而及时的价格信号,无法了解各种资源的相对稀缺状态,因而,根本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
  随后,哈耶克将价格视为一种知识,从而提出了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理论。所有对于经济运转来说至关重要的信息和知识,都只能是由每一分立的个体分别掌握的零散的、不完整的知识。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不能完整地由单个人掌握的知识的问题。这样的知识是不可能以集中的形态被呈报给中央计划当局的,因此,任何集中控制的计划经济,其实都是随心所欲的。
  而“浮动的价格及与其相伴而来的种种制度,乃是克服知识之分立的最好、或许是唯一的途径。政府的正当职能就是通过创造出市场秩序,让个人可以借助浮动的价格和利润,最充分地利用其分立的知识,以此促进社会成员间有效的合作。”
  最重要的制度就是自由竞争。在哈耶克看来,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如果你是个企业家,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生产技术成本最低,哪里有你所需要的资源,所有这些知识,都不是现成的,你必须自己去猜测、去寻找、去发现。有很多人同时跟你一起从事这样的探索,从而展开了一个竞争性的探索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资源才能转移到那些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那些获得了最丰厚利润的人,就是最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人。这可能形成所谓的“垄断”,但只要不是政府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形成的,垄断实际上是竞争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垄断性利润本身就会吸引其他企业家积极地寻求打破该垄断的方法。
  这样的市场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政府对于这一过程的干预,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政府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为创造一种普遍的制度框架,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制度框架,就是自由宪政: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法治,代议制民主,等等。
  哈耶克与凯恩斯:朋友与对手
  如果说凯恩斯是20世纪国家干预论的急先锋,那么,哈耶克就是自由市场的守护神。他们两人的观点分别是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市场原则的经典表述。这种局面使一些人误认为,凯恩斯和哈耶克是互不往来的死对头。事实并非如此,哈耶克本人曾专门澄清说:“虽然我仍然不同意凯恩斯的观点并与他有过白热化的辩论,但是我们保持了最好的私人友谊,并且,就他作为一个人而言,在很多方面我都对他怀有极高的敬意。”两位对20世纪影响最大——尽管是完全相反的影响——的经济学家的大家风范由此可见一斑。
  哈耶克第一次遇到凯恩斯是在1928年,那是在伦敦经济周期研究所的一次会议上。有报道说,凯恩斯起初以他惯常的态度,试图以强势手段压服这个比他小16岁的年轻人。但是,哈耶克并不买账,立即站了起来,严肃地同他进行论战,并相当有力地为自己的论点做辩护。于是,凯恩斯很认真地看待哈耶克,并从此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了。
  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友谊。在经济学上,两人很少有意见一致的时候,而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兴趣。哈耶克的个人感受是,凯恩斯的举止有点盛气凌人,对年轻人的不同意见会武断地置之不理。不过,要是有人支持他,此后他便会永远尊重此人,即使他与这人意见相左。哈耶克1931年从维也纳到伦敦经济学院任教,两人便一直有许多机会进行交谈或通信。
  尽管个人关系尚算不错,但在公众心目中,哈耶克和凯恩斯则是论敌。1931年,哈耶克刚到伦敦,就跟凯恩斯交上了手。当时的凯恩斯是英国政府一位资深望重的文官,又写过几本非常严肃的经济学论著,所以在学术圈中也极具声望。而哈耶克也因为商业周期、资本理论的研究而在经济学界颇具声望。因此,两人的论战引起了广泛关注。哈耶克—凯恩斯论战也许可算20世纪货币理论中最重要的争论。
  论战始于凯恩斯1926年的一篇论文“自由放任的终结”,该文试图在指导当时经济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中揉进干预思想。然而,凯恩斯却被媒体吹捧为“资本主义的救世主”,没有人认为他在鼓吹通货膨胀和政府干预。
  应罗宾斯之约,哈耶克为《经济学》杂志撰文评论凯恩斯的文章。哈耶克用了大量精力撰写分成两部分的评论,第一部分发表于该刊1931年8月号。他自己认为是公正而有效的批评。因为此前,他刚刚完成了对于当时美国几位经济学家提出的有关就业与需求理论的批评,他相信,自己对于该问题有相当透彻的研究,并已经完全解决了该问题。凯恩斯的《货币论》则原封不动地照搬哈耶克认为已经被驳倒了的关于总需求与就业的关系的论断,好像他的批评就不存在似的。所以,哈耶克迅速完成了那篇对凯恩斯的评论,全面驳斥了凯恩斯的主要论点。哈耶克指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根本问题所在:他不明白利率和资本结构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然而,凯恩斯并没有善意地看待哈耶克的批评。对于第一篇,凯恩斯的回应是攻击哈耶克的《价格和生产》。然后,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到哈耶克的第二篇批评文章发表的时候,凯恩斯却说,他在这段时间已改变了看法,不再相信他在那本书中所说的话了。大概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当凯恩斯那本后来广为人知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哈耶克没有起而进行驳斥。哈耶克担心,在自己完成分析之前,他会再次改变看法。不过,哈耶克后来说,他对此十分后悔。是的,如果我们设想哈耶克全面驳斥这本著作,那么,凯恩斯主义还会成为战争期间及战后的经济学圣经吗?这是个无人能够回答的问题。
  其实,凯恩斯的善变是出了名的。据说,当丘吉尔在同美国商谈“二战”后世界金融体系时,他写了一封短简寄给凯恩斯称:“我正在接近您的观点。”凯恩斯的回函是:“获知此事非常遗憾,因为我已经在开始改变原来的观点了。”
  哈耶克后来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是被政治需要腐蚀了。他著名的口头禅是“从长期看,我们都得死”,这就能很好地说明他如何受制于现时的政治需要。他不再去思考从长远地看何者是可取的。哈耶克的结论是,历史将证明,凯恩斯并不是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思想的创造者,他的思想只是一种时尚而已。他总是在左右摇摆。哈耶克说:“他总是站在中线上,琢磨现在什么思想正在走俏。”
  对于凯恩斯的经典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也毫不客气地称为“一部应时之作”, 是为了应付当时的货币政策的需要而写的。哈耶克并没有直接批判凯恩斯在《通论》中的思想,而把自己的相当大精力投入于研究资本理论。哈耶克深信,反驳凯恩斯及其他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的关键,隐藏在资本理论中。哈耶克就着手写作他的著作《资本纯理论》,最终却成了他的所有著作中最不为人知的。
  哈耶克的这种学术取向与整个经济学界刚好相反。当时,整个学界倒向均衡分析、总量分析,而哈耶克参加的另一场大论战——社会主义核算大论战中,有些经济学家竟然运用均衡分析工具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令哈耶克察觉到他自己也多少具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严重缺陷,由此,他转向研究知识问题,走上了一条一般经济学家完全陌生的道路,最终形成了论证自由市场原则之正当性的全新观念体系。但在主流经济学和公众眼里,到20世纪30年代末,凯恩斯已经打败了哈耶克。哈耶克丧失了在学术圈和学生中的声望,凯恩斯的经济学如日中天,西方经济学进入了凯恩斯主义时代,一直持续到70年代。此后尽管不再风光,但凯恩斯主义仍然风韵犹存。
  经济思想史家说,当时的经济思潮向凯恩斯方向的转向,根本不是经济理论争辩的逻辑结论,而是世界基本局势变化的结果。早从19世纪末起,国家干预和政府统制及福利国家的政策就开始滋生,而日益左倾的知识分子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诠释,更令大众丧失了对自由市场的信心。计划经济和德国国家统制经济建立初期所创造的令人目眩的成就,也对西方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势下,国家干预巍然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哈耶克同凯恩斯著名的辩论,其关键的分歧是:二人对于政府干预的态度不同。不管怎样,当年的凯恩斯自认为自己仍是个英国传统的自由主义者,不过,为了维持这个传统,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做出一些妥协,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即由政府提供每人最低限度的维持生计的费用,以使自由社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他主张政府干预的基本依据。哈耶克则说,凯恩斯没有意识到,他偏离自由主义的传统有多远。哈耶克拒绝对自由原则做出任何妥协,因为在他看来,一旦这种权宜之计为国家干预提供了依据并开创了先例,我们就无法划开国家干涉自由和提供福利二者间的界限,无法使国家“到此止步”。这就是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竭力论证的。
  后来,哈耶克在进一步探寻凯恩斯及主流经济学的错误的这几年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凯恩斯及主流经济学分析的分歧,主要不在于任何理论细节上,而在于根本性的方法论分歧。哈耶克质疑“所谓的宏观分析是否正确”。哈耶克承认,从长远观点看,《通论》的主要意义是,它决定性地促进了宏观经济学的崛起和微观经济理论暂时的衰落,在这一点上,没有哪本书可以同它媲美。这一点,凯恩斯之后的凯恩斯主义领袖人物萨缪尔森先生是完全同意的。萨缪尔森先生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在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方法论分歧突出地表现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种种宏观经济理论的区别。凯恩斯一开始主要思考的就是各种总量,比如大谈特谈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而根本不考虑相对价格和工资结构。此后,他又越来越顽固地相信,由于这些平均数和不同的总量是可以统计的,故有理由认为它们至关重要。他的结论完全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在可计算的总量,如总需求、投资或产出 漫说哈耶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漫说哈耶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漫说哈耶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漫说哈耶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当时的经济学界主流对哈耶克获奖大表愤慨。如果进行民意测验的话,美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可能根本就不会把他当作经济学家。连谬尔达尔本人也对自己竟然与这个老右派同时获奖非常恼火。在颁奖典礼上,他根本就没有搭理哈耶克。

评分

  本书作者秋风,长期研究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本书中,他以时间为经,历史和轶事为纬,用风趣通俗的笔触介绍了哈耶克的老师、朋友、论辩对手和对中国变革产生的影响,不仅让读者从学术和理论方面了解哈耶克,也从他的朋友师长论战等多个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哈耶克的思想与为人。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彻底了解哈耶克其人其理论的非常好的作品。

评分

慢说哈耶克慢说哈耶克慢说哈耶克慢说哈耶克

评分

  此外,哈耶克的师友和论战对手,都是知名经济学家或学者,叱咤一时,所以读者也能通过本书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经济学大师们及其思想。

评分

  此外,哈耶克的师友和论战对手,都是知名经济学家或学者,叱咤一时,所以读者也能通过本书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经济学大师们及其思想。

评分

帮别人买的,据说还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书的包装不错哦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漫说哈耶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