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9
《城鄉中國(上)》是著名經濟學傢周其仁關於中國城鎮化這一焦點問題的鼎力之作。
在《城鄉中國(上)》一書中,作者用經濟學視角解析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厘清迷霧預見中國城鄉發展的大趨勢。
他藉城鄉之分野,把脈中國經濟,用真實世界的經濟學解讀中國的過去和未來。
《城鄉中國(上)》用清晰的邏輯、簡潔的語言、淺顯的實證、趣味的敘述,把復雜的經濟現象和本質深入淺齣地分享給大眾。
陳锡文、文貫中、李培林、李鐵等各路專傢學者強力推薦!
中國雖然大,可以說隻有兩塊地方:一是城市,一是鄉村。中國的人口十幾億,也可以說隻有兩部分人:一部分叫城裏人,另外一部分叫鄉下人。城鄉中國深刻的分野,促使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就寫齣他著名的《城鄉中國(上)》。
今天,雖然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可是城鄉之間依然有著巨大的差距,甚至鴻溝越來越大,導緻中國發展中的大多數重點難點,都在農村,都在城鄉之間。周其仁教授在《城鄉中國(上)》中指齣,沒有農村、農業和農民狀況的根本改善,國民經濟是搞不起來的。因此,近年來關於城鎮化的討論始終不絕於耳,成為政府、大眾、輿論、專傢學者熱議的焦點問題。
5年來,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陸續以實地調研的形式,深入調查瞭中國很多地方城鄉的情況,在《城鄉中國(上)》一書中,將城鄉之間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後果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娓娓道來,試圖增加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的認識,找齣沸沸揚揚的城鎮化改革的癥結,消除城鄉之間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讓更多的讀者通過《城鄉中國(上)》瞭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國和未來的發展,找到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契機和觸發點。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傢經濟研究院教授,曾獲孫冶方經濟學奬、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2011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公共經濟學傢等榮譽。
早年在黑龍江下鄉,其間在完達山狩獵七年半。
1978年從農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畢業後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在杜潤生先生指導下從事農村改革發展的調查研究。
1989年5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訪問學習。1991年鞦進入UCLA,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春季起,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國傢發展研究院)任教,並應邀為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長江商學院等開設課程。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産權與閤約、經濟史、經濟製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製與管製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來,相繼開設瞭有關經濟組織和經濟製度、發展經濟學、新製度經濟學等課程。
著作有《城鄉中國》、《競爭與繁榮》、《貨幣的教訓》、《中國做對瞭什麼》、《病有所醫當問誰》、《世事勝棋局》、《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挑燈看劍》、《産權與製度變遷》等。
能以生花妙筆,用血有肉的故事和人物為案例,憑藉學貫中西的博學和天生的犀利眼光,用清晰得路人都能理解的邏輯,將風塵僕僕、穿鄉走村而來的深入觀察,整理為生動的文字的經濟學傢,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上都可說是鳳毛麟角。本書作者便是其中之一。本書更不同尋常之處是,作者不光是個目光如炬的旁觀者,更是曆史上值得記載下來的幾次土地製度試驗的直接參與者。現有土地製度的各種演變,包括從徹底私有到走上強製性集體化,這段曆史在實行分田單乾30多年後的今天,早已成為陳舊往事,為人忘卻。可是,隻有看瞭本書的人們纔會知道,不但這一集體化製度的殘留仍頑強存在,而且現今的城裏人和鄉下人,每人的命運都仍時時、處處受到這種製度的撥弄,也是為何至今中國仍在為三農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而苦惱的製度性原因。
——文貫中上海財經大學、美國三一學院教授
“城鄉中國”開篇的話
第一部分 城市的功用
城市的能耐
經濟密度甚於人口密度
探查方法的一個交代
抑製城市成長的傳統原因
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
城市化滯後拖纍經濟轉型
重工輕城,由來已久
城市偏嚮導緻城市化滯後
第二部分 自由乃城市之基
錄以備考的遷徙自由
限製遷徙自由的理由
老大哥的壞榜樣
製度安排非同小可
城鄉分 割影響深遠
經濟自由是城市化的根基
城市化加速的第一推動
政策背後是權利安排
抽象的目標很重要
用抽象的原則保障具體的自由
城市化的權利不平衡
第三部分 地權的演變路嚮
土地産權的變化綫索
先國有化、再市場化的由來
土地急就章的得與失
香港地製的另一麵
民地是如何轉為官地的
城市土地國有化之謎
城市土地國有是全盤土地國有第一步
國傢權力與國民財産的邊界移動
城市設立程序與城市邊界
國傢進入居民私産的跳闆
第四部分 主導機製的分 叉
政府主導的城鎮化呼之欲齣
徵地權是行政主導城鎮化的一把利器
這又是哪一門“市場競爭”
畫地為牢的土地資源配置
“還權賦能”,意義不凡
說說“還權賦能”的來曆
從放權到還權
如何應對改革觸發的深層風險
第五部分 確權走新路
“確權”究竟何難之有?
“血戰到底”的懸念
蘭田村的重要一課
數目字的城鄉差彆
土地不準流轉的由來
“土地轉包”開瞭第一個口子
厘不清使用權,何來轉讓權
湄潭的貢獻(上)
湄潭的貢獻(下)
告彆蘇聯特色的集體經濟
拖泥帶水的新體製
城市的能耐
城鄉中國以“城”字打頭,那就先打量一番城市吧。讓我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談起。這場吸引瞭7308萬人入園參觀的世紀嘉年華,全部300多個參展主題展示,包括200多個國傢和國際組織館、18個企業館、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館以及香港館、澳門館、颱灣館,還有近80個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館,演繹的中心主題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自己沒有看成世博,除瞭開館前,應王石之邀參加過萬科館的開建儀式。很想去的,隻是那超級排隊的紀錄讓我到最後還是裹足不前。有同學看瞭迴來興衝衝地講見聞,我問那主題演繹得如何。迴答是,主題的中英文錶達有異,似乎看不齣演繹的究竟是哪一個。
看來是很容易就挑到的毛病:“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斬釘截鐵的因果關係。“Better City,Better Life”呢?條件的含義很明顯—(如果有)更好的城市,(當有)更好的生活。
難怪引齣瞭一場熱鬧的插麯。那是在世博開幕前,主辦方舉行世博論壇闡釋本屆主題。應邀前往講演的各界知名人士中,有一位韓寒。誰也沒有料到,這位小老弟上颱開口第一句話,就颳起一股寒風。他說:“我講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糟糕。”看瞭網上的記錄,他無非是把大都會城市生活糟糕的那一麵數落瞭一通。看來看去,頂多算與世博主題的中文翻譯唱瞭個反調。要是衝著英文去的,韓寒再寒,怕也隻能說,“糟糕的城市,定有糟糕的生活”。
中國人百年辦一場世博,怎麼主題的中譯會齣破綻?心有不甘,反正又不去現場瞭,就找背景資料來讀。原來從1999年決定申辦世博會起,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就開始研究主題。“課題組總結瞭主題選擇的9條原則,從32個提名主題中初選瞭3個,其中兩個與城市有關。同年11月,時任國際展覽局主席的菲利普森在訪問上海時,提齣瞭10條主題錶述,每一條都包含城市與生活。在整個主題研究的過程中,有關專傢舉行瞭無數次研討,最後確定瞭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主持其事的有位幕後人物,叫季路德。履曆說,他曾是北大荒下鄉知青,後來迴到復旦大學任教,自上海申辦世博第一天起就參與工作,從申博到辦博,前後曆時11年。季先生主管的就是世博的主題演繹,所以當記者問及主題的中英文“兩者內涵似乎有差異”時,由他齣麵闡釋:“中英文在深層次是一緻的,中文是手段和目的的關係,英文則是並列的關係。當然,現在有人說城市根本不美好,你為什麼要說它美好?但是我們也要問,我們的道路、方嚮應該是怎樣?不能說生活的城市不美好瞭,就質疑這句話,這句話不是一個結論,是一個方嚮。”
麻煩還是揮之不去。如果強調方嚮與目標,直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不就結瞭?獨獨一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怎麼還是讓人覺得好像漏掉瞭前提—讓城市更美好。不講條件,定論“城市一定讓生活更美好”,豈不是把天下對城市生活有抱怨、有批評、有指責的人們,統統推到“城市讓生活更糟糕”的大旗之下?
看來,這不是容易弄懂的學問。可是再讀下去,我卻從季路德代錶上海世博嚮國際展覽局做齣的說明中,得到一個新的啓發。原來,國際上投票通過2010年世博的主辦方之後,上海世博會還要嚮國際展覽局提交《注冊報告》,明確定位,纔能嚮參展各國發齣邀請。報道說,國展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對中方最初文本不滿意,提齣180多個問題要求修改。季路德帶領團隊用兩周時間晝夜苦戰,最後終於在國展局執委會會議上讓中方《注冊報告》順利過關。個中細節,報道語焉不詳,但其中提點到的一句話,卻讓我眼睛一亮,“季路德有意識地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與世博會主題聯係起來”—隻此一招,執委會的專傢們就覺得上海世博的主題說得通瞭。
當然說得通。不管言語、議論、牢騷、抨擊還是認真係統的批評,選一個角度問,從實際行為看,人們究竟是不是認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答案非常明確,因為越來越多的人事實上選擇在城市生活,盡管城市生活不盡如人意,甚至在很多方麵還很糟糕。世博官網上列齣的數據可以為憑:在1800年,全球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瞭1950年,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瞭29%,而到瞭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遷入瞭城市。根據聯閤國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將占總人口的55%。中國在這方麵落後瞭一點,但也正在急起直追—2012年1月中國國傢統計局宣布,13.5億中國人的51.27%常住城鎮。
拿韓寒來說,他當然拿得齣支持“城市讓生活更糟糕”的依據。不過若問他自己在哪裏生活,怕還是城市。鄉下倒有賽馬賽牛的,可要玩F1方程式,非國際大都會不敢問津。文化上的“韓寒現象”呢?以我的外行之見,也以為那純屬城市現象,離開瞭巨大的人氣積聚,纔情就是比天高,也做不到發一句話讓天下人即刻便知。或有人說,互聯網讓城鄉之彆再不重要。錯瞭—那玩意兒是城市的産物,也隻有城裏人纔鼓搗得齣那玩意兒。它當然可以嚮鄉村擴散,卻注定要把鄉村改變為城市!
這就是城市的能耐。城市不但容得下認為“城市更美好”的人,也容得下批判城市、咒罵城市、把城市生活恨得牙根兒都痛的人們。後者一般不會同意“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他們自己生活於城市、離不開城市的行為,卻錶明他們在事實上也同意上海世博主題的中譯錶達。認為鄉下不美好,或美好我也不常待的人,可以選擇進城,可是進瞭城又不滿意的,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迴鄉。他們多半邊批評城市、邊改善城市,或移居到BetterCity,去過更好的生活。
城市的能耐是在比較中確定的。五六年前,有則報道教我記住瞭這一點。當時剛上任的世界銀行行長沃爾威福茨先生訪華,在甘肅省永登縣秦川鎮東川村與村民馬社巴有一段對話。沃爾威福茨行長問:“你想讓你的孩子將來做什麼?”馬大爺答:“我希望他們能上大學。”行長又問:“然後做什麼工作呢?”答:“在城裏、公司裏挺好的。”行長再問:“讓他們做農活不好嗎?”馬大爺想瞭一想說:“(做農活)好是好,但不如在城裏工作好。”
我當時就寫有短文對此評說。現在看,甘肅農民馬大爺講的就是城市的能耐。這也是全世界城市化趨勢不可抗拒的關鍵。本書的係列文章由此展開:為什麼城市有如此特彆的能耐?
經濟密度甚於人口密度
很多人集聚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理空間裏,一旦達到某個人口密度的標準,此地便被命名為“城市”。放長瞭眼光來打量,這個變化趨勢在全球範圍內迄今依然有增無減,“城市化”大潮不可阻擋。
看來,人還不單單是所謂的社會動物,而且還是“傾嚮於集聚”的社會動物。倘若問:為什麼普天之下,人都喜歡往城市裏湊?文化和文明方麵的理由我說不好,經濟上的動力看起來直截瞭當—城市創造更高的收入。
以2010年有一次到訪過的東京為例。大東京的人口聚集程度早就令人印象深刻,在僅占全日本4%麵積的空間裏聚集瞭25%的人口。不過,這個全球第一大城市的經濟聚集程度更甚:該年度東京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7.2萬美元,高齣日本全國平均值67.4%。這樣算下來,大東京一個地方就占日本總産齣的40%。
其他大城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2004年的統計,大阪人口占日本人口1.6%,但經濟(以國內生産總值為參照,以下簡稱GDP)占4.1%;倫敦人口占英國人口11.8%,經濟占13.3%;紐約市占美國人口2.3%,經濟占3.5%;芝加哥人口美國人口占0.92%,經濟占1.25%;洛杉磯人口占美國人口1.3%,經濟占1.68%(把這三大美國城市加到一起,人口占全美4.52%,經濟占6.43%);多倫多人口占加拿大人口13%,經濟占14.4%。發展中國傢好像也是如此,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全國19%,但經濟占20%。世行行長佐立剋還提供過一個更為誇張的例子:35.7%的埃及人口聚集在隻占全國土地麵積0.5%的首都開羅,但産齣的GDP卻超齣瞭全國的一半!
最後的這個例證,就寫在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的前言裏。那份報告的主題,正是經濟發展和財富分布的地理不平衡:人口、生産和財富嚮城市、大城市和發達地帶聚集和集中。讀者可不要被“重塑”這類詞匯迷住瞭,似乎人們動不動就可以“打造”齣一個新世界來。正好相反,差不多一代人以來的研究成果顯示,不論有多少人偏好於“更平衡的增長”,全球範圍的證據卻錶明,人的經濟活動所包含的邏輯就是在流動中聚集,然後再流動、再聚集,直至人口、經濟和財富在地理上集中到一個個麵積奇小的地方去。
這正是“城市化”本來的含義。講過瞭,城市總以人口密度來定義。至於人們為什麼喜歡—不喜歡也一樣—嚮城市聚集,上文提供瞭理解的綫索,這就是經濟聚集甚於人口聚集。這麼想吧:開始興許是安全或其他隨機的原因促成瞭人口聚集,但人們隻要發現人口聚集有利於經濟增長,聚集到一起有利於增加收入,聚集與再聚集的增長引擎就發動瞭。
如果經濟聚集度高於人口聚集度,那麼除非有越不過去的屏障,就一定還會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仍以大東京為例,聽當地行傢介紹,早在30年前,不少人就抱怨這個天下第一大都會的人口太多、空間太密、承載力不堪負荷。有關的立法和政策,也在很長時間裏圍繞“東京疏散”、“更平衡增長”的思路推進。可是,幾十年時間過去,實際趨勢還是聚集度在增加,因為東京的緻命吸引力還是揮之不去,“嚮東京聚集”的進程還是勢不可當。
道理簡單:即便加上疏散和平衡政策的作用,東京的經濟密度依然高於其人口密度,人均産齣還是高齣全國平均水準近70%。這是說,移入東京的,收入水平就提升。人往高處走,那還能擋啊?當然,大東京的高密度也增加瞭人們的生活成本與生産成本,可是利害相權,孰輕孰重,“春江水暖鴨先知”,當事人總是算得明白的。東京的聚集之勢依然,恰恰顯示瞭蕓蕓眾生的算計結果,並一目瞭然地寫在日本的大地上。
頂牛多少年,據說最後還是東京的市政當局及其規劃專傢認瞭。乾嗎非要把人推嚮低處去呢?如果經濟規律使然,人類喜聚集,創造更好的聚集環境不就順瞭嗎?2010年10月我們在東京參加會議,主辦方安排瞭一趟空中觀光。直升機從市中心的高樓頂上升空,環顧一看,好幾座摩天大樓的樓頂上居然是工地,多部工程機械忙得正歡。請教後纔知道,這是東京的城市改造—“空中城市花園”,要進一步增加大都會的密度,不惜到高空來實現霍華德當年的城市理想。
經濟密度高於人口密度,必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可是人口聚多瞭,經濟密度是不是一定還可以提升?不見得。2004年首爾的情況就是這樣的,這個韓國首都的人口占全國的21%,但經濟(GDP)僅占20.7%。此前多年的報道說,首爾像個黑洞一樣吸取著全國的資源,甚至鬧得釜山那樣的城市也齣現瞭負增長。
這並沒有否定城市化的動力機製—經濟聚集甚於人口聚集。我倒是傾嚮於推斷,如果齣現瞭類似首爾這樣的情況,即人口密度與經濟密度持平,甚至略有不逮,那麼這個城市的人口聚集就達到瞭一個“邊”,再也難以繼續。還是“人往高處走”的準則在起作用,既然此處經濟聚集的趨勢不再,收入“不留爺”,那人們就尋找其他收入更高的“留爺處”。要是處處不留爺呢?那城市化就到頂瞭,因為事情已經“均衡”。
人口聚集推進經濟聚集,反過來再刺激人口聚集,這就是城市化的動態進程。怕是老天爺也打不得包票,推進城市化的動力永不衰竭。我們隻能說,迄今為止,全球範圍的城市化依然沒有停步的跡象。當一些城市停滯、衰亡時,另一些城市生機勃勃地興起;一個時期—有時候真的很長—城市化止步不前,另一個時期,城市化又欲罷不能。我們能夠抓得住的,唯有一個關鍵點,這就是經濟聚集是不是高於人口聚集。如果環境的、技術的、製度的和觀念的條件能夠維係經濟聚集超越人口聚集,我們就有把握推斷城市化必將繼續。反之,經濟地理就將重新“變平”,不管你我高興還是不高興。
以上所述,基於直觀的常理,不證就可以自明。這也是本書認定的城市化的普適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韆差萬彆的是,滿足推進城市化的條件,特彆是本文強調的“經濟聚集高於人口聚集”,的確各個不同。以中國為例,從古到今,“城市”不過是人口聚集和經濟聚集的結晶,這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並沒有什麼不同。中國的特色在於,人口聚集久久得不到更強有力的經濟聚集的召喚和刺激,從而在很長的曆史時期裏不曾給城市化以應有的推動。
……
“城鄉中國”開篇的話
中國很大,不過這個很大的國傢,可以說隻有兩塊地方:一塊是城市,另外一塊是鄉村。中國的人口很多,不過這十數億中國人,也可以說僅分為兩部分人:一部分叫城裏人,另外一部分叫鄉下人。這樣看,城鄉中國、中國城鄉,拆開並攏,應該就是一迴事。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城鄉美國、城鄉德國、城鄉法國或城鄉日本,更可以說城鄉巴西、城鄉印度和城鄉俄羅斯,因為除瞭少數例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傢的土地人口,差不多一概都是城鄉兩分天下。“城市國傢”(citycountry)是有的,譬如新加坡,整個國傢由城市組成,完全沒有鄉村,不過那裏的城市人,不少還是從周邊其他國傢的鄉村裏來的。倒是沒有“鄉村國傢”這迴事——整個國傢全部由鄉村組成,完全沒有城市——不但當今沒有,似乎很遠久之前也從來沒有過。《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先生的名著,20世紀40年代發錶的時候,中國早有瞭城市。費老本人受教過的蘇州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在有名的中國城市裏;後來他到倫敦大學深造,更是地處世界大都會。或許是城鄉之間深刻的分野,纔激發前輩學人認知城鄉、認知中國。
這是說,一個國傢分為城鄉兩個世界,是相當普遍的現實。當然,普遍性總是隱藏在一個個的特殊性當中。概而言之,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傢,城市所占比例高,城鄉之間的差彆不那麼大,所以人們一般不取城鄉角度討論經濟社會問題。像美國和法國,2012皆大選之年,不過好像沒有聽說哪一黨哪一派拿那裏的城鄉問題說事兒。發展中國傢特彆是低收入經濟體,城市部分比例小,城鄉之間鴻溝大,這就決定瞭國傢發展的基礎、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這也不難理解,要是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民,那麼離開瞭農村、農業和農民狀況的根本改善,國民經濟是搞不起來的。
城鄉中國本就是一個發展中的經濟社會結構,所以無可避免地帶有城市化率低、城鄉差距大的特徵。可是幾十年來中國在戰略、體製和政策方麵不斷的選擇與實驗,也讓今天的中國城鄉具有若乾鮮明的、不容漠視的特色。其一,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其二,市場改革激發瞭天量的城鄉人口流動,不可逆轉地改變瞭經濟機會的版圖分布,也形成著新的社會結構;其三,城市化加速與經濟高速增長相伴,造就瞭城鄉關係極為誇張的緊張。
並沒有把握說,這些現象他國全無,唯我中華獨有。但是橫看竪看,這樣的三個現象交織到一起,把以十億計數的中國人都網羅其中、欲罷而不能的,在人類曆史上沒有多見的機會。不是嗎?2012年的春節,僅鐵道部公布的春運人數就達2。21億人次;算上公路、水路和民航,春節前後40天全國客運量過瞭30億人次!實在是沒有什麼可比的:世行有報告說美國每年3500萬人更換居所,也是人口流動的大國。不過,那邊是長期搬遷,這廂卻是短
城鄉中國(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城鄉中國(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城鄉中國(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時間和版次以實物為準。
評分很好的書,買得值。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不錯
評分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的。
評分贊(≧▽≦)/(≧▽≦)/(≧▽≦)/(≧▽≦)/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非常好 物超所值 比其他店鋪要塊很多
評分還沒看 但很期待
城鄉中國(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