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莲司,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的女儿.胡适心口中新女性的理想典型,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的女反。胡适是韦莲司毕生想嫁的男人,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这个想嫁的男人,永远成不了她的丈夫。然而,这个事实丝毫无无碍于她对胡适终其一生的爱慕。
在爱慕与矜持之问,胡适志韦莲司的友谊持续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他们书信不断,然而缠绵和相思并不是这批信件的主题,知识上的讨论远多于个人的私情。胡适在美国共生活了二十六个月,他“容忍引与自由思想的是初来源,恰与韦莲司的影响有关。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既是胡适韦莲司情感友谊的证探寻,又是对胡适一生思想来源的寻踪更是胡适鲜为人知的美国生活的侧影。
作者简介
周质平,1947年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台北东大学中文系。1974年获台中东海久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克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著作有:Yuan Hung-taoandthekung-an School(Cambridgc University Press.1988)《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及其发展》《胡适与鲁迅》《胡适丛论》《儒林新志》,编有《胡适早年文存》《胡适英文文存》等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过去悠长的岁月里,我从未忘记过你……我要你知道,你所给予我的是何等的丰富……我们这样单纯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凋谢的。
——1927年4月3日胡适致韦莲司的信
让你走,是如此的艰难,老友——但是你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生命充满了离合聚散,在离合和聚散之间,我们工作。
——1927年4月6日韦莲司致胡适的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
第二章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
第三章 爱情·亲情与婚姻
第四章 画家与诗人
第五章 分首十年(1917-1927)
胡适的寂寞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曹声
两次打击
知交万里外
胡适与韦母
第六章 短暂的重逢(1931-1936)
芝加哥大学文化讲座
两次重逢
陈衡哲
从哈佛到绮色佳
韦莲司的困惑
第七章 从大使到回国(1937-1946)
出任大使之前
大使四年
卸任之后
第八章 从滞美到返台(1949-1960)
哈德曼夫人
胡适夫妇同访韦莲司
返台前夕
回台以后
第九章 最后的会面与身后事(1960-1962)
最后的会面
胡适死后
结语
附录一 胡适的暗澹岁月
前言
葛思德图书馆
维持学术纪律
结语
附录二 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
精彩书摘
1944年4月30日,韦莲司在收到胡适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之后,写了一封谢函。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此时已年近六十的韦莲司如何照顾她的管家伍尔特。信是这么开头的:
我生日那天送来华丽而且昂贵的花篮,证明了一个史学家对古代日子的好记性。谢谢你的好意,花朵的美丽和芬芳依旧荡漾在我的小房间里,花开的很慢,现在都已盛开,有些还相当好。
有几份报纸报导了你最近工作的情形,这证明新闻是自由的,我们能听到重要人物的消息!每次听到你健康而且活跃的消息都让我高兴。
你听到老伍尔特病重的消息,一定很难过。也许你知道,他三年前病得很厉害,手术只是暂时减轻了他的痛苦,现在即使要让他舒服一点,也无能为力了。去年夏天开始,病情再度恶化,到了12月,即使有人帮助他,他也无法从床上移到椅子上。在此地就如其他地方,任何护士或帮手是很难请到的。这时,我所受急救护理的训练,就很有用了,我在我工作之余,喂他,护理他,直到3月底。从那时起,他进了此地的医院,由于人手的极度短缺,他并不很受欢迎。我也经常去帮忙照顾。……
在一封从1945年3月5日写到8日的信里,韦莲司报告了伍尔特的死讯,并道出了一段极为感人的故事:今天早上我寄了一小盒火柴盒给你,那是我们的管家伍尔特为你收集的。他死在今年夏天,三年前的两次手术只给了他一些暂时的纾解。我经常想到你来[高地路Highland Rd.]318号,看到他时,所表示的热切的同情,虽然,也许你并不要这些空火柴盒子,可是我相信,在你想到他是为你而收集的,你应该觉得快慰。我答应他把火柴盒寄给你,他很高兴。
我亲自照顾伍尔特,直到最后三个月,他的腿完全瘫痪了为止——我不能在图书馆上班时间,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我晚上还去医院看他,我从1943年起,就在那所医院里当护士助理。
……
前言/序言
近年来,由于大陆政策的开放和史料的公开,对胡适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普及”。在过去十几年之中,以胡适为题的传记和著作,出版的已不下数十种。但在这庞大的出版品中,对胡适在美国的生活和交游的情形则始终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胡适一生,自1910年出国,到1962年逝世,前后在美国共生活了二十六年又七个月。换句话说,胡适十九岁以后,他的成年岁月,有一半以上是在美国度过。作胡适的传记,或编他的书信集和全集,而忽略了他在美国的生活、交游和英文著作,那不能不说是一项重大的缺憾。
在胡适众多的美国朋友之中,交谊维持五十年,并对他的思想有过重大影响的人并不多。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女士(Miss Edith Clifford Williams,1885-1971)是这少数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两人初识在1913到1914年之间,友谊一直维持到1962年胡适逝世。在胡适去世之后,韦莲司继续与胡夫人江冬秀保持联系,并整理胡适写给她的英文书信,在1965年将信件寄赠胡适纪念馆。
胡适与韦莲司女士的交谊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晚近学者注意到这段历史的有周策纵、徐高阮、唐德刚、夏志清、李又宁和最近的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等。
1962年5月,胡适逝世之后,周策纵先生为当时留美学人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刊物《海外论坛》,编了一期《胡适之先生追悼号》,并发表了《胡适之先生的抗议与容忍》。在文中,他指出,胡适留学时期,在思想的发展上,尤其是抗议与容忍的精神,受到韦莲司的影响。这是第一篇严肃讨论胡韦关系的学术性文字。
徐高阮的文章《关于胡适给韦莲司女士的两封信》收在他1970年出版的《胡适和一个思想的趋向》一书中,主要是就胡适在1914年11月2日和6日给韦氏的两封信中,讨论“容忍迁就”和“各行其是”的问题,说明韦氏在胡适思想发展上所起的重要影响。
唐德刚有关胡韦的交往一节,收入1978年出版的《胡适杂忆》,基本上唐先生将胡韦的交往“定性”在“异国情侣”这一基础上,并指出在1915年1月的一次会面中,胡适“显有所求而为韦女所峻拒”,而后两人相约各专心致志于学业。最后真正“棒打鸳鸯”的则是极为守旧的韦母。
夏志清为《胡适杂忆》作了一篇序,对唐文“峻拒”一节有所指正,认为当时“有所求”的不是胡适,而是韦莲司。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送给同学的,同学的很满意。
评分
☆☆☆☆☆
评分
☆☆☆☆☆
理查•威廉,即德国著名汉学家尉礼贤,他以传教士身份旅居中国达21年之久,并在山东崂山拜师修道。据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中的原话,尉礼贤“有幸遇到一个旧式学院派的圣人”,其“内里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他的名字是劳乃宣,向尉礼贤介绍中国瑜伽中的哲学和易经中的心理学”——这位劳乃宣,乃是同治十年进士、复辟派激进人士、学者、教育家、义和拳研究专家,有《拳案三种》等相关著作存世,并曾协助尉礼贤译出《易经》等书的德文版。《红书》后记中所言的书名《金花》,实为缩称——这本书的德译全名为《金花的秘密》,即传北宋时期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所作的道家内典《太乙金华宗旨》,也是在劳乃宣的慷慨帮助下,才得以译成德文,传入欧洲。
评分
☆☆☆☆☆
近段时间,对胡适有点感兴趣,趁有优惠券,搞几本有关他的书,下来慢慢看。优惠后很划算
评分
☆☆☆☆☆
所以,韦莲司般红颜知己是男人的另一个魂灵,她时而近在咫尺,时而在水一方,但你却能感受到她在生命里存在;她不见得赞成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绝对尊重你,并对你笃信和宽慰。所以,韦莲司般的红颜知己其实就是跟你一起点燃生命之火的那只温存的手,男人往往有了她,人生才变得活跃起来。因此,韦莲司般的红颜知己才是旷世的绝代佳人,才能真正撩拨男人心底最深情愫和欲望,更是“不一定天天见、月月想、但什么时候见了都是故知重逢”的快慰。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
周质平先生的潜心研究
评分
☆☆☆☆☆
大师书写后记时选用的字体,乃是漂亮的德语钢笔草书:和第二卷其它文字内容相似,被限制在以铅笔细勾的方框内,以蓝黑色墨水逐行书写。开始几行的字迹规矩且细密,语风拘谨。自八、九行起,行文逐渐变得潦草、果决,相比之下,行距也拉开更多。这一风格一直持续至文末,并以德语“Möglichkeit(可能性)”一词作为全书的终结,戛然而止(最后并未标上句号)、不作署名,仿佛正与看不见的妖魔赛跑、格斗,且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似的。
评分
☆☆☆☆☆
帮公司买的,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