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四大危机中,农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国,要想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十几亿人口的粮食供应,就必须尽量减少农业有害生物为害所造成的损失,农药的作用和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化学农药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如农药的残留、害虫的抗性及害虫再猖獗,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使得病虫防治更加困难。
《植物农药》主要介绍了植物农药的历史、种类、部分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植物农药,并去发现和利用这一资源,也让我们的食品和环境更加安全。
作者简介
李少华,1965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生物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于2008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学位。
自2004年被评为生物学副教授以来,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有2项国家级和3项省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并在国家一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课题:获得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和问题研究》的子课题《植物农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编号:DEA060107-C-0256)资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植物源农药概述
第一节 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简史
一、植物源农药的定义
二、植物源农药分类
第二节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一、植物源农药的优点
一、植物源农药的弱点
第三节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植物源农药的早期利用
一、植物农药的初步研究
三、植物农药的系统研究
第二章 植物杀虫
第一节 植物对害虫的作用特点
一、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一、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植物杀虫活性成分
一、生物碱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
三、酮类化合物
四、除虫菊素
五、光活化毒素类化合物
六、植物精油
七、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
八、其他
第三节 常见的杀虫植物
一、楝科植物
二、豆科植物
三、卫矛科植物
四、菊科植物
五、瑞香科植物
六、柏科植物
第三章 植物杀螨
第一节 主要杀螨活性成分
一、生物碱类
二、柠檬素类
三、黄酮类化合物
四、植物精油
五、其他类
第二节 主要杀螨植物
一、楝科植物
二、茄科植物
三、豆科植物
四、菊科植物
五、瑞香科植物
六、藜科植物
七、蒺藜科植物
八、胡桃科植物
九、唇形花科植物
十、伞形花科植物
十一、姜科植物
十二、木樨科植物
十三、桃金娘科植物
十四、其他杀螨植物
第四章 植物杀菌
第五章 植物杀线虫
第六章 植物除草
第七章 植物源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第八章 植物源农药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精彩书摘
一、溶剂提取 溶剂提取法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是依据有效成分的极性、溶解性的差异,利用某种溶剂把有效成分从植物组织中溶解或抽提出来,而对不需要的成分不溶出或少溶出。其作用原理是溶剂穿透人植物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的目的。
1.溶剂的选择
植物中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遵循“相似相溶”规律,即亲脂性的化学成分易溶于亲脂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亲水脂的有机溶剂,反之,亲水性的化学成分易溶于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亲脂性的有机溶剂。
化学成分和溶剂可通过其极性的大小来估计它的亲脂性或亲水性。一般来说,化学成分的基本母核相似,其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也越大,亲水性也越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化学成分的基本母核相似,其分子中官能团的非极性部分越大、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弱,亲脂性也越强,亲水性就越弱。
常见溶剂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选择溶剂的要点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因为它能与水按任意比例混合,又能和大多数亲脂性有机溶剂混合,渗入药材细胞能力较强,能溶解大多数的化学成分。一般来说,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取效果,但因其毒性较乙醇大,故多数情况下仅在实验室研究中应用,而乙醇更适于工业化生产。另外,在选择溶剂时还要注意溶剂不能与有效成分起化学反应,并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方便等。因苯、氯仿等溶剂毒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宜用甲苯代替苯,用二氯甲烷代替氯仿。
……
前言/序言
植物农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