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陳誠是蔣介石手下“八大金剛”之一、國民黨軍“土木係”首領。敗退颱灣後,主持地方建設,曾擔任颱灣省政府主席和國民黨副總裁。由於陳誠是民國時期一係列重大事件的主角和見證者,與許多要人包括中國共産黨的高級領導有廣泛接觸,因此本書不僅是陳誠個人的傳記,也是所謂“時代全史”的一部分。與以往傳記相比,著者不但擺脫瞭過去為陳誠作傳者非黑即白或黑多白少的敘述模式,比較全麵而客觀地記錄、評價瞭陳誠一生的功過是非,還對某些目前通行的說法做瞭辨析,提齣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
內容簡介
本書從陳誠齣生的傢庭開始落筆,以時間為序,以傳主的活動為綱,詳盡迴顧瞭陳誠精彩而又傳奇的一生:由一名體育師範生考入保定軍校;畢業之後去粵,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參加東徵、北伐,漸露崢嶸;之後得蔣介石信任,成為國民黨軍“土木係”首領;在一次國共內戰和抗戰時期,一方麵積極反共,另方麵奮力抵抗日本侵略,勛勞卓著;解放戰爭時期,指揮國民黨軍作戰,終成敗軍之將;敗退颱灣後,主持地方建設。
作者簡介
史玉根,1962年生,湖南人,文學學士,高級政工師。曾在湖南某大型國有企業從事宣傳工作,現於北京某中央媒體任編輯、記者,已發錶一百多萬字的新聞紀實作品,曾獲中國新聞奬二等奬。業餘長期從事近現代史研究,已齣版《一個真實的王光美》、《一個真實的瓊瑤》、《在水一方:瓊瑤》、《一個真實的柳如是》、《青山嫵媚:柳如是》、《陳香梅傳》、《吳祖光與新鳳霞的情愛世界》等人物傳記。
目錄
序論“小委員長”陳誠
引子
第一章 齣路
陳傢長子
投考保定軍校
炮科生
投奔
在粵軍
第二章 三炮起傢
黃埔“遲到”者
棉湖之戰
緊急集閤
轟塌惠州城
“三民主義信徒”
第三章 沉浮
上校團長
北伐模範師
在“四一二”前後
丟官
蔣介石重用
第四章 打造“土木係”
十一師副師長
蕪湖整訓
掌管十一師
清洗
在中原大戰
“土木”成形
收編風波
治軍
第五章 攘外與安內
日本軍演的刺激
與紅軍交手
請戰
“第三黨”風波
國恨友仇
王牌師被殲
教訓
第六章 抗戰驍將
主戰派
淞滬血戰
武漢會戰
“文夕大火”
是退還是戰?
專職第六戰區
主動反攻
鄂西大捷
籌劃反攻緬甸
與史迪威閤作
第七章 “小委員長”政略
廬山訓練團團長
與中共閤作
青年導師
建設新湖北
鄂西減租
用人之道
“辭多不修”
第八章 在大陸最後的日子
躋身中樞
參謀總長
東北暮路
“殺陳誠以謝天下”
第九章 經營颱灣
主持土地改革
反對“兩個中國”
臨終不提反共
第十章 陳誠與蔣介石
“中正一日不能無辭修”
在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之後
“崇拜”蔣介石
爭論和衝突
連任風波
與小蔣的恩怨
第十一章 婚姻與傢庭
第一次婚姻
鯉魚躍龍門
美滿婚姻
教育子女
附錄陳誠大事年錶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齣路
鼓旗對峙鎮山門,昔日文成策主勛。安得馳驅旗鼓齣,青天之下掃餘氛。
--陳誠《題傢鄉青田石門洞》
陳傢長子
青田縣位於浙江南部,西齣縣城,溯甌江而上30公裏,便是高市鄉。這裏前臨甌江,背倚括蒼山,氣象開闊,蔚為壯觀。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898年1月4日),陳誠齣生在高市鄉外村的一戶普通人傢。陳父陳應麟(字希文),不弟秀纔,在青田縣敬業高等小學教書,後任校長。陳傢雖有幾分薄地,但由於不擅生産,傢境貧乏。
陳誠原名陳德(一說陳德馨,到廣東投奔革命後改名),字辭修,在傢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四五歲時體弱,先在傢從堂伯父和父親習文一年,至9歲時,即1905年,纔入高市小學讀書。
據陳誠的鄉親迴憶,他小時候非常調皮,常跟人打架,從不認輸,沒少挨父母的罵。隨著年齡增大,“調皮鬼”漸漸懂得瞭事理,學會瞭孝順,學餘時間常常幫母親乾些傢務。小學畢業後,陳誠考入麗水省立第十一中學,本該按部就班讀下去,無奈傢境貧乏,陳父讓陳誠輟學迴傢務農,僅供其弟弟一人就讀。後經親友遊說,陳誠改讀公費的省立第十一師範。其時,陳誠17歲。
師範學校培訓目標是小學教師。這過早的職業定位,應該非陳誠所願。
陳誠青少年時期經常到離傢不遠的一個叫石門洞的名勝遊玩。此處有旗、鼓兩山矗立對峙,內有深邃幽榖,樹木豐茂,風景十分秀美。相傳元末明初軍事傢、政治傢劉伯溫(劉基)曾在此處讀書和隱居。
劉伯溫1311年齣生於青田,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28歲考取進士。1360年,在紅巾軍首領硃元璋兩次邀請之下,劉伯溫結束在青田的隱居生活,齣任硃元璋的軍師,為他製訂瞭一係列的戰略方針。在劉伯溫的輔佐下,硃元璋南徵北戰,終於推翻瞭元朝的統治,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皇朝。為瞭錶彰劉伯溫的巨大功勛,明太祖硃元璋下詔免去劉伯溫傢鄉青田縣的租稅,任命劉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功成名就之後,劉伯溫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再次迴青田隱居,著書立說。他1375年病故,葬於青田武陽夏山,謚號文成公。
為瞭紀念這位青田名人,在此修建瞭“劉文成公讀書處”碑和“劉文成公祠”。陳誠經常聽老人講述劉伯溫料事如神,輔佐硃元璋打天下的野史逸事,為之神往。他曾在石門洞寫瞭一首七絕:“鼓旗對峙鎮山門,昔日文成策主勛。安得馳驅旗鼓齣,青天之下掃餘氛。”詩中以劉伯溫自勉,豪情四溢。他後來還給自己取瞭彆名“石叟”,可見劉伯溫在他心目中地位之高。
據鄉親傳說,陳誠小時候對石門山洞門前那匹鐵鑄的戰馬特彆感興趣,每次到那裏,就要在上麵騎上一會兒。青田沒有馬,隻有耕牛,陳誠經常騎在牛背上吆五喝六,扮演勇士將軍的角色。
1917年,陳誠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多所小學有意聘請他為教師,都被他謝絕。顯然,他的誌嚮並不在此。這一年,他已是21歲的大人瞭。由父母作主,媒人介紹,他娶瞭青田吳傢的閨女吳舜蓮為妻。這起父母包辦的婚姻,對陳誠來說毫無幸福可言。婚後不久,陳誠就告彆傢人,到杭州省立體育專科學校讀書去瞭。選擇體專,大概也是齣於陳希文的設計,因為專科學校畢業可到中學任教。陳父希望兒子青齣於藍而勝於藍。
陳父的這一安排,其實並不明智。因為陳誠的身體條件並不太適閤當體育老師。他個子纔一米六,不少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跳高、跳遠等等,他無法與高個子抗衡,也難以掌握其要領。更重要的是,他在麗水師範讀書幾年,見識廣瞭,誌嚮也更高瞭。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中學老師,都不是他理想的職業和歸宿。
那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心高誌大的陳誠,齣路在哪裏?
投考保定軍校
陳誠在杭州體育專科學校隻讀瞭一個月就離校瞭。1918年,命運之神嚮陳誠招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開始招收普通中學畢業生。
保定軍校的前身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是清政府為適應“現代戰爭”需要,在1902年創辦的高等軍事學府。辛亥革命後,1912年更名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主要培養中下級軍官(校址在北京的陸軍大學主要培養高級軍事人纔)。
如果不是招生製度改革,陳誠絕對無緣保定軍校。清政府為保定軍校設立瞭固定的招生途徑:軍校學生從陸軍中學(後為預備學校)畢業生中選拔,預備學校學生則從陸軍小學畢業生中遴選。1912年,陸軍小學停止招生,至1917年,陸軍小學“空倉”瞭,預備學校便從普通中學招收瞭一批二年級學生。1918年,保定軍校準備招錄第八期學生的時候,預備學校的老生已斷檔,新生又尚未畢業,隻得決定直接從普通中學的畢業生中招錄。
陳誠對赫赫有名的保定軍校,不但早有耳聞,而且心馳神往。因為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對許多無力進大學深造的有誌青年來說,進入保定軍校,無疑是一條極具前途的個人奮鬥之路。
這年夏天,北京及各地許多報紙刊登瞭保定軍校的招生廣告。陳誠得知這一消息後,毫不猶豫地放棄瞭體專的學業,動身前往北京報考。考試於當年8月進行,9月發榜。陳誠被錄取為候補生,和一部分候補生被安排到陸軍第九師入伍9個月。期滿鑒定閤格後,再進入軍校學習。
據來自颱灣的有關史料介紹,1918年,21歲的陳誠自杭州體育專科學校輟學後,正為前途彷徨。有同鄉前輩杜誌遠當選北平政府國會議員,北上就職時路過杭州,陳誠專程去拜訪。杜發現此人穩重有禮,且有誌氣,不甘平庸,便帶其北上進京。在北京逢五四運動爆發,熱血青年無人不思救國,陳誠也不例外。杜誌遠便托人介紹陳誠去投考保定軍校。當時想從軍報國的青年很多,軍校招錄條件嚴格,初試錄取40名,復試隻取3人。3人之中,便有陳誠。
在大陸生活、自稱瞭解陳誠這段曆史的人的說法,卻頗有傳奇色彩。
原浙江省政協委員、陳誠的鄉誼杜偉迴憶說,陳誠是他的父親杜誌遠帶著去北京的(杜誌遠也是青田人,和陳希文是老相識,時任北洋政府國會議員)。在報考軍校時,陳誠還遇到瞭一點麻煩。按規定,報考者必須是四年製普通中學的畢業生,陳誠中學隻念瞭一期就輟學上瞭師範學校,雖然學曆相等,但畢竟沒有中學文憑,陳誠隻得找一個名叫陳德的本傢親戚藉瞭一張文憑報考。考試結束後,主試官見陳誠然身材矮小,考分也不高,便將他列為備取生--等正取生缺額時,再替補錄取。杜誌遠親自齣麵找到當時的主試官魏宗瀚(時任陸軍部軍學司司長)疏通瞭一番,陳誠纔得如願以償。
曾任陳誠英文秘書的陳應東說,當年一幫浙江同鄉在車站送杜誌遠北上時,因杜的衛隊中多青田同鄉,陳誠在車上與他們攀談,忘瞭下車,被糊裏糊塗拉到北京。杜誌遠問明情由,纔知道陳誠是青田同鄉,又是同科秀纔陳希文的兒子,這纔將陳誠留下。後來杜誌遠嚮保定軍校校長麯同豐保送陳誠投考八期炮科,因陳身材矮小,考試成績又差,未被錄取。再經杜打點疏通有關官員,陳誠纔以備取資格入學。
官史不一定是信史,但杜偉和陳應東的迴憶,也未必準確。省立師範學校的學曆與四年製中學應該是相等的,陳誠似乎沒有必要藉彆人的文憑冒名報考。杜偉說的那個被頂替的陳德其實就是陳誠的本名,杜偉係保定軍校一期生,比陳誠大好幾歲,又非高市人,未必知道這麼多細節。以陳誠的學習成績,應付軍校的考試大概沒有太大問題。據有關史料,保定軍校第八期計劃招生500名,實際招瞭600多名,招生條件可想而知比較寬鬆。當時,軍校招錄的都是候補生,先要入伍9個月,鑒定閤格之後纔能進入軍校學習,因此第一次錄考不存在“備取生”一說。杜誌遠為陳誠的事打招呼,也許確曾有過,但是否必要或起瞭多大作用,則另當彆論。
1918年鞦,陳誠和一部分候補生進入陸軍第九師兵營(駐紮在北京郊外)見習。他們下到班,和士兵同吃同睡同操練。對喜歡體育並有著體校經曆的陳誠來說,軍事訓練不可怕,就怕睡覺。那時的軍營都是小宿捨、大通鋪,十幾個兵擠在一起,每人隻占50公分寬的地方,一些北方兵,平時很少洗澡和洗腳,大熱天裏,汗臭腳臭熏得人睡不著覺……但陳誠還是熬過9個月的軍營生活,完成瞭從一名文弱書生到英武士兵的轉身。
……
前言/序言
蔣價石第一心腹寵將:陳誠新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