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02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羅耀華,男,湖北省武漢市人,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同年留校工作至今。2007年6月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先後講授的課程有:語言學概論、應用語言學、西方語言學流派、港颱語言研究、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比較、現代漢語與中學語文教學等。迄今在《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澳門語言學刊》等語言學權威、重點核心雜誌發錶論文30餘篇。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受學校外事處派遣,以訪問學者和交流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hico分校學習工作一年。現為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評分發貨速度快,産品質量可以!
評分購買瞭還沒看應該不錯吧
評分《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的兩位作者全麵考察瞭文獻中介紹過的詞匯化的各種概念,根據當代語法化的研究,她們提齣瞭詞匯化和語法化的一個全新的統一模型。她們的方法是用英語曆史中的各種個案研究來說明的,包括現在分詞、多項動詞、副詞、話語標記以及來自其他印歐語言中的一些例子。作為首次對詞匯化研究各種方法的綜述,《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對於研究曆史語言學和語言演變的學生和學者來講,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羅耀華,副教授,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同年留校工作至今。2007年6月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迄今在《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等雜誌發錶論文近30篇。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揣測類語氣副詞的認知研究”(在研)等。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以訪問學者和交流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hico分校學習工作一年。現為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評分《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傢經典著作之一。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緻成形,然 《莊子》(5張)而當時所流傳的,今已失傳。如今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做。內篇大體可代錶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復雜的體係。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彆,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傢”思想體係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蕩,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纔編定。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並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瞭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齣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傢經典之一。《漢書藝文誌》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隻有三十三篇。分為:外篇、內篇、雜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傢的作品。《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煉的一二百字介紹瞭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齣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個部分(“內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 “雜篇”十一篇)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閤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內篇最集中錶現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莊子的文章結構,比較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綫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匯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錶現力,極有獨創性。 3重要貢獻編輯文學貢獻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齣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 莊子-逍遙遊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傢,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齣的文學傢。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麵,還是文學語言方麵,他都給予瞭中國曆代的思想傢和文學傢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哲學貢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 莊子半身像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瞭,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瞭,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麵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彆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係。“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嚮瞭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哲學主要接受並發展瞭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錶現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錶著自然,而“ 莊子畫像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閤起來,就是一個“僞”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僞”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遊於羿之彀中”,到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治手段。對於君主的殘暴
評分封麵精美,排版閤理,內容可以
評分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即西元儒略曆的1130年10月18日),硃熹齣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後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陽考亭,故後世有“考亭學派”之稱,其遊曆甚廣。南宋詩人、哲學傢,教育傢。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繼承瞭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瞭理氣一元論的體係。硃熹占星命盤 硃熹占星命盤 明代畫傢郭詡繪《硃子像》 明代畫傢郭詡繪《硃子像》 硃熹為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紹興二十二年到任。(硃熹任同安主簿前後5年,經常往來於泉屬各地訪友求賢,尋幽攬勝。同安至泉州相距百餘裏,安海地處泉同之間,為必經之地,因此,硃熹往返兩地,常在安海歇息過夜。每次路過安海,則訪問硃鬆遺跡遺事,招集鎮中耆儒名士講論經學,對安海文風産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任滿後,請求辭官,潛心理學研究,四處講學,宣揚他的“太極”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思想體係,成為程(指程顥、程頤)硃學派的創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與陸九淵為首的另一學派在信州(今上饒)鵝湖寺相聚,就兩學派之間的哲學分歧展開辯論。 淳熙五年(1178年),經宰相史浩推薦,硃熹齣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八年三月至八月,硃熹任江南西路茶鹽常平提舉,來到撫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間,他募集錢糧賑濟災民,百姓得以安生。擬調直秘閣,他以捐賑者未得奬賞不就職。宰相王淮以浙東大荒,改薦硃熹為浙東常平提舉。待捐賑者得到奬勵,他纔赴紹興就職。後官至秘閣修撰、煥章閣待製兼侍講。 紹熙間(1190~1194),硃熹應在祥芝芝山講學的著名學者邱葵的邀請,到芝山遊覽,與邱葵互相唱和,並留下題詠芝山的詩文,其詩曰:“床頭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懷過鳥語,獨聞山雨對花時。”後人將此詩刻石立碑於芝山上。[1]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硃熹與門人黃乾、蔡瀋、黃鍾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纔輩齣發齣由衷贊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瞭《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硃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紀念硃熹。在南豐曾鞏讀書岩石壁上刻有硃熹手書“書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硃熹手書“墨池”二字。 硃熹還先後到過樂安、金溪、東鄉等地。在樂安流坑為村口“狀元樓”題寫瞭匾額。應陸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書院講學,並書“一傢兄弟學,韆古聖賢心”相贈。在東鄉路過潤溪(水名)時,留有《過潤溪》詩。 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詔賜遺錶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淳熙九年,馮去疾提舉江南西路,特建南湖書院(今富奇汽車廠址),以紀念硃熹。 硃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傢的主要代錶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硃熹《四書集注》試士子,硃學定為科場程式。硃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硃熹等“傳注為宗”。硃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瞭“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瞭一定的阻礙作用。硃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硃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啓濛》等。此外有《硃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硃熹作為一代理學名傢,著述甚多,主要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及門人所輯《硃子大全》、《硃子語錄》等。 他一生雖談不上富足,但是也不能說是貧睏。
評分翻譯本和原版對照著看,很不錯
評分包裝得有些簡單,書背後有一個小洞穿透瞭兩三頁,不過印刷倒是不錯,很清晰。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